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乱世枭雄:戈林 > 第十二章 捷克事件中的彷徨
为保权势欲和平,见风使舵得虚衔;
宰割捷克耍手段,无可奈何忙备战。
德国人在奥地利取得的胜利,使希特勒清楚地认识到,英法两国在德奥问题上所表现出的软弱,正是他继续实现他在《我的奋斗》中所阐明的所有理想的最好条件。同时,德奥合并,也使得捷克在战略上处于无法防御的位置,希特勒认为,这正是天赐良机。在奥地利事件结束不久,希特勒便开始着手准备实施他的“绿色方案”。“绿色方案”是纳粹德国进攻捷克斯洛伐克计划的代号,它是1937 年6 月由当时的国防部长勃洛姆堡主持制定的。在当年的11 月,希特勒在对德军高级将领讲话时,对“绿色方案”又作了详细的说明。希特勒强调,对捷克的进攻,应当“以闪电式的速度来进行”,最有可能是在“1938 年即予执行”。
现在时机已经到来,作为德国三军统帅的希特勒指示陆军要以一个“偶然的事件为借口,发动闪电式进攻”。他对陆军参谋长凯特尔说:“在采取军事行动的头两天,从政治上来说,是决定性的,如果不能采取决定性的军事行动,那么,就会引起欧洲危机。所以,军事上的胜利,一定要使外国认为军事干涉是没有希望的。”但是,戈林对“绿色方案”的反应却使极度兴奋的希特勒有些失望。
在希特勒为“绿色方案”的实施绞尽脑汁的时候,戈林却正在忙着扩大他的工业帝国,在侵占奥地利之后,他便将总部设在维也纳的阿尔卑斯山公司的大部分股份收买过来,从而使这一欧洲著名的钢铁公司的一系列矿山和工厂成为戈林工厂中的新成员。滚滚而来的财源,使戈林心花怒放,也使得他对“绿色方案”还不如对庞大的戈林工厂中的任何一个分厂更感兴趣。同时,戈林对“绿色方案”没有什么热情,也同他个人对捷克没有丝毫的敌意有关。前面提到过,在德国对奥地利采取行动的当夜举行的冬季舞会上,他就已经向捷克大使马斯特尼保证过,德国对捷克没有任何领土要求,请捷克政府放心。当时他说的确实是他的真心话。捷克外长克罗夫塔在与戈林会面时,也曾向他表示过,捷克政府将与德国政府保持一致。另外,他还对戈林说,捷克政府要对一个传说中的将对戈林采取行动的暗杀集团进行认真的调查,以防止出现任何不测。戈林对此表示感谢。在克罗夫塔临行之前,戈林还对他说,任何对捷克不利的行动,都是“愚蠢”的,也是德国所不愿意看到的。戈林对捷克没有任何敌意的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在戈林别墅墙壁上那幅巨大的修改过的地图上,捷克的边界根本就没有变动。克罗夫塔在出入戈林别墅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事实。
希特勒知道了戈林对捷克的态度。尽管希特勒对此感到失望和不满,但在此关键时刻,他还是非常希望得到戈林的支持。一向了解戈林的希特勒,决定采用老办法——许以高官厚禄,拉拢戈林。但让他为难的是,戈林现在已经是陆军元帅了,还能再给他升什么官呢?希特勒明白戈林内心一直渴望能够担任国家元首,即使是名义上的。这并不是说戈林对他有什么敌意,或者说有什么不敬,戈林只是需要满足他那永远也不会满足的虚荣心和权力欲。对于来自任何方面的任何形式的虚荣和浮华,戈林都是从不拒绝的,都是会令他乐不可支的。希特勒早就看到了戈林这一弱点,每当需要戈林出来为他卖命时,他就会找一个机会为戈林加官晋爵,得到的回报便是戈林拼命地卖一阵子力气,这已是屡试不爽的妙招。
这一次由于已无什么实际的利益可给戈林,希特勒便开出一张空头支票。4 月23 日,希特勒在其政治遗嘱中,指定戈林为他的接班人。尽管这是一个遥遥无期的许诺,但在戈林看来,元首的接班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光环的头衔了。戈林在看过希特勒的遗嘱之后,马上一改过去在捷克问题上的暧昧态度,摇身一变为强硬派。在许多公开场合里,他大肆宣扬希特勒灌输给他的“将可恶的捷克人赶回俄国去”的论调。不过,戈林的内心并非没有担忧,他始终担心如果对捷克采取行动的话,英国和法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而他们一旦采取行动,便会导致一场新的战争。因此,他在表面大唱反捷高调的同时,暗地里却在不断地劝告希特勒一定要谨慎从事,但希特勒总是斩钉截铁地告诉戈林,“将捷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不容动摇的决心!”
在对捷克采取行动之前,希特勒亲自前往罗马,同墨索里尼密谈。从罗马归来,希特勒似乎更加坚定了解决捷克问题的决心。他的罗马之行,引起了整个欧洲政界的关注。希特勒一回到柏林,各大国驻柏林的使节便千方百计打探消息,形形色色的间谍也在使尽浑身的解数,将从各种渠道得到的消息发回本国。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忧心忡忡,整个欧洲大陆笼罩着战争的阴云,好像一场大战已是一触即发。
从5 月20 日开始,形势日趋恶化,伦敦、巴黎、莫斯科、布拉格政府都惶惶不安,许多欧洲政坛要人认为,自1918 年一战结束后,这是欧洲离战争最近的时刻了。作为这场战争危机的策划者的希特勒比任何人都要不安,因为德军参谋部告诫希特勒说,“绿色方案”有可能己被泄露,捷克政府正在进行全国动员。
5 月21 日,捷克苏台德地区的两名日尔曼农民被捷克警察打死,这一事件使整个欧洲都大为震动,人们意识到这一事件很有可能成为德国进攻捷克的理由。希待勒对这一事件作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注意英国和法国的反应,使他气愤的是,来自伦敦和巴黎的抨击越来越强烈,敏感的英法政客一再指责德国向边境调遣军队的行动。希特勒此时的感觉就像一个贼在还没来得及行窃时就被人抓住一样。英法两国的大使一再会晤纳粹的高级官员,告诫德国,如果他们贸然进攻捷克,就将引起欧洲大战。陆军的高级将领们也一再对希特勒说,现在对捷克开战,必将招致英法的干涉,而德**队暂时还无力同时与英法抗衡。这一切都使希特勒举棋不定。
这时,戈林又对希特勒念起了和平经。戈林实在不愿意在他的权势如日中天的时候,德国卷入一场战争。希特勒对戈林喋喋不休的劝说十分厌烦,他直截了当地对戈林说,关于和平解决捷克问题的话题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戈林却一再坚持说,德国在西部的防线还没有建好,一旦法国要干涉捷克事务,德国就将腹背受敌。希特勒不为所动,在一次会议上,他对戈林和一些高级将领们说,将捷克从欧洲地图上抹掉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事实,也是我最后的决定。戈林见状,知道不能再与希特勒争执下去,以免惹得元首不高兴,使自己丢掉了刚刚得来的元首接班人的头衔。5 月24 日,希特勒在最高统帅部的会议上,再一次强调,对捷克的入侵必须在秋天完成,并且婉转地批评了戈林的“和平解决”的想法。
戈林既然知道他已无法使希特勒改变主意,便转而为迎合希特勒,又以一个坚定的主战派的面目出现。希特勒很为戈林的转变高兴,尽管他知道戈林也许并不是发自内心地拥护他的对捷作战的计划,但不管怎样,在这个时候他需要给局外人一种纳粹上层团结一致的印象。
在这个难忘的春天,对于戈林来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他的女儿出世了。已满45 岁的戈林,听说女儿出世的消息,欣喜若狂。但不久他初为人父的喜悦就被战争的阴影所淹没,即将到来的战争弄得他心绪不宁,他甚至没有心思多看看他那漂亮的小女儿。
戈林认为,从前些天伦敦方面对德国即将入侵捷克一事的态度中看出,德国未来最主要的敌人很可能就是英国人。这样一来,他这些年极力想改善的英德关系就会毁于一旦。最令他感到担忧的是,如果开战,戈林工厂和其他生意都将受到影响。他对希特勒的一意孤行感到不满,可又无可奈何。
戈林绝不是天生的和平主义者,当他个人的利益受到威胁,或者为了迫求个人的某种利益时,他从来都是不惜挺而走险,并且不择手段的。他以往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前不久他在奥地利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早已证明了他的本性是凶残、冷酷的。此时他在捷克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犹豫不决,多半是出于对个人利益的考虑。在奥地利被吞并之后,戈林工厂的规模迅速扩大,他个人的权势和财富也呈上升之势,可以说,他已经成为第三帝国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为此,他不愿意由于希特勒的野心膨胀,而使德国重新与英法为敌。他最害怕的就是在战争爆发后,英法插手其间,使德国面临战败的威胁。假如德国战败,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多年来所苦心经营的一切就将付诸东流。每每想到这些,戈林都不寒而栗。
其实,希特勒又何尝不担心英法插手呢?只是他的眼光毕竟要比戈林放得远,对形势的洞察也要比戈林深刻。通过奥地利事件,希特勒已经基本得出了结论,英法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决不会真正为其他国家出兵卖力的。不过,在战争开始之前,这还只能算是一种推测,对英法在未来战争中的举措,他也是吃不准的。正因为如此,在对捷克采取行动之前,希特勒还主持制定了一个详细的针对英法两国的计划。这份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首先要在行动之前,造成“一段时间的外交上的争吵和军事准备所造成的紧张局面后,再利用这种局面来把战争的罪过转给对方”。而这种作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世界舆论面前,将德国打扮成受害者,让世人知道德国人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出击的,以使英法找不到干涉的理由。其次要在德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进行宣传战的口号,即一方面以威胁的手段恫吓捷克人并瓦解其抵抗能力,给苏台德地区的日尔曼人提供一切帮助,并使他们之间的中立分子倒向纳粹,同时,在德国进攻时,使他们尽一切力量援助德**队。另一方面,就是要动用所有的宣传工具,利用各种公开和不公开的场合宣传德**队的强大,从而给外界一个德国武装力量不可战胜的印象,使英法不敢轻易对德采取行动。公开的宣传工具自然要由纳粹的喉舌戈培尔加以控制和使用,对戈培尔的才能,希特勒是十分赞赏的。而在与外国使节及要员接触的场合中,发动宣传攻势,则要借助戈林的力量。与其他纳粹官员相比,戈林在各国外交官的心目中,还算得上是一个比较“诚实”和具有“和平主义”精神的人,加上戈林这些年来一直刻意塑造自己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并与一些国外要人交上了朋友,因此,由戈林出面在外国人中间周旋、游说是最为合适的。
戈林对自己所负有的使命并不太感兴趣,可他又无可奈何,因为元首的意愿是不能违抗的。他再一次苦口婆心地劝告希特勒,认为英国不会插手捷克事务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英国人不会轻易地放弃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的企图,更不愿意让德国重新成为它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希特勒还是不理睬戈林的劝告,不顾一切地要求德国陆军务必在秋天之前完成入侵捷克的准备工作。在给陆军总参谋长约德尔的指示中,希特勒写道:“我的不可变更的决心就是在最近即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在希待勒的催促之下,德国陆军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各种战前的准备。戈林尽管并非心甘情愿地介入这场战争,但他又不愿意让他一手创建的空军在磨拳擦掌的陆军面前显得无能,因此,他命令米尔希也要全力进行战前准备。
当年夏天,空军的备战工作完全就绪。戈林的空军将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力量有:战斗机400 架、俯冲轰炸机和歼击机200 架、运输机250 架。另外,戈林并没有因为希特勒对英国不会参战的判断而放弃同英国开战的准备。在布置对捷战争的同时,他还命令费尔美将军所指挥的空军第2 联队在德国西北部机场严阵以待,准备对付英国人。
在加紧备战的同时,戈林仍在暗暗祈祷英国千万不要卷入这场战争,他不失时机地向英国人展开了外交攻势。7 月份,戈林批准米尔希的建议,邀请了一个英国空军中队对德国空军进行友好访问。接着,他又让与伦敦方面关系密切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的霍思洛厄公主带去口信,请求英国人同意戈林去他们国家进行一次友好访问。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同意了戈林的请求,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不向公众宣布戈林将要来访的消息,以免引起公众的不满,因为许多英国人依然对戈林在西班牙内战中下令屠杀无辜平民耿耿于怀,对他抱有很深的故意。戈林虽然对这个条件有些不快,无奈还是同意了。戈林如此渴望去英国访问,除了想游说英国人,使他们放弃参战的想法外,他潜意识中还想借这次出访出一下风头。不料,希特勒一口回绝了戈林出访英国的请求,对他说,在此时机是不宜出访英国的。
希特勒告诉戈林,不要考虑英法的态度,不管英法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绿色计划”都要实施。戈林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继续对英法和捷克施加压力,戈林的研究所要在这场被希特勒称为“磨刀片”的宣传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至此戈林完全打消了劝阻希特勒的念头,他知道在捷克问题上,希特勒已经不可能有任何让步。他现在所能做的事情,就是设法使英法退缩,具体地说,最好的作法就是通过宣传战使英法不敢轻举妄动。1938 年8 月中旬,法国空军总司令弗里曼将军应戈林的邀请,访问德国空军。戈林精心安排了所有的细节,他要通过对弗里曼的接待,使他的宣传战收到奇效。
戈林先是陪同弗里曼参观了多布里茨飞机制造工厂为工人建造的花园、啤酒馆、游泳池、桑拿浴室等设施,然后,他又带着弗里曼一行参观了机场,弗里曼的随从们果然被机场上下断起落的新式ME109 战斗机的数量所震惊。
在弗里曼一行将要离开的时候,一架新式的四引擎康多尔战斗机缓缓降落下来。在此之前,德国的一些宣传工具曾将这种飞机的性能吹得神乎其神,弗里曼等人只是将这种飞机看成德国宣传机器制造出来的神话而已,现在却眼见为实了。接着,戈林又陪同弗里曼参观了海因克尔飞机制造厂,看到组装线上的一架架HE110 战斗机,弗里曼问起这家工厂的生产能力,戈林告诉他说,月产量70 架。不出所料,弗里曼着实吃了一惊,因为这一数量已经超过了法国飞机制造业的全年产量的总和。参观后,德国空军司令乌德特陪同弗里曼乘坐一架斯多齐型飞机离开,当飞机降落时,弗里曼发觉这种飞机的性能超过了HE110 型战斗机。在柏林机场上,前来迎接弗里曼的米尔希在同他一阵寒暄之后,便装做漫不经心地对乌德特说:“能看一下这种飞机的生产计划吗。”乌德待故意踌躇了一下,米尔希对乌德特说:“没有关系,让我们的同行和朋友们看一看你的成就。”乌德特对米尔希说:“第二条生产线刚刚开工,第三条在三周内就可以投入生产。”其实,这种飞机目前仅有一架,尚处于实验阶段。
戈林的安排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弗里曼回到巴黎后,向达拉第总理汇报说,德国空军“具有真正的毁灭能力”。弗里曼此番出访德国的所见所闻,对不久之后法国政府决定在捷克问题上采取的对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使法国政府中以达拉第为首的对德绥靖派占了上风。
当希特勒通过巴黎的间谍网得知法国政府的态度时,不由得对戈林的表演大加赞赏。不过,戈林本人对“磨刀片”的作用还是没有多大把握,他不知道希特勒究竟会不会马上实施“绿色方案”,也不知道英法和意大利对这一事件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之下,戈林开始认真地对待军事上的部署。他不断地召见有关的军事将领,研讨“绿色方案”的每一个细节,对他认为不切实际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他还不断地提醒最高指挥班子,一定要把握好进攻的时机,也就是说要在最合适的时候,为德军发起进攻制造借口,以使对捷克的征服行动收到最佳效果。同时,他一再命令空军方面对作战计划加以修订,其目的就是保证万一英法增援捷克,能够尽快将其击垮。
但是,英法的态度尚不明朗。戈林通过亨德森,不断地向英国政府发出试探的讯号。他在9 月初对亨德森说,希特勒已经授权给他,让他通知英国政府,德国政府愿意就捷克问题与英国举行谈判。他还很露骨地说,苏台德地区随时都有发生事变的可能,比如出现暗杀苏台德地区日尔曼人首领的事件,因此,英国与德国在捷克问题上达成共识己是当务之急。戈林对亨德森说,最好张伯伦首相能来德国与希特勒会晤,如果那样,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亨德森立刻向伦敦方面通报了这个信息。张伯伦其实早有此意,只是碍于国内的反德情绪而不敢轻举妄动。接到亨德森的报告后,他并没有立刻给予答复。几天后,法国人的举动却使张伯伦下了决心。
9 月13 日,法国内阁召开会议,商讨捷克事务。内阁的大多数成员表示不愿意为捷克而冒着引起世界大战的危险与德国对峙,尽管捷克与法国早已签订了共同防务条约。在这种情况下,达拉第会后立即召见了英国驻法国大使,要求他立即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取得联系,请他与希特勒进行磋商,尽可能以和平的方式消除这场战争危机。
14 日早晨,亨德森给戈林打了一个电话,请他绕过里宾特洛甫,直接与希特勒联系,安排张伯伦到德国访问的有关事宜,戈林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放下电话后,戈林立刻与在伯希待斯加登的希特勒通话,希特勒让戈林负责安排这件事。当日深夜,希特勒收到了来自伦敦的急电。电报是由张伯伦打来的,电文是:
鉴于局势日益严重,我建议,立即前来与你会晤,以寻求和平解决的方法,我将在明日乘飞机前来。请将会谈地点和时间赐告,请立即赐复为盼。
希特勒收到电报后,兴奋得不禁大呼起来。他知道这位大英帝国首相从来不肯乘飞机,这次居然破例要求飞来与他会谈,足见他在伦敦的首相府中已坐不住了。戈林等人对张伯伦的来意颇感困惑,只有希特勒断定,张伯伦这次来德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德国保证,英法是不会为了捷克斯洛伐克而向德国宣战的。
9 月15 日,张伯伦在慕尼黑机场着陆,直接从机场转乘专列到伯希特斯加登去见希特勒。希特勒并没有到车站去迎接张伯伦,而是站在伯格霍夫别墅的台阶上居高临下地迎候这位英国的老首相。张伯伦一路上心情极为紧张。希特勒特意在他所乘专列的行驶路线上,安置了大量的军车,在伯希特斯加登车站,张伯伦看到了一列列装着士兵和重炮的火车。这种恐怖的景象使他深受刺激,也使他更加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无比重要,他似乎觉得整个欧洲和平的希望都完全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了。
会谈的结果是,张伯伦以他个人的名义对希特勒说,他同意按照民族自决的方式解决苏台德地区的问题,即同意希特勒提出的苏台德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主张。他还表示回到英国后,要向英国政府汇报,并说服英国内阁的其他成员同意他的意见。希特勒与张伯伦约定,一周后他们将再次会谈。
9 月17 日,亨德森来到卡琳庄园,与戈林商谈张伯伦与希特勒再次会晤的有关事宜。在会客大厅里,亨德森要求戈林劝说希特勒在第二次会谈之前,不要发动对捷克的进攻。他还对戈林说,他对里宾特洛甫的好战情绪实在担心,希望戈林能够阻止里宾特洛甫。戈林对亨德森说,他可以劝说希特勒暂不下令进攻捷克,“但是——”,戈林突然面露凶相地对亨德森说:“有一点英国政府必须认清,如果英国对德作战,在战争结束之前,捷克已经不可能剩下多少人了,伦敦也不会再存在!”亨德森既惶恐又不解地看着戈林,在他的印象中,戈林好像从没这样声色俱厉地对他说过话。戈林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有些过分,便将面色和缓下来,安慰亨德森说:“除非有灾难性的事情发生,否则没必要担心。”
亨德森走后,纳粹德国驻英国空军武官乌德特·凯斯勒被戈林召了进来。
戈林见他进来,只是冷冷说了一声“坐吧”,然后就不理不睬,继续装模作样地批阅文件。凯斯勒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戈林停下笔看了他一眼,突然说:“听说莱茵兰事件时,你曾将大使馆里的空军文件全部都烧掉了,并且还劝告陆军武官也同你一起做。”凯斯勒窘得满脸通红,好久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才支支吾吾地说:“因为我那时相信英国将要与我们打仗。”“要打仗?”戈林接过凯斯勒的话头:“我告诉你,英国决不敢和我们打仗,亨德森刚刚从我这里离开,他想让我让步,但我告诉他,英国要是敢与德国开战的话,英国就会完蛋!”凯斯勒怔住了,他不知道戈林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戈林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狼一样,烦躁地走来走去,最后他停下来,神情庄重地对凯斯勒说:“我将任命你为空军第二参谋长,但是我希望我的参谋长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心,那就是英国如果参战的话,我们一定会打垮他们!”说完,他盯着凯斯勒,等着他的回答。戈林以为凯斯勒会十分激动,没想到凯斯勒却对戈林说:“元帅先生,我十分感激您对我的信任,但是我不得不对您说,即使英国被打垮,美国也将参战,同时在海战方面我们也难于取胜。”戈林面色铁青,几乎是咆哮着对凯斯勒说:“美国人不可能远涉重洋来干涉欧洲的事务,而英国舰队一旦被打垮,英国也就完了。我同意你的看法,德国的海军确实无法消灭英国的海军,但是德国空军却能够,对这一点我坚信无疑。”凯斯勒无言以对,默默地走到门口。临出门时,他向戈林表示,他将接受这一任命,并将不辜负元帅对他的期望。
希特勒也在紧张地等候着张伯伦的消息。在此期间,捷克苏台德地区的局势更为紧张。9 月22 日,戈林的研究所截获一份布拉格方面给捷克驻德大使马斯特尼的电报,电报中说,德国驻捷克公使遭到了一伙人的袭击,让他密切注意德国方面的动向。然而,奇怪的是,在20 分钟后,研究所又截获了撤销上述命令的电报。与此同时,戈林的研究所还得到捷克总统贝尼斯的几份电报。从电报所反映的情况来看,捷克方面不想对德国作任何让步,因为他们相信英国在德国发动进攻时是不会袖手旁观的,他们还为英国正在进行备战而欢欣鼓舞。戈林把亨德森叫来,将贝尼斯的电报给他看,并质问:“英国政府一方面让我来说服元首不对捷克采取武力行动,而另一方面又唆使捷克政府与德国对抗,不知道大使先生对英国政府的作法有何感想?”亨德森面红耳赤,嗫嚅着说:“如果真有这种事情的话,我相信决不会是张伯伦首相的本意。我将立即与伦敦方面取得联系,以澄清这一事实。我相信英国政府决不希望事态扩大。”
亨德森走后,戈林久久地对着欧洲地图出神。在整个德国,也许只有他一个人真正了解英国空军的实力,说心里话,相比较之下,他对德国空军的远征能力实在不敢有太高的估计。他前几天从东普鲁士回来后,收到了德国空军“英国事务特别参谋部”参谋长费尔美将军的一份秘密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费尔美对德国空军的现状进行了详细而令人信服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德国空军现在还没有能力突袭英伦三岛,因为德国空军中的轰炸机群无法得到战斗机的护航,就是说,暂时还没有一架德国战斗机能够一直飞到伦敦。戈林知道费尔美所说的都是事实。尽管他刚才还在亨德森面前威风十足,但心里却有些底气不足,他明白如果真要开战的话,德国人面对英吉利海峡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戈林思忖了半天,拿起笔在费尔美的报告上写道:“迄今为止,我们的空军对于海外作战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立即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为了解决德国空军缺乏海外作战能力的问题,9 月27 日,戈林专门将空军的所有高级将领召集到卡琳庄园进行研讨。可在这次会议上,没有一个人能拿出一个像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无计可施的戈林只好下令立即大批量生产还处于试飞阶段的“容克88 型”战斗轰炸机。戈林认为只有这种轰炸机具有飞赴海外作战的能力,它可以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条件下对英国任何一个地方施行轰炸。可是,米尔希提出,这种战斗轰炸机尽管续航能力较强,但如果满载炸弹的话,它的实际飞行速度只有180 英里,而不是设计时标定的最高时速——240 英里,它的作战半径只有900 英里,而未能达到理论上的1300 英里。这些问题太让戈林头痛了,而更使他为难的是已经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了。
卡琳庄园的空军高级将领会议结束后,希特勒告诉戈林,捷克必须在9 月28 日下午2 时之前交出苏台德地区,这是最后的时限,逾时德**队将向捷克发起进攻。
离开希特勒,戈林便现出满面愁容,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他为英法可能插下并由此可能引发的战争而惶恐,为自己费尽心血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戈林工厂的命运而担忧,更为其权力和财富的前景而心悸。但他也明白,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只有跟着希特勒走到底了,否则,一切就更难说了。
作为纳粹帝国的第二号人物,他的命运早已与他的元首紧紧地联在了一起。
出于维护私利的个人目的,他极力说服元首放弃这场战争,并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设法阻止这场战争,除了这些,他还能做些什么呢?第三帝国的真正主人是希待勒,而不是赫尔曼·戈林,得罪元首将意味着什么,这大概戈林要比任何人都清楚。尽管他知道张伯伦正在努力争取和平,但他对和平的可能性,实在不敢有太高的估计。
这一天戈林度日如年,他不时给他的研究所打电话,询问是否有伦敦和巴黎方面的消息,得到的回答总是没有任何消息,这更加重了他的不安。就在戈林心急如焚的时候,电话铃又响了。戈林研究所报告,他们监听到了英国和法国大使馆的电话,双方在交换对希特勒最新建议的意见,都提到了本国政府在尽力消除眼前这场战争危机。戈林听完,长长地出了一日气。他知道,战争的阴云终于要被驱散了。
9 月28 日上午11 时,离希特勒为捷克人限定的最后时间只有3 个小时了。戈林和里宾特洛甫都来到希特勒那里,等待希特勒作最后决定。这时,意大利驻德大使求见希特勒,两人单独交谈了一会儿。之后,希特勒回来对戈林和里宾特洛甫说,墨索里尼受英国人之托,向他提出能否把给捷克人的时限延缓24 小时。希特勒问戈林和里宾特洛甫有何意见。听到这里,戈林再也忍不住了,他大声对希特勒说:“元首先生,我不得不告诉您,我的空军实际上并没有做好同英国和法国开战的准备。但是有人——”他故意地顿了一下,看了一眼里宾特洛甫,“居然不顾帝国的命运,一味想发动战争……”
里宾特洛甫见戈林将矛头指向他,马上反唇相讥,他说戈林身为帝国元帅,却处处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戈林恼羞成怒,面红耳赤地要与里宾特洛甫继续争论下去。希特勒制止了他们,他很威严地说:“谁也不想打仗,无谓的争吵于事无补,还是想一点正经事吧。”戈林见希特勒说出这样的话来,顿时心里充满了喜悦。自从制定“绿色方案”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听见希特勒以这种调子说话,到现在,戈林才知道希特勒并不是不知道德军的实力,也并非是一定要在此时发动战争,他之所以要摆出大战的架势,完全是在冒险,是在下赌注。希特勒所导演的这幕政治恐吓剧,将包括戈林这位帝国元帅在内的所有第三帝国的当权者们都蒙在了鼓中,更何况外人呢?
里宾特洛甫走后,希特勒对戈林说,他已经意识到德国空军尚没有做好战前准备,同时,他对意大利人作为德国盟友的可靠程度也抱有极大的怀疑。
然后,他告诉戈林,现在就准备与英国、法国、意大利人谈判。戈林笑逐颜开,喜滋滋地走了出去。
邀请英、法、意三国首脑到慕尼黑会谈的电报立即发了出去,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及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一刻都没有耽搁地来到了会谈地点。9 月29 日12 点45 分,四国首脑会谈正式开始。戈林参加了第一轮会谈。因为希特勒告诉戈林,英国和法国对德国的空军是很发憷的,作为空军总管的戈林出现,将会起到一种威慑的作用,会使德国在会谈中显得实力更强。在长达12 小时的会谈中,希特勒所要求的一切均得到了满足。张伯伦和达拉第在德国人的战争压力面前,一味退让,他们愿把捷克当做使希持勒放弃战争的一个诱饵。可怜的捷克代表竟被排除在会谈之外,而对会谈的内容一无所知,他们被出卖了,只能悲惨地任人宰割了。
12 小时后,即30 日凌晨2 点30 分,会谈的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这一协议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不光彩的《慕尼黑协定》,该协议使德国得到了苏台德地区。捷克代表在协议签订之后才知道会谈的结果,当他们向通报这一消息的英国首相张伯伦的随员格瓦希金提出抗议时,格瓦希金对他们说,这是英国与法国政府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他们如果对此不满意的话,那就只能直接与希特勒打交道了,但据他所知,德国政府起初的要求要比现在苛刻得多,具体的细节不便说出。捷克代表闻言只好悲愤地走了。
会谈刚一结束,戈林就急急忙忙赶回家,进门就对正在床上睡觉的埃米大声叫道:“我们胜利了,和平了。”说完,他兴奋得难以自持地在卧室里踱来踱去。
戈林做梦也没有想到,为了保住他的帝国,他所付出的代价是在希特勒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希特勒虽然达到了目的,但一想起这一段时间戈林的表现,心里总有些不舒服。他当面并没有指责戈林什么,私下里却不只一次在里宾特洛甫等人面前指责戈林是个胆小鬼,声称再有大事不能找他商议。
有一次,希特勒在谈及捷克事件时,对里宾特洛甫等人气愤地说:“下一次,我的动作一定要快,决不让‘老妇人’有反对的时间。”尽管希特勒没有明说“老妇人”是谁,但在场的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他们知道,希特勒说的“老妇人”是指戈林。
戈林并未察觉希特勒的想法,他为希特勒在捷克问题上所取得胜利而高兴,并受到了鼓舞。他又一次为他的元首的胆略所折服,下决心要跟着元首大干一场。他在送意大利外长齐亚诺去火车站的路上,对齐亚诺说:“德国不久要重整军备,那将是世界历史上从没有出现过的壮举。”如果他的元首知道,通过捷克事件戈林已经有所改变的话,那么就不会到处发泄对他的不满了。
正是:权势熏天难自弃,左右逢源终有失。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