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世界首富坎普拉德 > 宜家在中国(4)

宜家在中国(4)

  目录战术在中国

  诞生于1951年的宜家目录册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刷发行物之一,在每年的秋季发行产品目录是宜家在欧洲最为重要的市场宣传手段。1998年宜家正式进入中国,理所当然地想要把这种直接有效的目录战术应用于中国市场。

  当宜家开始要推行它在欧洲通行的把目录送到顾客家门前的做法时,却发现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在国内,许多大厦不会容许陌生人走进去派送宣传品,邮寄的成本也太高。初来中国的时候,由于不了解发行渠道,宜家只好用一本簿册作为替代;2000年在中国发行的是一份98页的手册,宜家称之为maglog。这个更像是宜家为中国消费者定做的启蒙课本,将一些只占宜家产品总数极少比例的商品被安置在生活化的场景当中,而不像正规的目录册那样单纯罗列产品。

  “蓝领”老总杜福延(Lan Duffy)

  如果按照宜家的文化区分,杜福延属于“蓝色系”经理人。蓝色和黄色是宜家的两大标准色,在宜家看来,黄色富于侵略性,蓝色谨守稳健;黄色锐利,蓝色柔软。

  在宜家工作了17年,46岁的杜福延身上已打上了深深的宜家烙印。正如他袒露的心声:宜家影响了我的生活和我的风格。

  杜福延风格谦逊,属于典型的柔性经理人,他非常强调柔性的工作方式。在宜家的一些员工看来,杜福延给人的是一种可亲的形象。

  但“可亲”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杜福延的管理原则是“定方向,带队伍”。

  他说:“我有两个很重要的事情,第一就是要尽可能地明确目标,知道我们朝哪个方向走;第二,我会确保我的团队相信这个方向。我会花时间跟团队的每个人去沟通,以确保大家有一个相同的方向。然后我就走开了。当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会给予支持和帮助。”

  谈及自己的领导之道,杜福延的经验是,领导绝不等同于管理,好的领导者不要去模仿别人。“自己就是自己,不要去模仿别人,要做自己擅长做的。当然,对于别人的优点要懂得融合,融合不仅是一种大度,更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对于任何一个领导而言,这是一个最基本素质。”

  在杜福延的职业生涯中,他曾转战欧洲各地,战绩显著,但最重要的一次变化是到中国来。宜家给了杜福延充分的自由,甚至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去做,工作重点是什么。杜福延必须自己去分析现状,强迫自己去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然后决定什么是最重要的。

  杜福延微笑着回忆起这段经历:“在做这些事情时,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现在杜福延正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宜家的高层管理团队中。比如,他一直强调如何与当地文化整合,如何提高高层经理的中国经验。因为宜家高层团队共有15人,其中有12个人在宜家中国的经验少于一年。

  与宜家在其他国家的高层管理团队相比,宜家(中国)的高层团队要稳定得多。杜福延对此颇为自豪:“这个管理团队非常稳定,一方面是我们有非常清晰的方向,即使人员有变化,但我们的方向是不变的;另一方面,我们不会总是变化方向,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氛围。”

  杜福延个人小档案

  1974~1976年就读于英国马里斯特学院,主修经济、政治及社会学,1976~1980年就读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主修法律,1987年加入宜家,任宜家(英国)第一家商场Warrington的经理,1989年又任宜家(英国)第二家商场Brent Park的经理1991年任宜家(英国)销售经理,1996年接受筹建宜家在英国第七家商场的任务。1998年任宜家(丹麦)经理,从此开始国际职业经理人生涯。2001年加入宜家全球总部,负责宜家在全球零售业的发展。之后进入宜家(中国)董事会,并于2001年11月第一次访华,考察了北京和上海。2002年7月至今担任宜家中国区总经理。

  降价——蓝色经理人的一张王牌

  “Dog.”假如你想让杜福延对宜家做一个形象比喻,身为宜家中国总经理的杜福延会如此形容。在杜福延看来,这种动物代表的是友好、忠诚,值得信任以及平和,这一切和宜家的公司精神不谋而合。

  性格柔和的宜家在中国的表现却是“凶猛”,一方面,宜家日益成为和星巴克、哈根达斯齐名的强势符号性品牌;另一方面,宜家(中国)正以突飞猛进之势发展,中国以18%的份额成为宜家全球第一采购国。这也许和中国本身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有关,但不可否认,这一表现与杜福延有着最为直接的原因。

  靠低价策略谋取大众市场的宜家在中国市场被误读后,如果要继续在中国生存和发展,宜家必须扭转自己的“贵族”形象,为了要实现这种形象的转变,宜家采取了最为直接的手段——降价。

  回顾2003年9月,宜家降价的信息见著于京城各大消费类媒体。当时的报纸对宜家降价这样叙述:全球家具销量排名第一的宜家家居在华销售的1000种商品全部降价销售,降幅均值达到10%以上,其中最大降幅达到65%左右。宜家家居中国区经理杜福延同时提出,在从9月1日开始的2004财政年度中,宜家公司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是将大众路线执行到底,即降价再降价,其未来目标顾客将锁定家庭月平均收入为3350元以上的工薪客户群体。

  这是成立60年的瑞典宜家进入中国市场6年后的一次重大决定,而做出这样的决定宜家是结合了相关市场调查资料的。对北京家居消费行为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北京人家居用品首选是东方家园,而宜家了解到东方家园的最大特色没别的,就是全而且便宜。

  根据市场的现实情况,宜家做出了这个降价的明智决定。宜家了解到自己并没有完全走进老百姓的视线,虽然时尚,但太“高档”,尽管宜家一直都在努力走入大众市场,但它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高贵的。于是,从2003年以来,宜家投入了近百万元的广告费来扭转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高贵形象,并对几百种商品进行了实实在在的价格调整。

  在今天的宜家店里,代表降价商品的黄色标志正在增多。2003年的新产品目录册中,平均降价幅度达到30%以上。一个2001年标价为195元的架子现在标价为95元……

  “宜家的市场策略是为中国人提供廉价的家居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我们将像在其他国家那样,通过低价保障和提升市场份额。”也许杜福延的话可以代表宜家以后的中国市场策略的总方向。

  “别人很难想像,在宜家(中国)的数千种商品中,销量最多的却是一款名为HATTEN的边桌,2003年,它在中国的销量过万,这是宜家全球100多家店全年销量的总和。我希望这款产品的销量今年能突破10万。”杜福延这样去为他经营的产品定性,每年以原来10倍的速度增长。这与蓝色的谨守稳健一点也不相称,似乎有些疯狂。但是,当你了解到杜福延这样说的原因,也许就会明白,这似乎又不是什么难事。

  杜福延向《财经时报》透露了宜家(中国)的战略举措,“如果去年是准备阶段,今年就是扩张阶段。”2003年,杜福延最满意的是宜家(中国)的两大变化:降价以及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阶层走进宜家。看来2004年的宜家,杜福延采取的两大市场战略是:降价、扩张。

  为了打好降价牌,杜福延在宜家所擅长的供应链管理上下足了功夫,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到采购、分销,再到零售商店,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运作体系。除了坚持只销售宜家自己的产品系列外,宜家(中国)在本土化方面也力求突破;从公司的实力增长上来说,宜家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这使得宜家有能力降低产品价格;从市场的效应与产业链反应来说,宜家的销售量增加了,对供应商而言,生产1000个和生产1万个,成本是不一样的,由于卖得多了,采购的成本也降低了。

  现在的宜家(中国),已在上海、哈尔滨、厦门、蛇口等地建立了5个采购中心,产品的本土采购量占到70%,而且还在增加。宜家还在中国积极发展供应商,现已有362个,这些供应商必须执行宜家对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标准(IWAY)。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