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备不是传说 > 第四章 转折(3)
第四章 转折(3)
在乱世三国,平静不是常态,战争才是。
不久,果然起风了,这次的风浪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加猛烈。
风从北方来。
靠得住的只有心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统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的好日子彻底到头了。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曹操大军还没到开到荆州,刘表就已经撑不住了,躺在襄阳城里奄奄一息。
大公子刘琦得到老爹病危的消息,急忙从江夏赶来探望。蔡瑁等人怕刘表见到刘琦节外生枝,竟然阻拦刘琦,不让他们父子见最后一面。刘琦只好哭着喊着伤心欲绝地回到江夏。
刘备也从樊城过江探望刘表。刘表见到刘备后,将荆州托于刘备,提议自己死后由刘备接任荆州刺史。这就是“刘表托国”。
关于刘表临终托国,很多人表示怀疑,就连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也提出了质疑。但这一说法,分别出自王粲的《英雄记》、王沈的《魏书》、孔衍的《汉魏春秋》三书。尤其是《英雄记》的作者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此时他正寄寓荆州,虽然没有得到刘表的重用,但处在同一时代同一城市,能够耳闻目睹,他的记载更能接近事实。何况王粲一直心向曹操,后来劝说刘琮投降,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府秘书(丞相掾)、封为关内侯,他对于敌对势力刘备一方,应该不会虚构这一事件进行褒美。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上三书的记载虽然在细节上略有不同,却能证明刘表至少说过让刘备代理荆州的话。
不过在这个世界上,靠得住的从来就不是一个人说的话,而是一个人的心。
刘表说这句话的时候,荆州已经形势危急,他将荆州托于刘备,用意是让刘备更好地保卫荆州,以刘备一贯的作风,想必不会亏待自己的儿子与旧人。当然,刘表也可能只是用语言试探一下刘备,大家互相谦让一番就完事了,谁都不必当真,谁当真谁天真。至于刘表究竟是出于哪种心思说出让刘备代理荆州的话,我们已经无法知晓。
刘备也未必明白刘表真实的心思,但是否明白一个将死之人刘表的心思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明白蔡瑁、蒯越等荆州实力派的心思——绝对不会同意自己代理荆州。即使刘表是真心的,刘表一死,蔡瑁、蒯越等人必然会改弦更张拥立刘琮。如果闹到这一地步,就只能靠枪杆子说话了。而以刘备手中的枪杆子,想要压制蔡瑁、蒯越等人,难度是非常高的,最大的可能性是重蹈徐州的覆辙——外敌(徐州是吕布,现在是曹操)一到,内部立刻分裂,投降的投降,背叛的背叛,蔡瑁、蒯越就是曹豹、申耽——照样是得而复失。
在一个地方跌倒一次,是教训。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是悲哀。
刘备明白要了荆州也是白要,即使刘表是真心实意也不能要。
荆州我想要,却不是现在。
成大事者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能忍,忍常人所不能忍。刘备隐藏起自己的**,对刘表的提议进行了一番推辞。《魏书》记载刘备的回答是:“您(刘表)的儿子很好,可以当好接班人,您就安心养病吧。”(诸子自贤,君其忧病)
有人劝说刘备干脆要了荆州,这么一块大好地盘,不要白不要,要了不白要啊!刘备再次拒绝,而且从道德层面说出理由:“此人(刘表)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
当然,刘备的话同样未必可靠,可靠的只有心——一颗知己知彼的心。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