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传媒大亨默多克传 > 第二章 帝国基因(4)

第二章 帝国基因(4)

  第二章 帝国基因(4)

  1990年3月3日,伦敦的《泰晤士报》刊载了两篇长文,纪念加里波利登陆战役75周年。第二篇文章的标题是《终止了一场战争的记者》,颂扬基思·默多克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称他“几乎是一手停止了战争”。

  由于基思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使他在澳大利亚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而这段经历也使基思成为伦敦和澳大利亚新闻界的一颗新星,踌躇满志的他开始了对自己梦想的新的冲击。

  当时,英、法、美等国已先后实现了工业革命,尤其在西方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巨大发展,轻重工业的产量成倍增长,国际贸易急剧增加,使英国成了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使各资本主义国家报刊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美国、英国、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出现了一种以刊登社会新闻为主,面向社会大众发行,售价便宜的新型报纸。因售价较低,通常称为廉价报纸,又因读者均为平民大众,也称为“大众化报纸”。

  工业革命不仅促进了经济的飞跃,使人们对社会信息的需求激增。千百万平民百姓都在追逐着城市生活、国家变化的信息。过去那种以社会上层为读者对象的上层报纸、政论报纸,内容乏味,文字艰深,价格昂贵,完全不能适应广大中下层群众的需要,于是面向这些人口众多的读者的新型廉价报纸就应运而生。这种报纸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

  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

  扩大发行。《大英百科全书》记载当时的状况: “廉价的刊登犯罪新闻的小报、

  种种煽情主义的星期日报就像潮水一般涌现了。”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这些报纸的内容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文字通俗,价格低廉。尽管类型各异,有的政治色彩浓厚、观点激进,足以反映人们的心声,发泄人们的愤懑和不平,为渴望变革的人提供种种改良主义药方;有的政治色彩淡薄,热衷于社会新闻、煽情主义报道,但是不少劳累终日、生活单调的人们,又想从中得到一些刺激或消闲,以排遣情绪的苦闷。至于办报人则怀有各自的目的,有的是资产阶级改革家或小资产阶级激进派,想通过这些能够“把下层生活搅动起来”的报纸,为自己的政治主张赢得支持;有的则纯粹为了赢利,把廉价报纸作为一种走俏的商品,尽管有阻力、有风险也乐于为之。这就是英国早期廉价报纸顽强生长、禁而不止的根本原因。

  1916年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日子里,基思一直在伦敦度过。新近获得的名声使基思踌躇满志,他还被任命为澳大利亚驻伦敦首席非官方通讯员,更让他高兴的是,因为这件事,他和英国报业大王、《泰晤士报》老板诺思克利夫结下了不解之缘。

  诺思克利夫是当时大家公认的传媒天才,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现代报业奠基人。他奉有自己的办报哲学,认为:“办报的目的就是要赚钱,让它讨论大众关心的事情,让它满足公众的需要。”他将那些难以抵抗的通俗的诱惑元素引进了他的报纸,这些元素在各伦敦小报,甚至今天的福克斯电视网和《纽约邮报》都随处可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