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禹锡评传 > 三、入杜佑幕习文武之道
贞元十六年(800),经淮南节度使兼领徐泗濠节度使杜佑的任用,刘禹锡为徐泗濠节度使掌书记。
杜佑是中唐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据《旧唐书·杜佑传》载:"佑性敦厚强力,尤精吏职,虽外示宽和,而持身有术。??性嗜学,该涉古今,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初开元末,刘秩采经史百家之言,取《周礼》六官所职,撰分门书三十五卷,号曰《政典》,大为时贤称赏??佑得其书,寻味厥旨,以为条目末尽,因而广之,加以《开元礼》、《乐》,书成二百卷,号曰《通典》。"一代名臣杜佑,幕下多才,为什么独器重青年刘禹锡呢?刘禹锡说是"素相知"②,这就要把杜佑和他的关系追溯到刘绪。今案:永泰元年(765)至大历二年(767),韦元甫为浙西观察使、苏州刺史。①杜佑为从事。②刘绪寓居苏州嘉兴县,有机会认识杜佑(刘绪或亦在韦元甫幕)。杜佑是刘禹锡父执。
刘禹锡入杜佑幕时,《通典》已完成,尚未献给朝廷。刘禹锡是这部书最早的读者之一,并以青年幕僚的身份在杜佑身边学习,受其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政治经验的熏陶。他后来在《答饶州元使君书》中说:"鄙生涉吏日浅,尝耳剽老成人之言孰矣。"这位"老成人"当指杜佑。此"答书"中所谈的"发敛重轻之道","宽猛迭用"之治,正是得到《通典》之精华。直至他晚年写《许州文宣王新庙碑》时,仍念念不忘杜佑《通典》的学术贡献:"岐公弼谐三帝,硕学冠天下,尝著书二百余篇,言礼乐刑政,古今损益,统名曰《通典》,藏在石室,副行人间。"《通典》卷帙浩繁,杜佑又辑录其要点,成《理道要诀》,以便观览。贞元十七年(801),杜佑将这部于治道颇为有益的《通典》上献朝廷,"优诏嘉之,命藏书府。其书大传于时,礼乐刑政之源,千载如指诸掌,大为士君子所称。"③而"四参公府"的刘禹锡对《通典》及"理道要诀"古为今用的认识,尤为深刻。
这一年,刘禹锡在杜佑幕中还经历了一段戎马生涯。
贞元十六年(800),徐泗壕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徐州刺史张建封病死。徐州军乱,拥立张建封之子张愔为留后,不纳朝廷派的行军司马韦夏卿。朝廷命淮南节度使杜佑兼领徐泗濠节度使,统兵讨伐徐州乱军。杜佑在征讨期间的重要文告和表章,都出于刘禹锡的手笔。在《请赴行营表》中,社佑上书朝廷,请求亲赴行营:"今则幸遇殊奖,委之专征。以身率先,是臣素志。况闻徐州士众,本无叛心。苍卒之间,危疑至此。臣请自临疆场,亲领纪纲。"杜佑先命部将孟准渡淮进击,被张愔击败,受到杜佑杖责。杜佑"开设营垒",动员蕲县兵力助战①,又命泗州刺史张伾率兵进攻埇桥②,② 《刘禹锡集》卷三十九《子刘子自传》。
① 参阅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五《浙西》。
② 《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
③ 见《旧唐书》卷一四七《杜佑传》。
① 参见《刘禹锡集》卷十一《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
② 《旧唐书》卷一四○《张建封传》。
并积极筹集粮饷③,尽了很大的努力,但终因朝廷缺乏决心而宣告失败。
从刘禹锡后来在《刘氏集略说》中所说的"会出师淮上,恒磨墨于楯鼻,或寝止群书中"来看,他随杜佑一起在行营,参与了杜佑讨徐战事的重要军机,负责起草公文信礼,很受杜佑的器重。
杜佑讨伐徐州乱军没有成功,朝廷迫不得己,授予张愔右骁卫将军同正,兼徐州刺史、御史中丞,充本州团练使,知徐州留后等一系列头衔。杜佑卸去徐泗濠节度使的兼职,专任淮南节度使。刘禹锡也改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自传》云:"居数月而罢徐、泅,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书记。"贞元十七年(801),刘禹锡居扬州,在杜佑幕府,为他撰写了许多表、状。禹锡勤于职守,办事干练,廉洁奉公,增长了才干。杜佑因讨徐战事失败,感到惭愧,命刘禹锡代为起草了《请朝觐表》,请求召回长安,退归故里。《表》云:"窃位时久,妨贤愧深","所冀退归旧里,沐浴皇风。"杜佑请求引退,刘禹锡也感到在扬州已经无所作为,希望回到京城长安去寻求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在扬州写的《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诗,颇为惆怅地表达了这种心情:淮海多夏雨,晓来天始晴。萧个长风至,千里孤云生。卑湿久喧浊,搴开偶虚清。客游广陵郡,晚出临江城。郊外绿杨阴,江中沙屿明。归帆翳尽日,去櫂闻遗声。乡国殊渺漫,羁心目悬旌。悠然京华意,怅望怀远程。薄暮大山上,翩翩双鸟征。
贞元十七年末,刘禹锡终于接到调往畿具的命令。
③ 参见《刘禹锡集》卷十一《谢贷钱物表》。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