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 > 第三章半作痴呆半作聋 2.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
2.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
兰为王者香,孔夫子在幽谷称扬;海棠是花中仙,苏东坡常恨有艳无香;菊同隐逸士,独立晚节芳,凌霜傲骨篱畔飘香,陶居士酌酒在花间意如狂。
唐明皇广寒曾赴,蟾宫桂,归来龙衮带幽香;始信那桂子月中落,云外飘香果异常。
莲乃花君子,亭亭独占芳,淤泥不染中通外直,映日荷花伴柳塘;西施曾被吴王宠,逞风流采莲戏舞在龙舟上;桃之夭夭色最狂,春来蜂蝶舞花忙;武陵渔子曾垂钓,误入桃源到仙乡;梅傲清奇品,冰肌玉骨凉;雪霁横窗影,庾岭尽梅香,浩然独步寻梅叟,灞桥策蹇踏银霜;牡丹人称花富贵,堪夸国色与天香,春苑万卉谁能比;唐伯虎故写奇花伴玉堂。
自岔曲《八花八典》
唐伯虎回到苏州后,流言飞语立刻扑面而来。其主要内容无非是唐伯虎有病被人赶了回来。这次流言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心情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仍然是卖画、游览,兴趣仍然广泛,正德十年(1515年)八月十五日左右还模仿周昉画了一幅《杨妃出浴图轴》。与他有来往的朋友也不少,十一月十八日象圆社长来苏州办事儿,还专门到桃花庵拜访唐伯虎,唐伯虎一看大喜过望,将自己的《游庐山》、《过严滩》、《游焦山》、《春晓》、《客中送别陶太痴赴任》和《白发》等诗作交给了他,希望他指点一二,提提意见。
吟花赏月
回到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唐伯虎不再装疯卖傻了。当时,有人怀疑他是否真疯,因此,衙门或某些人时不时前来观察,等时间一长,宁王也就把这件事情忘了,监视的人也逐渐消失了,唐伯虎这才彻底地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貌。第二年,即正德十一年(1516年),唐伯虎在画作上值得一提的是四月十五日左右写的12幅《山居四时乐图册》。在诗文上就是将自己的《游庐山》、《过严滩》、《元夕》、《春来》、《登天王阁》、《人日》、《早起》、《谷雨》等诗送给了知县李经,并为之做了一幅《山路松声图》。
在之后几年里,唐伯虎才有心思继续赏他的桃花。历朝历代爱花人很多,上面摘自《八花八典》的岔曲中,便有8种花各有代表,也就是8个典故或历史人物。兰花——孔子、海棠花——苏东坡、菊花——陶渊明、桂花——唐明皇、莲花——西施、桃花——桃花源记、梅花——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画梅花一绝、牡丹——武则天。
唐伯虎非常喜欢桃花,徜徉在花海中,他不禁感慨人生苦短,转眼间自己已然47岁了。华发已生,暮年将到,自己坎坷波折间又险些晚节不保,如此状态下,他不禁在月高下观赏起了景色。桃花庵有山(其实是一个小土丘)有水(小溪)有明月,景色煞是好看。然而,眼望着周围的景色,他却无法高兴起来。
呆呆地凝望月光下四周美丽的桃花,俯首观望月光下潺潺溪水,他不禁漫步在桃花中。高高的月亮悬挂在半空之中,月光照射在溪流上,反射回来的光照在小路上,照亮了人们前行的路。前方有一眼土井,那是为了方便浇水专门打造的。那土井中的水剩一半,水面上漂浮着众多死去的腐虫。
他不禁感慨起自己的一生。那众多死去的腐虫多么像我呀,哦,不,应该是我像它们一样,真希望我能够死在花下而非漂浮在肮脏的水上。这时,青蛙那清脆的歌声传来,令我那么神往,那么动心。
听着听着,天亮了,雄鸡高声鸣叫着,红日此时也在东方升起。路上的行人陆陆续续地多了起来。我在想,他们为何起得都这么早?莫非和以前的我一样,都是为了名利而奔波。呵呵,这一切其实都是枉然的,倒不如及时快乐。想到这里,唐伯虎苦笑了一下,不禁哀叹一声:“哎,我早该离开这名利场上的酒席了!”
唐伯虎不禁回想起自己的一生,虽然“我”的一生任何英雄可述之事都没有,但我却对这世间也没有留下什么万般害处,更没有害过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我可以得到善终和慰藉了!我的一生清清白白的来,又清清白白的走。
想必此时的唐伯虎,和笔者曾经写过的一首歪诗的境界很相似,“无为无害无为好,今日少年明日老。自从降生至西去,清白一生棺已了。”到此时,唐伯虎才真正摆脱了名利的纠缠,同时,也摆脱了对父亲的愧疚。
此时的唐伯虎已经到了人生的后期,他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功名之路”已彻底断了,他感觉到了疲倦,更感觉到了苍老。此时的人最敏感、最爱回忆。而他的境况其实很像花的一生——短暂而美丽,在美丽之后便成为被人践踏的落花。
唐伯虎有过人生辉煌,那个时候他的心情非常不错。由此,便有了使他名垂千载的好诗出现——《花月吟》。
而当落花之时,更有多达四五十首的“落花诗”。唐伯虎将花的美、花的哀、花的怜展现到了极致,使得后人从中截取一点就为之倾倒。
说了这么多,我们不妨先看看他的《花月吟》。《花月吟》一共11首,共88句,每句都嵌有“花月”两个字,读来既流畅又见功底,而且还能展现思维的缜密,问世后500年来仿者无数,被誉为连珠体的精品。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体会这首诗的奇特,我们全文摘录如下:
花正开时月正明,花如罗绮月如银。溶溶月里花千朵,灿灿花前月一轮。月下几般花意思?花间多少月精神?待看月落花残夜,愁杀花间问月人!
月转东墙花影重,花迎月魄若为容。多情月照花间露,解语花摇月下风。云破月窥花好处,夜深花睡月明中。人生几度花和月?月色花香处处同。
花发千枝月一轮,天将花月付闲身;或为月主为花主,才作花宾又月宾。月下花会我留酌,花前月不厌人贫;好花好月知多少?弄月吟花有几人?
花香月色两相宜,惜月怜花卧转迟;月落漫凭花送酒,花残还有月催诗。隔花窥月无多影,带月看花别样姿;多少花前月下客,年年和月醉花枝。
春宵花月值千金,爱此花香与月阴。月下花开春寂寂,花羞月色夜沉沉。杯邀月影临花醉,手弄花枝对月吟。明月易亏花易老,月中莫负赏花心。
高台明月照花枝,对月看花有所思。今夜月圆花好处,去年花病月昏时。饮杯酬月浇花酒,做首评花咏月诗。沉醉欲眠花月下,只愁花月笑人痴。
有花无月恨茫茫,有月无花恨转长;花美似人临月镜,月明如水照花香。扶烛月下寻花步,携酒花前带月尝;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将花月作寻常。
月临花径影交加,花自芳菲月自华;爱月眠迟花尚吐,看花起早月方斜。长空影动花迎月,深院人归月伴花;羡却人间花月意,捻花玩月醉流霞。
花开烂漫月光华,爱此花香与月阴;月为照花来院落,花因随月上纱窗。十分皓色花输月,一径幽香月让花;花月世间成二美,傍花赏月酒须赊。
一庭花月正春宵,花正芬芳月正饶;风动花枝探月影,天开月镜照花妖。月中慢击催花鼓,花下轻传弄月萧;只恐花沉月落后,月台花谢两萧条。
春花秋月两相宜,月竞光华花竞姿;花发月中香满树,月笼花外影交枝。梅花月落江南梦,桂月花传埕北词;花却何情月何意?我随花月泛金卮。
庞大的落花诗军团
欣赏完了《花月吟》,我们再看看“落花诗”。因为数量太多,我们仅摘录其中的5首如下:
催耕声里短柴门,煠兰香中雉草园。
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
春风院院深笼锁,细雨纷纷欲断魂。
拾得残红忍抛却,也教粘向阿咸旙。
蕉酒新啼满袖痕,怜香惜玉此心存。
可怜窗外风鸣树,辜负尊前月满轩。
奔井似衔亡国恨,坠楼如报主人恩。
长洲日暮生芳草,销尽江淹黯黯魂。
伯劳东去燕西飞,南浦王孙怨路迷。
鸟唤春休背人去,雨妆花作向隅啼。
绿阴茂苑收弦管,白日长门锁婢傒。
蛱蝶翻翻残梦里,曲栏纤手忆同携。
春来吓吓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恨多风。
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
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
春梦三更雁影边,香泥一尺马蹄前。
难将灰酒灌新爱,只有香囊报可怜。
深院料应花似霰,长门愁锁日如年。
凭谁对却闲桃李,说与悲欢石上缘。
唐伯虎“落花诗”的写作始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春。这一年沈周之子沈云鸿的去世,老年丧子的沈周面对“三大悲”之一,也是感慨良多。因为沈周在吴中文人团体中的地位,门生故旧多达千人为之送葬。面对此情此境,老年的沈周可能会想:“即使有如此成就,我也愿以此换回我儿之身!”“落花”两字就代表着无尽的悲凉与血泪。
沈周、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张灵、徐祯卿等文人集团组成的“落花诗”军团,因为文辞优美、意境哀婉,在当时被广为传诵。1504年正是唐伯虎科场弊案发生后的第五年,人生低谷尚未走出,心中的块垒无处抒发,寄悲情于诗词中的他是这些才子中写得最多的。
在其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对自己痛苦遭遇的展现,如“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表达了自己才华不得展示的落寞心态,如“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更为可贵的是诗人经历过打击后,对功名富贵有了新的理解。
能展现唐伯虎心情的最好明证,就是唐伯虎为落花诗写的自跋。当年沈周和唐伯虎都作过落花图,并都在后面题过诗。后来沈周的诗丢了,唐伯虎的画丢了,到了清代有人将沈周的画唐伯虎的诗放在了一起。如今在辽宁博物馆还可以看到。唐伯虎在题跋中如此说:石田先生尝咏落花十篇,人情物态,曲尽无遗,而用意炼语,超越前辈……间以示予,读之累日,不能释手。顾予方被翳林樾,自付陈朽载。瞻飞英辞条,委厕有不撄怀者哉。勉步后尘,政不自知其丑也。暇日因书一过,并系小图寄兴。
可见,此时的唐伯虎仍然没有摆脱弊案的心理阴影,如同今天的“抑郁症”患者。所以,落花诗中的心理阴影一直延续。因此自弘治十七年(1504年)到嘉靖二年(1523年)长达20年的时间里,唐伯虎写了很多落花诗,如今被专家确定为唐伯虎所作的就有47首。
之所以唐伯虎的落花诗数量无法确让,一方面是因为他不断写新的作品,作品写完后还会经过不断修改,修改过程有的几年,有的则可能绵延到生命尽头;另一方面,苏州是文人聚集之地,不断唱和、互赠,以至连作者本人都不知道写了多少,自身保留的可能只是一部分,其他则存在于朋友的文集、日记、回忆录等诸多作品中。
唐伯虎之所以爱写“落花”,完全是一种借花喻人,以此来纾解心中的哀婉与愁苦、牢骚与不满。正如儒家卫道士陈继儒所说:“唐伯虎咏落花诗,至‘五更风雨葬西施’之句,不觉气短。”
特别是到了晚年,宁王兵败后,唐伯虎更是生活艰难。此时的唐伯虎多病、体虚,同时因为他毕竟加入过“宁王叛乱集团”,生活也受到一定影响。嘉靖元年(1522年)前后,唐伯虎写出了苍凉凄绝的《漫兴诗》,时不时地要发出“十载铅华梦一场,都将心事付沧浪”的感慨。
唐伯虎葬花
唐伯虎爱花爱到了极点,他将心灵寄托在花的美丽中,一者将自己幻化成美丽的鲜花,借此回忆过往的巅峰时刻;二者因为女人爱花,爱妻爱花,欣赏花的过程也是在回忆过往的幸福。然而,花的美丽是短暂的,不免哀伤美丽的凋谢。
花的美丽是短暂的,凋谢后受人践踏的哀婉则是长久的痛。这又与唐伯虎的经历非常的相似,美丽短暂哀苦常年。唐伯虎一生曾多次书写落花诗,每次所录诗作的数量不同,内容不同,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
看到满地已凋谢的花,唐伯虎不禁想到了自己的身后事。眼望四周,没有一个富翁的朋友,自己的朋友几乎都是不名一文的穷书生,大多还要靠自己接济。“我死后该怎么办?”与其自己死后暴尸荒野,倒不如眼前先埋葬“自己的替身”以得到心理安慰。由此,便有了人们传说的“葬花”。
《唐伯虎全集》附录中说:
唐子畏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徵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有时大叫恸哭。至花落,遣小僮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寅和沈石田韵三十首。
说到此处,不妨将唐伯虎的落花诗与林黛玉的葬花词做一个比较。之所以比较二者,其原因就在于:唐伯虎将花的美丽与哀婉,以及人们对花的各类想法几乎都写尽了。后人再怎么写也超脱不出他画的圈圈,包括被人称作大才子的曹雪芹也是如此。不信,我们可以对比一番。
在人们心中“黛玉葬花”是非常著名的篇目,经常赚得无数少男少女、痴情儿女的眼泪。曹雪芹深受“心学”影响,他的诗词作品也很受唐伯虎影响。可以想见,在唐伯虎将近47首的落花诗中,已经覆盖了所有吟花的内涵要素。曹雪芹的“葬花词”与其极为相似,我们可以看作是微缩版。例如,唐伯虎的诗虽然在悲冷主色调下,却写出了一种悲情美,例如:桃蹊李径谢春荣,斗酒芳心与夜争。
陌上新蒭曲尘暗,墙头圆月玉盘倾。
可以说唐伯虎的“落花诗”与“葬花词”在以下6个方面高度相同。
第一,葬花的目的相同。唐伯虎和林黛玉都是怕花儿顺水进入臭水沟脏了它的美丽。例如林黛玉说“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又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而唐伯虎则在诗中如此悲怜“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绝缨不见偷香椽,堕溷翻成逐臭夫”。由此可见,二人都是为了让等同于自身气节、命运的花儿不遭到世俗丑陋的熏染。
第二,二者都是以哀叹寂寞为主,因此二人孤单寂寞的心态成为了主角。唐伯虎先是五亲沦丧,继而侄儿和第三位妻子亡故,而此时的他仍然孤孤单单;林黛玉呢?客居贾家,表面上看受到贾母的疼爱,其实在整个大家族中她始终属于没有任何支援的人,再加上情窦初开,又赶上“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的情境,又有“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语境。
例如,唐伯虎高声唱着“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犬蛙”、“江南多少闲庭馆,朱户依然锁绿苔”,而林黛玉则低声吟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形只影单地葬着她的花儿。“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长洲日暮生芳草,消尽江淹黯黯魂”,“满堂欢笑强相陪,别有愁肠几日回”,“恻恻凄凄忧自恢,花枝零落鬓丝添”,都是这种心境的反复写照。
第三,都在抒发着心中的不平之气。很简单,唐伯虎一直对科场弊案耿耿于怀,临终前都未能走出阴影,不平之气自然冲天。林黛玉呢?天生丽质,因为客居又非常敏感,所以,她的心头也蕴藏着汹涌暗流。例如唐伯虎说“控诉欲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东流”、“书当无意开孤愤,带有何心绾合欢”、“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鬓边旧白增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而林黛玉则有“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第四,都透着一种孤傲的反抗。唐伯虎一生属于“狂生”之列,而林黛玉敏感、孤傲是有目共睹的。他们自然在这点上能找到诸多共同点,例如唐伯虎说“莫道无情何必尔,自缘我辈正钟情”,而林黛玉则说“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二人身处逆境之中,却仍然有一种不服输的感觉,实在令人钦佩。
第五,他们都在担忧自己的命运。唐伯虎和林黛玉的葬花行为,其实都是在联系着自己的命运,并为此深深地担忧。唐伯虎有“貌娇命薄两难全,莺老花残谢世缘”、“身渐衰颓类如此,树和泪眼合同枯”、“李态樊香忆旧游,蓬飞萍转不胜愁。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伤春满镜愁。爱惜难将穷袴赠,凋零似把睡鞋留。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等多处感伤;林黛玉则有“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之句。二人都在联系着自己的命运,深怕有朝一日无人相送,既然这样还不如把自己幻化成花儿,自己先送送自己。
第六,诗中尽是无奈之词。尽管他们都孤傲,但面对强大的世俗世界,他们终要低下高贵的头颅。为此,他们的万分无奈。例如,林黛玉哭泣道“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闺中女儿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唐伯虎在这点上更是明显,他的无奈更多,因为他和林黛玉不同,他身处市民阶层,对于世俗的强大体味得非常明显。因此,他对此描述也特别多,甚至有些消极。例如“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匡床自拂眠清昼,一缕烟茶飏鬓丝”,“国色可怜难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忍看马足车轮下,一片西飞一片东”,“国色自来多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已无锦帐围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尘。绕树百回心语口,明年勾管是何人”等。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