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 第04章 胜者与败者的“小步舞曲”
第04章 胜者与败者的“小步舞曲”
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两个人,蒋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者;毛泽东,一个时代的开拓者,都注意到同一个问题:历史教训。蒋介石更多的是反思过去,而毛泽东则更多的是面对未来。
●1.失败与胜利使蒋介石与毛泽东都很警觉
关注历史的人们都会注意到,在蒋介石退出南京、毛泽东 走进北京的时候,他们都变得谨慎起来。据蒋介石的卫士翁元回 忆,蒋介石在溪口小住时,要大厨为他做一道梅干菜扣肉,光是 这道菜,蒋介石就吃了一个星期。蒋介石名誉上一直是溪口武岭 学校的校长,宋美龄是该校的董事长,这个学校也是蒋介石为 “造福乡里”出资30余万银元修建的新式建筑。当武岭学校的教 务长施季言接待蒋介石时,特地买了两只甲鱼,烧好后端来给蒋 介石佐餐,不料老蒋勃然大怒:“现在什么时候,你还买这么贵 的东西给我吃,你知道甲鱼多少钱一斤?”蒋介石在时局败落时 的带头勤俭自持,恐怕不能完全说是“装模作样”,多少有些反 思失败的味道。
此时蒋介石已是60多岁的人,但出于政治需要,仍到处奔 走、演说、安抚,精力还很旺盛。在他的“总统府”,除了处理公务外,便是接待来访者,客人整日不断。他在“总统府”见客 时,一般由侍卫长和秘书陪同,以防不测。在士林官邸见客时, 大多由秘书陪同,会见客人时,蒋介石有时亲自记录一些要点, 但主要由秘书记录大纲、建议事项,或蒋交待要办的事。蒋在会 见高层政要时,秘书都须回避。在蒋的官邸,设有新闻、言论秘 书二人,协助蒋的日常工作。蒋对秘书工作的具体要求是:整理 搜集若干资料,供他写作时参考;或者笔录他的口述文件、讲 稿;或根据他交付的大纲起稿;陪见客人,笔录谈话要点,处理 一般新闻、划出每日新闻要点;联系传播媒介,即报纸、广播电 台、通讯社、电视台等;旁听各项会议、了解全貌。除了新闻、 言论秘书之外,蒋还设有英文秘书。
与在大陆时期相比,蒋介石在台湾时期的工作、生活仍是比 较有规律的。一般每日6时起床,7时盥洗完毕,其后做早操。 操后人书房与宋美龄共同祈祷,祷毕开始用早餐。早餐一般听口 齿清楚的武官为他读报纸。早饭后自己翻阅报纸与批阅要文,或 接见高级官员与主持会谈等。下午1时半用午餐。午饭后睡半小 时左右。起床后苒看重点新闻、批阅公文或接见重要官员、来访 者。3时左右阅读香港报纸,至4时半,带一随同出去散步。散 步兴奋时,还要哼唱几句旧时军歌以及《反共复国歌》等。有时 也养花、种草、逗狗、投食喂养等。散步半小时后返回办公室喝 水,继续办公。7时开晚饭,吃饭后看电影,一般情况下都有专 人在旁边为他解说。晚10时人另室祈祷和沉思默想,然后洗硫 磺泉浴。洗毕后写日记,晚间写日记已经成了习惯,数十年间从 未间断,在退台的颠沛流离中也没有间断。日记写完后熄灯就寝。
1950年元旦,蒋介石并没有在台北欢度新年。已经覆亡的 “中华民国政府”在年前12月7日就已迁到台北市,旧时的总统 府插上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挂出“总统府”的牌子,却没有政府首脑。李宗仁“代总统”在纽约割治十二指肠,滞留 不返。台湾实际的最高统治者蒋介石,这时正与蒋经国隐居在台 湾中部日月潭的涵碧楼,寄情于山水之间,大有“英雄末路”之感。
除夕那天,蒋经国想让父亲开心一点,便陪蒋介石去日月潭,将鱼竿放在蒋介石手里。蒋介石无心垂钓,只为解愁而已。
蒋经国从一旁端详着父亲,只见他的脸已枯皱,须发皆白,不禁悲起心头。
这时,蒋介石握着的鱼竿一顏,鱼线下坠,他连忙收竿,只见一条约有五尺长的大鱼,摇头摆尾地冒出水面。
划船的人献媚地说:“总统,这样大的鱼,几十年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好!好!”蒋介石微微露出笑容,不住点头。蒋介石一生迷信,除夕得大鱼,岂不是“年年有余”的好兆头?想必新的一年会时来运转的。
元旦这天,蒋介石去教堂,做完祈祷,回到寓所,就忙着策 划应付突变的各种准备。新华社的广播他总是要听的,尤其是重 要的社论、“时评”等,更是要从字里行间去发现一点新动向。 新成立的人民政府已经发布公告:“绝对不让容忍国民党反动派 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 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 为止。”这些,蒋介石已经听惯了,不以为奇。而美国如何对待 台湾,则是蒋介石最为关心、视为生死存亡的关键。
在美国,华盛顿已数度开会,反复讨论国民党政权能否得救 的可行性。会议分为两派,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认 为,台湾是不沉的航空母舰,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屏障。于是他 强烈主张派遣军事顾问团,协助蒋介石防守台澎。这是代表美国 的所谓“鹰派”的典型意见。国务卿艾奇逊则予以驳斥。他说,即使美国介入,亦无济于事。从头年8月5月,美国国务院所发 表的“中美关系白皮书”中,就已经看出美国民主党政府对蒋已 感绝望。在这份美国的外交文件中,“蒋介石”三字,已成为国 民党政府贪污、无能、独裁、专制的代名词。艾奇逊有意将蒋介 石说成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他还进一步说,美国的西太平洋 防线,有没有台湾,无足轻重。
杜鲁门总统作最后裁决,他支持艾奇逊的见解,于是拍板定 案。对这件事,有舆论说,杜鲁门这个脾气倔强的密苏里老农, 还在嫉恨两党竞选时,蒋介石以金钱支持杜威,现在他在泄私 愤。事实上,杜鲁门不能公然用武力侵占台湾,是慑于美国及世 界人民的反对,因这时尚找不出任何借口。
1950年1月4日,杜鲁门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将美国对 台湾的意见,公开诉之于众。杜鲁门说:“美国此时不想在台湾 获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也不利用其武力以干涉台湾 现在的局势。美国并不采取足以涉及中国内战的途径。同样的, 美国政府也不供给军援与军事顾问于台湾的中国军队。”美国同 时宣布,自台湾撤走侨民,美国留驻台湾的,只剩一位领事级的 代表。最高级的武官,不过是位中校。看来杜鲁门存心坐视蒋介 石“自生自灭” 了。更使蒋介石感到不安的消息,就是美国国务 院里的苏联问题专家们,再度推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 些人说服杜鲁门的理由是,再延迟与中国建交,只有利于苏联, 使毛泽东更靠近斯大林,而危害到美国的远东利益。
新年伊始,台湾便笼罩着很浓的失落情绪。美国公开抛弃台 湾,传及世界每个角落,蒋介石虽严令台湾报刊,不许透露半点 消息,但人们还是从各种迹象上感觉到了这点。当时,几乎没人 认为蒋介石能在台湾呆一年以上。高官富贾,开始安排退路。只 有宋美龄,在逗留美国数年后,不愿再受杜鲁门的冷漠鄙夷,于 1月19日默然回到“孤岛”,帮助丈夫“保卫大台湾”。在离开美国前,宋美龄还在纽约电台发表演说:
“……几天之后,我就要回到中国去了。我不是回到南京、 重庆、上海或广州,我不是回刭我们的大陆上去,我要回到我的 人民所在的台湾岛去,台湾是我们一切希望的堡垒,是一个反抗 异族蹂躏我国的基地。不论有无援助,我们一定打下去。我们没 有失败……”
蒋介石也从幕后走到台前,于3月1日正式宣布,他在台湾 恢复“中华民国总统”职务。蒋介石“复位”后,一切旧排场都 跟着恢复。每天清晨6时,台北介寿路便会准时响起“中华民国 国歌”,“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在晨风中升起。这里成了 “总 统府”的所在地。路名为“介寿路”,是在蒋介石60寿辰时取 的。“总统府”原本是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也改称“介寿馆”,复 职后的“总统”蒋介石,就在“介寿馆”三楼办公。
蒋介石整日盯着大陆,翻过“曾文公”后,又翻“王阳明”。 还是琢磨不出失败的原因。有一天,蒋介石突然拿出一份不平凡 的书,仔细读了起来。这本书叫《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作者不是别人,正是一生与他为敌的毛泽东。
毛泽东这本书写于1936年12月。在他的千千万万的读者之 中,蒋介石恐怕是最特殊而且最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一位。因 为毛泽东所论及的,正是如何战胜蒋介石,而当时的蒋介石又是 最强盛的时候。当年蒋介石也翻过这本书,但是那时他追击红军 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他不相信毛泽东还会有活路,对此书嗤之 以鼻。如今书中论述的一切竟然成了事实,再读时,自然感慨万 千。他这才明白,毛泽东确实是一位熟知战争规律的战略家。毛 泽东技高一筹。
毛泽东书中有言:“弱军对强军的再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挑 弱的打。”是的,毛泽东经常使用的就是这一手。毛泽东又说: “打得赢就打,打不羸就走。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运动战的通俗解释……一切的‘走’都是为着‘打’。”毛泽东就是这样。最令蒋 介石叹息不已的是毛泽东书中的一句话:“谁人不知,两个拳师 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蠹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 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蒋介石越想越对,自 己不正是这样被“打倒”的吗?蒋介石又是一喜:如今自己已成 弱者,来到台湾岂不是退后一步?大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了
有诫于此,蒋介石在复职后的一次总理纪念周的集会上,面 对两千多名中高级官员,头一次没有训斥别人而是检讨自己,让 听众感动万分。他的演说要点是:一、虚心接受大陆失败的教 训;二、不惜牺牲感情与颜面,彻底改造;三、他自己将鞠躬尽 瘁,争取最后胜利。
●2.毛泽东深感没有海军、空军不行
毛泽东初进北京城,更加警醒自律,则完全是有鉴于历史,特别是“闯王李白成”的教训。
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力戒骄傲,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 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制止歌功颂德现象。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自己带头严守以上的禁令。 毛泽东是个重感情的人,但不为亲情徇私。解放不久,杨开 慧的哥哥杨开智写信给毛泽东,谈到自己对工作安排问题的一些 想法和要求。1949年10月9日,毛泽东为妻兄杨开智的请求同 时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当时担任湖南省军政委员、长沙市军管会 主任的王首道,信中明确指示:“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 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另一封给杨开智,信中说:“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 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
毛泽东的早年是寄居在外祖父家的。他有九个表兄弟,自幼 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很好。解放以后,毛泽东曾多次给他们写信, 并多次接他们上北京做客,寄钱赠衣物。但当他们提出要毛泽东 推荐到北京参加工作时,毛泽东都未答应。毛洚东的表兄文运 昌,是他最要好的朋友。1910年毛泽东到湘乡东山小学读书, 文运昌是引荐人和担保人。后来,他还曾积极向毛泽东推荐过 《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进步刊物。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 斯诺谈话时,称赞文运昌在引导自己接触新思想上起了作用。建 国后,文运昌尚未找到固定的工作,请毛泽东出面介绍个工作。 对这样一位曾有恩于自己的表兄的小小要求,毛泽东也没有答 应。曾同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相识的周容,请求毛泽 东介绍他加人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给他回信说:“组织问题,未 便率尔绍介,应就当地所有表现,向当地组织请求,听候解决。” 中国有着沉重的历史,其中教训据多。明末清初,弓马娴 熟、能征善战的八旗军曾威风一时,但八旗军子弟却名败千古,。 这深刻的历史教训,常常萦绕在毛泽东心间。他不无担心地说 过:“我很担心我们的干部子弟,他们没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 要教育他们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
毛泽东用这样的思想教育干部子弟,首先用这样的思想塑造自己的儿女们。
长子毛岸英生长在艰苦的斗争岁月,小时候随母亲一起坐过牢,后又流浪上海街头,饱受饥寒之苦。以后在列宁的故乡上了 大学,还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成了一名苏联红军中尉。按常 理,毛岸英已经有了这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可以不必再去吃苦 受难了。1946年2月,毛岸英从苏联回国。毛泽东提出要他上 中国的劳动大学,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以便了解中国这个以农民为主的国家。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又支持毛岸英去了朝鲜 战场,并永远留在了那个地方……
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在建国初期廉洁自律的模范行为,极大地鼓励了全党全军。
也正为此,毛泽东才能将主要精力投入解放全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种种设想。
金门失利,痛定思痛,毛泽东更加希望有一支能渡海作战的海军。
中共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海军。
华东军区已着手建立了海军;广州方面,洪学智也组织江防 部队。而更多的是国民党的起义舰船。1949年9月,国民党海 军海防第一舰队旗舰“长治”号起义;10月22日,国民党广东 江防司令部第四炮艇队的“舞风”号炮舰和38号、40号巡逻艇 起义;10月26日,撤至澳门的“联荣”号军舰起义;11月8 日,国民党海军汕头巡防队的“光国”号起义;以后还有“民 权”、“常德”、“英山”、“英德”、“永平”、“同心”、“灵甫”、“永 明”等多艘舰只起义。毛泽东在宴请程潜、张治中、傅作义等国 民党起义将领时说:“由于国民党一部分爱国军人举行起义,不 但加速了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瓦解,而且使我们有迅速增加的 空军和海军。”
毛泽东同意在最近建立军委海军领导机构,但就是缺少一个 领军人物。经过战争,涌现了太多的将军,但能担起海军这种现 代化军种重任的人并不多。想来想去,他想到了那位又髙又大的 湖南老乡萧劲光。他很熟悉萧劲光的火爆的热情,也知道他两度 到苏联学习过,能算个“知识分子”战将吧。但就不知他对领导 海军是个什么态度。他通知已经开往长沙的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 区司令员萧劲光到北京来。
萧劲光在解放饭店落脚后,就到中南海见毛泽东。
两个高个子的湖南人在客厅里握手,使整个房间都显得矮了 一截。毛泽东握着手,许久没放:“正等你呢。路上好走吗?铁 路全通了没有?”
萧劲光边答边坐下。仍在战争氛围中的他还是老习惯,见上 级就是接受任务。他问毛泽东:“主席,叫我来,有什么任务?”
毛泽东笑了: “莫急,歇口气,我就跟你讲。” 毛泽东轻轻挥赶着烟团,说着主题:“中央议过组建空军、 组建海军的事情。空军的筹建工作基本就绪,中央决定刘亚楼去 当司令员。现在要着手海军的组建,要有个人抓总,我们想让你 来当这个海军司令。找你来,一来是先打个招呼;二来是听听你 个人有什么意见。”
本来,萧劲光目不转腈地看着毛泽东,而现在轮到毛泽东从 一旁审视着他了。萧劲光怎么也没想到主席要跟他谈这个,但他 毫不掩饰:“主席呀,我是个旱鸭子,下不得水的;根本不懂海 军,怎么当海军司令呢?”
萧劲光越说越不愿当这个海军司令,越说理由越具体:“我 天生有个毛病,一坐船就晕,天旋地转。我去苏联,从上海坐 船,晕得一塌糊涂,晕了就吐,四肢无力,几天都缓不过劲来。 当海军,搞不来!”
毛泽东慢悠悠地说:“曾经沧海难为水嘛。不要‘谈虎色 变’。告诉你说吧,就是看中你这个旱鸭子,叫你去组织指挥。 又不是叫你一天到晚坐船出海。”
萧劲光还是摇头。
毛泽东显得很有耐心,他相信这个曾遭到重大打击的汉子会 挺直腰杆,愉快地接受任务:“过去,我们在陆地上打仗,主要 钻山沟,开动两只脚板。今天,没有空军不行,没有海军不行。 都要建设起来。靠什么,还是靠我们的传统。但是还不够,还要 向苏联学习,争取苏联援助。你和刘亚楼懂得我军传统,又都在苏联学习过,懂得俄语,有这个方便条件,我看你们两个是合适 的。”
萧劲光显然已经被说动了,一边听一边想。
毛泽东继续说着:“蒋介石在大陆存身不住,往台湾跑。解 放台湾,跨海作战,没有海军不行。帝国主义也不会甘心,我们 准备它从海上来,封锁我们,甚至在沿海登陆,占领我们几个城 市。现在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了。但是,还是应该有备无患。这需 要海军。建设一支海军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有个统筹规划。”
毛泽东联系到历史:“从鸦片战争算起,一百年来,所有侵 略都从海上来,帝国主义还会走老路。要打中国,主要从海上 来,我们不能不防。”
萧劲光赞同地点头。
毛泽东:“我找来一些材料看了,中国历朝历代,总的说还 是重视海洋,重视海防建设的。汉、,唐不去说了,看看宋史、明 史,很有启发。清朝初年,也还是注意的。道光以后,也不完全 是不想搞海军,是国力不行,加上腐败,这才溃不成军,帝国主 义才得以从海上长驱直人。在我们手里,一定要结束有海无防的 历史。海军是新事物,要军舰,要大炮。这方面要学习外国。英 国搞了两个世纪,美国也有100多年。我们搞海军,要了解他 们。不过,不要指望他们会帮助我们。我们只有一边倒,依靠苏 联。我们要很注意学习苏联,学习苏联海军先进的东西。至于我 们军队的一套看家本领,自然是丢不得的。我们还是要靠人民军 队的传统,建设人民解放军的海军。”
看着萧劲光已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毛泽东又谈了一些具体安 排:“你来当海军司令,再给你配一个得力的助手,刘道生。他 从十三兵团到十二兵团当副政委,你也熟悉了,再一起调到海军 来。你回去后继续把湖南的事抓好,调海军的事,等中央讨论决 定了才算数,再通知你。”
12月初,毛泽东即将启程赴苏。他再次召见萧劲光。毛泽东问他:“你去过苏联,你给我讲讲苏联的情况好不好?”
萧劲光就把自己在苏联的感受挑重要的讲了几点,毛泽东对 每一点都很感兴趣,不住点头。毛泽东告诉萧劲光:“这次去苏 联,有许多事情要谈,苏联援助的事情是一个大题目,请他们帮 助我们建设海军、空军。你看解决海军装备,需要从他们那里买 些什么?当今世界上,真正愿意帮助我们的只有苏联一家,要争 取他们的援助。”
12月16日,毛泽东离幵北京前往苏联。
1950年1月13日,毛泽东得到苏联的同意,搞一个中苏友 好同盟条约。他感到有立即任命人民海军司令的必要。在催促周 恩来赶赴莫斯科参加谈判的同一电报里,指示:即任命萧劲光为 海军司令。
●3.争夺海南岛,蒋介石又输一招
就在蒋介石张罗着复职,毛泽东即将出访苏联之时,临行前 仍研究了金门作战的教训,并于12月18日在途中亲自起草了对 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的指示电报。这封电报可以说是人民解放 军统帅机关第一次会议对于渡海作战规律的系统总结。电报特别 指出: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所有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即必 须注意潮水与风向,必须集中能一次运载至少一个军〈四五万 人)的全部兵力,携带三天以上粮食,于敌前登陆,建立稳固滩 头阵地,随即独立攻进而不要依靠后援。电报还举出三野第十兵 团在金门失利的教训是:
“……于占领厦门后,不明上述情况,以三个半团九千人进 攻金门岛上之敌三万人,无援无粮,被敌围攻,全军覆灭。你们 必须研究这一教训。”
毛泽东同时还要林彪向粟裕调査了解渡海作战的全部经验, 以免重蹈金门覆辙。
在苏联访问的繁忙时候,毛泽东一直关注着渡海作战的准备 工作。1950年1月10日,他在苏联又致电第四野战军首长,提 出“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同时又分析了海南岛 作战与金门作战的区别:“海南岛与金门岛情况不同的地方,一 是有冯白驹配合,二是敌军战斗力较差。只要能一次运两万人登 陆,又有军级指挥机构随同登陆,……就能建立立足点,以待后 续部队的继进。”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它的面积和战略意义仅次于台湾。 对其进攻的难度,远远超出了金门与舟山。
从其地理位置上看:在当时国民党军所占的四个主要岛屿 中,它比金门、舟山距大陆都要远。琼州海峡是世界上流速最大 的海峡之一。这给渡海航行造成困难。其次从双方力量上看:攻 金门、舟山渡海距离都在10公里之内,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可以 直接掩护航渡和登陆,国民党军的军舰只能在远处以火力拦截; 金门岛上当时也没有设备完整的机场,需要呼唤台湾进行空中支 援。可是进攻海南岛则情况不同。由于海峡较宽,不仅航渡距离 远,登陆点也在人民解放军的炮火射程之外,无法进行火力掩 护。国民党军的军舰还可以直接到中流拦截。在海南岛上还停有 20多架作战飞机,可随时直接支援守岛的国民党军作战。四野 渡海兵团还完全没有海空军的掩护,航渡工具只有木帆船,是以 陆军单独向敌军陆海空三军的立体防御发起进攻。
但毛泽东认为,尽管进攻海南岛在某些方面比进攻金门困 难。可也有有利条件。海南岛上的国民党军兵力虽然比金门多, 但是由于岛大海岸线长,守备分散,要登陆的空隙也多。金门守 军胡琏部是国民党残余陆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而海南岛上国 民党军的五个军虽多是老粤军的部队,但都是在被歼灭后刚刚重 建的,装备和训练都不如胡琏部。
毛泽东电文中提到的冯白驹,当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 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琼崖纵队是以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 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这支人民武装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 考验,终于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到1947年10 月中央军委授予它“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的番号时,其已 辖三个总队共10个团约2万人的作战力量。于1950年初,已解 放了占全岛面积三分之二的广大地区,成为支援渡海作战登陆海 南的坚强力量。
2月17日,即毛泽东结束访苏的同一天,他又根据中共中 央转到苏联的四野渡海兵团的报告发出指示:以运输准备确有把 握而后动作为原则,避免仓促莽撞,造成过失。
四野渡海兵团经过精心准备,根据海南岛的具体情况,采取 了一系列新的作战方式。于1950年3月5日派出先遣营船队偷 渡成功,四天后,第二渡海先遣营出发。两批偷渡部队的登岛, 令吹嘘防御体系“固若金汤”的守军司令薛岳气急败坏,忙调集 了六个团进攻先遣营,但遭到先遣营的顽强抵抗。在不长的时间 里,解放军两批四支先遣偷渡部队均登陆成功,为迎接大兵团强 攻海南打下了基础。4月10日,渡海兵团主力分成第一、第二 梯队向琼北实施大规模强渡登陆。指挥所还命令琼崖纵队和先遣 偷渡部队,在强渡战斗打响以后,积极主动出击以牵制敌人,以 策应主力部队的强渡。
“海南防守司令”薛岳面对大军压境,起初居然认为是共军 的“小部队偷渡”,尤其是他在对登陆的解放军一二八师实施了 反包围之后,以为稳操胜券,甚至放出抂言:“登陆共军即将被 全歼”,连在海口市召开所谓的“祝捷大会”的会场也布置好了。 他把海南岛当成了 “金门第二”。
然而,随之而来的一连串沉重打击,无情地粉碎了他的美梦。
岛上很快出现了包围与反包围、内线与外线犬牙交错的复杂 局面。在战斗中,攻守双方都不敢开炮,在许多地方展开了短兵 相接的肉搏战。到了 24日凌晨,参加渡海作战的解放军10万大 军全部登上了海南岛。薛岳眼见苦心经营的琼北、琼东各防御体 系土崩瓦解,溃不成军,在22日便下令全线南撤,同时致电蒋 介石,要求火速派舰船来琼接运残部撤离海南。这两道“使命” 完成后,他即于当晚与岛上的军政要员们乘机开溜了。
1950年2月下旬,毛泽东访苏回国,途经沈阳,作短暂停留。
东北局大院的会议室里,30多名党政军主要领导干部受到 毛泽东的接见。毛泽东对空军的事情特别留意,他问起空军第四 航校校长吕黎平:“学员开始飞行训练了没有?苏联专家教得如 何?” ’
吕黎平回答:“从1月16日后各校都陆续转人边学理论边飞 行,我们航校也于1月8日转人飞行训练。苏联专家工作认真, 带飞学员进展顺利。”
毛泽东点头,又问:“国土防空和解放台湾都非常需要早一 点有自己的空军,依你看,我们航校一年内能培养出担负作战任 务的飞行员吗?第一期学员毕业后,能组建几个作战师?”
“航校指战员正竭尽全力,加快训练步伐,决心不误参战。” 吕黎平说得很坚定,“从目前情况看,一年内培训出组建七个航 空师的空、地勤人员是有把握的,请主席放心。”
“那很好,很好!”毛泽东赞赏地看着吕黎平,满怀信心, “我相信困难是压不倒你们的,空军作战部队是能够按计划组建 的。”
临别时,毛泽东又对吕黎平说:“回去代我向同志们问好。 大家辛苦了,希望再接再厉,早点把翅膀练硬了,飞出新中国空军的军威来!”
蒋介石一直密切注视着毛泽东的访苏。这一成功,对蒋介石 来说,又是致命的一击。
蒋介石在3月1日复职后,马上命令盘踞定海、台湾、海南 岛的国民党空军部队倾巢出动,空袭上海、南京、福州、广州及 东南沿海的地区的工厂、铁路、桥梁、码头等重要政治经济目 标,后又命令8-24轰炸机北上,轰炸红色首都北京,投弹目 标:中南海,南苑机场。
毛泽东正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吃饭,听得外面隐隐约约的轰炸 声,问起卫士:“怎么回事?”
卫士答:“国民党飞机又往北京撂炸弹呢!”
毛泽东“唔” 了一声,回过头来,挟起一个两寸长的干辣 子,送进嘴里,一边嚼,一边思索着。
当晚,毛泽东面示刘亚楼:“必须迅速增强空军力量!”毛泽东的用意很明显,我们不能听任国民党的空军在头顶上拉屎拉 尿,让蒋介石逞能我们干瞪眼!
朱德也于3月10日指示:“我们的任务是很紧迫的。人民实 在等得焦急了。他们希望我们很快地学会,学会了就打。因此, 我们的学校是个速成班,要很快地把学校办好。越快越好,快一个月也好。”
周恩来掌握国际上的情况,知道1950年,美国、苏联早已生产了喷气式歼击机,并陆续将新机装备部队,而我军引用的活 塞式螺旋桨的军用飞机,已成了淘汰的战斗机种。他报请毛泽东 同意后,指示空军:新中国的空军建设不但要求数量与国民党相 比占压倒优势;而且要重质量,紧紧跟上世界航空兵器的发展潮 流,掌握第一流的武器,练出第一流的本领。应该设法在航校第 二期学员毕业后,组建一个装备现代喷气式歼击机的三类作战 师,以能和美制蒋机相抗衡。
●4.蒋介石决定“以退为守”,死保台湾
1950年5月1日,海南全境解放。一周之后,在台北阳明山 士林别墅,蒋介石独自在办公室里踱步,不时看一眼墙上的大地 图。门外不时传来侍从的报告声。他一概不理。他盯着地图,看着自己走过的各个地点,不由凄楚万般。这900多万平方公里的 国土,本来都曾在他的脚下,现如今只剩下几个孤岛。当他的目 光触到海南岛时,心里更是挨了针扎一般,不由得低首垂泪。当 他把目光转向舟山群岛时。心里又打开了鼓。已经有确切情报, 毛泽东在得胜海南岛以后很快又将利剑指向舟山。
舟山是以定海为主岛并与周围数百个岛屿组成的群岛。由于 主岛的形状像条船故得名“舟山”。它是我国南北航线的要冲, 东南沿海的要塞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840年到1842年的 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曾两次入侵浙江沿海,并首先在定海登 陆。英国海军陆战队,还以定海为跳板,一度人侵镇海、宁波、 慈溪……穷途末路的蒋介石,视舟山为救命草。他任命爱将石觉 为舟山防守司令,下辖三个军。几天前,蒋介石又将战斗力最强 的第五十二军和在金门战斗中争了面子的十九军调往舟山,连同 海空军,舟山国民党守军共12万人,兵力超过了海南岛。
数月前,蒋介石曾乘军舰巡视舟山。他警告石觉:“你们要 小心,如果舟山有什么三长两短,后果如何,不问可知!”
“报告校长,学生誓死守住舟山!”石觉连忙立正回答。
蒋介石已经听过太多这样的誓言,早就激不起热望。不过, 他对石觉还是另眼相看,信心也足:“我知道你在山上写下了 ‘打下舟山、奉送台湾’八个大字,但不能轻敌,要赶快加强防御工事。”
蒋介石在舟山的最后出行,还到普陀山海天佛国去了一次。 临行前,宋美龄曾劝他不要去,蒋介石脖子一梗:“那里离我的 家乡最近,怎么能不去?”
此时,号称“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已大半被兵占用。什么 兵都有:保安团、正规军、江苏的、浙江的,连俞济时的弟弟俞 济民,1949年4月才任命的杭州市长也住到了普陀山;
在荷枪实弹的警卫的保护下,俞济时陪着蒋介石走进普济寺的山门。一座万寿亭,亭内竖立着康熙的御碑。蒋介石驻足看了 一会儿,便走进正门,来到天王殿。殿正中是一尊金光熠熠的弥 勒佛。蒋介石看了一下,便回头对蒋经国说:“这弥勒佛和我们 的祖先三房太公摩诃居士很熟,三房太公在奉化岳林寺出家,人 称布袋和尚,死后葬在天童寺小弥陀山上。去年我们去过,你还 记得吗?”
“记得,记得。”蒋经国答着,顺着蒋介石手指的方向,端详 着佛像。
蒋介石话中有话:“人不可忘了祖宗。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根本,根本,根才是本哪!”
出天王殿,是一片宽广的庭院,院中古木参天,枯藤缠绕。 大圆通殿的金匾高挂在殿前。平日这里香火很盛,遇上佛事,上 百和尚一齐诵经,煞是热闹。可是现在香火冷清,只有九米来高 的毗卢观音端坐中间,四周围着的也是泥塑木胎。蒋介石拈香礼 拜,又跪在毗卢观音面前,捧起签筒,摇了摇,口中念念有词。 俞济时忙拿起蒋介石求的那个签,对照签语念道:“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签,好签啊,委座!”
蒋介石接过签纸,自己看了一遍,又交给俞济时,对着众人 说道:“前途暂时困难,以后有好起来的一天,有希望好起来的……”
这话听起来像是毛泽东说过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黑暗即将过去”,仅从这句话来说,毛泽东说的要精辟得多, 形象得多。
回到台北的蒋介石一直在想舟山的事。有一天,蒋介石正在 屋里闲坐,侍从进来在蒋介石耳边嘀咕了几句,蒋介石点点头。 侍从出去,蒋介石也跟着出去,在会客室门口停下。 “总裁到!”随着侍从一声报告,客厅的门打开了,蒋介石走 进去,屋里站着一圈军人。他们是陈诚、桂永清、周至柔、石 觉、蒋经国等,蒋介石挺起胸,按往日的程序,走到主座,招呼 大家坐下。
蒋介石向各位将领说:“从海南岛向台湾转移兵力已顺利完 成,今天请大家来,是谈谈舟山的情况。共军下一步进攻的目标 肯定是舟山,诸位有何见解,请各抒己见。”
这些蒋介石的近臣,总是先听蒋介石发言,再说自己的见 解。此次,虽然蒋介石将海南岛的败退说成是“转移”,大家也 心领神会。但舟山是守还是撤,不但是军事问题,还有政治因 素,由于蒋介石尚未表态,幕僚们不敢妄言。
一阵沉默,眼见今日蒋介石不肯先开口,大家你看看我,我 看看你,还是陈诚先说话:“校长,共军如攻舟山,必吸取古宁 头、登步岛之教训,采取惯用之人海战术,其攻势将会超过海 南、古宁头、登步岛,战事对我军将是相当残酷。”
蒋介石的点头鼓励了陈诚,他继续说下去:“舟山远离台湾, 守军占我陆军三分之一强,固守舟山,必造成给养困难和台湾基 地兵力空虚,如收缩舟山兵力,将有力于加强台湾基地的防守, 请校长及早决断。”
“别人也谈谈。”蒋介石的目光扫过众人。
说话的还是蒋介石的黄埔弟子、海军司令桂永清:“据报共 军这次是有备而来,陈毅从苏、鲁等地调集了几千条民船和大批 民工南下,另外,还配有为数不少的护卫舰、登陆艇组成庞大的登陆集团。我海军虽然加紧袭击共军船只,大量布雷,但从目前 守岛海军力量,很难阻挡大规模的登陆。”
“自4月份以来,我空军在上海、杭州、徐州等地都受到一 定拫失,制空权在江浙一带的局部地区已被共军控制,这对我空 军配合守岛十分不利。”空军司令周至柔说是发言,其实在诉苦。 其实蒋介石对幕僚们要说什么心里早已有数,听听大家说的 走走形式,他再说更有利些。“舟山情况我已大都了解,共军对 舟山实施大规模三军联合行动也在我意料之中。既然大家没有不 同意见,今天我这里宣布,为了保存实力,巩固台湾,我决定将 舟山国军撤回台湾。”
蒋介石严厉地盯着石觉,喊着他的字:“为开,该计划由你 具体拟制实施,要严格保密,违者军法从事。”
5月12日,蒋介石调集台湾的44艘大型运输舰前往舟山执 行撤退计划,并在撤退前佯称“反攻”。5月13日撤退秘密开始,守岛的国民党军工2万人分批登船,同时把舟山两万多名青 年男女强行拉上船运往台湾,并炸毁了岛上的重要设施,连花费了4000万银元修筑的定海机场也在一阵阵爆破的巨响中化为废 墟。
5月16日,浙东海面风平浪静。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 陈毅一声令下,千百艘战船扬帆向舟山迸发。至19日,舟山群岛全部收复。
接二连三的挫败,使得蒋介石难以自圆其说,便于5月16 曰发表了一篇叫《军人魂》的演讲,发誓台湾一旦“陷落”,他 就“以身殉国”。第二天媒体又发表文告,声言:舟山撤军,乃 “为了集中一切兵力,确保台湾基地”,同时重弹“一年准备,二 年进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老调。
在大陆,因为金门、登步岛的失利,使华东野战军指挥员提 高了对渡海作战艰巨性的认识,解放台湾的计划也一再被修改。
1949年末,华东野战军领导经研究决定增加投入战役的兵力, 三野部队除担任剿匪和地方警备任务外,主力12个军全部参加 攻台。毛泽东批准了这一计划。
根据美国总统杜鲁门1950年1月5日发表的声明,再次确认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归还中国的条款,申明“目前 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武装部 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以把美国卷人中国内 战中的途径……”
一般估计,解放军攻台时美军不会介入。
为了更细致有把握,新任的海军司令负萧劲光同粟裕会商了 攻台的配合工作。中央军委同意华野和海军会商的意见,设想投 人50万部队用于渡海攻台,分两次运送。
1950年6月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 上,粟裕汇报了攻台的准备工作。毛泽东欣赏粟裕在解放战争中 显露的指挥才能,决定攻台一战由粟裕指挥。
消息传到台湾,台湾炸开了锅。台湾的报纸大惊失色:“在 这东南亚大战烽火一天天逼近的今日……我们大声疾呼,台湾是 进入战时了!”
按常规,台湾的自然条件有三个月的危险期。9月开始,进入台风季,不利征战,海峡此时打不起来。
台湾的达官显贵们,已在纷纷考虑各自的退路。连准备“杀 身成仁,与岛同尽”的蒋介石也做了最坏的打算,还是保自己的 命要紧。他暗地里捎话给菲律宾总统季里诺,询问是否可到菲建 立流亡政府,作“政治避难”。菲律宾总统对此持不欢迎态度。 而菲外长罗慕洛说得更坦率:如果蒋介石来菲律宾,我将下令要 其24小时内离境。
外困内忧,将蒋介石逼到了极端,他只剩下迎战一条路了。 他下令在沿海加建碉堡防御工事,组织民众防空演习,闹得鸡犬 不宁。由蒋经国控制的“政治部”,还发动了一个效忠领袖的运动,要守军像二次大战时日本的“神风敢死队”那样,誓死保卫大台湾。
蒋介石又想起他曾实行过的“新生活运动”,结合新形势,又来 了个“战时生活运动”,蒋介石要带头“向奢侈挑战,向腐化者幵 刀”,要岛上“人人生产,戒除浪费,个个动员,参加战斗”。
6月15日,美国中央情报局远东情报处对台湾局势作了公 开评估:“台湾在7月工5日以前遭到中共全面攻击。由于国民 党军队军纪荡然,民心浮动,中共将于发动攻击数周之内顺利占领台湾。”
面对危机,台湾厚着脸皮再次向美国呼救,要求美国派遣两 个中队的战机进驻台湾,以及从冲绳速运上万吨武器弹药支援台湾。但美国对此反应冷淡。
●5.蒋经国为父分忧,派出秘使回大陆
对守台湾失去信心的国民党要员,纷纷远走高飞。孔祥熙去 南美洲经营橡胶园,宋子文去美国当了寓公。被遗弃的代总统李 宗仁在美称病不归。蒋介石嫡系的军事将领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 自奔国外或寓居香港。特别让人悲哀的是原上将司令官刘峙竟跑 到印度尼西亚当了一个华侨中学的教员,全没了往日的威风。
5月,海岛台湾的天气已经十分热了。闲来无事的人们常来 高雄一家叫凯歌归的饭店谈天说地。饭店的老板叫李次白,50 来岁,过去曾是黄埔军校出身的军人,如今一副老板派头。他时 常听来店的客人谈论国事,他只是听,从来不插言,别人问起他 对台湾局势的看法,他总是笑笑。这一天,饭店突然来了三位不 速之客,李次白赶紧起身相迎。其中两位他认识,是他在黄埔军 校六期时的老同学,如今跟着蒋经国,官运亨通,分别担任陆军司令部和战车司令部的政治部主任。经他们介绍,李次白知道另 一位乃蒋经国属下的厅长胡伟克。
看来,三人中胡伟克官职最高,从眼神到坐派都是一副当家 作主的样子,他眉尖一挑,便髙谈阔论起来:“实不相瞒,目前 党国的处境非常困难,而美国总统杜鲁门乘人之危,说什么‘不 予蒋保护’,任其自生自灭。美国人要看蒋总统的笑话。目前我 们如在火山之巅。经国主任既被倚长城,当然更加深感不安。” 李次白不知这位胡长官为何说这些。 两位老同学急忙抖开底:“李兄,我们今天陪胡厅长来。是 要请你出山。你的令妹不是共军红人陈毅的大嫂子吗?这就是你 和共产党对话的资本。你如能出山,到大陆走一趟,就等于救了 我们的性命。不光是我们,而是整个党国的命运。” 李次白受宠若惊:“我能起那么大的作用?” 胡伟克接过下句:“李兄,你虽说脱了军装,弃武从商,走 到哪里也还是黄埔子弟。我们从台北专程来找你,当然是希望你 能为党国效劳。”
李次白不好推辞,但皱起眉头表示为难。 蒋经国受蒋介石委托,5月3日飞赴舟山群岛为国民党守岛 撤出舟山作调査摸底,回到台北后,就召见了李次白。
蒋经国不多寒暄,便直言道:“李先生,现在谈国共合作, 我看希望不大。共产党席卷大陆,踌躇满志,幸金门一仗,全歼 抢滩登陆的共军,显示了国军潜在的威力,尚不容小看。你和陈 毅是至亲,我看可以深谈。最低限度,希望不进攻台湾。” 李次白答应试试看,尽力而为。
让李次白非常不满的是,在他答应后,蒋经国竟说:“这次 请你出马,并非是我的意思,而是胡伟克他们三位的设计,以后 诸事均直接由你与胡联系。”
听得出,蒋经国的意见是,此事不能让人知道是他的主意。
李次白应下这桩差事,心中叫苦不迭。本来他身为黄埔生, 又为教育长张治中所看重,前途一片光明。可就因为哥嫂是留法 的中共党员,自己的妹子又嫁给了陈毅的胞兄陈孟熙,连他自己 也被误认为是中共党员。可怕的株连,打碎了他的前程梦。抗战 胜利之时,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他满以为前程又亮了起 来。谁知和谈之后,战火又起,他再也不指望了,于1946年脱 离军队,到当时比较平静的台湾,开了这家“凯歌归”,只想过 个安稳的后半生。岂料给他带来“厄运”的亲戚关系,又被派了 新用场,是祸?是福?他一点也料不定。
6月1日。载着“性命交关”的运输船,把李次白送到香 港,再转到上海。李次白先去找陈孟熙,他是起义将领。两个都 是军人,直来直去。李次白将此次来意说明:奉蒋经国之命,试 探国共再度合作的可能性。陈孟熙觉得此事关系重大,应该同陈 毅开诚布公谈一谈。
这几天,旧上海经过革命的洗礼,已慢慢走上正规,市面的 秩序也有所好转。在接管市府政权一周年之际,毛泽东给他来 电,要陈毅在中共三中全会及政协全国委员会开会之前来中央一 次,毛泽东有些事要先和他商量。陈毅正准备去北京,刚刚剃了 个光头,做了件新衣服,情绪很好。他接到陈孟熙的电话。陈孟 熙在电话里告诉他:“我的妻兄李次白近日从台湾绕道香港过来 了,想去你那里拜访一下,你看可以吗?”
陈孟熙青少年时代与陈毅相处很好,两人一同乘坐麦浪号货 轮1法国留学,在法国也曾经同在一个工厂做工。后来陈孟熙归 国进黄埔军校,为五期学员,于北伐后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在川 军中任少将,在解放战争中率部起义。上海解放后,陈孟熙作为 起义将领诚安排在上海工作。
陈毅欢迎陈孟熙领客人来家。李次白一到,陈毅没什么官架 子,亲自搬椅子,拿香烟水果,既随便又热情。说到正题时,陈孟熙说:“次白这次来,是有任务的。”
陈毅一怔:“什么任务?”
李次白就说:“台湾要我给你谈国共合作的事,共走美国两 党制民主的道路,最低限度要求不进攻台湾。希望陈市长能将此 意转给北京。”
陈毅是个喜怒于色的人,听着李次白说出如此重大的问题, 眼睛慢慢眯了起来。他觉得在国民党全面崩溃、摇摇欲坠之时还 摆出双方对等的谈判条件,实在是太不自量力。他马上回绝了: “国共合作的话题,现在先不提。现在提为时尚早,以后会有机 会的。”
话被陈毅堵住,李次白不好再说下去。 陈毅对人还是诚恳而热情:“孟熙兄和次白需要立即进革命 大学学习,明天就去,你们的亲友们都去,你们把名单开来,我 明天就告诉市委统战部。对了,我还要欢迎次白回来,请你吃 饭。至于台湾嘛,让它烂下去!”
会见陈毅后,李次白随即按预定的联络地址发信到香港,转 致胡伟克,说陈毅说要让台湾烂下去……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将其第七舰队及第 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使得原本瑟瑟发抖的台湾又挺起了腰杆, 仿佛“复国”即在眼前。被派到大陆的李次白自然失去了重要 性。他收到胡伟克的一封急信,告知:“国共合作之事不必说 了。”此后,李次白家属也失去了发放的生活费。
李次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在1955年受到审査,被判刑4年,进行劳动改造。1980年9月,李次白经批准去香港定居。 后本人要求回台湾和久别的妻子团聚,遭到拒绝。蒋经国的意见 是:“李次白在大陆多年,一言一行均有统战意识,何况还主张 与共产党第三次合作,来台根本不行。”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