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毛泽东与美国 > 一、必须高举反对美国侵略的旗帜

  一、必须高举反对美国侵略的旗帜

  举行抗美授朝战争是美国所逼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朝鲜战争是共产党领袖们的“狂妄”行动,是北朝鲜对南朝鲜的“侵略”;为此,“民主政治”必须“发挥作用”,否则共产党就会“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即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①。杜鲁门狂妄地认为,当今世界的历史状况是,“几乎每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间作出选择”。一种是建立在象美国那样的“民主体制”之上;另一种是建立在“恐怖与压迫”之上,后者以苏联为典型。他肯定朝鲜战争中,“民主体制”必须毫不犹豫地战胜“恐怖与压迫”的体制。为此,他决定,美国海军和陆军给予南朝鲜部队以掩护和支持,并命令美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明目张胆发动侵朝战争,并侵占我国领土,武装干涉中国内政。

  同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要求联合国各会员国协助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的决议,这样,朝鲜战争转变为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参与的侵略战争。

  7月1日,美军陆军第8集团军直接参加朝鲜地面作战。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美国统率侵朝干涉军。8日,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7月中旬,李承晚将南朝鲜军队也交给麦克阿瑟指挥。

  美国方面对于打赢这场侵略战争充满了信心。军方人士认为杜鲁门的政治声明还不够坚决。应当不惜一切代价把正在反攻中的朝鲜人民军打垮,消灭北朝鲜共产党政权。6月30日,艾森豪威尔在五角大楼说:“如果我们不采取坚定立场,过不多久我们就将遇到十几个朝鲜。”“我的观点是,诉诸实力本质上就不应该是片面的。一旦决定诉诸实力,就应该认真准备起来,尽一切可能的合法手段行动起来。”“我们必须研究应变的各个方面,包括

  ①《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三联书店1974年,第394页。最后不得不使用原子弹(这事老天不容)。”①很显然,美国一开始便决心要彻底占领朝鲜,甚至设想借此扩大战争或使用原子弹,不仅在朝鲜实行它的殖民统治,而且如同历史上曾做过的那样,再次把亚洲作为它的侵略战场。

  9月15日,在侵朝总司令麦克阿瑟亲自指挥下,美军在仁川登陆。16日美军正面战线的4个师和南朝鲜6个师,配合仁川登陆的美军,对朝鲜人民军实行夹击,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28日,美李军占领汉城。2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下达美军越过三八线的命令,28日,麦克阿瑟作出越过三八线的计划。29日,美第8集团军进抵三八线。同时南朝鲜伪军在东海岸襄阳地区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为此,10月1日深夜,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首相、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和外相朴宪永致电毛泽东,请求中国出兵朝鲜,对朝鲜人民反侵略的战争给予特殊援助。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毛泽东始料不及的。他作出最后决策,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击美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是极其慎重考虑的结果。他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于侵略者的侵略必须予以反击,不管这种侵略来自何等强大的对手,如果不回击侵略者的狂妄挑战,便没有正义、没有和平、没有主权和国家尊严可言。1951年10月23日,他在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三次会议上回顾出兵朝鲜的必要性时说:“大家明白,如果不是美国军队占领我国台湾、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打到我国的东北边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不会和美军作战的。但是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全国人民都已明白这种必要性和正义性。”①..

  的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朝鲜,并非是一开始就作出的决策。完全是在美国扩大侵略,使形势继续恶化,严重威胁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国家的生存和我国安全而不得不作出的反应,完全是站在反击侵略者的立场上的。

  建国之后,毛泽东把全部工作的重心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上。还在建国前夕,他便考虑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肃清同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统一全中国,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他指出:“中国民主联合政府一经成立,它的工作重点将是:(一)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二)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②毛泽东肯定,新中国将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前提下,把主要力量集中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上。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建国之后,他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遵照共同纲领在全国境内实施人民民主专政。它将解放全国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同时,“它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③..

  为此,1950年6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

  ①罗伯特·H·费雷尔:《艾森豪威尔日记》,新华出版社,1987年,第234页。①《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1951年10月23日。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二版,第1466页。报告,为了使财政经济状况实现基本好转,他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国内工作。23日,在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二次全国会议上,他提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将旧有的上地制度加以改革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围绕大规模土改运动和经济建设的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任务也有了新的规定,主要是完成解放西藏、台湾,消灭残余土匪,参加生产建设,提高部队文化水平和进行整编复员等任务。

  上述情况说明,毛泽东把眼光和精力重点集中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进行大规模经济与文化建设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希望有一个和平劳动和建设的机会,也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当然,毛泽东丝毫没有放松对美国帝国主义政策的警惕。早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他便反复告诫与会代表:“在这里,我认为有此必要唤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对于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的失败,是不会甘心的。他们还会要互相勾结在一起,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反对中国人民。”①毛泽东估计,美国敌视新中国的行动大致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派遣他们的走狗钻进中国内部进行分化和捣乱工作;二是,唆使中国的反动派,加上他们的力量,封锁中国的海港;三是派出一部分兵力侵扰中国的边境。可见,他已经估计到美国帝国主义有可能在中国边境上发动侵略。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毛泽东都有思想准备,他要求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粉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任何一项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

  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他要求建立一支强大的陆军、空军和海军,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国国土。在中共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他向全党提出了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的要求。1950年1月18日,他在与刘少奇的电报中,要求做好民主人士的工作,消除他们的恐美病。他指出:美国撤退在华的一切官方人员,此事对我们极为有利,惟民主人士中害恐美病者可能对我们征用外国兵营等行动有所不满,请注意解释。

  l月19日,他亲自为新华社草拟驳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造谣和谈话的新闻稿,严厉谴责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造谣。艾奇逊1月12日在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的长篇演讲中造了一连串的谣言,艾奇逊的通篇演讲,都是以谣言掩盖美国对中国的侵略政策,没有一个字不在撒谎。用一切办法钻进中国来,将中国变为美国殖民地,这是美国的基本政策。用六十万万美元在最近数年中帮助蒋介石杀了几百万中国人,这就是所谓美国的利益和中国人民的利益“是井行不背〈悻〉的”谎言。毛泽东驳斥艾奇逊关于中国的满州已成为苏联占领地的谣言,他不无讥讽地说:谢谢上帝,美国帝国主义者们在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扫荡之下,除了造作这样的谣言以外,已经没有别的更好办法了。所谓中国共产党是苏联的走狗,苏联已经或正在或将要吞并中国这类低能的造谣诬蔑,只能激起中苏两国人民的愤慨,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此外不会有别的结果。①

  毛泽东对美国帝国主义政策的高度警惕和针锋相对的斗争立场,是他作出志愿军人朝作战决策的思想基础。但是,中国人民必须集中精力医治战争的创伤,百废俱兴,百业待举。毛泽东认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能转

  ①《毛泽东进集》第4卷,第二版,第1415页。移国内工作的重心。为此朝鲜战争一开始他便决定:中国人民必须支持朝鲜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正义战争,但是尽量争取采用其他形式,不一定出兵朝鲜。

  1950年6月28日,美国出兵朝鲜之后第二天,他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中国人民早已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的广泛和坚决的反抗。杜鲁门在今年一月五日还声明说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他自己证明了那是假的,并且同时撕毁了美国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美国这样地暴露了自己的帝国主义面目,这对于中国和亚洲人民很有利益。美国对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内政的干涉,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全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人民的同情都将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决不会站在美帝国主义方面。他们将既不受帝国主义的利诱,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是外强中干的,因为它没有人民的支持,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①

  毛泽东的上述讲话,第二天刊登在《人民日报》上,这是建国后毛泽东对美国政策第一次发表的公开评论,是对美国在朝鲜的侵略行径的公开谴责。毛泽东的态度是严厉的,他谴责和蔑视美国帝国主义,再次宣布它是“外强中干”的,这种无畏精神,表示了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反美斗争的道义支持和鼓舞,但还看不出任何直接出兵朝鲜的迹象。

  西方多数学者认为,是形势而不是战略促使北京决定介人朝鲜战争。应当说,这个看法是符合实际的。但是只说对了一半,毛泽东一旦作出出兵朝鲜的决策,便把这一行动纳入了战略考虑之中。

  从美军人侵朝鲜开始阶段看,毛泽东和中共主要是积极地从道义上和其它形式上支持朝鲜人民的正义战争,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问题。美军入侵朝鲜后第二天,6月28日中国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关于反对美国总统杜鲁门六月二十七日声明和美国武装侵略我国的声明》;29日人民日报发表《斥帝国主义强盗杜鲁门的非法声明》;7月6日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为反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事致联合国秘书长赖依并转安全理事会各会员国的声明》,14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8月1日,朱德总司令在北京各界庆祝八一建军节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示威大会上发表演说,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拥护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提议》,14日,毛泽东致电朝鲜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金科奉委员长,祝贺朝鲜解放五周年。所有这些声明、社论、电报等文件,一方面严厉谴责美国帝国主义对朝鲜的侵略,另一方面从道义上支持朝鲜人民的英勇斗争。正如毛泽东在给金科奉的电文中指出那样:“中国人民热烈拥护朝鲜人民为抵抗美国帝国主义侵略及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并深信朝鲜人民一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毛泽东和中国政府,都希望朝鲜战争能够和平解决,减少朝鲜人民遭受的战争痛苦,并利于亚洲的安全和稳定。8月20日,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安理会主席马立克和秘书长赖依,支持苏联和平调处朝鲜问题,强调朝鲜问题必须予以和平解决。

  ①见1950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其后的事态发展中,美国不断扩大侵朝战争,并派遣美机多次侵入我国领空,对我边境和平居民进行扫射,在辑安城、安东市区、临江城等地扫射、投弹、侦察,美舰并袭击我商轮,制造种种挑衅。尽管如此,我方仍保持了极大的忍耐和克制的态度,希望能通过联合国制裁美国的侵略行径和扩大战争的冒险行动。朝鲜事态继续升级,严重影响了我国领土安全。

  中朝两国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救邻即是救己,不是惹火烧身,而是敌人欺人太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毛泽东认为,如果我们不高举起反侵略的旗帜,美国便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其侵略行径将更加嚣张。即使我们有再大的困难,要冒多大的风险,也必须针锋相对的与其斗争。这样,一场由美国侵略逼出来的战争,便无可避免,中美直接对抗的战争帷幕迅速拉开。

  毛泽东作出与美军直接对抗的决策关于出兵朝鲜,这是一个事关重大的战略决策。毛泽东既十分慎重又十分果断。从中不难看出他博大的视野和临危不惧的雄才大略。

  9月15日,美军集中260余艘舰艇,50余架飞机,掩护其步兵和李承晚伪军共七万余人,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被南北分割,处于被动态势。侵朝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气焰万丈。当9月21日他接到美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新的训令,要他在北进计划中列出如果苏联和中共出兵将采取何种限制行动的对策计划时,麦克阿瑟大为不满,他宣称:这一战争是莫斯科和北京赤化亚洲的首次尝试,侵略的祸首是莫斯科和北京,我们正与祸首对抗。因此,要想在亚洲恢复和平,就决不应该限制军事行动。即使苏联和中共介人,也要粉碎他们,以拔掉共产主义者征服亚洲的毒牙。如果苏联和中共进驻北韩,联合国军在三八线停止进军,那末,共产主义者就会重新发动侵略。为此,麦克阿瑟在回答华盛顿的电报时说:除非和直到敌人停止抵抗,我将把整个朝鲜都视为对我们的军事行动是开放的。”①9月28日,美李登陆部队占领汉城,两天后越过三八线疯狂向北进犯。由南朝鲜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写出版的《韩国战争史》(我译为《朝鲜战争》),用洋洋得意之笔描写了仁川登陆到越过三八线后的情形:“历史性的仁川登陆成功后,国军和联军发起总反攻,一举突破三八线,以破竹之势北进,10月10日攻陷元山,10月19日进入平壤,10月26日占领楚山,10月30日占领惠山,前进到朝满国境,胜利的气势达到了顶点。”②..

  对于美国气势汹汹地扩大侵略,毛泽东和中国政府不能置之不理。9月27日,应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的请求,中国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在军委对外联络处约见了他。潘尼迦向聂荣臻老话重提,他提起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麦克阿瑟对美联社记者所说:“给我500架飞机就可以摧毁他们”的狂言,他很耽心美国扩大侵朝战争会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工业将遭受破坏”,“中国的建设将拖后十年、八年”。聂代总长坚定地告诉他:“一旦战争起来了,我们除了起而抵抗之外,是别无他途可循的。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帝国主义有它们自己的弱点,因此我们今天的任务是争取和平、制止战争的发生和发展。”①..

  9月30日,周恩来在建国一周年庆祝大会上宣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

  ①[美]小克莱布尔:《麦克阿瑟》,解放军出版社,1977年,第341页。

  ②固城、齐丰、龚黎译编:《朝鲜战争》第1卷,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页。①柴成文、赵勇:《板门店谈制》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第74页。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就清楚表明中国政府有可能出兵朝鲜,制止侵略。10月3日,周恩来通过印度驻华大使明确转告美国政府,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不能不管。周恩来要突出一个“管”字,他要印度大使注意到这个“管”字的意义,如果美国再如此猖狂下去,我们可就要“管”了。但是,美国对中国政府传递的这些信息置若罔闻。杜鲁门小视毛泽东和中国政府,错误地认为毛泽东和中国政府不敢与之直接对抗。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十月三号国务院收到了许多封电报,报告同一件事情:中国共产党威胁着要参加朝鲜作战。中国共产党政府现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曾召见印度驻北平大使潘尼迪,并且告诉他,如果联合国军队越过三八线,中国就要派遣军队援助北朝鲜人。不过,如果只是南朝鲜人越过三八线,中国将不采取这种行动。”“看来周恩来的声明只是对联合国的恫吓,扬言要在朝鲜进行干涉。”②杜鲁门无知地藐视中国,他断定毛泽东和中国政府不敢下出兵朝鲜的决心。迈克尔·沙勒认为,经过三年的失意的冷战之后,有一位美国将军正在真正的战场上打败共产党人。只要麦克阿瑟的行动是成功的,杜鲁门政府就将顺水推舟,坐享其成,用不着理会中国的警告。③..

  杜鲁门在这个问题上失算了。从国庆节开始,毛泽东便召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政治局成员讨论研究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那几天与会同志进行了深入讨论,围绕关于出兵与不出兵的利和弊,毛泽东让大家敞开思想发言,充分发扬民主,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对于各方面的意见,他都认真倾听,他自己也反复分析各种情况。由于思想高度集中,他连续几天不能人眠,吃安眠药也睡不着。10月2日,经过三天的讨论,意见初步集中,毛泽东下了出兵朝鲜的决心。当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致斯大林的电报,说明必须出兵朝鲜的理由和我党的决心、措施等六条。

  关于出兵朝鲜的理由,毛泽东指出,美国帝国主义的疯狂的军事行动,已有全部变朝鲜为殖民地的可能,因此,必须派出一部分部队以志愿军的名义,与美伪军作战,援助朝鲜同志。“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力猖撅,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①美国政府无视中国的安全和利益,把军队开到中国边境炫耀武力;它把战舰开进中国领海巡逻,保护被推翻了的国民党,这是中国政府绝不能容忍的。毛泽东想得更深远,他把出兵朝鲜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出兵朝鲜,是打破美国亚洲战略的关键环节,不如此,美国在亚洲便会取得步步进逼的主动态势。

  关于和美国对抗的思想准备,毛泽东指出,既然决定出兵朝鲜,我们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个思想准备包括两方面:“第一,就是要能解决问题,即要准备在朝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第二,既然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军队打起来(虽然我们用的是志愿军名义),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①毛泽东充分估计志愿军入朝作战,在中美关系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美国把侵略战火扩大

  ②《杜鲁门回忆录》下卷,第432—433页。①《毛泽东军事文选》第345页。①《毛泽东军事文选》第345页。到中国本土,使中国的工业和经济遭致严重破坏。毛泽东认为,即使会产生这样严重的后果,出兵朝鲜,仍然是值得的。不如此,其后果将会更加严重,美国将疯狂地在整个亚洲推行其武装干涉的殖民政策,那么不仅中国、亚洲将永无宁日,世界局势也将变得严重而动荡不安。

  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长期和帝国主义及反动派斗争的一贯经验为据,肯定出兵朝鲜之后,要避免中美关系朝最严重的后果发展,关键在于能否集中力量把美国军队打败,只有给予它狠狠的教训,才能使它不敢小视中国。他向斯大林指出:只要我军能在朝鲜歼灭美国军队,主要地歼灭其第八军(美国的一个有战斗力的老牌军),则第二个问题(美国和中国宣战)的严重性虽然依然存在,但是,那时的形势就变为于革命阵线和中国都有利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美国和中国宣战,这个战争也就规模不会很大,时间不会很长。最为不利的情况就是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两军相持成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战争将长期持久地进行下去,这就会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计划归于破坏,并引起对美国还有恐美病的民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因此,毛泽东决定,必须坚持我军过去的老办法,不打则已,打则必胜,胜利越大,主动权越多。要避免最坏的后果,不能乞求,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只能以胜利去争取。从决定出兵朝鲜一开始,毛泽东便决定要狠狠教训侵朝美国军队。

  毛泽东进而向斯大林指出,保证我军决胜的策略,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在战役上做到一能全歼,二能速决。虽然我军从装备上远远劣于美军,但我军能集中兵力、形成优势。这就是说,应当准备着当美军统帅部在一个战役作战的战场上集中它的一个军和我军作战的时候,我军能够集中四倍于敌人的兵力(即用我们的四个军对付敌人的一个军),和一倍半至两倍于敌人的火力(即用二千二百门至三千门七公分口径以上的各种炮对付敌人同样口径的一千五百门炮),而有把握地干净地彻底地歼灭敌人一个军。

  可以看出,在最初决定出兵朝鲜和美国军队作战时,毛泽东便集思广益,周详地考虑了与侵朝美军作战的种种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他不打无准备之战的一贯军事思想。毛泽东作出出兵朝鲜的决策,既周密地考虑了各种风险和问题,同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主义的要求。他对薄一波说:“我们确有困难,一些同志不主张出兵,我是理解的,但我们是个大国,不打过去,见死不救,总不行呀!”①可以说,从10月2日起,出兵朝鲜的决策基本定下,以后虽然还在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只是对这个决策的推敲,深化和完善,并不是动摇这个决策。

  出兵朝鲜,会不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是在作出出兵朝鲜时,许多人普遍耽心的问题。毛泽东从他早就提出的中间地带理论和两大阵营理论分析问题,指出不存在这种现实可能性,不必作这样的耽忧。他说:美国如果竟敢在此时爆发世界战争,则其失败将更彻底,因为现在美国的军事准备尚未完成,而和平阵营势力则大于英美势力。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但不能听任美国侵入中朝边界而置之不理。他肯定出兵朝鲜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紧迫的。

  10月2日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继续讨论出兵朝鲜问题,对于还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毛泽东做了说服工作。他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危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43页。急,我们站在旁边看,怎样说,心里也难过。4日,彭德怀由西安乘飞机赶到北京参加会议。他坚决支持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策,主张给予美军迎头痛击。鼓德怀说,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总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它既要来侵略,我们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个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我有全国政权,有苏联援助,比抗战时期要有利得多。彭德怀的坚决态度,使毛泽东把人朝作战的重担放在了他的肩上。①

  10月6日,毛泽东召开了最高军事会议,研究人朝作战具体问题,会上决定由周恩来及林彪赴苏联与斯大林商谈,争取苏联供给武器并出动空军,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一)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惜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二)中同人民志愿军辖第13兵团及所属之38军、39军、40军、42军及边防炮兵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1师、2师、8师,上述各部须立即准备完毕,待命出动。

  (三)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

  毛泽东的上述命令,使志愿军处于临战状态,箭在弦上,待机而发。他在下达命令的同时,并通过驻朝大使倪志亮转告金日成中国党和政府的上述决定。金日成在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人朝参战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对我国驻朝大使倪志亮和武官柴成文说:太好了!太好了!请你们向毛主席、向中共中央转达我和朝鲜党和人民的衷心感谢!他对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深表敬佩。他说:“过去我们并肩战斗,打败了一个日本帝国主义,现在让我们并肩战斗,再打败一个美帝国主义。”①

  8日后,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周恩来在苏联黑海之滨的克拉斯诺波梁纳休养地向斯大林介绍了中共出兵朝鲜的决定,要求苏联提供一定援助。周恩来说,新中国成立不久,财力不足,武器弹药运输工具都有困难,空军也刚刚组建,这些方面需要苏联援助。斯大林在支持中国出兵朝鲜问题上表现出犹豫不决,缺乏国际主义的考虑。据当时随同周恩来一道去苏联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秘书康一民回忆说:周总理此行的目的是,告诉苏联领导人,中国决定出兵抗美援朝,并且要求苏联给中国军事援助和派空军进驻东北及北京、天津、上海等沿海大城市。总之,抗美援朝,由中国人出人,苏联出武器就行了。其他问题,苏联就不用管了。斯大林答应先装备中国十个师,并同意派空军到东北安东一带和沿海大城市驻防。因此,中苏双方在会谈中

  ①《聂荣臻回忆录》下,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第736页。①柴成文,赵勇著:《板门店谈判》,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第85页。就抗美援朝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由于会谈十分顺利,因此周恩来在第二天就返回莫斯科。刚回莫斯科不久,莫洛托夫打电话给周总理,说:现在,我们不赞成你们出兵了,也不准备给你们军用装备了。这时,周总理发了脾气,说刚刚决定的事情,还没隔几小时,怎么你们就推翻了呢?周总理说,不行!不管你们怎么样,我们中国已经决定了,是一定要出兵的。周总理同莫洛托夫争论的结果是,苏联方面仍旧同意中国出兵并给予军事援助。①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在出兵问题上,态度坚决,毫不动摇,与斯大林恰成对比。斯大林对中国出兵朝鲜与美军作战能否取胜表现出明显动摇和怀疑,出自一种狭隘的考虑。他认为如果中国在朝鲜战场上失败,苏联又出动空军掩护过中国军队,那么美国便会将矛头转而指向苏联,苏联就会和美国发生对抗,就有可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对苏联非常不利。因此,虽然斯大林答应给予军事援助,但仍不出动空军。他表示,他们的空军还没有准备好,没有空军支援中国军队。②..

  为此,12日,毛泽东通知高岗、彭德怀立即赴京商谈,并决定志愿军暂时不动。彭德怀到京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讨论在没有苏联空军掩护下是否立即出兵朝鲜的问题。会议决定,即使没有苏联空军掩护,中国军队也必须立即出兵朝鲜。13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斯大林,通报中共中央不可动摇的决心:

  (一)政治局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线以北大块山区打开朝鲜的根据地,可以振奋朝鲜人民。在第一时期,只要能歼灭几个伪军的师团,朝鲜局势即可起一个对我们有利的变化。

  (二)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为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①..

  很明显,13日的政治局会议,不是回到前几日的情况中,继续讨论参战不参战的问题,而是讨论在没有苏联空军掩护的情况下,是立即出动还是推迟出动的问题。从电报中看得出,斯大林的态度,并未动摇毛泽东的决心。他没有表现出动摇和犹豫,相反,毛泽东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充满了信心,他坚持把抗美援朝纳入建国后通盘考虑的战略构想中。其后,毛泽东有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相结合,“三套锣鼓一齐敲”的设想。他考虑得很深远、很有气魄。虽然中国面临的困难很大,但是必须敢于斗争,这不能不使斯大林深受感动。

  毛泽东这时在出兵问题上已义无反顾,他全部身心扑在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战略布署上。他决心要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之军来一次强硬较量。但是在作战上,他是十分慎重的。他坚持一贯的原则:慎重初战。他亲自布署入朝事宜。14日,他给陈毅一个电报,命令由宋时轮任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第9兵团,依照前定计划在泰安曲阜区域集结整训待命开往东北;命令高射炮团火速开往东北,以实施对美机的防空。他预计到,我军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美军的空军将是十分猖獗的。

  ①齐德学对康一民的访问记录,1989年2月12日,齐德学著:《朝鲜战争决策内幕》第62、63页。②洪学智:《抗美援朝战争回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26页。①《毛泽东军事文选》第347页。

  同日,毛泽东给尚在苏联的周恩来两封电报。在这两封电报中,毛泽东告知朝鲜美伪军的作战态势,并通报了我军入朝后的对策,以便周恩来转告斯大林。

  美李军越过三八线之后,遭到朝鲜人民军的英勇抵抗,进展迟缓。美伪军方面,美第1师、美第2师、美第24师,第25旅及伪军第1师集结汉城以北三八线上的开城金川地区,作进攻平壤的准备。美军是否进攻平壤,似乎尚未最后决定。李承晚伪军首都师、第3师已集结到元山,第6师、第7师、第8师正在逐步向元山区域集中,从海上得到补给。美陆军第1师在汉城、美军第25师在大田、水原线,美第7师在大邱、釜山线、美第8军军部在大田,伪军两个师在南部各地被阻,朝鲜大部地区敌情是空虚的。朝鲜人民军方面,10月10日金日成在平壤发表“用鲜血保卫祖国每一寸土地”的广播讲话,在美伪军进逼平壤时撤至平壤东北160公里处的德川,继续指挥尚能作战的部队在三八线坚决对敌。

  为此,毛泽东向周恩来转述了彭德怀于12日在安东与朝鲜内务相朴一禹和志愿军兵团领导,共同商定的入朝后志愿军的布署和作战计划。我军入朝后,以一个军进至平壤东北方面约二百公里的德川县山岳地区,而以其余三个军及三个炮兵师位于德川以北的熙川、前川、江界地区。如此布署,第一,可以便美伪军有所顾虑而停止继续前进,保持平壤、元山线以北地区至少是山岳地区不被敌人占领。这样,我军可以不打仗,而争取时间装备训练。第二,如元山、平壤两敌向北进攻德川等山岳地区,则我军可以必要的兵力箝制平壤之敌而集中主力歼灭由元山方向来攻之伪军。只要歼灭一二个或二三个完整的伪军师,局势便大为松动了。毛泽东完全赞成彭德怀的意见,并再次告知彭德怀完全支持他的决策,认为参战为必需和有利。

  同日,毛泽东再给周恩来一电报,通报中央军委对入朝作战正式布署,指出:

  我已告彭德怀在他到德川研究情况以后,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线。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平壤美军元山伪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薄之一路。现在的决心是打伪军,也可以打某些孤立的美军。如时间许可则将工事继续增强,在六个月内如敌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则我军也不去打平壤、元山。在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即在六个月以后再谈攻击问题,我们这样做是有把握和很有利益的。

  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志愿军入朝后的布署的基本要点是,首先取防御态势,构筑牢固的防线,争取有六个月的装备和训练时间,然后再举行大规模的反攻。这样的布署,圆满地照顾到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方面是必须尽快出兵,不能拖延,否则局势如果迅速恶化,将对出兵发生很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尽快出兵又有很大困难,首先是部队装备训练就是很大困难,显得十分仓促。这个问题也必须解决,事实上,志愿军的高级将领们对这种准备不足,仓促出兵便很有顾虑。杜平回忆说:“说实在的,就是在出兵前两天,我们兵团几个负责人还在考虑,由于准备不足,困难不少,是否推迟出动的时间。我们曾联名致电彭总,说明在我高射炮火太少,又无空军配合的情况

  下出动,弊多利少。”①他们建议,在三两个月内新的装备确有保证(尤其是空军能够出动),则可按原计划进行。否则推迟出动的意见是很值得考虑的。毛泽东综合考虑了上述两方面实际情况,他判断出兵朝鲜宜早不宜迟,但装备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要充分考虑,因而制定了以上布署,让志愿军迅速过江,过江之后占领阵地,再以六个月的时间进行装备训练。

  15日,毛泽东电告高岗,志愿军定于10月18日,至迟19日开始渡江入朝,粮食弹药等项应立即渡江往前运送。同日,彭德怀从北京飞回安东。当日毛泽东再给高岗彭德怀并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鉴于三八线上之美英军及伪军已于13日占领金川,准备继续向平壤进攻,美陆战师准备从镇南浦登陆协攻平壤,由中路前进原拟向元山集结之伪军第六第八两师也转向平壤攻击的情况,毛泽东要求志愿军先头部队最好能在17日出动,23日到达德川地区,从25日开始构筑工事以制敌先机,争取主动。

  16日,彭德怀在安东召开志愿军师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出兵参战的决策和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任务。按12日商定的布置和毛泽东的指示,确定了入朝后的部署。

  17日,毛泽东再次电召彭德怀、高岗到北京。主要是周恩来17日将回到北京,他让彭、高及政治局其他同志共同听取周恩来苏联之行的情况汇报后,对出兵的具体措施再行周密考虑。但是,不论周恩来传达的斯大林的意见如何,立即出兵的决策很显然是不会改变的。毛泽东在17日给彭、高的电报中肯定地指出:(一)先头两个军请准备于十九日出动,明(十八)日当再有命令;(二)请彭高二同志于明(十八)日乘飞机来京一谈。

  18日晚9时,毛泽东给在安东的13兵团司令员邓华等人一封电报,指示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按预定计划进入朝鲜作战,从19日从安东和辑安线渡过鸭绿江。为了严格保守机密,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4时止,5时以前隐蔽完毕并切实检查。为了取得经验,19日只准备渡两个至三个师,第二晚再决定增加或减少。19日,当志愿军正式渡江入朝开始后,毛泽东又给中共中央中南局、华东局、西南局、西北局及各负责同志一封电报,要求入朝作战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宣传,仅使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知道此事,以便在工作布置上有所准备。

  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按西线、中线、东线三个方向秘密渡过鸭绿江,向预定作战地区开进。出动前,以团、连为单位召开誓师大会,提出了“打好出国第一仗”的口号,我军斗志昂扬,毛泽东充分肯定誓师会的做法,要求将志愿军誓师大会的誓词、口号和其他办法交给随后入朝的六十六军。”①..

  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果断决策下,中国人民高举反侵略的旗帜,展开了和美国侵略者的直接对抗。

  实践证明,毛泽东果断地决策出兵朝鲜完全正确。这个决策迎头痛击了美伪军的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挫败了美伪军的进攻势头,使美军在朝鲜的战略计划流于破产。决策出兵朝鲜这迎头一棒,使美伪军指挥者始料不及,大力震惊。韩国战史狼狈地写道:“就在这梦寐以求的国土统一即将成就的

  ①杜平:《在志愿军总部》,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3月,第40页。①杜平:《在志愿军总部》第44页。时候,祸从天降,遭到了中共大兵团的进攻,战局发生逆转,我军不得不冒着朔风雪寒,饮恨全面撤退。”①狂妄不可一世的侵朝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曾经根本不相信中国有能力出兵朝鲜,即使有可能出兵,但他认为,中共已坐失良机,如果在8月份关键性的釜山战役之时,仅需派出二个师的兵力,即可扳成平局,但此刻已太晚了。因而他指示美军可以放心大胆北进。在三八线上,他指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和第10军司令阿尔蒙德,“所属的全部部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北推进。”他狂妄地宣称:消灭北朝鲜军队、平定全朝鲜,让士兵回家过圣诞节。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打破了他的如意算盘,这位不可一世的将军的意志也不能不发生动摇。他在一份公开的发表的公报中说道:“我们一开始与之交战的北朝鲜部队已被消灭,或丧失了战斗力..,但现在一支新的生力军在与我们对垒,这支部队可能得到了大规模外国后备部队的支持,这个敌人可以垂手得到足够的后勤补给,但却处在我们目前军事行动的限区之外。”②看得出,这位从不认输的美国将军,面对从天而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吃惊恼火,而且已惊惶失措了。

  毛泽东作出入朝作战的决策,体现了高度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结合,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怕困难,不畏强暴和敢斗邪恶的无畏精神,同时,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也是对美国向中国挑战的一个有力回答。正如美国学者所指出:既然美国(尤其是麦克阿瑟将军)想早一天检验中国的战斗精神,那么毛便决心迎击美国军队!①

  ①《朝鲜战争》第1卷,第1页。②小克莱·布莱尔:《麦克阿瑟》第353页。①袁明、[美]哈里哈丁主编《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95页。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