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奥黛丽·赫本传 > 第六章 在银幕上演绎精彩人生

第六章 在银幕上演绎精彩人生

  1.《战争与和平》

  因为银幕,更多的人见识了奥黛丽的优雅与美丽,为她出色的表演而着迷。一部部电影的问世,也成为了她生命中璀璨的痕迹。

  奥黛丽出演的许多电影,都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但是每一次成功背后,都隐藏着无数艰辛。

  《战争与和平》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著作。这是一部构思非常严谨的历史片,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演绎了从1805年到18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整部影片气势恢宏,场面壮阔,除了历史的浓重气息外,也加入了很多人文色彩,颇有爱情片的味道。这也是与苏联版的《战争与和平》最大的不同。

  在这部电影中,奥黛丽饰演美丽的娜塔莎,那时,她和丈夫梅尔·费勒依然深深地相爱着。梅尔·费勒饰演安德烈公爵。影片还没有拍摄的时候,奥黛丽就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了。

  一直渴望做妈妈的奥黛丽当时非常犹豫,甚至有点想放弃影片的拍摄了,希望回到家里好好待产。但是,强烈的责任心还是让她克服了这份犹豫,何况,导演兼制片人第诺·德·劳伦梯斯对她抱有很大的期望,她觉得自己不能辜负他,最终还是答应出演。

  奥黛丽很喜欢和劳伦梯斯合作,而且和他的家人相处也都非常融洽。劳伦梯斯一家人对奥黛丽都非常友好,他的妻子西尔薇娜·曼加诺非常漂亮,家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每当奥黛丽去他们家的时候,小孩子们总是用臂膀搂住她,这让奥黛丽简直开心极了。

  不过,奥黛丽的怀孕对劳伦梯斯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他本来计划当年的深冬在意大利北部开始影片的拍摄,其中,奥黛丽将要饰演的娜塔莎将会戴着皮帽和皮手套,出现在莫斯科或者彼得堡的冰天雪地之中,那将会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但是,让已经有三个多月身孕的奥黛丽这样做显然是不近人情的,而且,腹部日渐凸起的奥黛丽在形象上也不符合娜塔莎苗条瘦削的外形,只会破坏角色原有的美感。

  这样一来,影片中的很多场戏都只能推迟到第二年的8月奥黛丽分娩后再拍了。

  劳伦梯斯原来的计划彻底被打乱,他不禁烦恼极了,整个拍摄日程都需要重新调整。

  奥黛丽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影片拍摄的麻烦。在怀孕期间,她将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译本《战争与和平》读了一遍又一遍,只为更加深入地捕捉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角色了。娜塔莎的性格让她非常感动,仿佛故事里的主人公已经成了自己。

  其间,奥黛丽和梅尔回了一趟荷兰,之后又到了瑞士的伯根斯托克,在那里度过圣诞节。1955年元旦的前一天,他们迁往伦敦,在波特曼广场租了一套英式建筑的单元房。

  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生活。初春,奥黛丽在丈夫的陪同下返回瑞士,在那里安心待产。然而,这种宁静的生活刚刚度过了三个月,奥黛丽就遭遇了一件最痛心、最难以释怀的事:流产。

  那天,她忽然感到一阵阵的腹痛,一种恐慌和不安在她心中立刻盘旋起来。她被送到医院后,就被医生宣布了这个可怕的消息。

  巨大的痛苦向这个柔弱的女子扑面袭来。那么渴望做母亲的奥黛丽,对这个残忍的事实简直无法相信。巨大的失望,巨大的痛苦,让她伤心到了极点。

  所幸,当时梅尔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让她渐渐从流产的阴影中走出来。

  《战争与和平》的导演劳伦梯斯对奥黛丽非常同情,但是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尽管心里很内疚,但这样一来奥黛丽就可以提前拍摄电影了。

  但是,身体极其虚弱且心灵受到重大创伤的奥黛丽已经不能专注于拍电影这件事了,沉浸在痛苦中的她实在提不起精神来。

  梅尔想的和奥黛丽却恰好相反。他觉得如果能开始拍摄工作,奥黛丽的情绪便可以得到转移。如果一直什么也不做的话,她就会一直沉浸在流产的痛苦中,只有转移注意力才能更好地重新振作起来。

  奥黛丽最后同意了梅尔的观点。不过,导演狄诺、奥黛丽的意方赞助人和好莱坞演员金·维多都很怀疑奥黛丽能否坚持下来,因为下一步要做的是耗费时间又令人厌烦的试装工作,然后要在炎热的罗马之夏进行紧张的拍摄。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奥黛丽一工作起来马上就进入了最佳状态。

  奥黛丽对服装的要求很高,对于剧组安排的服装设计师,她并不满意。她从巴黎请来了好朋友纪梵希,但纪梵希对于历史服装并不擅长。这样一来,奥黛丽便只能靠自己了。

  为了能最真实地反映那个年代的服装特色,奥黛丽翻阅了大量的19世纪早期书籍,仔细研读其中的插图,将服装的每一个部件都看得非常仔细。从裙子,到紧身围腰,甚至长筒袜和鞋子的选择与设计,都是有根有据的,和历史中真实的服装毫无二致。

  奥黛丽的这份细心,是很多演员所不能及的。其实,如果论演技,她并不能算最好,但是如果论对工作的态度,她绝对是值得钦佩的。

  然后是非常繁琐的试装。为了试装,她可以一连站上好几个小时,大家都为她的毅力而叹服。不管多劳累,她从不抱怨,总是尽职尽责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在化妆上,她也严格按照历史资料来化,甚至每一缕头发都是19世纪俄国式的。这样,她的整体形象就和托尔斯泰时代完全一致了,加上她那张古典的美丽面庞,整个人就像从历史中走出来的一样。

  当一切准备就绪,紧张的拍片工作便开始了。奥黛丽和梅尔离开美丽的农家房屋,住进了罗马的“电影城”。

  这座电影城建设得大而粗陋,简直像一个小市镇。更衣室、剪辑室、录音室等基本元素倒是齐全,只是在管理上很混乱,几乎没什么秩序可言。无论环境还是身边的人群,都与好莱坞完全不同,仿佛是从一个贵族绅士的优雅舞会来到了一个民间摇滚派对一般。

  罗马人有着一股疯狂劲儿,从早到晚都有着无限旺盛的精力。他们大声地谈笑,大口地喝着啤酒。在好莱坞的时候,剧组的午餐只是装在塑料杯里的咖啡和汉堡包,但是这里的午餐是意大利面和咖啡或者牛奶咖啡。他们的午餐要是没有啤酒,大家就威胁厂方说如果再不提供啤酒的话,他们就要来一次冲锋。这样有些疯狂而刺激的事情在好莱坞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这里,奥黛丽感到一种别样的快乐。意大利人的幽默与开朗,也让她感到非常轻松。

  电影的拍摄比较顺利。为了能重现19世纪初期俄国人抗击拿破仑入侵的自卫反击战和法军溃退的场面,制片厂动用了大量的物力、人力。

  为了能拍摄出逼真的效果,制片厂用了上万的临时演员,还在5月向意大利政府借调了大批军队,并制作上万套军官和士兵的服装,而且每个人都要量体裁衣——有的是欧洲的轻骑兵制服,有的是步兵制服。在军队行进的路上,草被铲得干干净净,这样能制造出从莫斯科撤退的场景。

  炎热的7月,他们需要拍摄雪景。雪花是用浸过石膏的圆纸片做成的,下雪机一开动,“雪花”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为了能制造一场逼真的大火,他们先是制造了一座相当逼真的莫斯科城,那些教堂、塔楼、街道都和真的别无二致。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举起火炬,将这座“莫斯科城”点燃了。熊熊大火烧得人心惊动魄。

  为了演好娜塔莎这个角色,奥黛丽倾注了大量心血。当拍摄到战争和屠杀场面的时候,她经常会做噩梦,仿佛童年时代的战争又回来了一般。那种血腥而恐怖的画面在她的梦里一次又一次出现,让她一次又一次惊醒。

  这样的梦魇对她来说是一种精神的挑战,但是对她的拍摄工作也有一定帮助。因为对战争有过切身的体验,所以她将娜塔莎的角色演绎得更加完美。每一句台词,她都倾注了饱满的感情。在银幕上,我们看到娜塔莎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到情窦初开的少女,然后又长成一位丰满成熟的妇人,整个过程自然凝练,奥黛丽精彩的演绎让娜塔莎的形象非常鲜活。

  最让奥黛丽烦恼的是罗马城里那些爱看热闹的人,就像她在拍摄《罗马假日》时,围观群众总是跟着剧组到处跑。而且,他们还对着演员指手画脚,拍到一些比较亲热的镜头时就扮鬼脸或者大笑。围观群众里还有不少贵族女士,她们戴着大帽子,一副气宇轩昂的样子一边聊天一边看奥黛丽拍戏。她们的嘴巴似乎从来就不会停,这几乎把奥黛丽气得发昏。

  这里的拍摄方式和好莱坞也是不同的。在好莱坞,电影的拍摄都有着明确的计划,大家有条不紊地工作,但是在这里,虽然计划也很周详,但是拍片的顺序却让人摸不清。他们经常变更日程,有时候已经酝酿好的一场戏不得不拖到好几个月之后才拍。奥黛丽对人说:“没有人能体会我经历的一切,我拼命提醒自己,我一定要记住那几行,我一定要让眼泪流出来。”

  就是这样,她努力克服了一切困难,影片终于在1955年的秋末拍摄完成了。算下来,这部影片耗资高达5.6亿美元,简直是之前电影史上最昂贵的影片。在电影史上,这部影片动用的临时演员是最多的,直到1982年的《甘地传》动用了30万临时演员才超越了这部影片。

  1956年,《战争与和平》公演。人们对奥黛丽的精彩演绎大加赞赏。有位观众往《日报社》写信说,“奥黛丽·赫本演得如此出色,以至于我每次翻开小说《战争与和平》,一副赫本面孔的娜塔莎就跃然纸上”。

  这部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些气势磅礴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在这部恢弘的历史片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爱情与历史的完美结合,让观众对影片更加回味无穷。

  2.《窈窕淑女》背后的痛

  当奥黛丽还在拍摄《蒂凡尼的早餐》时就曾向记者透露,她最大的愿望是饰演《窈窕淑女》中伊莉莎的角色。

  这是根据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剧作《卖花女》改编而成的歌舞剧。故事中,伊莎莉是一个贫苦的卖花女,语音学家希金斯为她矫正语音和举止,教给她上流社会的礼仪,让她从一个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希金斯成功了,雍容华贵又举止优雅的伊莎莉被人们误以为是匈牙利的公主,连王子也被她吸引过来和她跳舞。而亲手造就了这一切的希金斯也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她。

  本来,《窈窕淑女》只是舞台音乐歌舞剧,此前曾在美国百老汇上演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当时女主角伊莎莉是由朱莉·安德鲁斯饰演的。朱莉的嗓音非常好,那时候刚刚18岁,身材、容貌也都非常迷人。她的精彩演绎,让《窈窕淑女》这个名字走进了万千观众的心中。

  布鲁克斯将这部舞台剧称为“本世纪最优秀之音乐歌舞剧”。《窈窕淑女》获得了托尼奖,并被评论界评为1956年最佳歌舞剧。在纽约和伦敦,这部舞台剧都相当受欢迎,其受欢迎的程度超过了同期上演的任何一部百老汇戏剧。很快,《窈窕淑女》就被21个国家翻译成了11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开来。

  《窈窕淑女》以舞台剧的形式大获成功,电影界的有识之士认为,如果搬到银幕上,也许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决定把《窈窕淑女》拍成电影。在演员的挑选上,他们决定用舞台剧里饰演男主角希金斯教授的雷克斯·哈里森继续饰演希金斯,但是对于女主角伊莉莎的人选一直没有确定。尽管朱莉·安德鲁斯在舞台剧中的表现非常成功,但是她在电影界的知名度并不高。

  正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提出用奥黛丽·赫本。他们觉得,单是这个名字就足够让这部电影成功了。而且,奥黛丽曾经公开表示非常想演这个角色,这对影片的拍摄也会有一定助益。

  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和研究,他们决定用奥黛丽·赫本来饰演伊莉莎这个角色。

  得到消息的那天,奥黛丽正在伯根斯托克的家中。科特·弗林从好莱坞打来电话,兴奋地对她讲:“你正坐着吗?如果没有坐着,我劝你赶快坐下来。”

  奥黛丽有些不解,但还是坐到一把椅子中,然后认真听下去。

  “听着,你要演《窈窕淑女》啦!”

  一种巨大的喜悦随着话筒中的声音撞击着奥黛丽的心。她兴奋地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挂电话后就赶紧跑出去和大家分享这个好消息。她迫不及待地冲到浴室外面,向正在洗澡的母亲颠三倒四地嚷起来:“我要当一部片子的女主角啦!”

  正在洗澡的艾拉被女儿反常的举动吓了一跳,她还以为是房子失火或者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她裹着浴巾湿淋淋地跑出来,当得知女儿要饰演《窈窕淑女》中的伊莉莎之后,除了开心,也对女儿如此反常的兴奋有些不解。当时已经名满天下的奥黛丽经常收到片约,很多导演都希望她能主演自己的片子。女儿要主演《窈窕淑女》,对艾拉来说只是一件寻常事而已。

  当时梅尔不在家,奥黛丽只好给他打电话来分享心中的喜悦。她匆匆忙忙地跑下楼拨通电话,等电话终于转到了梅尔手中,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这短暂的半个小时,对于迫不及待要分享喜悦的奥黛丽来说简直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当她终于听见梅尔的声音,她的眼泪忽然簌簌地落了下来。

  梅尔慌张地问她出了什么事,奥黛丽这才将好消息告诉他。他也非常高兴,但是对奥黛丽的哭泣却不太理解。奥黛丽说:“因为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可是我们两人相距这么远。”

  华纳公司特意聘请了以执导女演员为主的著名导演来指导奥黛丽。不过,影片的拍摄并不顺利,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困难。

  影片拍摄之前,奥黛丽是非常兴奋的。她早就期盼着能在这部片子里担任伊莉莎的角色,现在梦想终于实现了。不过,这部电影毕竟是由舞台剧改编的,里面有很多歌曲,女主角伊莉莎的唱曲当然也不少。

  此前,奥黛丽已经在《滑稽面孔》和《蒂凡尼的早餐》中唱过歌,不过,在《窈窕淑女》中的歌曲却超过了奥黛丽的能力范围。她的唱功并不好,影片公司请了人为她配音,但她依然坚持要自己唱。为了能提高自己的唱功,奥黛丽特意聘请了私人声乐教师,每天练习唱歌。

  学过一段时间后,她的唱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理想效果还是差了很多,她走进录音室开始录音,结果发现自己的音量太小了。

  奥黛丽并没有放弃。她继续请人来为她录音,但是效果依然不理想。从那时起,导演已经决定用别人的声音来配音了,只是奥黛丽还被蒙在鼓里。

  也就在那时,奥黛丽和梅尔的婚姻开始出现裂痕。关于梅尔和别的女人的桃色新闻传来,对奥黛丽的精神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她的心情沮丧极了,但是在别人面前,还是要努力地强装微笑。她的同事经常听见她和梅尔吵架,但是除了表示同情也没有什么办法。

  工作与生活上的双重压力让奥黛丽非常难过。她让人把她的更衣室四周用白色的尖头木桩围起来,看起来就像一座农舍。她还在门外贴了张写着“请勿打扰”的条子,就连梅尔也不准去“打扰”她,这让梅尔非常生气。

  奥黛丽开始发脾气,有一次还突然闯到了服装部,大呼小叫地说:“我不演伊莉莎了,她没有几件漂亮衣服!”然后指着服装部制作的演出服叫道:“我要把这些好衣服都穿起来!”

  正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导演走了过来,他牵着奥黛丽的手到了一个按照她的形象设计的模型前,模型穿着伊莉莎作为卖花女的穷酸衣服。奥黛丽看到后激动得几乎要哭起来,相比于那些奢侈华贵的礼服,这件衣服是非常真实的。奥黛丽马上穿起了这套衣服,然后收敛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倒霉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3岁的肖恩生病了,高烧很严重。她心爱的金丝雀也跑掉了。更令她伤心的是,那个象征着白头偕老的婚戒也失窃了。一连串的打击让奥黛丽几乎精神崩溃,勉强拍摄完《窈窕淑女》。

  几个月之后,当奥黛丽精神渐渐好转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一个坏消息:她在《窈窕淑女》中的表演竟然没能得到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原来,她本人唱的歌被全部替换掉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投票者们认为用别人的歌声来为自己配音是奥黛丽的欺骗行为,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奥黛丽同样是被骗者之一。如果奥黛丽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她决不会接受《窈窕淑女》的片约。

  电影界的人还对在舞台上成功饰演了伊莉莎的朱莉·安德鲁斯未被起用而感到愤慨。仿佛是故意要压过奥黛丽的名气,他们提名了在《音乐之声》中饰演玛丽·波平丝的朱莉。更让奥黛丽倍感受伤的是,在《窈窕淑女》中饰演男主角的哈里森得到了奥斯卡的提名。

  算起来,《窈窕淑女》一共获得了13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哈里森和朱莉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金像奖。除了最佳男主角奖,《窈窕淑女》还获得了最佳影片、导演、彩色片摄影、美工、服装设计、音响、音乐七项大奖。这些无上的荣耀,却与奥黛丽无缘。

  在颁奖仪式上,几乎每一个获奖者在颁奖时都要说:“我要感谢奥黛丽·赫本的精彩表演。”只有哈里森不知说什么好,因为在舞台剧《窈窕淑女》中,他和朱莉配合得非常默契,在电影里,他和奥黛丽的表演同样非常成功,最后,他结结巴巴地说:“我要向,唔……两位窈窕淑女表示敬意。”

  不过,奥黛丽对此并没有任何抱怨,甚至觉得这是公平的。除了唱歌部分被换掉以外,她觉得前半部分的表演没有演出伊莉莎作为一个贫穷的伦敦少女的样子。不过,在后半部的表演中,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伊莉莎化蛹成蝶的美丽形象。

  当奥黛丽出席颁奖仪式的时候,她的内心一定翻卷着一场剧烈的风暴。但是她的脸上依然淡雅地微笑着。她的痛,从来只是隐藏在心中,不让别人发现。

  3.戏里戏外的“七年之痒”

  “什么样的人在餐馆里面对面坐着却不说话?”

  “结了婚的人?”

  “没错。”

  这是《丽人行》(two for the road)中的一段精彩对白。有人把婚姻说成爱情的港湾,更有人把婚姻说成爱情的坟墓,究竟什么是婚姻呢?何以那么多恋人在步入婚姻的殿堂后,就没有了昔日的浪漫呢?其实,真实的生活本来就是平淡的。柴米油盐的岁月,才是生活的本真。

  《丽人行》便是一部经典的诠释爱情与婚姻的影片。当这部影片刚刚上映的时候,并没有在当时的社会引起太大的反响,人们觉得它没有“好莱坞相”。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影内在的光辉越来越明亮起来。

  它在无数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情侣们在恋爱时手牵手走进电影院,欣赏过电影后并没有多大感触,甚至觉得那些情节是不真实的。但是当他们走进婚姻的殿堂,几年之后,自己也面临了婚姻中的“七年之痒”,他们才忽然想起当年看过的那部电影。那时候他们才讶然,原来故事里的事,并非仅仅是故事。

  当导演斯坦利·多南给奥黛丽发去片约的时候,奥黛丽婉言拒绝了。因为之前她已经拍过一部类似的家庭片,效果不太理想。

  在那段时间,很多大电影制片厂都热衷于温馨家庭片的制作。而斯坦利虽然也是从家庭角度出发,但是影片内容却与当时的主流旋律相反。他恰恰是从这个相反的角度来把握电影的整体结构,从现实出发,反映最真实的生活。

  斯坦利觉得女主角只有奥黛丽是合适的,她是唯一,而不是其一。斯坦利面对奥黛丽的婉拒并没有放弃,他继续游说奥黛丽,并让她看了剧本。

  没想到,奥黛丽在看了剧本之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部影片,她马上接受了片约。

  斯坦利导演对奥黛丽非常了解。他在导演《甜姐儿》和《谜中谜》的时候和奥黛丽的合作非常融洽,也非常成功,但是这一部电影,可以说是他们合作效果达到最佳的影片。

  影片中,奥黛丽饰演美丽温婉的乔安娜。乔安娜的丈夫马克是一位建筑师,他们在刚恋爱的时候生活非常窘困,但是很快乐幸福。渐渐的,他们的事业都有了发展,生活越来越富足。他们有了孩子,各种应酬让他们应接不暇。

  生活的平凡琐碎,渐渐取代了最初的浪漫幸福。婚姻的裂痕深深地划伤了两个人的心。为了能挽回婚姻,两个人决定做一次旅行,驾车环游法国,在旅途中寻找遗失的爱情。

  这是奥黛丽演过的最真实的电影,就像看一场真实的生活秀,乔安娜和马克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甚至仿佛就是自己。很多人认识并喜欢奥黛丽都是从《罗马假日》开始的,但如果要看到一个真实的奥黛丽,《丽人行》则是最合适的。

  在拍摄《丽人行》的时候,有一场海滨的戏,男主角和女主角必须穿着泳衣。这对优雅而敏感的奥黛丽来说简直是太难为情了!想到自己的身体将首次暴露在千千万万的影迷面前,奥黛丽紧张到了极点。斯坦利导演安慰她说,她的身材是大多数女人所羡慕的。但是奥黛丽依然忐忑不安。

  奥黛丽还很怕水。有一个镜头是马克把乔安娜丢到水里面,当时好几个潜水员就在镜头外待命。结果因为一个潜水员跳水救奥黛丽的速度太快,以至于有个镜头被搞砸了。

  最后,这场戏终于勉强拍完了,但是从影片中,我们能看出奥黛丽非常不自然。她的动作有些僵硬,明显是装出来的快乐。

  这部家庭小品式的影片在总体结构上像一篇松散的散文,但是形散而神不散,加上美妙的摄影和配乐简直浑然天成,就像真实生活的剪接。在故事的铺陈上,影片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方式,镜头时而回到过去,时而转向现在。就像一个人的思想,在过去和现实中徘徊、挣扎。

  深有感触的奥黛丽将乔安娜的形象完美地诠释出来。每一句话,都是饱含深情的。

  《丽人行》拍摄于1967年,影片中的乔安娜,基本就是当时的奥黛丽的状态。处于婚姻危机中的奥黛丽对乔安娜这个人物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所以在演绎的过程中自然流畅,毫不做作。

  影片中,乔安娜和马克的感情出现裂痕,很多东西都变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相依相偎,两个独立的人仿佛在心灵上也独立了。有时候独立是一种心态,但是对于婚姻来说,太过独立则是一种危机。

  独立与依赖相结合,才是婚姻的最佳状态。影片中有一个细节,马克总是搞不清护照放在哪里,从相恋的时候,到婚姻危机的出现,这一点他从来没有改变。而乔安娜总是细心地帮他保管好护照,在他需要的时候便轻而易举地找出来给他。

  夫妻之间的默契,有一半是天生的缘分,有一半是生活的沉淀。然而在当时,现实中的奥黛丽与梅尔的婚姻危机却是不可调和的。就算她和梅尔依然如当初那样默契,却无法改变两个人各自在社会中的地位。他们在事业上各自取得的成就相差悬殊,奥黛丽身上的荣光对于梅尔来说就像一把匕首,深深地伤害着他作为男人的自尊。

  奥黛丽演绎着乔安娜的故事,也幻想着自己和梅尔会有影片中相同的结局。

  在故事的最后,乔安娜和马克经过了一次旅行后,感情的裂痕渐渐弥合。他们从宴会上悄悄溜走,开上汽车驶上了回家的路。他们终于达成谅解,共同将婚姻的裂痕弥补起来。

  电影结束了,但是奥黛丽还是要回到现实中面对自己的感情危机。

  这部电影也为奥黛丽赢来了当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尽管最终没有获奖,但是奥黛丽的成功演绎还是受到高度认可。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