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备不是传说 > 第四章 转折(16)
第四章 转折(16)
徐庶离开之后,刘备带领幸存的几十人,继续策马狂奔,抄近路前往汉津。
汉津,顾名思义是汉水渡口。但究竟是哪一个渡口,却是众说纷纭。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从当阳长坂“斜趋汉津”,可以看出这个渡口应该是离当阳长坂最近的一个,大约是今天湖北沙洋或者钟祥一带的汉水渡口。
当刘备死里逃生一路狂奔到达汉津的时候,无比惊喜地发现,汉水中行驶的船队正是关羽水军!
关羽水军在樊城、襄阳一带,与刘备陆军分别后,沿汉水南下。刘备陆军以蜗牛速度走了十多天才到达当阳长坂,关羽水军也走了足足十多天方才走到当阳东边的汉水一带。
这是一个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为什么关羽水军在汉水中走得如此缓慢?
汉水从襄阳附近到当阳东部,水道基本是南下,大约五六百里。这么一段路程,不要说水军依靠风力还有人力,就是扔一块木板顺流而下,十多天时间大概也漂出汉水进入长江了。
关羽水军的行军速度怎么就比不上一块木板呢?
答案只有一个——关羽水军其实根本就不想走。
至少还有你
关羽水军前往江陵,有两条进军路线。
一是先沿汉水东南方向行进至夏口,然后溯长江西上到达江陵,在汉水与长江中行驶的路程差不多都是1200多里,总计约2400多里。这一条路线今天仍然通行,路程也没有多少疑问,是绝大多数人认同的自襄阳到江陵的水路。
有疑问的是第二条水路。据《宋书?州郡志》记载:江陵“去京都(今江苏南京)水三千三百八十”,夏口“去京都水二千一百”,襄阳“去京都水四千四百”。可以看出,南朝刘宋时期,襄阳至夏口的水路是2300里(4400里减去2100里),这差不多是汉水从襄阳至夏口水道(约1200里)的两倍。很明显,《宋书》记载的从襄阳至夏口的水路,必然不是一直在汉水中行驶。
这说明在南朝刘宋时期,从襄阳到江陵,除了沿汉水东南行至夏口然后取道长江这条水路之外,还至少有一条水路可以到达江陵(大约是从汉水取道夏水、杨水或涌水)。而这一条水路还是一条近路,只有一千余里(江陵至夏口水路为3380里减去2100等于1280里,则襄阳到江陵水路为2300里减去1280里等于1020里,或者4400里减去3380里等于1020里)。甚至有时候前往夏口也是先走这条水路到达江陵,然后顺长江东下。
论证第二条水路在三国时期是否存在,后来在什么时期消失,涉及古今地理的演变、云梦泽的消亡等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实在过于复杂。我只在这里简单找出几条论据支撑一下。
论据一:西晋陆机《辩亡论》写道:“浮邓塞之舟,下汉阴之众。”邓塞即在襄阳附近。此外,王粲《英雄记》记载,曹操欲从襄阳浮汉水到长江,但由于“无船”,只好“作竹椑(筏子),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出大江,注浦口”。这两条记载,可以证明赤壁战前,曹操的大部队及投降的襄阳军队至少有一部分是走水路与江陵水军会师后开往赤壁的(确切说是乌林)。但江夏掌握在刘备和刘琦的手中,曹操军队走水路不可能经过夏口前去乌林会师(如果能通过夏口也不必在赤壁决战了),当然更不可能水军变空军飞过去,必然有另外的水路通往江陵一带的长江,与江陵水军会师后顺江东下。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