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桃花庵下桃花仙:唐伯虎 > 第三章半作痴呆半作聋 1.装疯卖傻去裸奔

  1.装疯卖傻去裸奔

  就在唐伯虎准备逃脱宁王魔爪之时,他收到了文徵明的一封信。原来自从宁王派人请名士后,文徵明装病不去。后来他却忽然听说唐伯虎、谢时臣、章文等名士全都去了。这下子,文徵明立刻就真的病倒,头痛得很。在病中,他写了两首诗和一封信寄给了唐伯虎等人。在信中,文徵明告诫唐伯虎,千万不要以为学习枚乘、乐毅、邹衍、司马长卿等人,不是在权贵之间纵横捭阖,就能获得功名和成就,还是小心为好,安安全全地过此生才是真的。特别是那两首诗,说得更明确,即《病中遣怀二首壬申岁》:

  潦倒儒冠二十年,业缘犹在利名间。

  敢言冀北无良马,深愧淮南赋《小山》。

  病起秋风吹白发,雨深黄叶暗松关。

  不妨穷巷频回辙,消受炉香一味闲。

  经时卧病断经过,自拨闲愁对酒歌。

  意外纷纭如命在,古来贤达患名多。

  千金逸骥空求骨,万里冥鸿肯受罗

  心事悠悠那复识,白头辛苦服儒科。

  唐伯虎看到了这封信,更加深了逃离宁王的决心。而这时,如何离开却使他踌躇起来。

  古今人物五大避祸方法

  唐伯虎是从何处得到灵感,今人难以知晓。但对于历史非常了解的唐伯虎肯定会从古人的案例中得到某种启迪。古人为了免遭祸端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说,避祸方法的圆润与否,代表着这个人的成熟程度。一般来说避祸方法有隐退、示坏、献丑、圆滑、溜须五大类,我们依照唐伯虎的情况一一解说。

  “圆滑”,武则天时期的丞相苏味道,在疑心重重的武曌手下安安稳稳了一辈子。他的避祸方法就是:不要有原则、不要有德行,领导的原则和德行就是自己的。手下也不能得罪、同僚也不能得罪,就连路边要饭的也不能得罪,总而言之与一切人都要打好交道。什么事情都要模棱两可,不做主、不主动参与,两边买好,永受好处。

  显然,唐伯虎不是这种性格。

  “隐退”的例子比较多,例如,辅助勾践杀夫差称霸天下的范蠡、明朝永乐年间帮助朱棣篡位的“道衍和尚”姚广孝等。前者后来和西施一起归隐,在山东做起了买卖,成为至今仍然被商人们顶礼膜拜的“陶朱公”;后者寿享84岁,虽然没有归隐山林,却隐于朝政幕后,人称“黑衣宰相”。

  显然,唐伯虎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示坏”最典型的代表是萧何。遵循“兔死狗烹”原则的刘邦对于功臣总是斩尽杀绝的。萧何虽然为了大汉王朝尽心尽力,但也时常害怕屠刀落到自己的头上。因此,想来想去他想明白了:以他今天的地位,皇帝再赏的话就得是列土封疆了,可几乎所有的异姓王都被刘邦杀了。刘邦要杀他,无非是怕他造反,只要他失掉了民心,自然不会造反。因此,萧何便经常抢夺百姓财务、吞并农民的土地。后来刘邦凯旋,众百姓跪地向刘邦告状。而刘邦则见到萧何后仅仅一笑,让他谢罪退还田地了事。

  显然,唐伯虎既没有这个实力条件,也没有这样的性格。

  “溜须”,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多得不可枚举,凡是被称作“奸臣”的人,基本上都是溜须拍马的高手。不仅奸臣,就算是忠臣、刚烈之臣,也不敢拍着胸脯子说没有溜须拍马过。

  显然,唐伯虎的身份使他即使溜须拍马同样不能避祸。

  最后,唐伯虎能用得上的避祸方法,就只有一个“献丑”了。“献丑”的典型就是孙膑装疯。

  孙膑装疯宦海避祸

  孙膑与庞涓都是传奇人物鬼谷子的学生,庞涓下山求取功名,在魏国当了大将军。后来,孙膑来到魏国,经过几次漂亮的问答及出谋划策,风头迅速赶上了庞涓。本来,孙膑是抱着“有福同享”的心思,而他根本没有顾忌到庞涓的想法。庞涓非常害怕孙膑比自己更受重视,便准备除掉孙膑。某次,孙膑在齐国的堂兄来信说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孙膑的叔叔故去了,希望他赶紧回家。孙膑看后连忙写回信,告知稍后即回。

  庞涓得到了这封信,模仿孙膑的笔迹将其中的几句进行了涂改,大概意思是:我身在魏国心在齐国,一定找机会为齐王效力。庞涓将这封信交给了魏王,魏王勃然大怒要处斩孙膑,庞涓趁机替孙膑求情。结果是处以“膑刑”,即将孙膑的膝盖骨剔去。这样做,既可以买好(孙膑与庞涓是同学,而且庞涓又是举荐人,他若不管,同僚们肯定会有想法)又可以把孙膑控制在手。孙膑受刑之后被庞涓接到了家中,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照顾孙膑,而是更有助于监控他。孙膑对此事的前后尚不知情,感激之下又将自己的许多兵法心得告诉了庞涓。而这时一位和孙膑很好的老仆人把真实情况告诉了他,孙膑听后沉默良久,几天不说话不吃饭。这一天突然狂笑不止,并将送来的饭扔到地上,然后趴着吃、捡着吃。

  庞涓得知孙膑疯了以后,把他关在了猪圈里,孙膑在猪圈里仍然如此吃饭,庞涓看在眼里恶心在心里,欢悦的思想却在头脑中萦绕。这时,庞涓才不再遮遮掩掩,对孙膑的敌视写在了脸上。他将孙膑用铁链锁在了门外。可过了一些日子齐国使臣田忌出访魏国,他识别出了孙膑在装疯,便将其带到了齐国。孙膑后在齐国任军师,率领齐军与魏军多次交锋。最终,庞涓被孙膑战败,羞愤自杀。

  为此,唐伯虎选定了“献丑”,而这时,恰巧一位叫做王秩的人给了他灵感。据康熙年间的《昆山县志稿》卷十四《名臣上》记载:王秩,字循伯,疏爽明达,饶有干局。……每谓家人曰:“宁邸志满气扬,阴养任侠,不出十年,江右必骚动矣。”时唐寅客王所,秩微讽之,寅佯狂以归,得免。

  唐伯虎在装疯的日子里,每天疯言疯语,宁王把他叫到眼前,他是说东说西就是不说正道。更有甚者,他还玩起了行为艺术,赤身裸体地在大街上大喊大叫。尽管,最终宁王视其为“志大才疏”之人,不堪其扰将其打发回家。他刚到南昌时赠给宁王的《诗赠宁王》成为500多年来人们对其品头论足的笑谈,也成为他的“谶语”。

  信口吟成四韵诗,自家计较说和谁?

  白头也好簪花朵,明月难将照酒厄。

  得一日闲无量福,作千年调笑人痴;是非满日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知?

  英年早逝的好友

  唐伯虎逃回苏州后,将崔莹的消息告诉了好朋友张灵。张灵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病倒了。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你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再好,在权力面前总是弱小的。你可以戏耍富人,但对于带兵持剑的强者,文人总是一文不值的。因此,张灵只有长吁短叹,在长长的相思中,张灵病倒了。看着好朋友逐渐消瘦,唐伯虎也毫无办法。

  没过多久,张灵就离开了人世,据估算,不过35岁。张灵死后,宁王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起兵造反,七月被剿灭,八月份唐伯虎的家中便来了一位女子。当唐伯虎迈出房门的那一刻,他的泪水夺眶而出,眼前的这个人正是张灵生前朝思暮想的崔莹。当唐伯虎将张灵因相思而亡的经过告诉了崔莹之后,崔莹当即瘫软在地。原来宁王被抓后,朝廷便将众人放了出来。她是带着千般喜悦万种风情前来苏州的,不想张郎已经故去。崔莹请唐伯虎带路,来到了张灵的坟前。一阵哭诉之后,崔莹殉情于墓前。

  唐伯虎将两人合葬于一座坟中,题碑为“明才子张梦晋佳人崔素琼合葬之墓”。

  据《列朝诗集》记载,张灵临死前写了一首《临终诗》,诗文为:

  一枚蝉蜕榻当中,命也难辞付大空。

  垂死尚思玄墓麓,满山寒雪一林松。

  对于玄墓,张灵是情有独钟的。他在另一首《玄墓山纪游》中更说:

  玄墓名山久注思,少携闲伴是春时。

  隔窗湖水坐不起,塞路梅花行转迟。

  清福可教何日领,闲情曾有几人知。

  漫收形胜归村馆,梦里烟霞亦自追。

  玄墓山坐落于苏州西南,东晋名士,特别爱梅花的郁泰玄便葬在这里,山上梅花特别多,有“香雪海”的美誉。而张灵爱梅便欲将墓地选在这里。

  在唐伯虎与张灵将近20年的相知旅程中,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劝慰,在艺术上互相促进学习。然而,英年早逝的张灵,他的存世作品相当少。二人的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例:弘治八年(1495年),刚刚十五六岁的张灵,便与沈周、祝允明、文徵明、唐伯虎等在一起。该年沈周的岳父过寿,沈周作了《夜游熨斗柄横卷》,唐伯虎、文徵明、张灵、邢参、朱凯、吴奕等受邀一起题诗。

  弘治十三年(1500年)三月,刚刚二十出头的张灵,画了《河塘清夏图》据说这是专门为唐伯虎所作。

  弘治十六年(1503年)七月,唐伯虎作《潘孺人任氏墓志铭》,张灵则为之写碑文。

  正德四年(1509年)十月十日,唐伯虎去看望张灵时,因为路上所见景色很美,便写了两首小诗在《唐解元秋山寻隐图轴》上,分别为:

  历乱山岚草树深,隐居踪迹杳难寻。

  我来但听樵歌声,小答松篁太古音。

  红树中间飞白云,黄茆檐底界斜薰。

  此中人有逍遥处,难说与君画与君。

  十二月十二日又和张灵前往虎丘,晚上便画了《虎邱山图卷》,题诗:

  浪迹林泉百不忧,江南才子足风流。

  吹箫漫作张灵伴,听雪呼灯画虎邱。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存有一张二人合作的书画作品——《招仙图》,又名《朝仙图》,这幅画长111.5厘米,宽29.5厘米。画的是:在皓月当空下,水波浩瀚无际。水中芦荻丛中芙蓉花儿开,岸上站立的美人伫立在一座桥边。

  那女子似乎在沉思,又似乎在祈祷。画面简洁凝练,天水合际体现着大自然的博大,然而,沉思女子则是那般娇小。一硬一软,让人顿生怜悯之心。整幅画体现出了寂寞与凄凉的氛围,似乎被情感所累的女子在黯然神伤。从画法上看,它继承了宋元的“白描”技法,非常简单明了地勾勒出了人物的相貌、衣着,线条非常有力度,而且轻缓有序。

  这幅画,据明代张丑所著的《清河书画舫》所言:“张梦晋《朝仙图》卷后有唐子畏题咏。”但很可惜,因为有人将其割去移作他用,唐伯虎的题诗不见踪影。好在有文字记录,题诗为:郁金步摇银约指,明月垂珰交龙绮。

  秋河拂树蒹葭霜,哪能夜夜掩空床。

  烟中滉滉暮江摇,月底纤纤露水飘。

  今夕何夕良宴会,此地何地承芳佩。

  除此之外,唐伯虎也为张灵作品写过几首诗,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多么密切,

  《题张梦晋半身美人图》

  天姿袅娜十分娇,可惜风流半节腰。

  却恨画工无见识,动人情处不曾描。

  《张梦晋图》

  绿崖入翠微,岚气湿罗衣。

  涧水浮花出,松云伴鹤飞。

  行歌樵互答,醉卧客忘归。

  安得依书屋,开窗碧四围。

  唐伯虎、张灵皆为才子,许多人甚至认为,尽管张灵的寿数过短,存世之作不多,但他的灵气甚至胜过唐伯虎。例如有一年春天,二人游玩来到一处酒馆。二人推杯换盏良久,张灵酩酊大醉下出了一副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唐伯虎一听,立刻对出:刘伶饮尽不留零。

  唐伯虎和张灵的才学谁更高,我们无法判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张灵比唐伯虎还要消极,行为做事还要超脱世俗。唐伯虎曾经写过一首《流水诗》: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

  曲曲折折向东流,山山岭岭难阻留。

  问伊奔腾何时歇,不到大海不回头。

  可以说,这首诗的基调还是非常积极上进的。唐伯虎将小河拟人化,而自己作为旁观者,顶多是觉得江水这样做是不是太累了。而回答的语言却是唐伯虎心中的想法,“不到大海不回头”,大海是什么?就是一种世俗观,一种功名观。

  张灵改完后,意境就全然不同了。

  浅浅水,断又续,在山清,出山浊。

  曲曲折折难回头,呜呜咽咽日夜哭。

  问伊伤心何其多,悔恨当初出幽谷。

  这首诗看后有一种让人极为心痛的感觉,很是令人不舒服。“在山清,出山浊”很明显是在指责社会的不公平,然而,这种基调比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更加灰暗。“呜呜咽咽日夜哭”一句更是消极,张灵确实直抒胸臆了,但过于阴柔化又使得它的可读性大大降低,韵味不足较为生硬。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