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备不是传说 > 第四章 转折(2)

第四章 转折(2)

  第四章 转折(2)

  刘琦不想去江夏,却不能不去。因为如果他待在襄阳,不但接不了班,还有可能陪着他爹共赴黄泉。

  只为刘琦还有一个不一般的弟弟——刘琮。

  其实刘琮本人倒没什么不一般,不一般之处在于他的老婆——是刘表继妻蔡夫人的侄女。有了这一层关系,蔡夫人与哥哥蔡瑁、外甥张允等人,毫无疑问齐刷刷地坚决站到了刘琮一边。

  虽然刘表在选拔接班人问题上同样骑墙不定,但蔡瑁主外掌握军队,蔡夫人主内枕边吹风,吹来吹去硬是把刘表吹了个回心转意,答应让刘琮做唯一接班人。刘琮成为接班人以后,为了保证顺利接班,不出现意外情况,他的同盟自然将刘琦视为眼中钉。

  大公子刘琦也不是傻蛋,他感到自己不但不可能成为接班人,而且生命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活下去这个朴素的念头,他找到刚刚加入刘备阵营的诸葛亮求救。但请教多次,诸葛亮就是扭扭捏捏推来推去不出一计。

  诸葛亮这样做,倒不是把刘琦当做外人。此时蔡瑁、蒯越、张允等人结成了同一战线,拥戴刘琮打压刘琦。刘备与刘琦作为蔡瑁一伙共同的敌人,在感情上非常接近。也正因为如此,刘琦才敢找刘备的员工诸葛亮为自己出谋划策。

  诸葛亮不出计,是基于一贯的做事原则——谨慎。疏不间亲啊,再怎么说刘琦、刘琮都是亲兄弟;再者隔墙有耳,支持刘琦就是反对刘琮,难保不泄露出去。万一计谋泄露,刘备一方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在强烈的求生**驱使下,智商平平的刘琦创造性地想出了一个让诸葛亮开口的方法。他邀请诸葛亮一起到自己府中的后花园春游。春色满园,风景怡人,两人坐在花园中的阁楼上边看风景边聊天,非常惬意。

  诸葛亮正在不亦乐乎的时候,刘琦命令手下将上楼的梯子去掉,随后哭丧着脸向他求救:“今天这个地方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只有你我二人,你说的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绝对没有第三个人知道。现在你可以给我出个主意了吧?”

  刘琦如此有诚意,诸葛亮要是还不出主意,就有点不近人情了,他含蓄地说了一句:“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两人都是聪明人,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家待着很可能像春秋时期晋国太子申生一样被干掉,而跑到外边就能保全性命,说不定还能像晋文公重耳一样曲线救国,最终当上老板。

  因此,在黄祖死后,大公子刘琦发扬风格,主动争取前往死亡之地江夏出任太守。

  对于很多人来说,离权力越远越安全。

  比如刘琦。他一旦离开荆州政治中心襄阳,就等于放弃与刘琮争当接班人。蔡瑁等人自然也乐见其成,不会从中阻挠;何况以刘琦的用兵才能,会不会成为又一位因公殉职的江夏太守,蔡瑁以为实在是不可说,不可说。

  诸葛亮出山以后,就一直心向刘备。他的这一妙计,实际上是计中计。对刘琦来说,出任江夏太守,虽然也很危险,但至少不用生活在阴影之中,可以暂时保住性命;对于刘备来说,就多了一个有力的帮手,日后可以联手对抗荆州实力派蔡瑁、蒯越等人。毕竟一个手握兵权的太守,比一个不受宠信的公子,力量那叫一个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刘琦同志带着几分侥幸几分惆怅,前往江夏弥补黄祖的空缺。从能力来说,公子刘琦并不比太守黄祖强多少。只要江东的风浪一来,刘琦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因公殉职的高级干部。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