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思邈评传 > 一、道教、医学是否同源

一、道教、医学是否同源

  医、道是否同源的问题?一直在争议着,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其充份的理由,所以至今尚无定论。唯《素问》则确是两者浑然并存。此外清·西昌人李时品的八卷《医道还原》而言,那肯定是同源的了。

  《旧唐书·孙思邈本传》中既有"善谈庄老"一言,那未就以庄周谈起。

  庄周,约生于公元前369 年,卒于公元前286 年。

  他撷取黄帝、老子及稷下集团三者思想而成为独树旗帜的道教思想家及创始人,建立了道家。稷下,是齐桓公(?-公元前643 年)、齐威王(?-公元前320 年)、齐宣王(?-公元前301 年)在齐都临淄、稷门(今山东省、淄博市西南)设置学宫,广招揽聘文学、哲学、杂家及游说之士,展开对各种学术的探讨与争议。内有有名人物如邹衍①、慎到②、尹文③、荀卿??等76 人。他们的特点是"不治事"而专尚"议论"。所以毁之者认为纸上谈兵,毫无实用,不过空论一番而已。誉之者认为这是百家争鸣,对繁荣当时学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直到今天,这个作用还有它的影响。例如邹衍的五行终始56 篇,对中医阴阳五行最有影响。慎到的黄老道德学说、尹文的出于黄老申韩这间的学说也与《内经》思想有其相似之处。

  黄帝,姓公孙,又姓姬,以居住之处而名轩辕。老伴缧祖发明蚕桑丝绸。黄帝曾命大挠④作甲子,使容成⑤造纪历,请羲和⑥占日、常仪⑦占月、臾区⑧占星,着伶伦⑨作律吕,委隸首⑩演数术,令苍颌(11)造文字,问答歧伯、雷公(12)而制医学,此外还有舟车、宫室??等等,都由他领导下的臣人们所发明创造。因为对人民的贡献大大而受到大众的爱戴与崇拜,也由于崇拜的过分而神化。即使实事求是的《内经①·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这样说"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询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云笈七签》②更谓当时的王母遣玄女,将兵符图策赐于黄帝,助他消灭蚩尤。之后,广游名山,到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③,至青丘山见紫府先生④受《三皇内文》,① 邹衍(公元前305- 前240 年),即驺衍,战国未哲学家、阴阳家的代表人 物。所撰的《邹子》《邹子终始》,俱失传。

  ② 慎到(公元前395- 前315 年),战国时赵人,宗黄老道德学说,著有《慎 子》42 篇。③ 尹文,战国时齐人,属名家。他的学派出于黄老申韩之间。撰有《尹文 子》1 卷。但现在看到的《尹文子》恐系后人依托之作。

  ④ 大挠,黄帝时官史。

  ⑤ 容成,道家的采阳补阳术,相传出于容成。撰成《容成**》26 卷,今佚。⑥ 羲和,因居住于羲和,以地作人姓名。

  ⑦ 常仪,黄帝臣。

  ⑧ 臾区,即鬼臾区,又称大鸿。

  ⑨ 伶伦,即冷伦,黄帝臣。

  ⑩ 隸首,或作隸算。

  ① 《内经》全称《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合《素问》《灵枢》两书而成。实则为秦汉之际,历代积累的集体著作。

  ② 《云笈六签)122 卷,宋·张君房撰,为道教中有名佳作。

  ③ 广成子,上古仙人,居崆峒山石室。"无劳汝形,无淫汝精,乃可长生"为广成子语。入青城山谒中黄丈人⑤,登云台山见宁先生⑥受《龙经》⑦。炼彩石于缙云,合神符于釜山。升天登仙之后,为五个天帝之一,居中央戊已土位,故称黄帝。因之道家即奉为始祖,故道教称黄(帝)老(子)。但医家也尊为医家之祖,故称医术为歧(伯)黄(帝)术。后世道家、医家,一则出于尊敬崇拜,再则叼光福荫,大家都把自己一套学说,拼命向黄帝身上装贴,什么都是黄帝传下来的,如《黄帝内经》、《黄帝脉诀》、《黄帝五脏论》、《黄帝明堂论》、《黄帝女胎》、《黄帝八十一难经》、《黄帝秘宝》、《黄帝房中术》、《黄帝玄女经》、《黄帝虾螟经》、《黄帝阴符经》、《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都是黄帝写的,好一个多产作者。总之,歧黄的医家,说黄帝是医家之祖。黄老的道家,说黄帝是道家之祖。究竟是谁家之祖?虽然无法判断,但这一点可以肯定,这两家都从不同角度吸收了他的思想,用以充实自己学说的内容,并藉以扩大其影响。最后出现了唯物与唯心的两途,而且这个剪刀差的距离愈拉愈大。老子,司马谈①在六家②中就称之为道德家。庄周就把黄帝、老子与稷下集团三家学说综合而成为以庄周为核心的道教,但他把老子还是放在最重要位置上。

  以《黄帝虾蟆经》③来说,从"日斗者"第一幅画(黑乌为三足、展翅,与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黑乌两足,有所不同)黑乌图开始到"月毁三十日"图止的31 帧图画,全是道教的。"左腋"到"大冲左右"九帧图,也很难看出是属于医的。"六甲日神游舍图"的60 天日神所在之处,假定没有注明"宜避针灸,不避致害"八字,也难与医学联系。看起来也是似医非医、似道非道的医与道合壁的"天书"而已。

  如河图洛书,都是道教奉为核心的东西。但经过《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书·洪范》:"天乃赐禹洪范(即洛书)九畴,彝伦攸叙"之后,儒家才轻而易举地拿了过来。当然,道家也不会甘心拱手送人的,于是他们即认为河图洛书是道家固有的经典篆籍。《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赵明经法》引《遁甲开山图》谓:"名山石室,藏道经有三十所,??其一室有奇经妙图,黄帝发命,河(图)洛(书)之文,不可称计。"此外,道教文献中不少以河图题名者,如《上清河图内玄经》①、《上清河图宝箓》等。他们更运用河图来指导炼丹,如《悟真篇》②的"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共四之,戊已自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图入圣基"。考东三乃指河图中的东方为三属木,是三(震);南二是南方为二属火,是三(离);戊已是中央为五属土,是三(坤);北一即天一生水的北方为一,是三(坎);西四三(兑)④ 紫府先生,身居紫府,故名。他的《三皇内文》,可以劾召万神。

  ⑤ 中黄丈人,无考。又谓《刘涓子鬼遗方》中的黄父,即中黄丈人。

  ⑥ 宁先生,为黄帝时的宁封子,又名宁封。相传为陶器的发明者。

  ⑦ 《龙经》无考。

  ① 司马谈,汉·司马迁父,曾为太史令。

  ② 六家,春秋战国时的学术流派,计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及道德 家六者。③ 《黄帝虾蟆经》1 卷,不著撰入。此书在国内版本已失佚不传,现仅存日本 文政六年(1823 年)敬业乐群楼刻本。

  ① 《上清河图内玄经》、《上清河图宝篆》两书,见《道藏》。

  ② 《梧真编》8 卷,张紫阳真人撰。内容为讨论修性长寿之术及炼丹石方法。卦属金;东三南二同五,即三(木)三(火)同宫;北一西四也是五,即三(金)三(水)同宫;与中央土五,进行三者结后,即可结胎成丹。古代炼丹的指导,就是依靠河图、洛书和八卦,可以炼丹炉正式名称为八卦炉。中医制药,有时也借用八卦,此风直到雅片战争(1840-1842 年)。

  例如写成于1834 年的《外科图说》③的九转大降丹、八仙降、八卦大降等也还是用八卦来指导。"合药诸法"一节中有:"放于八卦炉中,然后举火,合五九·四根半香为度。结胎时,至香三根六寸,合四九之数??。"所以又是道与医药的溶合。即以《易经》而说,儒家说是儒家的,道家说是道家的。就是在《要方·大医习业》中也已反映得十分明白,孙氏谓:"周易六壬,并须精熟",他把《易经》从五经中拿出来与六王并驾齐驱而作为道教文献。又谓"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而把《易经》排斥出儒家文献之外,更证明孙氏是赞成《易经》归属于道家。

  我们再谈一下《难经》①卷一的"天地阴阳升降始终之图"、"手足阴阳流注始终之图"、"尺寸阴阳呼吸出入上下始终图"、"四季阴阳始终图"四图定位,都是阴阳与八卦。《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②。索性全部以含元抱一、控景步虚来解释医学,使医与道混为一体。

  直到现在20 世纪90 年代,还有学者研究探讨以《易经》为指导思想的《唯象中医学》③。因之医之与道,看来的确是箕豆的同出一根。

  以如上述,医之与道的支支蔓蔓,的确难以分割清楚,所以孙氏的著作把道教思想渗透溶解于医学中来,也是毫不足怪的。即使出版于1987 年第三版《中医学概论》④第三章中就有许多道家学说,所明白指出的"古代哲学家认为??"的哲学家一望而知是道家。不过必需加以指出的是孙氏在医学方面中道教色彩的浓厚,在医学文献中是罕见的,连飞霞子的《韩氏医通》⑤、生生子的《赤水玄珠》⑥也远远望尘莫及。如其一定要找几部道教气息浓厚的书,那未只有道家的医书《医道还元》和医家的道书《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可以相伯仲。

  成文于历史出现以前,早就孕蕴着宗教的胚胎,因为它本来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初是作为原始人群的自然信仰所产生,图腾就是最好的说明。

  例如从殷墟甲骨文中发现的,都是史前宗教,在中国则都是不成文的道教的前身。有了文字,当然更有案可稽了。

  明明写在儒家之书上的《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义,吉凶生大业"。并讨论了乾坤、震粪、坎离、良兑。但实际上都是道家在使用。

  ③ 《外科图说》4 卷,清·高文晋撰。梓行于雅片战争之前的1834 年。① 《难经》全名《黄帝八十一难经》,81 篇。旧题秦越人撰,实则为东汉之前的集体创作。② 《勿听于俗解八十一难经》,明·熊宗立撰,粹行于1436 年。

  ③ 唯象中医学,是以《易经》模式所综合而成为以《易经》模型思维为特点的中医理论。根据他们所谓可以从而摆脱了经验医学的形态。

  ④ 《中医学概论》,为人民出版社出版,盂景春、周仲英主编的一部中医学教材的辅助读本。第一版在1958年,修正再版于1959 年,这第三版出版于1987 年。

  ⑤ 飞霞子即明·韩■,字天爵。所撰《韩氏医通》2 卷。梓刊于1522 年。⑥ 生生子,即明·孙一奎,字文垣。所撰《赤水玄珠)30 卷。梓行于1584 年。例如《周礼·天官·大宰》的"把五帝"。它是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矩,北方黑帝叶光纪。到了医家手里,便成了《素问·金匮真言论》的"东方青色、入通于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到了道家手里,也成了《珠宫宝历》①的"东方苍帝、东海君也;南方赤帝、南海君也;西方白帝、西海君也;北方黑帝、北海君也;中央黄帝君也"。为了把五帝更靠拢道教;所以《太上飞行九神玉经》②进一步指出太上大道君是"行太清之道,出则五帝持卫"。

  中医理论之源的《内经》,就是以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作指导思想。有了阴阳,中医才能解释生理、病理的机制和变化。有了五行,凭它的生治、承制、亢乘、胜侮来解释五脏的病变及处理病变。凭五运六气来指导脏气法时和天人合一。同时再观察一下道教的运用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他们认为太极就是由阴阳组合而成,即太极生两仪、四象到八卦。只要一阅宋代濂溪先生周敦颐①《太极图说》的太极图,用"以太极为理,阴阳五行为气"的思路来推演出阴阳五行。成书于公元100 至170 年间的《周易参同契》②更把阴阳、五行、八卦进一步在炼丹中发挥作用。如"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尘埃。??欲将制之,黄芽为根。??龙呼于虎,虎呼龙精。两相饮食,俱相贪并"等等。就是凭了这一点,创了全世界最早的化学。

  我们再读一遍《内经·素问》的"金匾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五运行大论"、"??"等许多文章,都是饱浸着浓厚的道教气息。这种气息似乎很抽象,其实十分具体。君不见其中最主要的五脏学说,就是扎根于阴阳。其脏象之间的能够统一,完全依赖于五行。即使八十一篇的篇数,不多不少,也正是根据河图、洛书而出。《周髀》不云乎"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周髀经解》③:"河图者,方之象也。洛书者,圆之象也。"道家的太岁与医家的运气,更是一脉相通。无可否认的中医学有两个精髓--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为临床技术手段问题,这里不谈。整体观念有两:一为人体本身的统一性,二为人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不论那一个统一性的能够使它统一,全赖于阴阳五行。用五行来使人体本身统一起来。用运气来使人和周围环境统一起来。假如道家没有太岁,则60 年一轮、① 《珠宫宝历》不分卷,作者佚名。

  ② 《太上飞行九神玉卷》,见《道藏》。

  ① 周敦颐(1017-1073 年),宋·道州人,字茂叔。屠庐山,筑室名"濂溪书堂"。著有《太极图说》1卷及《通书》40 篇。采用道家学说,以太极为理,阴阳五行为气,对宋·明理学影响极大,程颖、程颐都是他的学生。

  ② 《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3 卷,东汉·魏伯阳撰。书中借用乾坤、坎离、龙虎、铝汞等法象,以解释炼丹之术。大旨是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 理法而会归于一。③ 《周髀》、《周髀经解》,其内容都是讨论我国古代一种天体学说。属天体 三家中的一家,三家为一宣夜、二浑天、三周髀。相传成书于周,故称《周髀》。

  12 年一周的推算,就无法进行。因为太岁是假设的星名,与星相应。凡12年为一周天,因将黄道分为12 等分,以岁星所在的部分,作为岁名。但岁星运行的方向为自西而东,与将黄道分为12 支的方向正相反,为避免这种不方便,就假设太岁作与岁星实际运行相反的方向运动,以每年大岁所在的部分来纪年。后来更配以十岁阳,组成60 干支,用以纪年。后来方土木数以大岁所在之处为凶方,应用到忌兴土木建筑或迁徙房屋甚至出行、合药、针灸及外科开刀方面。针灸的"子午流注",外科的"尻神图"①。

  这样道中有医、医中有道,我们如何来评价?那未不妨用张介宾②的见解来作参考,张氏在《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中谓:"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设能明沏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在这里不能不加以声明,此处的阴阳是指统帅"十纲"的阴阳。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阴阳是指阴阳五行的阴阳,那未势所必然,医与道更形接近到浑然一体了。

  ① 尻神图,最有代表性的在《医宗金鉴》卷七十六,最后一节。

  ② 张介宾(1563-1640 年),字景岳,明末名医,浙江绍兴人。由于仕途无 就,遂致力于医。著有《景岳全书》64 卷,梓行于1624 年。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