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毛泽东和党外朋友们 > “救国必先重二子”——毛泽东与杨昌济

  “救国必先重二子”——毛泽东与杨昌济

  夏石斌

  1920年1月20日上午8时许,在沙滩北京大学校园的小礼堂里响起一阵哀乐。胸佩白花,臂带黑纱的蔡元培校长在那悲壮、肃穆的气氛中走上灵坛,庄严宣布追悼大会开始。继而一位身材修长一派学者风度的青年走上灵坛,毕恭毕敬地向挂在灵坛正中的照片三鞠躬后,庄重地宣读了由蔡元培、范源濂、杨度、章士钊、黎锦熙、毛泽东等29人联会发布的《治丧辞》。这位青年就是新民学会会员、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毛泽东。他作为死者的学生和同事,他以言辞悲切,声泪俱下的倾诉,追念这位令人无限敬慕和思念的死者——伟大教育家,新民学会的精神导师——杨昌济先生。

  杨昌济(1871—1920)又名怀中,字华生,湖南长沙县清泰乡板仓冲人。他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改革以图存”的志向。维新运动时,他正就读于岳麓书院,就毅然参加了维新团体“南学会”、“不缠足会”和“延年会”,并因在《湘报》上发表《论湖南遵省设立商务局首先振兴农工之学》一文而振名海内。戊戍变法失败后,他被迫退隐板仓,以乡塾为业。后于1903年出国留学,先后就学于日本、美国、德国。1913年春,他学成回国,决心“采用东洋各国成法,创兴学校,以任指导社会之责”,因而坚辞湘督谭延闿要他出任省教育司司长的邀请,先后在省立第四师范、省立第一师范、湖南高等师范和北京大学任教。他最初在第四师范教伦理,这时毛泽东刚好考入该校。不久四师与一师合并,杨昌济到了第一师范任教,而毛泽东正好转入该校。这样杨昌济就与毛泽东及新民学会的会员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昌济先生认为,救国首先在于人才,而人才则在于有人识拔和培养。因此他非常注意对学生的考察和培养。在他的日记和书信中,经常谈及对某些学生的看法,倾注了他对学生关注爱护之情。在他1915年4月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关于毛泽东的文字:“毛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之语言各异。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富则往湘乡买田。风俗纯朴,烟赌甚稀。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然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导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至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时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履历也。”在他的日记中,还常记载有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评论和引导。在他的高尚品德、渊博知识的吸引下,在他诲人不倦,平易近人的关怀中,一大批优秀青年集聚于门下。每逢星期日或节假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罗学瓒等人总要到“板仓杨寓”看望杨昌济老师。或请他解答疑难,或共同探讨人生哲理,或纵论天下大势,或畅谈相契政见,谋事今天,计虑将来,形成了一个以杨昌济为核心的无形的思想学术群体。据萧三回忆:“杨先生并不善于辞令,也不装腔作势,但他能得听讲者很大注意与尊敬,大家都佩服他的道德学问。毛泽东、蔡和森、陈昌..等,每逢星期日,便相率到杨先生家里去讲学问道,杨先生也很器重毛、蔡、陈等几个学生。”1915年秋,杨昌济全家搬到河西岳麓山下。为了方便学生们前来学习和讨论,杨昌济专门在家里辟了一间客房。师生们在一起无所不谈,社会、政治、学术、理想、人生,一谈就是几个小时。1916年暑假,杨昌济还介绍毛泽东等人寓居在岳麓书院半学斋内学习。1918年4月,新民学会成立后,他多次教诲学生,人贵在有志,“人患无肯立志身,精神一抖,何事不成”,而理想则是立志的内容,树立了根本的理想,才算真正“立志”。他说,“人者,有理想之动物也。人生的目的在于实现理想。”杨昌济的这一思想对新民学会的早期会员影响很深。如毛泽东在1914年写的《讲堂录》中就这样写道:“理想者,事实之母也。”“心之所谓志”,认为“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来得真理,即终身未得志”。

  1918年6月,杨昌济接受蔡元培的邀请,到北京大学出任伦理学教授,举家迁往北京。这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夕,国内出现了赴法勤工俭学热潮。杨昌济十分关心他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写信热情赞助学生们赴法勤工俭学。这时新民学会刚成立两月,会员们也先后从一师毕业,正渴望得到深造和发展机会。他们接到杨先生的来信后,学会专门讨论了赴法勤工俭学的问题。8月中旬,毛泽东等20多位湖南青年到达北京。杨昌济多方设法帮助联系、筹措经费,使一批会员顺利赴法;毛泽东则留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1920年初,杨昌济病重住于北京德国医院,这时他还写信给章士钊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指毛泽东、蔡和森)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这年1月17日,杨昌济先生病逝于医院。这段重才爱国的切切之言竟成了他弥留之际的嘱托。他逝世后,在京的蔡元培,范源濂、杨度、章士钊、黎锦熙、毛泽东等29人,在《北京大学日刊》联合发表治丧启事,称赞他“操行纯洁,笃志嗜学”“雍容讲坛、寒暑相继,勤恳不倦,学生景从”。

  在杨昌济影响下成立的新民学会,先后有会员70多人,培养和造就了大批有用之才,诸如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罗学瓒、罗章龙、李维汉、夏曦、谢觉哉等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活动家。当人们在缅怀这些革命家时,自然要铭记这位被他们称为“导师”的杨昌济先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