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乱世枭雄:戈林 > 第十四章 失宠之忧

第十四章 失宠之忧

  怯战求和失恩宠,访意拉英虑后患;

  为挽颓势变腔调,取悦元首立誓言。

  苏台德地区被德国吞并之后,戈林与希特勒的分歧越来越明显。戈林主张,德国当前对捷克的对策不应仅限于武力上的威胁或者吞并,而首先应在经济上将捷克完全击垮,使捷克最后成为德国经济的仆从,而这一天为期已经不远了。他多次向希特勒陈述自己的看法,但希待勒并不以为然。在希特勒看来,吞并了捷克,捷克不就成为另一个奥地利了吗?捷克外长马斯特尼曾代表捷克新政府向戈林保证,捷克政府将调整其外交政策,与德国建立全新的亲密的关系。因为捷克政府已经认识到与德国建立亲密关系,是保证捷克“独立自由”的保证。马斯特尼婉转地请求戈林,不要将捷克经济搞垮,捷克政府将以全面的亲德政策来报答德国。同时,他又向戈林保证,捷克政府将“严肃地处理犹太人问题”。

  戈林与希特勒在整个东南欧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他想利用经济战和其他秘密手段迫使东南欧地区的国家就范,然后,通过波兰的帮助,在东南欧地区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那时,他戈林作为这一庞大帝国的经济的主宰者,就可以大展宏图了,但这一想法他始终不敢向希特勒说清楚。他知道,希特勒的目的决不仅仅是控制一个东南欧地区,他也决不会听任戈林为所欲为地实现其个人野心的。戈林虽然明白这些,但又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打算,他要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他的主张。按照戈林的估计,希特勒大约在1942年发动战争,在战争爆发之前,他还有足够时间为实现个人野心作好安排。

  戈林的目光紧紧盯在了东南欧这一大片土地上,他在日记中写道,“必须征服巴尔干。在北欧我们一定要把握住。”

  在苏台德地区的问题得以解决之后,戈林感到他与希特勒之间过去那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已不复存在了。尤其是在捷克问题以及后来的一系列问题上,他对希特勒在一些秘密讲话中所提出的谋求新的霸权的思想极为反感。

  他认为,德国现在需要的不是战争,而是经济上的扩张和强大,当务之急是挖掘东南欧的经济潜力,而不是在经济还没有真正强大起来之前,就贸然发动战争。但戈林不想与希特勒公开发生冲突,他的内心深处,一直在企盼有朝一日能接希特勒的班,并且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他不想因得罪了希待勒而失去来之不易的元首接班人的位子。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在国际社会上给人留下好战的印象,在许多场合,戈林都小心翼翼地将自己打扮成一个温和派。戈林知道,他在国际上的形象,是与其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世上的事很难两全,既不想得罪急于称霸的希特勒,又要以温和派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恐怕是不可能的。据当时希特勒的副官韦德曼回忆,在1939 年以后,经常去希特勒寓所的有戈培尔、赫斯、鲍曼等人,很少见戈林去那里。

  当然,不管戈林与希特勒之间有何问题,戈林也决不会像陆军中的一些高级将领那样,寄希望于发动一场武装政变来解决问题。这大概是因为,他不是传统的普鲁士军人集团中的成员,尽管他现在是陆军元帅。他同希特勒在20 年代纳粹运动兴起时共过患难,戈林所拥有的一切,包括权势、财富等等,不能不说是希特勒所赐。没有希特勒,就不会有他的今天。而从希特勒的角度来说,他也不能轻易将戈林放弃。戈林身上尽管有许多让他厌恶的毛病,如好大喜功、虚荣浮夸等等,但他毕竟是多年来忠心耿耿地追随着自己,为自己效力的部下之一,特别是他为希特勒上台立下过汗马功劳。在希特勒夺取政权之后,戈林也是鞍前马后围着他转,尽全力为他的元首卖命。这一切都使希特勒难以将戈林视作可随意处置的一般部下,不是在戈林女儿受洗的时候,希特勒还充任了教父吗?况且,在未来的战争中,用得着戈林的地方还有的是。希特勒一直对德国陆军不放心,而在纳粹上层人物中,真正懂一点儿军事的人还真不多,不管怎么说,戈林毕竟算是一个。在希特勒的心目中,戈林还称得上是难得的人材。因此,不管戈培尔,里宾特洛甫、鲍曼等人如何在他面前诋毁戈林,希特勒就是不动声色,虽然他对戈林在捷克事件中所表现出的妇人般的犹豫和软弱极其不满。

  1939 年初,欧洲的局势并没有因为慕尼黑协定而好转,和平的希望依然渺茫,张伯伦所说的“一个时代的和平”已经成为一种虚幻的神话。谁都知道,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难以预测的仅仅是时间而已。希特勒在这一时期不断召见高级军官,询问有关军备的进展情况。在此关头,戈林又被希特勒委以重任。

  在一次有德国主要的军工实业家参加的会议上,戈林对与会人员说:“元首指定由我负责实施一个庞大的计划。与这一计划相比,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要由戈林牵头,将德**事工业的生产能力扩大到极限,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将飞机的生产能力扩大5 ~6 倍。戈林在同德军总参谋长凯特尔将军谈话时指示,现阶段他们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有三个:第一是加紧食品工业的生产;第二是加紧并扩大出口商品的生产,以筹集外汇;第三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加强空军的战斗力。

  同时,他还与米尔希商量,建立一支秘密舰队。这支舰队由凯斯勒指挥,由空军直接控制,由装备有最新研制的鱼雷和高射炮的快速巡逻艇装备,其任务是在一旦与英国开战后,封锁英伦三岛。不久,戈林恢复了长时间休会的国防会议。第一次会议在空军办公大楼召开,戈林滔滔不绝讲了几个小时,强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德**事的总体水平提高3 倍。同时,戈林也提出了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即生产能力、人力及外汇的不足。

  戈林内心对英国的恐惧始终不减,正因为如此,他与一直不把英国人放在眼里的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而与英国大使亨德森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一次,亨德森来访,向戈林提到外交上的一些问题,戈林不无气恼地对亨德森说,里宾特洛甫与他的前任牛赖特相比,简直就是一个没有任何修养的无赖。亨德森知道,在牛赖特时代,这位外长对戈林插手外交事务从来都是视而不见的,甚至听任戈林摆布,使得戈林有如鱼得水之感。现在则不然,里宾特洛甫几乎将戈林赶出了外交界。对里宾特洛甫的一切,戈林差不多一无所知,他只能从其研究所的报告中了解到一点情况。于是,亨德森别有用心地说:“现在是里宾特洛甫一手遮天的时代。”戈林站了起来,激动地对亨德森说:“这种情况不会继续下去了,现在元首已经命令里宾特洛甫随时向我汇报,况且,波兰、南斯拉夫,仍然是我的势力范围。”

  接着,亨德森又将话题转到有关德国不久将向欧洲发动一场战争的传闻上,戈林矢口否认。他对亨德森说:“没有人愿意发动战争,只有蠢人才会用战争来解决问题。在这个世界上,要达到目的的手段太多了,并非只有战争一条途径。”

  希特勒是不会按照戈林的意愿行事的。就在戈林与亨德森大谈如何避免战争的时候,希特勒已命令陆军作好入侵捷克的准备。几天后,英国的几位金融专家到柏林访问,戈林出面接见了他们。当他们问到最近在伦敦盛传的德国即将入侵捷克的说法是否可靠时,戈林马上对之加以斥责,称其为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

  这一时期,戈林的身体状况不好,他向希待勒请了假,说是要到地中海去休养。3 月1 日,戈林与埃米一起参加了空军节的庆祝活动后,便启程前往意大利的圣雷莫度假。就在戈林在爱妻的陪伴下,尽情地享受地中海的旖旎风光的时候,希特勒则在柏林紧锣密鼓地准备对捷克采取行动。戈林对此竟一无所知。

  3 月10 日,他的情报长官施米德上校带来希特勒的一封密信,戈林急忙打开一看,不由得怔住了。希特勒在信中说,他已经决定入侵捷克。戈林放下信后,几乎要虚脱过去,他对埃米说:“我刚刚离开柏林,就出了事,我不能再呆在这里,我要立即回柏林去。”这时,一直站在一边的施米德立刻说:“元帅先生,元首让我转告您,在入侵捷克之前,希望您继续留在这里度假。”戈林一听,难受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知道希特勒不让他现在回柏林,唯一的目的就是不让这位“老妇人”在他的身边喋喋不休地劝说。

  戈林思忖了一会儿,便让施米德与他一起回别墅,他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请求希特勒暂时不要采取行动,因为在这个时候入侵捷克,英国人很有可能介入,从而会导致与英国的对抗。施米德带着信走后,戈林让埃米赶快收拾行李,他决定不顾希特勒的禁令,立刻返回柏林。

  3 月14 日,戈林回到了柏林,到车站去接他的是米尔希。戈林忙问米尔希,现在情况怎样?米尔希告诉他,想做什么都已经晚了,希特勒已向陆军下了命令,将在15 日上午6 点开始行动。

  戈林决定直接到他的研究所去。到了研究所后,施米德告诉他说,刚刚监听到张伯伦给英国大使馆的密电,英国女王指示英国政府,不要介入捷克事务。戈林一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时,他意识到再劝希特勒不要入侵捷克,就是自讨没趣了。因此,他又马上赶到希特勒处,向希特勒表示对入侵捷克的支持。希特勒听完戈林的表白,嘴上说他很高兴,其实内心极为反感。戈林有点看出了希特勒的心思,他猜希特勒一定是对施米德带回的那封信不满。为了消除希待勒的不满,在以后几天的活动中,戈林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热情。

  当天晚上,捷克总理哈查来到柏林,与希特勒进行最后的会谈。这是一次没有其他大国参加的“慕尼黑会议”。哈查对希特勒所提出的要求几乎全部点头称是,只是请求希持勒不要入侵捷克。坐在一旁的戈林狐假虎威,一字一顿地警告说,不要违反元首的意愿,否则的话,他的空军立刻就会飞临布拉格上空,到那时,炸弹就会替他说话了。不要指望英国和法国会出来说话,他的空军的炸弹同时也是对英法两国的警告。在希特勒和戈林的威逼利诱下,哈查终于垮了下来。凌晨4 时,哈查给布拉格的捷克军队总司令打了电话,命令在德军进入时,不要作任何形式的抵抗。

  3 月15 日清晨6 时,德军开始入侵捷克。希特勒亲自上阵,统领大军向捷克进发。戈林又一次受命代理国家元首。

  在希特勒进军的途中,戈林给匈牙利大使打了一个电话。因为据他的情报官报告,有人说匈牙利将出兵援助捷克。匈牙利大使马上否认了此事,并表示匈牙利政府对德国进军捷克将持中立态度。戈林又对匈牙利大使说,如果波兰人胆敢跨过波捷边界一步,德军就将予以痛击。不一会儿,波兰大使打来了电话,说波兰政府本来让他立即会晤里宾待洛甫,有要事相告,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戈林对波兰大使说:“我很同情你,但我也找不到他。”

  接着,英国大使也打来了电话,抗议德国入侵捷克,戈林故作惊讶地说:“大使先生,贵国政府对这种小事也做出如此强烈的反应,实在让我感到吃惊。”

  对捷克的入侵在几天内就完成了。当希持勒回到柏林时,戈林率内阁全体成员到车站毕恭毕敬地迎候。希特勒神情冷淡地与戈林打了个招呼,然后径直驱车回到了总理府。戈林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希特勒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捷克被占领后,戈林马上发现这次行动给戈林工厂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前所未有的。过去那些难于打交道的捷克实业家,现在都变得俯首帖耳。戈林乘此机会收买了捷克的大军工企业,使戈林工厂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联合企业。连当时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都不得不承认戈林工厂极具实力,在美国的德国公司都要受其控制,而戈林由于拥有巨额财富而成为欧洲最为危险的人物。

  捷克事件结束后,戈林又返回圣雷莫继续度假,但不久便发现他与柏林几乎断绝了一切联系。柏林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无人向他通报,这在从前是根本不可能的。就连里宾特洛甫威逼立陶宛将梅梅尔归还给德国一事都是后来才听说的,尽管他备感失意和惆怅,但还是给希特勒发了一个用词极为恭敬的贺电。戈林的内心非常痛恨里宾特洛甫,认定是他从中作梗,离间了自己与元首的关系。不过,他心里也明白,希特勒决不会抛弃他的,因为希特勒在许多方面还离不开他。戈林觉得现在还不能回柏林,他要在这里好好地想一想下一步所要采取的对策。

  4 月初,孤独寂寞、愁闷不堪的戈林决定去北非访问。临行前,他让手下人给希特勒发了一份电报,祝贺德国海军的新式战列舰“狄比斯”号下水。

  4 月10 日,戈林来到意大利控制下的的黎波里。墨索里尼指示当地官员,对戈林的到来要给予最高规格的接待。当戈林乘坐的游轮蒙塞待拉号在两艘意大利护卫舰的引领下,缓缓地开进的黎波里港时,当地的阿拉伯人身着节日盛装,挥舞着鲜花和彩带列队迎候着他。站在甲板上的戈林见到这种场面,不禁心花怒放,这些日子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戈林在的黎波里一直呆到4 月中旬。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这一切都是墨索里尼的安排,自己应该到罗马拜见一下这位大人物,一来表示感谢,二来要让罗马知道他在德国的外交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决断权的,从而削弱里宾特洛甫的影响。

  4 月14 日,戈林到达罗马。由于他最近一个阶段与柏林失去了联系,不敢信口开河乱说一气,只发表了措辞谨慎的讲话。

  15 日,戈林与墨索里尼会面。为了显示他在德国的影响力和他与希特勒之间的亲密关系,他竟撒谎说,他刚接到希特勒给他的电话,让他向墨索里尼问好,并说“对意大利最近入侵阿比西尼亚感到高兴”。而实际上,希特勒对此事十分不满。在谈到上个月德国对捷克的入侵时,戈林为了掩饰他所受到的冷落,居然说尽管事前他在圣雷莫,但希特勒随时与他取得联系。在谈到德国与英国的关系时,戈林说,英国的空军力量至少到1942 年才能有所改观,而德国尽管最新式的飞机——容克88 型飞机的装配线还没有最后完成,但肯定已为期不远,因此,英国政府应该主动改善两国关系,放弃其一贯的反德政策。

  结束罗马之行后,戈林回到了柏林。当晚,希特勒在与他共进晚餐时,突然对他说,如果波兰不肯接受德国提出的条件,即拒不交出但泽的话,他将考虑使用武力。戈林一闻此言,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希特勒对领土的要求会到了这种地步,况且,波兰一直属于他所控制的地盘,他实在不愿意再出现一个布拉格或维也纳。

  他定了定神,结结巴巴地对希特勒说,这件事一定要慎重考虑,它很容易导致上场新的危机。希特勒冷冷地对戈林说,过去我处理了一系列此类事情,不是都得到圆满的结果了吗?这次也不例外。然后,希特勒说戈林现在太女人气了,简直成了一个“老妇人”。戈林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最终两人竟无言以对,不欢而散。

  波兰问题迟早要得到解决,因为希待勒永远也不会忘记凡尔赛条约将但泽划归波兰这一事实。在奥地利与捷克先后向德国俯首称臣之后,希特勒被轻而易举便得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特别是英、法的一味退让已使他习以为常。希特勒认为,既然他们能在莱茵兰事件、奥地利事件,苏台德事件以及最近的捷克事件中忍气吞声,那么他们在波兰问题上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在所有与德国相接壤的国家里,波兰是最应该警惕德国,却又对德国的威胁最视而不见的国家。在凡尔赛条约的所有条款中,没有哪一项条款要比给波兰一个出海口,将东普鲁士与德国分开更使德国人仇恨的了。希特勒在1939年1 月与波兰外长会谈时宣称:“但泽是德国的,它永远是德国的,而且迟早要成为德国的一部分。”4 月20 日是希特勒的50 岁生日,他志高气扬地向三军司令宣布,现在正是他的才能处于巅峰之时,也是德国还拥有军事优势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出击。

  戈林对希特勒的举动深感忧虑,同时无法排解的失落感又时时困扰着他,以至使他觉得没有勇气再在柏林呆下去了。希特勒知道戈林的想法后,非但没有任何抚慰的表示,反而对他更为冷淡。戈林的政敌里宾特洛甫很快便察觉到了这一切,他要落井下石,趁这个机会打击戈林。于是,在里宾特洛甫的“关照”下,戈林接连遇到了倒霉事。

  4 月底,戈林计划同西班牙的佛朗哥将军会晤,但由于里宾特洛甫的百般干预,佛朗哥一怒之下,拒绝与戈林见面。经过戈林在西班牙的代理人的斡旋,佛朗哥才答应在另外的地点与戈林见面,戈林对佛朗哥确定的地点提出了异议,并在没有取得佛朗哥同意的情况下,就前往他在一开始确定的地点(瓦伦西亚)。不料佛朗哥根本就不买戈林的帐,他拒绝去那里同戈林会谈。这样一来,戈林的小舰队只好停在卡斯特立翁。戈林本想上岸去散散心,却又突然收到希特勒发来的电报,电报命令戈林不要上岸。戈林进退两难,他派使者去见佛朗哥,请佛朗哥务必来同他见面,佛朗哥置之不理。就此灰溜溜地回柏林去,戈林实在不甘心,尤其是一想到里宾特洛甫那张不怀好意的笑脸,戈林心中就泛起一阵阵酸楚的感觉。

  他真是想不通,希特勒现在为什么那么信任里宾特洛甫,难道他戈林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到头来竟不如一个三流的政客?

  戈林既与佛朗哥谈不成,又不想马上回柏林。无奈他又派使者去见佛朗哥,想劝他回心转意。使者回来后,告诉戈林佛朗哥答应考虑一下。几天过去了,迟迟不见西班牙人的影子,戈林心急如焚。在这种情况下,戈林只好打道回府了。就在戈林即将启程之时,收到了一封里宾特洛甫的信。在信中,里宾特洛甫对戈林前些日子未经许可便对罗马进行所谓的“国事访问”提出了尖刻的批评,同时又对戈林这次遭受的外交上的失利感到“遗憾”,他指责说,戈林这次外交上的失利,将会给人造成德国政府内部不团结、机构涣散的印象。看到这封信,戈林面前幻化出里宾特洛甫在希特勒面前摇唇鼓舌,诉说他的种种过失的情景,真恨不得狠狠地揍他一顿。然而,现实不允许戈林有太多的想法,他必须尽快赶回柏林,他不能让里宾特洛甫再在元首面前诽谤他了。

  满腔怒火的戈林问到柏林后,却没有见到希待勒,更没有办法解释这次出访失利的原因,他只能同他的一些心腹以及同他一样对里宾特洛甫心怀不满的人,在一起尽情地斥骂里宾特洛甫。为此,他在这一段时间里尽量避免参加由外交部安排的外事活动。5 月21 日,意大利外长齐亚诺到柏林参加德国与意大利缔结军事联盟的盟约签字仪式,里宾特洛甫通知戈林参加这一仪式,戈林勃然大怒,他对里宾特洛甫说:“你以为我是一个白痴,我连签些什么都不知道,你竟然让我去参加什么仪式!”第二天,希特勒召集纳粹的高级官员去总理府开会,戈林托病没有参加,而让米尔希代替自己去应付一下,自己却跑去参加万塞军事学院的开学典礼。

  思前想后,戈林觉得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他已经意识到,氏此以往,希特勒肯定会在某一天找一个借口将他抛在一旁,他就会落个同当年的沙赫特和牛赖特等人一样的结局。想到这里,戈林不寒而栗。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他戈林几年来费尽心血建立起来的帝国和苦苦奋斗了大半辈子才到手的荣华富贵,都将付诸东流。“不,不能这样,我不能失去这些!”在戈林的内心深处,有这样一个声音在呐喊。

  不久,稍微敏感一点儿的人都发现,戈林在公开场合再也不谈什么和平之类的话题了,再也不同别人讲他对波兰与南斯拉夫负有“特殊的责任”之类的话了,他的老友亨德森也注意到了这一变化。

  在欢迎南斯拉夫保罗王子的仪式上,亨德森站在戈林的旁边,观看由戈林组织的大型空军军事表演。亨德森望着空中穿梭而过的一队队德国飞机,不无忧虑地对戈林说:“我实在担心目前的形势,这样下去,战争总有一天会爆发。赫尔曼,我想跟你再说一遍,我们英国人决不想要战争,但是如果德国有一天进攻波兰的话,我想英国肯定会卷入战争。假如希特勒先生能够明确地表示他将放弃其侵略政策,那么张伯伦先生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的。”戈林沉默了一会儿,说:“但是,我认为在伦敦确实存在着一个战争集团,他们千方百计地想与德国打仗,我想这一点你不会否认吧。”亨德森也不客气地回答:“在柏林不也同样有日夜盼望战争的人吗?比如里宾特洛甫。”戈林叹了一口气,又说:“实际上,谁都可以随便说一说,但一旦元首作了决定,我们每一个人的作用比脚下的砂砾又能重要多少。”亨德森无语,他知道戈林说的是实活,在这个独裁国家中,只有一个人能够决定战争还是和平,这个人就是希特勒。在亨德森离开柏林时,戈林对他说:“你是知道我的,在去年的9 月,我曾竭尽全力地反对战争,今后我也将反对战争。”

  当亨德森的车子开走后,戈林不禁有些迷惘,他不知道自己说这些话究竟是为了什么。他明白,自己并不是真正反对战争,而是怕战争的结果不利于德国,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德国如果战败,他个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戈林极力避免再说出什么令希特勒不快的话,他只是暗中利用一切机会说服英国政府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戈林认为,只要消除英国人参战的威胁,希特勒就可以在欧洲大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他也就不怕任何战争了,只要于己无害,哪管他生灵涂炭,这便是戈林之流的处世哲学。他知道,除了英国之外,欧洲大陆任何一个国家,包括法国在内,此时军事力量都是难与德国同日而语的。

  5 月末,瑞典人、著名的百万富翁温纳·格伦来到柏林,他是作为英国人的特使来见戈林的。戈林在卡琳庄园与温纳·格伦谈了大约3 个小时。在这位瑞典人面前,戈林又恢复了往日的自信,他大谈在他的领导下德国经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位瑞典人却直言不讳地说:“正因为如此,才让人感到可怕,因为这种巨大的变化,除了会导致战争之外,不会让人感到别的。

  我觉得如果一旦发生战争,这场战争是一场会给德国人民带来无尽灾难的战争,这太可惜了。”戈林马上说:“我们德国并不需要战争,只有伦敦的战争狂人们才希望战争。”戈林建议温纳·格伦到伦敦见到张伯伦时,替他转告他想与张伯伦单独面谈的意思。最后,他对温纳·格伦说:“如果与张伯伦先生会谈的活,我相信我们双方一定会找到互相谅解的基础的。”温纳·格伦临走时,戈林表白说,他与希姆莱、里宾特洛甫、戈培尔等人不一样,这些人都希望在战争中捞一把。他又提起要与英国缔结25 年和平条约,但前提是英国人必须满足希特勒所提出的最后的领土要求。

  温纳·格伦到达伦敦后,向张伯伦转告了戈林的意思。张伯伦则表示,如果他在满足希特勒的“最后的领土要求”的前提下与戈林或者其他纳粹领导人进行所谓的和平谈判,那么不出一个月,他就得被国人赶下台。不过,张伯伦对戈林本人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认为他是纳粹上层唯一可以与之“坦率交谈”的人。格伦不辞劳苦,马上返回柏林,将张伯伦的意见告诉了戈林。

  他对戈林说,英国政府现在不能与德国进行任何实质性对话,因为英国政府想看到纳粹德国拿出真正的和平行动,这样才能取得英国政府的信任,否则,即使会谈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回到斯德哥尔摩后,格伦又给戈林写了一封长信,提出了如何与英国人重新建立互相信任关系的建议,即德国彻底放弃其战争政策,停止对犹太人的迫害,封闭所有的集中营,释放奥地利前总理许士尼格等人。戈林看了这封信后,苦笑着摇了摇头,随手把它放进了写字台的抽屉里。他知道如果将这封信的内容告诉希特勒的话,希特勒肯定又会怀疑他背地里搞了什么小动作。现在他已别无选择了,只能全力以赴地去备战,因为希特勒不可能放弃波兰,而英国的态度又越来越强硬,如果德国入侵波兰,战争就不可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戈林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跟着希特勒走到底,哪怕是走向毁灭。

  于是,戈林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他到处视察,以德国经济的主管人的身份,督促人们为未来的战争作好准备。6 月21 日,在视察大众汽车厂时,戈林与管理人员商讨在战争爆发时,该厂将汽车引擎生产转为飞机引擎生产的可能性。两天后,戈林主持召开第二届国防会议,在会上他声色俱厉地指责有关机构至今为止还没有注意到在煤炭的生产、运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声疾呼,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就无法应付突然出现的军事对抗。他还要求,有关部门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好战争的准备。

  不久,戈林又组织了一次秘密的最新空军装备展览,这完全是为了重新讨取希特勒的欢心。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展览确实让希特勒高兴。见到如此之多的新型飞机和武器,希特勒竟乐得不知道说什么好。看完展览,他激动地对戈林说:“这次展览让我第一次了解了德国空军的实际力量,我更加坚定了决心。”希特勒没有想到,这次展览完全是一场虚假的魔术表演。在展览会上展出的各种主要机型和装备,绝大多数都远远没有达到批量生产的程度。甚至有的飞机仅仅是实验室里的产品,连试飞都没有经过。这次展览给希特勒造成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德国空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方面都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匹敌的,这也是后来希特勒在波兰问题上一意孤行,不惜冒着引起世界大战的危险而坚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戈林尽管在希特勒面前表现得同以前判若两人,但暗地里并没有与伦敦方面断绝联系。他多次派赫尔特·沃尔泽特去伦敦,代表他与英国人会谈。

  在会谈中,双方就德国放弃战争的问题反复讨价还价,最后形成的初步意向是:如果纳粹德国放弃目前的扩张政策,英国连同美国就会给予德国大量贷款;如果希特勒同意裁军的话,英国和美国就答应帮助德国收回其一战后丢失的殖民地。沃尔泽特将这些情况秘密报告给戈林,戈林也严守秘密。可不曾想,英国政府中的反德派将此事捅了出去,报纸发表了一则消息,称英国政府正在与戈林及其纳粹德国作一笔交易,并说英国政府已经向德国提供10亿英镑的贷款。由于此事是戈林背着希特勒干的,因此,一经报界披露,戈林便陷入被动之中。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他只好声称这一消息完全是无稽之谈。

  尽管困难重重,戈林却依然不肯停止与英国举行谈判的努力。他请瑞典商人达勒鲁斯作他与张伯伦之间的秘密联系人,达勒鲁斯向张伯伦建议,英德两国政府首脑应在一个中立的国家举行会谈。张伯伦仅仅表示可以考虑这一建议,此外并没表现出太大的热情。戈林却认为促成这件事的可能性极大,所以他马上同温纳·格伦联系,向他借豪华游艇供会谈使用。就在戈林满怀希望的时候,达勒鲁斯捎来一封令他极为沮丧的信。信中说,张伯伦已向他明确表示,目前不宜举行戈林所企望的那种会谈,因为一旦消息泄露,他本人将会受到反德派的强烈反对,他的政府也将难逃垮台的厄运。同时,张伯伦已经看出他与戈林的想法并不一致,因此他也怀疑,即使举行会谈,是否能收到什么令人满意的结果。

  看到这封信,戈林当时的感觉就如坠入无底深渊一般,绝望、恐惧、恼怒……冷静下来,他才发现自己走得太远了,真不知道希特勒会怎样处置他。

  此后的几个月里,戈林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交谈中,都一再表示,一定要与元首保持“高度的一致”。言外之意,就是决不再背着希特勒搞鬼。

  7 月25 日,戈林在威斯特兰召集将军们开会,命令他们尽快使手里的捷克工厂投入军工生产。他还下令停止军用飞机的出口,理由是形势发生了变化,保证德国的需要是第一位的。8 月7 日,戈林跑到大北方,同7 名颇有影响的英国商人会面。在进餐时,他提议为和平干杯。8 月12 日,戈林打电话告诉达勒鲁斯,他已命令新闻界要以温和的态度对待英国。这一切都说明,此时,戈林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既惧怕战争,因而不愿放弃拉拢英国人的努力,又绝对不想得罪希特勒。

  希特勒在准备对波兰采取行动的同时,并不是完全不考虑英国和法国的态度。只是他心中还打着另外一个算盘,那就是与苏联缔结一个条约,从而利用苏联来牵制英法。从1939 年1 月开始,希特勒就不断派人去莫斯科,试探苏联的反应。希特勒认为,同德国一样,苏联与波兰之间也有尚未化解的矛盾,在波兰问题上,苏德极有可能采取一致的立场。为了显示自己对元首的一片忠心,戈林一有机会便宣扬同苏联恢复贸易关系的好处,以配合元首的行动。他还警告亨德森以及法国大使说,“德国与苏联的关系不会永远不好,我们仍然可以与苏联谈判,我们在俄国仍有许多朋友。”看起来好像戈林与希特勒之间有一种默契,其实他是在刻意迎合元首。

  与苏联的谈判进行得十分困难。莫斯科同伦敦也在商谈签订友好条约,由于他们之间在一系列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因此双方虽然经过多轮会谈,但仍然没有任何结果。李维诺夫(当时的苏联外交委员)突然被解职后,苏联的外交政策由李维诺夫时代一贯强调加强与英法联合,共同对抗德国的威胁,开始向与德国建立良好关系转变。对此,希特勒十分高兴,他督促里宾特洛甫加紧与俄国联系,一定要赶在英苏签约之前,与苏联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特别让希特勒感到欣慰的是,8 月12 日斯大林终于同意接见等候在莫斯科的德国代表,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此后,双方频繁接触。经过十余天紧张磋商,在双方讨价还价的基础上,8 月23 日,里宾特洛甫飞赴莫斯科,并于当日代表纳粹德国与苏联政府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在里宾特洛甫等人紧锣密鼓地与苏联政府交涉的时候,戈林也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加紧与英国人联系,不过他事先已做好了与英国人磋商失败的准备,所以,在苏联问题上他也想插上一手。戈林既然已经发誓不再与希特勒作对,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也就有意缓和与里宾持洛甫的关系。在里宾特洛甫不知如何与苏联人取得联系时,是戈林帮助他下决心直接与斯大林通话。可以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也有戈林的功劳在内。希特勒并不知道戈林在背着他与英国人联系,而是以为他一直在为苏联的事情奔忙。因此,当里宾特洛甫从莫斯科打来电话报告条约已经签订的消息时,希特勒第一个就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戈林。

  戈林如释重负。《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意味着在进攻波兰时可以不顾及英法两国的态度了。事后,戈林在与纳粹负责东方事务的官员贝波·施米德谈到波兰问题时说:“现在可以肯定,英国决不会干涉波兰事务,我们注定要赢这盘棋了。”然后,他又情不自禁地赞叹:“元首真是一个天才,我现在发现,我每次从他那里回来,都像成了一个新人一样。”在波兰问题上。戈林再一次发现论搞政治玩权术,希特勒永远要比他技高一筹,他只能甘拜下风了。

  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前夜,希特勒曾将他的三军将领召集到总理府训话。希特勒容光焕发地站在一架大钢琴旁。他向毕恭毕敬地站在面前的将领们宣布,解决波兰问题是他不可改变的决心。其口吻与当初入侵捷克时一样。然后,他宣布里宾特洛甫即将前往莫斯科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现在,我几乎等于得到了我一直想得到的波兰。”希特勒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他又以严肃的口吻分析了目前德国与英法两国的力量对比,声称德国空军的力量已经超过了英法两国空军力量的总和,因此,英国与法国肯定不敢同德国打仗,只是也许会对德国实行封锁。“但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最担心的是有些不自量力的人去进行什么‘调停’”。

  最后,希特勒说:“现在我已经尽了我的力量,该轮到你们了。”这时,戈林走了出来,神色庄严地面对着希特勒说:“我的元首,我代表德国武装力量向您宣誓,我们将尽自己的义务。”

  正是:得意也有失意时,小巫诚服大巫计。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