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司马迁评传 > 五、负薪塞河

  五、负薪塞河

  兴修水利是发展农业的一个基础。传说大禹治水得天下,从此,历代帝王治水被视为圣明的表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铁工具的使用,水利事业蓬勃发展。春秋时的鸿沟,沟通了黄河与淮水两大水系。战国时各国发展经济,兴修水利是突出的表现。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秦关中郑国渠,蜀守李冰修治都江堰,最为有名。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至今造福人民,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水利工程,并使岷江离碓成为当今的旅游胜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它也给人们带来了水患。历史上它曾多次决口横流,泛滥成灾。提起黄河,旧时人们不寒而栗。历代统治王朝所耗费治黄的人力、物力不可胜计。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大规模兴修水利是从汉武帝开始的,通渭,引汾,开褒斜道,穿洛,塞河,都是这一时期进行的水利大工程。塞河最为壮观。元封二年(前109 年),为害二十余年的黄河大决口,终于给堵塞了。这是人与自然斗争的一场伟大壮举。司马迁亲身经历了这场斗争,追想大禹治水的功业,回顾三代以来治水的经验,面对汉代治水的伟大业绩,感奋异常,创作了《河渠书》。

  《河渠书》以大禹治水开篇。他治水十三年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智有勇,任何困难和挫折都不能使他低头。他"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遇到困难,他总能想出克服的办法,终于完成了"以别九川,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的伟大事业。大禹治水的传说经司马迁描写,成为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大禹顽强斗争的精神,成为鼓励人们树立自信心的精神财富。大禹治水的成功,是人定胜天观念的形象化。司马迁的记载,则熔铸了人们实际治河的经验,读来十分亲切。

  汉兴三十九年,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 年),黄河决堤酸枣,东溃金堤。酸枣,汉县名,在今河南延津西南。金堤,又名千里堤,在今河南滑县境内。汉文帝动员了大量的部队和民工进行修治。此后又过了三十六年,至武帝元光三年(前132 年),五月丙子(五月初三日)河决瓠子。瓠子,古水名,是分黄河水而形成的一条溢洪水道。瓠子分河之口称瓠子口,在今河南濮阳南。汉武帝派汲黯、郑当时等人堵塞。但是,由于外戚武帝舅田蚡的阻扰,堵塞决口的工程被制止。田蚡食邑鄃县在河北,河南缺口,河北不受水害。元光四年,虽然田蚡死去,但瓠子缺口一直拖了下来,二十多年没有堵塞好。田蚡以个人的私利,不顾人民死活,身为丞相,反对堵塞黄河缺口,还妄称"天道"以蛊惑汉武帝的治河决心。他的这一丑恶行径,暴露了封建大官僚大地主的贪婪与腐朽。司马迁秉笔直书,给予了无情的鞭挞。汉武帝封禅泰山,告成功于上帝,因此修冶黄河的工程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武帝派九卿汲仁、光禄大夫郭昌,率领数万徒众修治瓠子口。塞河需要大量的柴薪和木桩。木桩短缺,汉武帝下令砍伐淇县境内的竹苑,以竹代替木桩。柴薪缺少,影响治河工程。元封二年夏四月,汉武帝祠祭泰山回京,亲率百官临赴瓠子口塞河工程现场,令扈从官员自将军以下与士卒,每人负一梱柴薪支援塞河工程。司马迁也背负一梱柴薪参加这一伟大的治河行列。汉武帝亲临黄河岸边,举行了祭河仪式,沉白马玉壁于河。为了激励治河将土与徒工,汉武帝作歌二首,令万众呼唱,史称《瓠子之歌》。其词曰: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间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延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齧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另一首歌词是: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颓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歌声悠扬,慷慨悲凉,飘荡在黄河上空,千人万人的和声汇成了怒号长空的呼啸。治河工地,十余万大军,群情昂扬,山呼万岁,天子临河,激动人心。众志成城,一鼓作气,堵住了瓠子决口。塞河工程,一是堵塞河南决口,二是导河北行二渠使其宣泄。既防又宣,大功告成,在河堤上筑宫纪念,取名宣房宫。于是梁、楚之地,当今河南、皖北、苏北地区消除了水患,重新获得安宁。

  司马迁负薪塞河,其时三十七岁,正是盛壮之年,西汉也正当盛强之时,风华之年,当风华之世,而成功宏伟之业,其乐如何!负薪塞河,更加激发了司马迁的凌云壮志。第二年,即元封三年他就要继承父志作太史令了。宣房宫的丰碑将昭示着"太史公书"丰碑的成功,司马迁对此作了高度评价,把宣房功业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太史公自序》说:"维禹浚川,九州攸宁;爱及宣房,决渎通沟。作《河渠书》第七。"负薪塞河,千载难逢。司马迁躬逢其事,它给壮丽的青年时期打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