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司马迁评传 > 一、继任太史令潜心修史

  一、继任太史令潜心修史

  元封三年,司马迁三十八岁,无论是阅历,还是修养,均走向成熟。司马迁是遵从其父遗言继任太史令的。元封元年,司马谈卒,司马迁从巡武帝封禅泰山后守丧致壮①,属籍茂陵显武里,爵大夫。元封三年,守丧期满,复仕为太史令。《太史公自序·索隐》引《博物志》云:"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年二十八"为"年三十八"之误。"三年六月乙卯除",即元封三年六月初二日,司马迁为太史令。

  元狩五年(前118),司马迁年二十八,出仕为郎中,秩三百石,是一个低级侍卫。元鼎六年(前111),司马迁年三十五,奉使西征为郎中将,秩千石。郎中和郎中将,属郎中令,是亲近汉武帝的内廷侍从官。太史令秩六百石,属太常,品级低于郎中将,而且是由内廷转到外廷,用司马迁自己的话说,是"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的普通长吏。但因太史令职掌夭官,典司图籍,是专门业务官,需要有"文史星历"的专业知识,司马迁恰好具有这样的条件。太史令还须随时备召为皇帝顾问,并从巡汉武帝封禅祭礼山川百神,宾赞受事,仍可亲近汉武帝。司马迁要完成一代大典,实现父亲司马谈的临终遗愿,事亲、事君、立身,继任太史令是走向理想的第一步。汉武帝从其所请,也说明了君臣相知。

  司马迁初作太史令时,也正是汉武帝事业处于颠峰时期,他心中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了美好的理想,他要为今上圣明君主、为大汉王朝干一番事业。他自己"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可以说把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精力都投进去了。他写信给一位隐于山的朋友挚伯陵劝进。挚伯陵名峻,字伯陵,京兆长安人,少治清节,隐于山。司马迁致书说:"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伏惟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荷累其名,固已贵矣。然未尽太上之所由也,愿先生少致意焉。"司马迁这封著名的《与挚伯陵书》,载于皇甫谧《高士传》中。这封信表明了中青年司马迁志在立德、立言、立功的进取精神。宏阔昂扬的时代精神,君臣相知的感遇,事亲、事君、立身的父教,建功立名的男儿壮志,这些都是司马迁的创作动力。他全身心投入,潜心修史,《太史公自序》作了郑重的记载。司马迁说:"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又说:汉兴"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这些话头说明了司马迁正式做了太史令后,堂皇正大地在皇室图书馆里翻阅石室金匮之书,整理一切秘籍和历史资料,接续父亲已经开创的事业,从事伟大的撰述工程,是何等的心旷神怡!

  ① 司马谈在遗言中阐述的发凡宗旨,请参阅上一节"发凡起例《太史公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