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 > 第四章六如居士选禅仙” 1.被风流其实也是福

  1.被风流其实也是福

  唐伯虎的一生完结了,然而,对他的争论却远远没有完结。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天才,讨厌他的人说他是流氓。然而,芸芸众生将他当作一位“风流才子”。其实,唐伯虎虽然很风流,却绝没有人们印象中那么风流。很多关于唐伯虎的风流逸事不过是人们的穿凿附会。之所以唐伯虎会“被风流”,与他娶妻沈九娘也有一定关系。那么,我们现在就看看,唐伯虎被风流的六大原因。

  被风流的六大原因之一二三

  第一,他是才子。才子佳人是永恒的热点。尽管潘安宋玉相貌俊美,但若智力成问题,没有惊世的才华,也万万不会受到千古追捧。其他如秦观、柳永、苏东坡、徐渭、钱谦益等人都是才子,也因此他们也曾“被风流”。

  第二,他命运坎坷,深得人们同情。

  第三,符合人们塑造英雄(天才)的心理。

  第四,他娶了个叫沈九娘的人为妻。唐伯虎娶妻“九娘”很快被人们演绎为“娶了九个妻子”,唐伯虎也就成了“风流”的代表。

  唐伯虎娶沈九娘为妻,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具有话题性。才子娶(指的是妻子而不是妾)妓女很少见,即使是名妓。不信的话,您提提我们评评。有人会说韩世忠娶梁红玉。但我会说,韩世忠是才子,但他的才是军事上的才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文学才子。有人会说李香君和侯方域。但我会说可惜李香君只是妾而非妻。妻与妾的地位相差太远了。有人会说钱谦益和柳如是如何?我会点着头说:“嗯,史学巨擘陈寅恪先生为此还写过《柳如是别传》,堪称史学界一大里程碑。”但除此以外呢?我们耳熟能详的恐怕就这几位吧。也许作为历史超级爱好者的您能举出其他案例,但相对于两千多年的封建史,才子娶名妓为妻者极少的论点还是能立得住的。

  沈九娘的诗才与容貌相对于历史上其他名妓算不上出众,但她却更被民间力量,我们的老百姓喜爱。一方面,百姓因为喜欢唐伯虎,夸大了她的容貌与才情。

  另一方面,由她的名字演变出了“九美人”,继而就有了《九美图》的传说。《九美图》的传说在民间流传较广的有两种版本。一种说法是《九美图》可能是源于祝允明和唐伯虎的一次游戏之作。

  一次,祝允明说:“若兄弟你能在一年内将苏州城内的有名望的小姐画出来,嗯,最少10张美女图,那么我就给你三百两纹银!”唐伯虎一听冷笑道:“呵呵,祝兄真会说笑,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你怎让我一睹真容,怎让我识得庐山!”祝允明听罢哈哈大笑:“唐兄,平日里素称才子,若想不到解决之道,你是妄称才子!”

  祝允明这么一激将,唐伯虎顿时火冒三丈:“好,我就给你画出10张美女图来!”

  等祝允明走后,唐伯虎便陷入了沉思中,在旁的书童见状,扑哧一声笑出了声。唐伯虎扭头怒问道:“有啥好笑的?”

  “公子!您和祝先生、张先生常四处游玩,您难道忘了每月初一、十五玄妙观都有许多小姐太太上香!现在正是十三,您为何不去那里看看呢?”

  书童这么一说,唐伯虎顿时大笑。自此,便经常去玄妙观蹲守,然而,他只画了九张美女图。这就是《九美图》比较正统的来源之说。

  关于《九美图》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宁王想用美女让武宗更加不务正业,便让唐伯虎为10位美人画《十美图》以便皇帝赏选。然而,第十位美女正是好朋友张灵的梦中情人,唐伯虎拒绝画她,因此,就只有九位美女。

  民间传说中《九美图》流传甚广,很快演变成唐伯虎按照9位妻子(也有9位妓女一说)的模样画了《九美图》。现代的学者,一般认为9位妻子是根据沈九娘的“九”演化而来。

  请郎今日伴花眠!

  唐伯虎能够被风流的第五个原因就是他的诗词俚语俗话很多,用文言说就是“语殊俚浅”,而且能够写出真感情来。

  李白的诗千古传唱,其原因在于文辞豪放飘逸,有一股仙气。如“仗剑千里行,攀爬去黄山”。但大部分人都是妻子孩子热炕头。

  杜甫的诗千古永存,其原因在于诗句中体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有一股万世为他人的豪气。然而有几人能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词壮语?大部分人都是:笑人穷,气人富。

  王维的诗千古遗韵,其原因就在于哲学素养深厚,他的诗、他的画非有学问者不能参透,不能看懂。然而,大部分人都是能会写名字即可,或者再往这个层次稍高一些而已。

  李白、杜甫、王维等之所以不曾“被风流”,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唱出大部分人都会经常想到、遇到的问题:世俗情感,特别是儿女情感。李白、杜甫、王维的诗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们是经典长销书;而唐伯虎则是畅销书。唐伯虎所讲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他没钱了就去喊穷;他用最通俗的语言描绘人们最常见的情爱。而许多诗人则是正襟危坐式地谈情说爱。

  “哎!小子儿!感情应该是这样的:一呢,孝顺父母;二呢,夫唱妇随;三呢,啊,等你们有了孩子后哇,要注意孩子的教育问题!”

  而唐伯虎呢,他却用这样一种语言:

  《妒花》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化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日伴花眠!

  佳人问情郎:“花好看还是我好看?”情郎说:“你不如花儿窈窕美丽。”佳人大怒将海棠花揉碎扔到了情郎面前说:“就让它陪你睡吧!”

  男女之间活泼欢快的语言跃然纸上,这就是人性。而在中国封建社会把性压迫得厉害的情况下,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使得这张大幕被撕开了一角儿,真正的人性被展示出来。

  清风明月无从觅

  唐伯虎能够被风流的第六个原因就是他的个人行为确实有理由被人风流,在人们心中他比较“色”,符合“风流”的印象。

  明朝是一个很奇怪的社会,有着很强烈的矛盾现象共生共存。在政权上高度集中,但言论却非常自由,可以说明朝的言官集团是历朝历代实力最为强大的。皇帝不能擅杀言官,即使皇帝被骂了也不可以杀言官。但另一方面,皇帝要想杀或贬一位大臣、权臣,无论后者实力有多强,基本上都能做到谈笑间让对方灰飞烟灭。

  在思想上,一方面程朱理学占据了垄断地位,贞节观、忠君观、三纲五常等深入人心;但另一方面呼吁人性解放、阴谋权术等另类学说(以“心学”为主)却也很流行。特别是南方各省市,各种所谓的淫秽书籍层出不穷,许多落魄才子甚至官宦知识分子都加入了写淫秽书籍,画春宫图的队伍中。这一现象的顶峰就是《金瓶梅》的横空出世。而唐伯虎就是其中之一。

  妻子离开唐伯虎后,他便经常在青楼中流连忘返,认识了当时的许多名妓,而且与其中的几位都产生了感情。特别是他和祝允明都很喜欢的徐素素,当徐素素死后,唐伯虎双目落泪,唱出了如下词句:

  哭妓徐素素

  清波双珮寂无纵,情爱悠悠怨恨重。

  残粉黄生银扑面,故衣香寄玉关胸。

  月明花向灯前落,春尽人从梦里逢。

  再托生来侬未老,好叫相见梦姿容。

  更“色”的是,唐伯虎在与妻子离异,尚未再娶的时期内,创作了大量的有关女色和享乐的诗词作品,甚至可以被称作淫词浪语的东西。这也是后世一些人骂他是“下流坯子”的原因。许多喜欢唐伯虎的人都不愿意涉及这一点,然而不写这个我们就无法说清,为什么是唐伯虎而不是其他人获得了全民认可的“风流”。

  唐伯虎的后半生创作了相当数量的黄诗淫书及相当多的春宫图。如果说春宫图在当时可以作为男女成婚时的“性教育”蓝图的话,那么他的诸多黄诗淫书则没有太多益处。例如他写的《风流遁》和《僧尼孽海》以及24幅春宫画《风流艳响》(原作已经失传,但明万历三十四年,即1606年,徽派刻工黄一明曾根据唐伯虎的原作摹刻为版画,并且印行于世)。

  因为民族特点,中国国内研究唐伯虎春宫图、色情书籍的专家很少。那么,我们可以看看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观点,他认为唐伯虎所绘的女性常显得壮健丰腴,多是圆脸、妖冶的女性形象,使人联想到唐代美女。唐伯虎所绘的女性有个特点是“三白”,即前额一点白,鼻尖一点白,下颌一点白,这往往是后人鉴别真假唐伯虎画的一个标准。

  据说有一幅唐伯虎的真迹《小姑窥春图》被收藏在日本。画幅左边有一对男女隐约地在帐中做云雨之欢,门外一个少女在偷看,还情不自禁地把手伸进自己的裙中。因为《小姑窥春图》含意蕴藉,落笔精妙,许多风流名士纷纷题词其上,如清初的陈其年就题了一首《菩萨蛮》词:

  桃笙小拥楼东玉,红蕤浓染春鬓绿。宝帐缜垂垂,珊瑚钩响时。花荫摇屈戍,小妹潜偷窥,故意绣屏中,瞬他银烛红。

  与唐伯虎同时代的文人,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作品。在唐伯虎的带动下,他的同门师弟仇英也画起了裸体。他们画的是彩色画,这比唐伯虎的单色裸体画更胜一筹。这还要感谢当时的印刷着色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很快唐伯虎等人便迷恋上了水彩画。

  一笑变三笑

  唐伯虎有了6大被风流的原因,经过后世500年的流传演绎,终于有一个让唐伯虎最拉风的传说出笼了,这就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唐伯虎点秋香”自明末清初到如今的400年间不断被演绎、扩充。20世纪就有过数次传播高潮,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唐伯虎黄梅戏系列,其典型的代表作就是1964年的香港黄梅戏电影《三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1990年的《最佳才子》捧红了翁虹,1993年由周星驰、巩俐合演的《唐伯虎点秋香》更是掀起了唐伯虎热,这股热潮直到今天都没有消退。如1997年的《风流唐伯虎》、2000年的《金装四大才子》、2002年的《风流少年唐伯虎》、2003年的《唐伯虎情戏秋香》、2008年的《唐伯虎怒点秋香》及2009年和2010年《唐伯虎点秋香》系列。

  首先我要说明这个故事肯定是假的,秋香确实有,但却比唐伯虎大20多岁,而且早已嫁人。其次,华太师比唐伯虎小20到40来岁,根本不可能收留唐伯虎为仆人。这一点,在194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杨静庵所著《唐寅年谱》早已经考证完毕,华察“成进士之岁,子畏已没三载,何能卖身投靠于华氏太师府哉”。

  其实“唐伯虎点秋香”故事中的原型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耳谈》中的苏州才子陈元超。其后,嘉兴人项元汴(1525年-1590年,收藏家)的《蕉窗杂录》便有了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让唐伯虎风流起来的是明朝著名小说作家冯梦龙(1574年-1646年),他写有《唐解元一笑姻缘》(载于《警世通言》)。

  由于才子佳人题材的小说是古今永恒的题材,再加上那时候南方评弹、南曲非常发达,明末戏曲家孟舜卿等将其由小说、曲艺(主要是弹词、南曲)等转化到了戏剧上,如他的《花前一笑》、单人月的《花舫缘》、史槃的《苏台奇遇》等杂剧,由此上至王孙贵胄、下到脚夫力士都开始接触唐伯虎和秋香的故事。由此,二人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

  故事大概内容是:唐伯虎在金阊偶见一画舫。其中坐一俏佳人,不知为何向唐伯虎含情一笑。唐伯虎被迷得三魂六魄出窍,心醉神迷的他立刻尾随其后。最终他得知,某女郎乃是一个官宦之家的婢女,名唤秋香。唐伯虎见状遂打扮成落魄书生模样,愿卖身为奴。经过一番周折,二人喜结连理同归苏州。

  因为一笑太固定不如“三”的含义广泛,“一笑”便逐渐转化为了“三笑”。“三”在中国传统思维里代表着“多”,代表着“无数”的意思,因此,更令人觉得唐伯虎迷恋秋香迷得有理由。

  特别是秋香偎依在唐伯虎怀中时,说的那句话,更令后人倾倒。“你为我甘愿为奴,此情之深,我来生也未必能报。哪有不愿跟你走的道理!”唐伯虎闻此高兴得手舞足蹈,赋诗道:拟向华阳洞里游,行踪端为可人留。

  愿随红拂同高蹈,敢向朱家惜下流。

  好事已成谁索笑?屈身今去尚含羞。

  主人若问真名姓,只在康宣两字头。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