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子评传 > 四、威王重用

  四、威王重用

  田忌与齐王赛马,以三战二胜赢得齐王千金,这使齐王感到十分惊讶。

  因为齐王觉得,他的马,实力并不比田忌的差,何以胜一局后会连输两局。他向田忌询问获胜的窍门,田忌以实情相告,是门下宾客孙膑出的主意。齐王急于想见其人,田忌就把孙膑进献给齐威王。

  威工一见孙膑是个刑余的残废人,开始有些看不起他,便问他对用兵之事有何看法的问题,想以此考察他的见解,测试他的才能。孙膑一接到威王的话头,便滔滔不绝的谈论起来。他说:"用兵作战,这不是经常可以依靠的势力,而是先王辅助行道的手段。①战胜,则所以存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故用兵时不可不谨慎从事。以用兵为乐的,必然要灭亡;贪图胜利的,一定会受辱。所以正确的用兵方法是事备而后功。城小而守固者,有委(委积)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如守城而无委,战而元义,则天下没有人能使其固且强的,尧有天下之时,废弃王命而弗行的有七个国族,因此尧不能常处安逸而致利。尧对违抗工命的国族,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昔者神农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并三苗,汤流放染,武王伐纣,商奄反,周公践灭之。故日,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而曰:'将欲积仁义,用礼乐,垂衣裳而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见威王》)这一席话,说得头头是道。它既说明了不可滥用武力,而必须讲道义;但当仁义礼乐行不通的时候。又必须"举兵绳之","战胜强立"而服天下。

  其时,齐威王刚即位不久。在齐威王以前的几十年间。齐国由于内乱和政治**,常常受到邻国的侵伐,国势衰弱不振。公元前405 年,齐"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史记·田世家·索隐》引(《纪年》),引起齐赵之间大战。赵将孔青大败齐师,"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使齐国"车甲尽于战"(《吕氏春秋·不广》)。次年,三晋联军又大举"代齐,人长城"(《水经·位水注》引《竹书》)。到公元前380 年,因齐国袭燕,魏、赵。韩又联合伐齐,至桑丘(今河北徐水县西南)。公元前378 年,三晋再次伐齐,至灵丘(今山东高唐县西南)。公元前373 年,燕国"伐败齐于林营"(《史记·燕召公世家》):魏伐齐至博陵;鲁国又趁火打劫,代齐人阳夫(今山东宁阳县东北)。次年,小小的卫国也以为齐国软弱可欺,攻取了齐的薛陵(今山东莘县西)。公元前370 年,赵又进攻齐的鄄城;过了二年,赵国又再次"侵齐,至长城"(《史记。赵世家》)。当时的齐国,正如《史记·田世家》所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孙膑的一席话,教他要"以兵辅道"、"事备而后动"、"战胜而强立",使威王听了很受启发和鼓舞。威王开始赏识孙膑的学识和才能。

  接着,威王又询问了孙子许多具体的用兵方法。威王凤"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膑答:"先用少量轻兵进行试探,使贱而勇者为将,让它败北,不要取胜。然后引主力部队在隐蔽地点列阵而攻敌之侧翼。这样就能取得大胜。"威王又问以"用众用寡"的方法。

  说;"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孙膑再拜曰:"此明王之问!夫众且强,还问如何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如遇这类情况,指挥的方法叫'赞① 《孙膑兵法见威王》:"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这里 的"士",借为恃,意为依靠;"傅"通辅,即辅助。

  师,。其具体步骤是毁坏队伍,混乱行列,以顺敌意向,则敌必出战矣。"威王再问"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孙膑答:"这时的指挥方法叫'让威,。其要领是:一定要隐藏后续部队,使之能归;长兵器在前。短兵器在后,并配备流动的旮兵,以应其急;按兵不动,以侍敌疲,然后出击。"威王顺其意又问:"以一击十,有道乎?"孙膑答"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威王再问"地势平坦,卒伍整齐,交战而败北,是何原因?"孙膑答:"其阵无锋也。"威王想起一事又问:"令民素听,奈何?"孙膑即答:"素信。"对于威王的提问,孙膑思路敏捷,对答如流。这表明孙膑不但明于用兵的大道理,而且对用兵的具体方法和临场应变的策略,也很精通。威王对孙嫔十分佩服,赞叹道:"善哉!言兵势不穷。"(《孙膑兵法·威王问》)于是,威王命孙膑为师。待以殊遇。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