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马尔克斯 > 第五章 文缘

  第五章 文缘

  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她像一位俊美出奇的少女,首都圣菲波哥大有“南美雅典”之称。她出产的绿宝石居世界首位,她有60年的选美历史……当然影响她的形象的是贩毒,尽管臭名昭著的大毒枭埃斯科瓦尔已被击毙。

  每年定期在四大城市举办国际诗歌节,让世界各国的诗人在此沐浴诗风诗雨;哥伦比亚有世界最著名的雕塑家博特罗,他的人物塑像屹立在巴黎、纽约、巴塞罗纳的街头;她更有世界级文学大师——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鼻祖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的骄傲,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百年孤独》于1967年出版,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他世界闻名。

  即使在普通人中间,一提起加西亚。马尔克斯,必先谈到他的《百年孤独》。

  这和在中国一样,中国的许多读者也把《百年孤独》与作者等同起来。

  据悉,中国有两三家较重要的出版社,已决定买断加西亚。马尔克斯全部著作的版权,准备出版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作的选集,而《百年孤独》理所当然是这套选集的开卷本。

  中国读者都很清楚,在中国灿烂的文化历史上,只有古诗、古文和古典小说才一版再版,屡出不厌;而舶来的光辉篇章,或诗或文,久盛不衰的文学名著,在我国再版的也有。但是像这位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竞相翻译,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版,迄今还不多见。那么,为何惟有《百年孤独》如此被人青睐?

  首先是这部小说的主题极其鲜明,那就是反帝、反殖、反封。作者从他最喜爱的着墨最多的英雄人物奥雷良诺上校口中说出了代表人民大众的话:“我要把我的孩子们武装起来,消灭这帮臭狗屎美国佬!”

  其次作者用的是魔幻手法,同时又不失其艺术形象,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他们的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比如美人儿雷梅苔丝升天就很神奇:只见她抓住床单的一头,饱含怜悯地微微一笑。

  一阵风把床单卷动,在空中飘展开来……美人儿雷梅苔丝向人们挥手告别。

  床单光闪闪地摆动着,载着姑娘升腾……连飞得最高的鸟儿也追不上她。

  雷梅苔丝是个美得出奇又头脑最清醒的人,她单纯得用手抓饭,又每天赤条条地在浴室里呆两个小时。究竟怎样使她升天,却使加西亚。马尔克斯大伤脑筋。

  有一天正苦苦思索的他看见一个高大而漂亮的黑女人往绳子上晾床单,因为风大,却怎么也晾不成,最后床单竟被风刮跑了。

  这时加西亚。马尔克斯受到启发,回到打字机边,就让美人儿雷梅苔丝乘着白色床单升天了。

  《百年孤独》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是因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书中着力展现了拉美现实的“神奇”。他不仅大胆运用奇特想像、极度夸张等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且径直把魔幻作为内容,大量化用印第安传统、东方神话、希伯来神话和《圣经》典故等古代艺术材料,将马孔多神奇的自然和马孔多人神奇的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大雨可以连下4 年11个月零2 天;婴孩在母腹中就会啼哭,呱呱坠地就睁着眼睛;小孩的摇篮不胫而走;神父喝了一杯咖啡立即离地12厘米;死者不堪忍受冥界的寂寞而重返人间……最为神奇的是,这里的居民对于这神奇的一切,都确信无疑,而且真诚地认为世界上的一切本来就应该是如此的。①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写到何塞。阿卡迪奥死时,向他的母亲乌苏拉报信的情形更为奇特。何塞。阿卡迪奥打猎归来,在饭厅跟妻子打了招呼,来到卧室将门一关,只听一声手枪响,一股鲜血从门下流出来,流到街上,流过土耳其人大街,向右一弯再向左一转,绕个直角流到他的故居门前,从关着的大门下流进去,贴着墙壁穿过客厅、起居室,在饭厅里转个大弯避开餐桌……最后流到了厨房里。

  ①《世界文学名著诞生记》,第157 页。

  当时,其母乌苏拉发现血后,“哎哟”一声便寻着鲜血流过的地方,一直寻到何塞。阿卡迪奥的卧室里。只见他正趴在地板上,从他右耳流出来的血已经凝固了。

  《百年孤独》之所以主题如此鲜明,人物神奇,情节生动感人,语言丰富多彩,是因为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使出了全身解数”,在打字机旁度过整整540个日日夜夜。他的辛苦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百年孤独》取得未曾料到的巨大成功。

  1958年,他的得意之作《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在杂志上发表,为他后来创作《百年孤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退伍上校盼望有人给他寄来津贴的心情正是作者本人当时处境的写照,因为加西亚。

  马尔克斯任驻外记者的《旁观者报》被本国独裁政府封闭,他被断绝了生活来源,处境狼狈不堪。那位上校呢,穷得揭不开锅,用小刀把最后几片混有铁锈的咖啡刮下来,自己不舍得喝,把它让给自己患哮喘病的妻子。此时外面细雨蒙蒙,响着出殡的丧钟。

  他要去送葬,可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

  然而,正是这位上校在哥伦比亚内战中,“奋不顾身地拯救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被誉为“革命上校”。他和贫病交加的妻子对现实不满,称“这个世界被腐蚀了”;他散发秘密传单,宣传国内武装斗争情况。他的儿子因散发传单被警察活活打死。为了生存,上校和他的妻子变卖了屋里仅有的一切,但仍不得一饱,甚至和家中那只斗鸡分享别人送来的几粒玉米。他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能够得到退休补助金上,这个期望是他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

  作者认为,《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完全是按他的写作计划写的,在艺术成就上超过了《百年孤独》,因此他说“是我最好的小说”。

  加西亚。马尔克斯奋笔疾书,写出一系列短、中、长篇小说。1972年发表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这是一部分量比较重的短篇小说集,其中《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叙述一个残酷的祖母为了金钱,竟然把仅仅14岁的孙儿埃伦蒂拉逼为娼妓,加以摧残。小说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至上的严酷现实进行了揭露和鞭挞。

  1971年,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曾被评为讲西班牙语国家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荣获西班牙语三大文学奖之一的“罗慕洛。加列戈斯”国际小说奖。

  《家长的没落》是加西亚。马尔克斯70年代最重要的长篇小说。这部写于1975年的巨著,描述了一个共和国总统。他为非作歹,镇压反对者,清除政敌,手段极其险恶,统治也十分残酷;在生活方面,这位总统极端腐化堕落,情妇无数,生子五千;然而最后终于激起人民的反抗,死亡降临到他的头上。这部小说被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到了80年代,加西亚。马尔克斯结束了因抗议智利政变而自1975年举行的“文学罢工”,于1981年4 月出版了一部新作《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小说的故事讲的是:出身名门的巴亚多。罗曼,为了寻找一个心爱的姑娘为妻,他来到一个小镇上,爱上一名叫安赫拉。维卡略的姑娘,并且不惜重金置办婚事。但结婚的当天夜里,他发现姑娘不是处女,就立即送回娘家,其母把她痛打一顿,她的孪生哥哥逼问她是谁破坏了她的贞节。姑娘就归罪于圣地亚哥。纳赛尔。于是,这两个孪生弟兄操起杀猪刀去找纳赛尔,他们声称要杀他。警察向镇长报告他们杀人的企图后,镇长不以为然;又有3 个人把此消息告诉镇长,他以为孪生兄弟只是拿大话吓唬人,就把他的屠刀没收了,以为他们再没有东西杀人了。

  可是他们又找来两把屠刀,找到纳赛尔就砍,有7 处致命伤;纳赛尔不仅死了,而且又被解剖一番,真是碎尸万段。

  然而,关于安赫拉。维卡略失去贞操,小说是这样写的:“根本没有人想到,更没有人说过安赫拉。维卡略不是处女。”她被逼无奈,所以说出圣地亚哥。纳赛尔这个名字,因为她以为她的两个哥哥绝不敢把他怎么样。

  这部纪实小说揭露了陈规陋习对人的毒害之深(仅根据无端的猜测就杀死一个无辜)。这就小说在西班牙语国家引起轰动,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出版。

  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应法国总统密特朗之邀,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后来,由于哥伦比亚发生地震,他回到祖国。

  1985年,他发表了长篇新作《霍乱时期的爱情》,描写了男女主人公长达60年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是通过3 个主要人物的爱情纠葛贯穿起来的。青年弗洛伦蒂诺对弗尔明娜一见钟情,弗尔明娜也爱他。但是当她的感情成熟后又回绝了他。后来她嫁给了出身望族的乌尔比医生,并同他生活了50年。

  人们都以为他们是完美的一对,但实际上并无爱情可言,因为他们的思想感情不融洽。乌尔比医生从来也不爱她,和她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家庭的稳固。

  她追求的爱情成了泡影。当乌尔比猝死后,曾苦苦追求而未达目的的弗洛伦蒂诺来向她表明:他始终不渝地爱着她,然而她再次拒绝了。因为弗洛伦蒂诺已经变了,不再是年轻时的他了。当年求爱失败后,他曾一反常态,寻花问柳,勾引女人。弗尔明娜在寡居的几年之中,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新的感情后,才投入他的怀抱。当时霍乱流行,他们坐船航行在河上,相爱如初,让载着恋人的船只继续自己的航程。

  作者本人说,这部书和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爱情小说非常不同。他把他的《百年孤独》比作哥伦比亚北部海岸的乐曲“巴列纳托曲”,而把《霍乱时期的爱情》比作“波利乐舞曲”。这部小说不是一部以自杀、悲伤或不顺心的爱情而告终的可怕悲剧,而是一部以幸福而结束的喜剧。

  加西亚。马尔克斯80年代最后一部重要长篇小说是《迷宫中的将军》。1989年在哥伦比亚出版的这部小说,写的是南美洲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主要内容是这位伟人在临死前30天,沿着马格达莱纳河回忆他那壮丽的一生,同时也思考他最后失败的原因。玻利瓦尔原以为他会被议会选为总统,但事与愿违,由于内部不团结,结果他落选了。这时,有不少人鼓励他东山再起,可是他被病魔缠身,常常发烧,力不从心,不久便与世长辞了。

  哥伦比亚著名评论家安东尼奥。卡瓦耶鲁认为,《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部完美的爱情专著。

  加西亚。马尔克斯自己认为,他尤其热衷于爱情:“它是我的书的原动力,我的惟一题材,我的惟一意识……我回想起来,当我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辛格①说,在我的作品里缺少爱情,这是使我最不安的批评性评论之一。他辞世了,我未能请求他给予解释。但我相信,爱情是我所有书里值得思考的惟一问题。”

  ①辛格:美国犹太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看来,辛格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的这一评论对他起到了鞭策作用。在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仅仅3 年后,他就创作了一部被称为爱情专著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

  第一版就出书120 万册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在拉美文坛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时加上连篇的评论,足以说明这部小说是好书。

  1985年发表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描绘的是一幅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至30年代加勒比地区上层阶级生活与习惯的风俗画。从这幅画上可以看出“恋人的秘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战争、霍乱流行和对大自然的肆意破坏等社会现象。

  小说以3 个人物构成的恋爱关系为线索铺展开来。故事发生在哥伦比亚加勒比海沿岸的一个小镇上。这里住着这样的一家人:父亲洛伦索。达萨是个西班牙移民,膝下有位性格倔强又特别漂亮的女儿费尔米纳。达萨。但是这位小姐在很小的时候慈母就离开了人间,她是在姑姑埃斯科拉斯蒂卡。达萨抚养下长大的。

  在这家人的平静幸福的生活中闯进一个报务员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他发狂般地爱上了这位美丽的正在求学的姑娘,给她一连写了几十封情书,而且每天都在福音公园的树下窥视小姐的一举一动。

  当姑娘读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写给她的温情脉脉、海誓山盟的情书后,被一种纯情所打动,也对阿里萨产生了感情。但是,她的这一举动被其严父知道后,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加上费洛伦蒂诺。阿里萨出身卑贱,且是个私生子,就断然拒绝他们来往。姑娘对父亲的武断十分不满,大闹了一场。

  为了缓和父女之间的矛盾,也使女儿忘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洛伦索。达萨让女儿备好行装,与他一同远离家乡,去她的舅舅家里长住。

  他们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目的地。与此同时,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写给姑娘的书信也到了,因为作为报务员的他利用职业的方便,可以随时了解费尔米纳。达萨的动向。

  费尔米纳。达萨在舅舅家里一住就是3 年。她出落得越发美丽动人了,被当地人评为“花冠仙后”。当她以18岁的芳龄返回自己的故乡时,她的思想和感情都稍稍成熟了些。当对她朝思暮想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又向她提起恋情时,她就一口回绝了他,因为她认为他们之间的一切仅是一种梦想而已。

  费尔米纳。达萨回绝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之后,不知什么原因就嫁给了出身名门的胡韦纳尔。乌尔维诺医生。他在加勒比地区曾想方设法为阻止霍乱的蔓延而尽过力,是当地的名医。他和费尔米纳。达萨生儿育女,共同生活了50个春秋,可是他给她的并不是爱情。他第一次见到她时,他中意的就只是她的丽质和性格,他要她维持他的形象;而她也只是个尽妻子义务的女人。虽然他们在人们心中仿佛是完美的一对,但思想感情没有真正融洽过。年轻时没有炽热的爱情与幸福,年老时只是相依为命,尽管在临死时,乌尔维诺对妻子费尔米纳。达萨说:“上帝知道我多么爱你!”

  胡韦纳尔。乌尔维诺医生由于登梯上树抓鹦鹉,梯歪猝死后,弗洛伦蒂诺。

  阿里萨迫不及待地向费尔米纳。达萨表明心迹,又一次遭到拒绝,他悲痛欲绝。

  他,年轻的时候,对费尔米纳。达萨的爱情是纯真的,遭到她的拒绝,受到了打击后仍对她思念着;当他在旅行中被人强暴地夺去童贞后,尽管心里仍然爱着费尔米纳。达萨,但是他出身贫寒,生活困苦,心理受到扭曲,便开始寻花问柳,甚至与寡妇同居,妄图以其他女人代替费尔米纳。达萨。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一直未娶。在费尔米纳。达萨寡居后,他多方帮助她,终于打动了她的心。他再次向她求婚时,虽然她的女儿反对,他人不理解,但她最后还是投入了他的怀抱。这对老恋人在玛格达莱达河上的轮船里成了秦晋之好。

  他们坐在航行于波涛起伏的江流的轮船上品味他们的新生。爱情战胜了年老,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受阻爱情之花终于开放了。

  这部小说使用明快清晰的语言,写出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爱情故事,并突破了以悲剧或不顺心的爱情告终的老一套写法,写成了一部圆满结局的喜剧。使人读后耳目一新,回味无穷。难怪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在写作《霍乱时期的爱情》的那两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在书中,他颇为怀念地叙述了他父亲向他母亲求爱的经过和他自己的水上旅行,因为他从12岁起,就常乘船去上学。这些都成了他写作的重要素材。这本书本来可以写得更长些,但受到篇幅限制;关于两个人的相爱生活,可写的实在太多了,真是其乐无穷。他甚至这样说:“我希望我的一生都能像写作《霍乱时期的爱情》的那两年。”

  加西亚。马尔克斯早在1994年接受经常采访当代大作家的墨西哥记者西尔韦亚。莱穆斯的采访时说,小说中的主人公费尔米纳。达萨的家就位于卡塔赫纳洛斯。埃文赫里奥斯广场,现名费尔南多。马德里广场。

  这是费尔米纳。达萨生活的真实的家。他曾想把这座房屋买下来,但是不可能,因为费尔米纳。达萨居住过,所以变得很昂贵,主要是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抬高了它的身价。这正与墨西哥城的洛马街19号那座房子一样,由于《百年孤独》是在那里写出来的,所以当加西亚。马尔克斯回头想把它买下来时,它变得特别贵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对西尔韦亚。莱穆斯说,费尔米纳。达萨、弗洛伦蒂诺。

  阿里萨和胡韦纳尔。乌尔维诺这3 个人物完全是虚构的,但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及其行动中的很多方面都是来自于真人真事。比如,费尔米纳。达萨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之间的爱情,及头些年达萨那不幸的爱情都是“我父母爱情的一分钟一分钟的逐字逐句的抄录”。

  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他的这句话作了这番解释,他说他在卡塔赫纳写这部小说时,上午在家里写,下午出去找他小说情节设置的地方。他陪同父母外出找这些地方时,让他们分别给他讲他们的爱情故事,因为每人都有自己回忆过去的方式,若在一块回忆就会出现矛盾。于是,他听爸爸讲后,再听妈妈讲,最后写出整个故事来。

  作者的爸爸是镇上的报务员,妈妈当时是镇上漂亮的姑娘。他的外祖父母都不是富人,但是殷实之家。他妈妈为姑娘时是外祖父母的掌上明珠,是他们的独生女儿。而表兄带费尔米纳。达萨外出旅行,她通过电报员与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保持联系,也是很确切的,这个地方和书上写的完全符合。

  加西亚。马尔克斯认为,不管怎么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之中有很多他父母的影子。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曾经当过报务员,会拉小提琴,还写或多或少的秘密情诗并发疯般恋爱着——和他爸爸相似;费尔米纳。达萨身上具有一种坚强的个性,尤其是具有那种几乎无意识的权力——有他母亲的影子。

  在谈到如何想出《霍乱时期的爱情》的书名时,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在他的书里,书名总是最后才出来。他说,海明威说过,他为一部书甚至可以找出80个可能的书名,而最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选择书名就像选择人物一样,一本书的主要人物就是这本书的本身。如果你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书名,那这部书对你来说是不幸的。但是,如果你开始寻找到80个书名,其中可能有两个使你觉得同样喜爱的,你将不知道拿它们怎么办。《百年孤独》一直写到倒数第二行还没有书名,这一行这样说:“……因为注定要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机会在大地上重新出现了。”于是他一跳,指着“百年孤独”几个字,说:“这就是书名。”

  《霍乱时期的爱情》快结尾时还没有书名,这时很需要有个书名。

  而书写到这时,霍乱的症状与爱情的状况是相同的。作者想到这里时,正在修面,“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个书名向他走来了。他把它写下来,并跑去对他的妻子梅塞德斯说:“我有了书名。”这个书名看来不是作者杜撰的,而是作者发现了它。一旦有了书名,这部书便大功告成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于爱情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他感到吃惊的是,人们老是将爱情与年龄联系在一起。这种看法是不对的。爱情应属于各种年龄的人,在一个镇上的老人当中,热情奔放者可能很多。老年人的爱情受阻是个社会问题,又完全是个文化问题,因为人们认为在某种年龄段时还产生爱情是耻辱的。但是,人们并不知道当他发表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小说后,他收到了多少迟到的老年情侣写来的信。他将这些来信收集了起来,他说:“这是我的生活的故事。”

  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令人着迷的地方之一是玛格达莱纳河上的轮船。这些船只曾像密西西比河上的轮船一样兴旺发达。这些船曾经从巴兰基利亚港口一直航行到哥伦比亚内地。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内地寄宿中学上学时,均是乘船来去。他从12岁至20岁这一期间,每年至少4 次乘船。这给加西亚。马尔克斯留下一种很美好的记忆,然而由于人为地大肆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使水土流失,河流淤塞和污染,现在这些船只已经不复存在,仅仅留在了记忆里。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