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奥黛丽·赫本传 > 第八章 时尚不是追逐,而是找寻自己

第八章 时尚不是追逐,而是找寻自己

  1.“赫本风格”成为专有名词

  奥黛丽·赫本以她特有的优雅气质及引领时尚潮流的穿戴而成为众多女孩模仿的对象。她饰演的安妮公主的形象影响了当时的很多年轻女孩,她们纷纷剪短长发,穿上白衬衫和长及膝盖的裙子。风靡世界的短发,被人们称为“赫本头”,即使在今天,“赫本头”依然是时尚的宠儿。

  纪梵希精湛的设计,更是让奥黛丽别具一格的美彰显出来。纪梵希为她设计了影片《龙凤配》《甜姐儿》《黄昏之恋》《蒂凡尼的早餐》《巴黎假期》《偷龙转凤》《谜中谜》《贼间之爱》等影视作品中的服装造型。她的穿衣风格始终走在时尚的前沿,甚至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像蝴蝶效应一样引起全世界的一场时尚风暴。

  奥黛丽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把握得很准确,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所以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纪梵希评价她说:“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了解自己的容貌与身材,优点与缺点。她知道要穿着削肩的晚礼服遮住自己嶙峋的锁骨。我为她设计的款式终于变成广受欢迎的时装,我将之命名为‘瑟宾娜露肩洋装’。”

  奥黛丽的确很了解自己,她说:“我从12岁就开始工作,非常了解自己的身体。我并不是个美人,每个部位分开看都不漂亮。在工作的时候,我完全仰仗公司的发型师和化妆师。”

  她有自己的一套风格,“你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像研究乐器一样分析自己,对自己完全坦白;面对缺陷,不要试图隐藏,要发展自己的其他优势”。

  她的衣着打扮形成了一种独有的风格,在五彩缤纷的时尚界,“赫本风格”成了一个专有名词。追求时尚的女孩子们纷纷向奥黛丽看齐,以穿戴“奥黛丽同款”的衣服、饰品为一种潮流。

  一时间,赫本头、平底鞋、白衬衫、立领套头毛衣、剪裁简洁的合身长裤、夸张的黑色太阳眼镜、三分袖等等风靡时尚界。希索·毕顿(cecil beaton)在时尚杂志里这样写道:“二次大战以前,没有人这样打扮……但现在则有成千上万的人都在模仿她的穿着。”

  奥黛丽身上有一种古典美。她从不迷信性感,如果不是演戏必需,她从来不会穿那些暴露的衣服。奥黛丽代表了一个时代女性的特点。

  她出道的时候,正值二次世界大战后乐观主义盛行,世界经济、文化蓬勃发展的时候,女性得到了普遍的解放。她们纷纷步入职场,去大胆追寻自己的梦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奥黛丽以她特有的容纳古典美与时尚美于一体的优雅气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与喜爱。她没有按照人们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去打扮自己,而是以自己对“美”的独到见解来穿戴。

  敢于逆流而上是需要勇气的。其实不仅是在审美观点上,在生活上奥黛丽同样是勇敢的。她敢于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无论在爱情上,还是在事业上,都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经常和奥黛丽共事的专业化妆师凯文·奥克恩说:“我们最需要向奥黛丽学习她那种乐观、勇敢面对生活的态度。”

  事实证明,奥黛丽别具一格的短发、平底鞋、白衬衫等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这样的装扮将女性从紧身毛衣、紧身窄裙和高跟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她出现之前,女性常常会以一种几近自虐的方式来修饰自己丰满的胸部,似乎不丰满一些,就会感到自卑,甚至遭遇冷眼。但是奥黛丽的出现改变了她们的看法。在这位美丽的公主身上,她们看到,原来苗条的身材更有一番韵味,即使身材扁平,也自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要想在那个年代形成一个人独特的风格是不容易的。王薇拉(vera wang)评价奥黛丽说:“奥黛丽是最早的现代女性之一——受制于文化的影响,要走出个人的风格并不是那么容易。她的穿着显示出她的想法与心智。为了要这样做,必须时时游走于危险边缘。要拒绝好莱坞的种种诱惑需要极大的勇气,特别是要走出上世纪50年代珍·罗素(jane russell)当道的性感时期。”

  奥黛丽有自己的一套穿衣哲学。她被称为全世界最高雅、最有品位的女人,这与她优雅的着装是分不开的。她认为每个女人都应该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在这个风格的基础上,再根据时尚流行和季节变化去装点修饰。她的衣服优雅大方,简单随意中流露着一份高贵。她喜欢时尚,但绝不做时尚的奴隶,更不会刻意去模仿别人。她的每一种形象,都是专属于自己的。

  她不喜欢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穿衣服看重的是简单、舒适、优雅、得体。她的穿衣哲学是:“穿着休闲夹克衫出席一些要求正装的场合,要比穿着正装出席一些非正式场合好得多。”

  “越简单越好”,这是奥黛丽穿衣哲学的精髓。她的衣服并没有太过苛刻的修饰,只是简单地剪裁,原本暗淡无光的布料到了她身上就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纪梵希开玩笑说:“奥黛丽即使只披着一个装土豆的口袋,也能够显露出高雅的气质。”他始终认为,奥黛丽的美是天生丽质的效果,自己设计的服装只是陪衬。但是奥黛丽却认为自己的美丽源自于纪梵希的设计。从旁观者的角度,我们看到的是奥黛丽天生的美与纪梵希精湛设计的结合,才形成了奥黛丽独有的优雅风格。

  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奥黛丽对戏服也很有主见。她不会随随便便接受工作人员提供的服装,总是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如果感觉这套衣服不合适,她会提出自己的意见。

  奥黛丽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好好照顾你的衣服,因为这会影响到你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她同样也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奥黛丽独特的时尚风格让她即使离开影视界也依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与她同时期的影星大多光华褪尽的时候,她依然在引领着时尚的潮流。

  1990年的《时人》(people)杂志将奥黛丽评价为“全球最美丽的五十人之一”。1996年,《哈泼·昆恩》(harpers & queen)杂志进行了一项关于找出当代最美的女性的民意调查,最后高居榜首的竟然是已经辞世三年的奥黛丽·赫本,足见她在人们心中留下的美好而永恒的印象。

  化妆是每个追求时尚的女人不可或缺的一门功课。有人喜欢浓妆艳抹,也有人喜欢雅致的淡妆,喜欢素颜的也不在少数。在化妆上,奥黛丽并不喜欢像其他女星那样用厚厚的脂粉装饰自己,她更倾向于一种自然的美。

  1953年,奥黛丽的公关人员发布了一份新闻稿。当她被问到她擦什么粉的时候,奥黛丽答道:“没有。”这让人感到惊讶,不过,这的确是奥黛丽的生活习惯。

  至于口红,她喜欢很浅的颜色,这样浅色调的口红看起来更自然,只是提高了唇部的亮度。她只强调眼妆,“我用黑色的眼线、睫毛膏,和深咖啡色的眼影笔。我会在眼睑上刷一下眼影,眉毛则顺其自然。”如果要在晚上出席一些活动,她会在眉骨上一些亮彩眼影。

  奥黛丽的化妆师亚伯特·罗西(alberto de rossi)提到为奥黛丽化妆时说:“每次我见到这张脸,就是见到一张上帝给的脸。但这张脸应该要自然柔和,不要像戴着面具一样做作。”

  在《罗马假日》里,他为奥黛丽化的妆淡雅自然,脸上不擦粉底,只是涂上粉红色的口红,重点在于眼妆。这也是奥黛丽很喜欢的妆容。有人赞美奥黛丽的眼睛是全世界最美丽的眼睛,她立即谦虚地回答:“喔,不!或许是化得最漂亮的眼睛,但这都是亚伯特的功劳。”

  亚伯特有着精湛的化妆技巧。在为奥黛丽上妆的时候,为了提升肌肤的质感,他会用肥皂与清水将她的脸清洁干净,然后为她的脸及脖子轻轻地上一层粉底,再扑上蜜粉刷匀,最后喷上矿泉水,两分钟后再用面纸擦一下。

  奥黛丽的五官很精致,化妆不需要花太多工夫。正像亚伯特所说:“她的下颚骨线条分明,所以我会强调她的鬓角部位作为修饰,除此之外,她的脸部是不太需要修饰的。”

  奥黛丽并不喜欢化妆,平时不工作的时候很少化妆,“我喜欢没化妆时素净的脸,这样感觉比较好。”需要化妆的时候,她的妆总是化得很淡。

  奥黛丽的美是自内向外发散而出的,就像花香,从花蕊中飘散出淡淡的味道,优雅、大方。她内心纯善,对待朋友、同事总是真诚而热情。而且她才华横溢,能流利地说多种语言,对芭蕾都很有造诣,在演戏技巧上更不必说。这样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子,我们简直看不到任何缺点。如果非要找出一项缺点,我们只能说,她的缺点是太完美了。

  她的美是令人羡慕的。除了天生丽质以外,后天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她的生活严谨而健康,作息时间也很规律,这是她总能保持旺盛精力的最主要原因。她的儿子肖恩回忆说:“她总是按部就班,一辈子过着规律的生活……她希望自己每天都能定时地起床、吃饭、散步与就寝。”

  没有人可以永葆青春,但是我们可以努力让衰老来得慢一些、晚一些。常常有人向奥黛丽问起美丽的秘诀,奥黛丽从容回应,“我的日子没有理论或公式,有时跟着直觉,有时是常识。逻辑推论也很好,我从许多的事物与人身上学习到逻辑推论——从我的母亲身上,从芭蕾舞的训练,从《时尚》杂志。”

  她总是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很多时候,她会很自然地顺应身体的需要。与其说她的生活有规律,不如说是一种好习惯。因为她并不会强制自己去早睡早起,只是长时间形成的生活习惯而已。她也会为美味的奶油蛋糕而一时大开胃口,对此,她并不会苛刻地限制自己,正如她所说:“对于食物或是身材,其实你不必太过紧张,否则你就会沦为自己美丽的奴隶……也许你可以拥有美丽的肌肤,但是你可能也会变成机器人。”

  按摩也是奥黛丽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她每周会做三次按摩,这样能放松身心,减轻疲劳。她常常会告诫朋友,一定要找对好的按摩师,因为不好的按摩师会弄伤肌肉,造成终身的伤害。

  奥黛丽还是个美食家。她会做很多美味的菜肴、甜点,让全家人欢聚一堂。在饮食习惯上,她很注重健康,“我的身体里似乎有个测量器。我的胃口很好,也不挑食——我每种食物都吃——但只要吃饱,我的闸门就会放下来,我就不再多吃。”

  比起豪华大餐,奥黛丽更喜欢好好地做一顿简单的食物,比如好吃的牛排,再加上令人赏心悦目的沙拉和几颗覆盆子。

  奥黛丽的美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格。从内到外,都有她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份动人心弦的美是影视界永恒的经典形象,无论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体魄、心态乃至性格,都是唯一的。

  2.有一种知己,叫做纪梵希

  奥黛丽在银幕上留下的经典形象,一半归功于她天生丽质的形象与优雅气质,还有一半则要归功于休伯特·纪梵希精湛的服装设计技巧。他们因为一部《龙凤配》结成了融洽的合作关系,也结下了一生的真挚友谊。

  1952年,25岁的纪梵希在巴黎创立了自己的时装店。当时迪奥的新形象风靡欧美,但是纪梵希和他的精神导师巴伦夏加(balenciaga)却有不同观点。他们觉得新技术突飞猛进,一切都在变化着,女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乘飞机或旅行时,她们的形象可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纪梵希设计的衣服以其夸张的色彩和简洁的造型而闻名。这样的衣服看起来典雅高贵,也赋予了时装以时代的新意。

  1954年的《龙凤配》是奥黛丽与纪梵希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影片中奥黛丽穿的黑色鸡尾酒裙一经亮相,马上就成了千千万万女影迷们的新宠。这件裙子的肩带上装饰着两只小蝴蝶,优雅大方中又不失俏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这件裙子不断地被复制和模仿。它成了时尚女人衣橱里必备的一件衣服。

  在影片中,奥黛丽饰演的瑟宾娜从法国烹饪学校回到家乡时遇到了她一直迷恋的雇主次子大卫·拉瑞比。她穿着剪裁合身的灰色套装,凸显着一种玲珑有致的曲线美。头上戴着灰色的头巾,前额的刘海俏皮地垂下来,手上戴着白色的手套,一堆硬壳行李箱,还有一对可爱的贵宾狗,这一切将奥黛丽独有的魅力演绎到了极致。

  这部影片对女性的服装意识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从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然后嫁一个心爱的白马王子,这似乎是每一个平凡女孩的愿望。年轻姑娘们为奥黛丽而疯狂,她们努力模仿着奥黛丽,从穿着,到说话,到动作,乃至每一个细节。

  瑟宾娜形象设计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纪梵希。奥黛丽邀请他参加了《龙凤配》的首映典礼,这也是他第一次到美国洛杉矶旅游。然而,到这里奥黛丽才惊讶地发现,纪梵希竟然不在工作人员的名单上!纪梵希是一位绝对的温文尔雅的绅士,他只是微笑着说是自己“漏看”了。

  但是奥黛丽却对这件事愤怒不已。她承诺,以后一定会对他有所补偿。奥黛丽做到了,在她以后的演艺生涯中,纪梵希几乎成了她的御用服装设计师。他们的合作,也是时尚史上最为成功的合作。

  休伯特·纪梵希后来回忆说,从见到奥黛丽的那一瞬开始,他就一直用头脑而不是眼睛为奥黛丽设计服装。他和奥黛丽之间很默契,在看待一些问题时很容易达成一致。正是这份默契,让他们的合作非常愉快。奥黛丽和纪梵希被称为“超级明星和时装天才的梦幻组合”,他们的合作将电影与时尚演绎到了极致。

  巴黎高级时装设计师、世界著名奢侈品牌巴黎世家的创始人巴伦夏加对纪梵希的影响很大。一方面,纪梵希是巴伦夏加的弟子;另一方面,两个人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纪梵希为人正直,他不喜欢制造各种新闻来扩大自己的名气。他甚至效仿巴伦夏加,拒绝记者采访自己的时装发布会,这样一来,当他的作品正式亮相后,媒体就不能在舆论上拿他怎么样了。

  这让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们大为恼火,甚至开始联手对他封杀。

  不过,这并不能阻止纪梵希名气的扩散。恰巧迪奥去世,巴伦夏加便成了全世界最重要的时装大师,这样的人物媒体怎么敢招惹呢?于是,他们只能对纪梵希的作品给予报道。

  奥黛丽与纪梵希合作的每一部电影都堪称完美。奥黛丽在《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中的服装是纪梵希服装设计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影片中,奥黛丽穿着纪梵希设计的黑色裙装,戴着黑色的长手套和蒂凡尼的珍珠项链,头上绾着高高的发髻,戴着大框黑色太阳镜,这样的形象成了几乎全世界追求时尚的女人模仿的对象。

  在20世纪60年代,奥黛丽与纪梵希的梦幻组合成了一个优雅的典范。无论电影界,还是时装界,他们的名气与完美组合都是绝无仅有的。纪梵希为奥黛丽在《甜姐儿》(funny face,1957)、《黄昏之恋》(love in the afternoon,1957)、《谜中谜》(charade, 1963)、《巴黎假期》(paris when it sizzles,1964)、《偷龙转凤》(how to steal a million,1966)等影片中设计的形象也都是相当成功的。

  除了戏服,奥黛丽平时的生活装也大多出自纪梵希之手。她结婚时穿的礼服,儿子受洗时穿的礼服、受洗袍等也都是纪梵希亲自设计的。这些是工作以外的,完全是出于一种真挚的友情。

  奥黛丽优雅的外貌和修长的身材给了纪梵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纪梵希不无感叹地说:“每位女性都渴望拥有奥黛丽·赫本的外表。”其实,每位女性都渴望拥有的不仅是奥黛丽·赫本的外表,还有她那经典的时装。

  奥黛丽将纪梵希设计的服装看成美丽的花瓶,能够让田野上普通的花朵变得更加美丽;但是纪梵希却把自己设计的服装看作普通的花瓶,只有在花朵的天然美丽衬托下才显得引人注目。

  他们谦逊着,又互相赞美着,源自于内心的高尚品德,便成了动人的优雅气质。就像奥黛丽的儿子肖恩说的:“高雅源自于他们二人内心的价值观,这并不是刻意营造出来的,而是谦逊品德的自然流露。”

  纪梵希说:“女人不是单纯地穿上衣服而已,她们是住在衣服里面。”他对时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奥黛丽也是一样。

  一种心灵的默契,让他们互相鼓舞,互相支持。纪梵希设计的服装让奥黛丽非常自信,在1956年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奥黛丽说:“只有穿上他设计的衣服,我才是原来的我。……他不仅是位服装设计师,更是人格的创造者。”她在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演讲的时候,这种感觉依然非常强烈,“当我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电视摄影机面前演讲时,自然会紧张;但穿着他设计的衣服,我觉得好像有人在保护我。”

  奥黛丽与纪梵希合作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她的朋友雷夫·罗兰(ralph lauren)对他们的合作给予了好评,“我相信奥黛丽给了纪梵希服饰全新的风貌。他们持续不断地合作,但我认为是奥黛丽挑选出适合她个人风格的衣服。……她懂得挑选适合她的衣服。”名模克莉丝缇·朵宁顿(christy turlington)对罗兰的观点也深表赞同,“纪梵希设计的美丽服饰何止千万件,但你记得的却是赫本与他合作的那几件,我觉得这与她对他造成的影响有关。那些服装也正是我的最爱。那是真正的合作关系,她不仅是缪斯女神——她为那些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想象。”

  在生活中,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奥黛丽晚年生病的时候,纪梵希经常去看望她。从洋溢的青春年华,到青丝成白发,多少年来,他们的友情始终真诚醇厚。

  奥黛丽的儿子肖恩说:“我相信,这种感觉是相互的。”他们彼此看重,彼此珍惜,这份珍贵的友谊,不仅是他们两个人的财富,更是演艺界与时尚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3.没有“公主病”的公主

  奥黛丽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高贵、典雅的气质,更为难得的是,她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无论在成名前,还是在成名后,谦虚、纯善、真诚、坚强等宝贵的品质从未改变过。

  拍摄电影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候明明是大热天,却要穿上冬装,即使浑身冒汗也要装成寒冷的样子;而有时候明明是寒冷的冬季,却要按照戏中的情景穿上薄薄的夏装,装成炎热的样子。

  每一部影片都有不同的问题。不过,奥黛丽从来不会退缩,即使是生病,只要还不至于倒下,她便会坚持着拍戏,决不会拖剧组的后腿。

  奥黛丽与梅尔结婚后经历了一次痛苦的流产,之后拍摄了在怀孕前就签订的《战争与和平》。在她开始拍摄的时候,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在精神上也没有从流产的阴影中完全解脱出来。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奥黛丽翻阅了19世纪早期的各种书籍插图,从中找寻那个年代的服装样式与化妆。

  1955年的秋天,经典电影《战争与和平》拍摄完成。影片很成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是,对自己要求极高的奥黛丽却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她认为自己缺乏系统的演出知识和经验,“我演戏是感觉多于理解。演戏对我来说,真是不容易的事。一招一式我都要全力以赴,今后我得努力把我所缺乏的知识补上。”

  在《战争与和平》还未拍完的时候,奥黛丽又接下了《滑稽面孔》。

  《滑稽面孔》对奥黛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这部电影中有很多歌舞场面,她可以大展舞蹈才艺。与她演对手戏的是赫赫有名的弗雷德·阿斯泰尔,她为能够与这位著名的影星一起跳舞而兴奋不已。

  不过,舞蹈是一件很费体力的事。为了拍好这部片子,奥黛丽不得不花上很多时间去跳舞,练习各种舞蹈动作。此时的奥黛丽已经不是十几岁的少女了,肢体远不如以前那么柔软。但是为了拍戏,她只好忍着身体的疼痛,按照设计的要求做好每一个动作。

  她与阿斯泰尔的配合非常默契。那时,阿斯泰尔已经年近60岁,但是依然保持着一名舞蹈家的柔韧肢体和完美的身材。他为人忠诚、谦和,平时少言寡语,而跳起舞来却浑身充满力量。

  奥黛丽很崇拜这位著名的大舞蹈家。在阿斯泰尔面前,她会有些紧张甚至自卑。当阿斯泰尔看见奥黛丽站在那里等着和他握手的时候,干脆果断地走过去给了她一个温柔的拥抱,并在那一刻把她带进一个日常的交谊舞里。

  奥黛丽不禁一阵激动。这个鼓舞性的拥抱一下子拉近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后来奥黛丽说:“许多女子都想过一件事——和弗雷德·阿斯泰尔共舞。这个机会落在我头上了,我多幸运!”

  奥黛丽很聪明。她在这位老前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舞蹈的知识,更懂得了一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的可贵品质——对工作的深思熟虑和精益求精。

  在好莱坞的几场戏拍完后,剧组前往巴黎拍摄剩下的戏份。奥黛丽和梅尔住进了一家叫做“拉斐尔”的旅馆。从这时起,奥黛丽又形成了一个新的习惯:搬家。

  她将自己的东西用船运过来,烛台、瓷器、书籍、图画、花瓶、灯具、靠垫、银器,甚至是大型的家具也都运了过来。她要把这里布置成和家里一个样儿,而且,在以后的岁月中,奥黛丽也保持着这个习惯。她走到哪儿,她的家就跟着搬到哪儿。有时候只住几个星期,她也坚持要搬家。仿佛只有用着属于自己的东西,她才会感到舒服。

  收拾和摆放大件小件的物品是很让人头疼的事情,但是奥黛丽却不厌其烦。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她会在每件物品的包裹上贴好标签,重新摆放的时候,她会看着标签小心地打开每一件物品,然后耐心地摆放在合理的位置。这样麻烦的过程,对她来说仿佛成了一种享受。

  在《滑稽面孔》中需要拍摄外景的地方很多,而繁华的巴黎到处都挤满了人,这给剧组带来不少麻烦。而且,这一年的春天似乎格外冷,经常下起冰冷的小雨。而剧情要求的巴黎是清洁、美丽、晴朗的浪漫之都,没有那令人讨厌的雨水和雾气。可剧组遇到的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他们不得不一天天推迟下去,等待晴天的到来。

  在拍摄一场叫做“他爱,她也爱”的戏时,奥黛丽和阿斯泰尔要在院子里跳舞,他们要先到一块草坪上,经过一个有围墙的花园,再走过一座美丽的桥,然后跳到一只停泊在水中的木筏上。这场戏让他们的脚都沾满了土,但是奥黛丽没有任何怨言,一直坚持拍完。

  过量的工作几乎把瘦弱的奥黛丽累垮了。她的体重减轻了15磅,身体十分虚弱。但是,派拉蒙公司安排的紧张日程却不允许她有休息的时间。直到夏天,《滑稽面孔》的拍摄工作才算完成,紧接着便是《黄昏之恋》。唯一让奥黛丽感到庆幸的是,这部片子还在巴黎拍摄,她可以避免又一次的舟车劳顿了。

  在这部片子里,奥黛丽饰演一个学大提琴的学生,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开始向一位大提琴师学习拉琴。

  每一个角色,都有新的挑战。奥黛丽之所以能将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演得惟妙惟肖,正是因为她对人物角色细致入微的揣摩,并把自己当成剧本中的真实人物,只要是这个角色需要掌握的知识,她都能努力掌握。

  1957年,奥黛丽被社会专栏作家柯里·尼克博克尔和英国社会摄影家安东尼·毕欧千姆普封为世界10位先进女性之一。

  这便是奥黛丽,一个没有“公主病”的公主。她外表柔弱,内心却那么坚强、勇敢。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会坚守自己的原则——追求完美。无论有多少困难,她总能坚强地去面对,慢慢去克服,去适应。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