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记文学 > 乱世枭雄:戈林 > 第一章 空中英雄
自幼梦想建功业,适逢一战成英雄;
战败远走遇卡琳,重返故乡受困穷。
1885 年5 月的一天,英国伦敦的一所宽敞气派的宅邸里,一场豪华的婚礼正在进行着。新郎是已满56 岁的德国官员——海因里希。厄恩斯特·戈林博士,新娘是比他小20 岁的普通农家女范妮(弗兰齐斯卡)·蒂芬布鲁恩。
这是戈林博士的第二次婚姻,前妻给他留下了5 个孩子。
此时正值铁血宰相俾斯麦统治时期,德国对外大举扩张,在非洲、南太平洋和中国的北方都建立了殖民地。
1884 年前后,戈林博士放弃了法官的职位,受伸斯麦的委派,赴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担任总督。后来,他又被派往海地任总督。
1893 年1 月12 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罗森海姆的马林巴德温泉别墅,戈林夫人范妮产下一子,这是她的第四个孩子,取名赫尔曼·戈林(又名赫尔曼·威廉·戈林),范妮共有五个孩子,在戈林出生之前,她已生有两女一男了,即大儿子卡尔·厄恩斯特、女儿奥尔加和保拉。戈林还有一个比他小两岁的弟弟,名叫阿尔贝特。此刻这位天真率直、出身农家、笃信天主教的母亲怎么也不会想到,她刚刚生下的儿子几十年后会成为举世皆知的混世魔王,会同盗世奸雄希特勒一起,将德国拖入战争的苦海。又有哪个德国人知道,就在这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就在那个静谧宜人,鸟语花香的地方,日尔曼人的一颗灾星降临了人世。
产后不久,范妮就将戈林托付给一位朋友格劳芙夫人照料,回到了海地。
1896 年,戈林博士辞去总督职务,举家迁居柏林,当时赫尔曼·戈林刚满3 岁。
小戈林聪明伶俐,长相可爱,故深得父母和兄姐的宠爱。他对经常被小伙伴们误认作他的祖父的年迈的父亲,总是敬而远之,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实在太大了,整整有60 多岁。戈林从小同许多同龄的男孩一样,喜欢舞枪弄棒,脑海中时不时便产生自己手挥战刀,纵马驰骋疆场的幻想。每当父亲在军界的朋友来家中作客,他便兴奋异常,偷偷地去玩他们的军帽和长剑。
对小戈林影响最大的人物是他的教父赫尔曼·冯·埃普施泰医生。埃普施泰是老戈林在非洲时结交的朋友,后来成为他的几个孩子的教父。这是一个轻视道德、崇尚金钱的人,他的言行在年幼的戈林的心中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迹。早在小戈林一家居留非洲期间,他的健壮并且喜欢**的母亲就与埃普施泰私通。但老戈林装聋作哑,对这件事不闻不问,这使埃普施泰感激涕零,心里总觉得欠下他一份情。在戈林一家回到德国后,埃普施泰主动将其在纽伦堡郊外的费尔登施泰因城堡借给他们一家长期居住。戈林的父亲、母亲与埃普施泰三人之间这种奇特的关系维持了15 年之久。直到戈林长大成人,他的父亲仍独居一室。
戈林的童年教育同当时德国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以家庭教育为主。直到1905 年戈林12 岁时,他才被送到安斯巴赫的一所寄宿学校读书。普鲁士学校的那种刻板传统的教育方式,使戈林无法忍受。3 年后,他逃学回到了费尔登施泰因城堡。这一段学校生活戈林日后一想起来就感到厌烦,由此在他的心中也栽下了仇视文化的种子。以至戈林在进入军界后说:“我一听到文化这个字眼,就忍不住要伸手摸我的勃朗宁手枪。”回家之后,戈林表示再也不回学校学什么知识了。在家里呆了一段日子,老戈林将他送到卡尔斯鲁厄的一所士官学校。戈林发现这里才是适合他去的地方。
在士官学校学习期间,戈林勤奋好学,成绩突出。
1910 年,他以优良的成绩升入号称“德国的西点军校”的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在这里,戈林心甘情愿地接受着普鲁士军校极其严格的训练,他日夜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胸挂勋章,身披绶带,成为一名显赫的大人物——能够操纵别人命运的大人物。
1911 年3 月,戈林通过了一系列科目的考试,并取得了该学院军事训练科目的最高分数232 分,高出规定分数100 分。毕业后,他获少尉军衔。
考试结束后,戈林很想放松一下,他和伙伴们一起去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故乡的艺术珍品,强烈地震撼了戈林的心,令他流连忘返,他边看边记,心中萌发了收藏艺术品的念头。这次观光旅行使戈林永世难忘,也可以说是他毕生钟爱并狂热地收藏艺术品的一个发端。
1912 年3 月,踌躇满志的赫尔曼·戈林应召入伍。他先是留在利希菲尔德军事学院继续进修,1913 年12 月通过了军官考核。这时,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德国上上下下正在加紧备战,飞机做为一种新式装备已出现在军队中,戈林对之十分迷恋,以至他在履历表上填写“业余时间喜欢到阿布塞姆观看飞机验收飞行”,“我一直对飞行非常感兴趣”。
1914 年1 月20 日,已升为中尉的戈林向姐姐们保证,“你们放心,我一定会为我们的姓氏争光的。”这个时候的戈林心高气盛,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的想法。
1914 年8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戈林被派往一线作战部队,在驻法国边界附近的米尔豪森的112 巴登团任排长,由于他所在的防区战事不多,所以他只在孚日、塞海姆和洛林参加过几次规模不大的战斗。后来,他作为营副官参加了纳尼一埃普诺尔和弗里雷战斗,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不幸的是,5 周之后他便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无法继续留在原部队作战。9 月23日,戈林从蒂亚库尔撤到梅斯,接着又被送往后方,在德国南部接受进一步治疗。
刚上战场便退下,对于一名军人来说终归有些难堪,可没想到这件事却对戈林的一生产生了影响。在弗赖堡休养时,戈林同勇敢威猛的年轻陆军中尉布鲁诺·勒歇泽相识,勒歇泽正在接受飞行训练。触景生情,戈林对飞机的兴趣又被重新唤起。病情好转后,在他的要求下,经上级批准,他同勒歇泽一起来到达姆施塔特。先是接受侦察飞行训练,10 月14 日他又被派到第3 空军预备队接受观测员训练。从1915 年2 月中旬起,戈林和勒歇泽一直同飞一架编号为B990 的阿尔巴特罗斯飞机。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戈林还专门参加了无线电和摩尔斯电码速成班。
戈林的胆略和才华不久便引起了军界上层人物的注意,同时也为他创造了同高级官员接触的机会。他的像册里有霍亨索伦王子和他在武齐那机场的合影、冯·克诺贝尔斯多夫将军同他和勒歇泽的合影,以及他同其他显贵的合影照片。2 月的最后两天,戈林中尉分别把侦察报告直接送到旅、军指挥部。3 月的一天,戈林和勒歇泽在科特德塔的法国装甲炮群上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侦察飞行,这次侦察的结果为德军后来的进攻提供了重要帮助。为此,3 月25 日,德皇亲自召见了他们,任第5 军统帅的王储为他们颁发了一级铁十字勋章。
此后,戈林成了皇家社交圈中的活跃人物。这位仪表堂堂、目光锐利的年轻军人非常引人注目,戈林本人很是得意。
在后来的日子里,戈林逐渐成为德国空军中较负盛名的侦察机飞行员之一。他交给德军统帅部的侦察照片,如敌人的机库、绵延不断的战壕迷阵、坑道雷爆炸后留下的巨大弹坑等照片,都很有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6 月3 日,当敌机轰炸德军指挥部时,戈林和勒歇泽做出了一件大胆得近乎神奇的事情,他们驾驶着没有任何武器装备的150 马力的阿尔巴特罗斯侦察机,设法迫降了一架法国轰炸机。这一壮举使他们两人声名大震。
1915 年10 月3 日,戈林作为战斗机飞行员首次完成了140 分钟的作战飞行,他在报告中声称“先后击落了7 架法国飞机”。实际上,1915 年11月16 日,戈林才第一次真正“歼灭”了敌人,那就是在塔干尔击落了1 架法尔芒飞机,3 个月后,德军大规模进攻凡尔登,戈林驾驶着一架300 马力的G499 号大型战斗机随第5 军出击。这架战斗机速度快、载弹量大、升高快,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机型,1916 年3 月14 日,戈林驾驶着这架飞机同3 架法国大型军用飞机在空中展开了一场格斗。开战15 分钟后,他击落了一架敌机。
1916 年6 月20 日,戈林又得到一架新的哈尔贝施塔特战斗机,他也被调往新的防区,开始在新的机场起落。据当时的一份作战报告所载,戈林在7 月份曾执行过4 次作战任务。在科特克菜尔上空的一次混战当中,他向一架敌机接连射出5 发子弹,打死了观测员,敌机钻进了云层,再也没有出来。
他的战绩堪称辉煌,他的名声也可谓显赫,年轻的戈林大有平步青云的势头。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位杰出的飞行员的作用,在此后的3 个月里,上级又对戈林作了一连串的调动。从25 空军野战分队,到梅斯的战斗机中队,再到第7 战斗机中队,无论在哪里,一心想出人头地的戈林总是一接到战斗任务,便情绪高昂,而一到战事沉寂时,便显得无精打采,好像他天生就是为战争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二战前后的戈林同这个时候的戈林就大不一样了,尽管他爱出风头和好大喜功的禀性没变,但他为保住自己的权势再也不愿冒任何风险了,他甚至常被其同僚视为自私自利的胆小鬼。这是后话。
调到第7 战斗机中队后,他直接向指挥空军的王储打报告,要求调到第5 战斗机中队,王储同意了。
10 月20 日,戈林同好朋友勒歇泽一起调走。在第5 战斗机中队,他的任务主要是为轰炸机护航。
1916 年11 月2 日,戈林驾机同一架英国汉德利一佩奇轰炸机交战,在激战中,他被对方的护航战斗机击中。他在臀部挨了一颗机关枪子弹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千方百计把伤残的飞机开回自己的防区,结果飞机降落在一片墓地里。
这次负伤使戈林先后在瓦朗谢那、波鸿和慕尼黑等三个医院住院治疗了3 个月。1917 年2 月,戈林伤愈归队,被分配到第26 中队,中队长就是他的好友勒歇泽。
1917 年3 月至1918 年大战结束之前,戈林已成为德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之一。他在空战中果敢勇猛,经常孤军作战,每次却又都能奇迹般地获胜。
现存的一战期间的德军空军作战报告曾对戈林这一时期的战斗情况,有过较为详细的记载,其中有些就是戈林亲笔撰写的。这些报告尽管文笔枯涩,人们从中还是可以清楚地了解戈林的作战特点和战绩的。
1917 年4 月23 日,戈林单机同英军4 架战斗机周旋,竟击落了其中的一架飞机。他在座机里,面带微笑地看着那架英军飞机冒着黑烟坠毁。几天后,他又同6 架英军战斗机展开了一场空中混战,他令人难以置信地发射出370 发子弹,击落了一架敌机。
29 日,他在击落一架英军的尼厄波尔战斗机后,与另一架英机厮杀时,突然受到旁边的一架英机的攻击,飞机的方向舵被打掉,他却安全地飞回了防区。事后,戈林得意洋洋地说:“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没有方向舵,我照样飞得很好。”
1917 年5 月17 日,戈林被调入第27 飞行中队担任指挥官。那时,德军战败己露端倪,由于美军参战,协约国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了。为了挽回败局,德军加强了在两线的争夺,交战双方的空战日趋激烈,戈林参战的次数越来越多,表现得越来越出色,有时凶猛得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
6 月8 日,他在同一架英军尼厄波尔飞机交战时,竟发射了500 发子弹,直至使敌机迫降才停手。7 月26 日,他单机攻击一支协约国空军巡逻中队,击落了其中的一架飞机后,他又驾机扑向了另一架,终因寡不敌众,受到多处攻击,引擎中弹,最后他只好将千疮百孔的飞机迫降在德军防线之后。在8 月5 日的空战中,戈林驾机冲向敌人,在距敌机仅150 英尺处开火,然后直追受伤的敌机至云层下,亲眼看到它起火爆炸后才离去。
在当时的德国空军中,名气最大的飞行员是被称为“红男爵”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飞行中队,是德国空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飞行中队。戈林尽管在德国空军中的名气也不小,但同里希待霍芬还不能并驾齐驱。到1917 年11 月,里希待霍芬已击落61 架敌机,而戈林才击落了15 架。他一直梦想得到的普鲁士军队的蓝色珐琅十字奖章,即人们所说的“蓝色马克斯”,好像离他总是那样地遥远。为了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戈林竟假报战功,谎称他早在加入空军之初就已立过战功。前面说过,他在第一次参加空战时,就在战后飞行报告中大言不惭地称自己击落了“7 架敌机”,戈林的上司难以对事实作进一步的核实,戈林的大话并没有多少人理会,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1917 年7 月7 日的空战中,戈林声称他击落了一架英国的斯巴德战斗机。只因热油溅在了脸上,他没有盯住目标,但他坚信那架敌机坠毁了。德军空军指挥部事后没有承认他的这一战绩。30 年后,已成为将军的勒歇泽在提起往事时,承认他的伙伴戈林确实谎报过战绩,同时戈林还劝他也这样做,并且强调他们一定要这样做,“不然,我们永远不能领先”。可见,戈林的虚荣心、好胜心以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处世方式是由来已久的。
1918 年初,德国空军为了配合将于3 月份开始的对西线的大规模进攻,在建制方面作了变动,即将4 个战斗机中队合并成一个联合飞行中队。里希特霍芬任第一联合飞行中队队长,勒歇泽任第二联队的队长。自我感觉良好的戈林妒火中烧,却也无可奈何。
4 月21 日,里希特霍芬在空战中丧生,戈林认为自己是接任里希特霍芬职位的第一人选,不料,空军指挥部却任命了另外一个人担任指挥官。戈林终于明白了,他在空军上层人物心目中的分量还不够,要想接过被视为德国空军军魂和象征的里希特霍芬中队的权杖,还需要再立战功。从4 月到6 月,戈林又击落了3 架敌机,这样,他击落的敌机累计己达21 架。
6 月下旬,里希特霍芬的继任者战死。7 月14 日,戈林终于得到了他朝思暮想的里希特霍芬中队的指挥权。可他并没来得及充分享受这份荣耀和细细品尝权力的滋味,因为德**队在西线节节败退,整个大战已接近尾声。7 月16 日,戈林又击落了一架敌机,这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落的最后一架敌机。
7 月18 日,协约**队在马恩河发起猛攻,俘获德军3 万余人,8 月,德军的16 个师又在亚眠被歼灭。9 月底,德军兴登堡元帅在德国枢密院宣布,德军已不能继续抵抗下去。
10 月初,协约**队突破了兴登堡防线,在北起伊普尔,南迄凡尔登的战线上全线出击,德军兵败如山倒,眼看着大势已去。
11 月3 日,德国基尔港的水兵起义,“十一月革命”爆发,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德国彻底战败。
在此期间,戈林和他的战友们接二连三听到德军遭遇厄运的坏消息,他们终日惊恐不安,沉浸在战败的哀痛之中。战争结束了,作为战败国的军人,即使是被誉为天之骄子的空军飞行员又会有什么出路?前途一片灰暗,每当想起这些,戈林就不免心悸。
1918 年11 月11 日清晨,巴黎北郊的康边森林晨雾弥漫,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协约国士兵。此时,在协约国前线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的专列车厢中,德国统帅部的两名代表正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德国人觉得,这个初冬的日子被一片肃杀之气所笼罩。
德国战败的消息如一阵风一样,迅速传遍了德国的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尽管自1917 年以来,战败的预感就萦绕在德国人的心头,但这一旦成为现实,还是让人接受不了。皇帝跑了,接管政权的是以艾伯特为首的一些社会民主党党棍组成的临时政府,首都一片混乱,工厂停工,商店关门,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怒火中烧的市民。他们不知道现在该做什么,不知道明天该去哪里找工作,不知道贮藏室里最后一片面包吃完后该怎么办。
德国**为了夺取政权,在十一月革命后采取了一连串的政治行动。
1919 年元月15 日,**领导市民武装起义。柏林市区枪声不断,**临时组织起来的工人武装控制了火车站、电报局、煤气厂、自来水厂和一些重要的建筑物。临时政府惊慌失措,他们动员起首都的一些陆军军官,并从外省调进军队,对德共发动的起义进行镇压。与此同时,在德国中部,汉堡、不来梅、慕尼黑都爆发了德共领导的工人武装与政府军之间的战斗。
在危急关头,艾伯特政府与德军统帅部结成了联盟。德军总参谋长格林纳后来在马格德堡的审讯中供认:“我们结成联盟反对布尔什维克主义者的威胁和苏维埃制度,每晚11 点至1 点之间,我们在司令部通过一根秘密电话线同德国首相协商一切。首先商定的是要夺取柏林工人士兵苏维埃的权力,以及调10 个师团开进柏林。”1917 年11 月至第二年4 月的几个月里,可以说,德国人是在血与火中度日。
言归正传,前面说到戈林正思量一展宏图时,却听到了德国战败的消息,他感到自己的前程就此被断送了。停火协议很快传到戈林所在的部队,按照这份协议,德国需交出5000 架飞机。戈林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伙同下属,飞到达姆施塔特,将飞机藏了起来。他又同阿沙芬堡的造纸厂联系,把手下的大部分伙伴安置到了那里。戈林本人是不会甘心作一名造纸工人的,他心中那团权势的欲火,是不会熄灭的。他要到首都去,到那里去寻找他的天地。
临行前,戈林的部下在阿沙芬堡的一个啤酒馆里为他饯行。他一面大口地喝着啤酒,一面大谈德国的境遇。在他看来,德国绝对不应该战败,战败的原因不在他们这些军人身上,他泪流满面地宣告“我们的时代一定会到来”。在悲壮的气氛中,戈林同大家辞别。
不久,戈林与另一名王牌飞行员恩斯特·乌德特回到了柏林。混乱中的柏林并没有给戈林带来希望,没有任何人肯顾及一下他,把他安置到一个地方。说起来也是,连皇帝都跑了,一个前飞行员的命运又算得了什么呢?到了这个时候,谁还管你是不是曾击落22 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戈林见在首都实在没有任何发展的余地,便跑到慕尼黑,同寡居的母亲住在一起。而慕尼黑做为巴伐利亚的首府,此时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
**人建立的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已成为柏林临时政府的眼中钉,他们发誓要将其置于死地,为此正在四处调集军队准备围打慕尼黑,戈林见势不妙,便匆匆离开了这块是非之地。
在柏林和慕尼黑接连受挫的戈林仔细地分析了一下形势和自己的处境,认为目前在德国找不到什么出路。因此,他决定离开饱受战争摧残的西欧,打道北上,到北欧去谋求发展。
1918 年的北欧,比起疮痍满目、哀鸿遍野的西欧来说,无疑是一块福地。
戈林先是到了丹麦的哥本哈恨,以他那德国空军中赫赫有名的里希特霍芬飞行中队指挥官的身份,很快便立住了脚跟。丹麦的福克公司首先邀请他做试飞员,请他试飞一种新型飞机。戈林知道这下子机会来了,便同意接受这项工作,但条件是对方要将这架飞机送给他作为报酬。在当时的丹麦,技艺高超的飞行员实在难找,福克公司只好忍痛同意了戈林提出的苛刻的条件。试飞成功,戈林不但拥有了一架自己的飞机,而且在当地声名鹊起。1919 年春,丹麦政府筹建空军,请他推荐最好的机型,这使他过了一把当权威的瘾。可风头还是没有出够,戈林将他过去手下的4 名飞行员请来,同他一道作特技试飞。戈林自然要大肆炫耀一番,他们的飞行技术也确实使丹麦人膛目结舌。
此后的几个月,戈林财源茂盛,比如,他在欧登塞作了两天特技表演,丹麦人便送给他2500 克朗。这种没有什么目标却有着丰厚收入的生活,使戈林的浪荡公子的劣根性又露了出来。就在完成欧登塞试飞的当夜,戈林便喝得酪配大醉,恶作剧地将他所住饭店客人放在房间外面的鞋倒来换去,找不到鞋的客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夜深人静之时,他还用手推车推着几个姑娘在街上大声唱歌,直到被送进了警察局。
清醒后的戈林觉得这种生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他不想再在丹麦呆下去了。这年的夏天,他驾驶着他的福克飞机来到了瑞典。在瑞典的马尔姆斯莱特,戈林卖掉了飞机,加入刚刚建立的瑞典航空公司,成为一名飞行员。
很快,戈林又陷入了苦恼之中。他发现在社交场合,每当介绍起他,一说到他是中尉,对方脸上便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这总令他有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他了解到,他的军衔在瑞典社交界实在太微不足道了,他最起码应该有一个上尉军衔。为此,他在斯德哥尔摩给他过去的部队写了一封信,要求准许他以上尉的身份转业,强调这将“对我的平民生涯至关重要”,还说如果军方同意他的要求,他愿意放弃自己的抚恤金和伤残津贴。两个月后,戈林如愿以偿。
于是,在斯德哥尔摩社交界,有了一位赫尔曼·戈林上尉,对这位年轻潇洒。谈吐得体的前德**队王牌飞行员,很多人产生了好感。戈林还在报纸上就一些飞行问题发表评论,著名的《瑞典日报》对他作了专访。戈林重新活跃起来,他觉得这里可能适合他发展,他差不多决定要在瑞典定居了。
1920 年2 月的一天,一位年轻的瑞典人走进了航空公司,他指名包租戈林的飞机,他要乘机到他的城堡罗克尔斯塔特去,这个人就是瑞典社交界名人埃里克·冯·罗森伯爵。戈林答应了他的要求,设想到这件偶然的事情却使戈林改变了长住瑞典的打算。
2 月20 日,在暴风雪中,戈林将飞机平稳地降落在罗森伯爵的城堡附近的一个冰湖上,戈林因无法马上返回,便在城堡中住下。罗森伯爵邀请戈林参观他的城堡,他们端着酒杯,边走边谈,城堡中几处雕刻着万卐形图案的地方引起了戈林的注意。他问罗森伯爵这是什么图案,伯爵解释说,这是在哥德兰岛发现的一种图案,是北欧人的祖先创造的神秘的符号,大约象征着太阳在所有地方升起的意思。戈林在这种图案前长久地伫立着,思索着这种奇特的图形的寓意。奇怪的是,以前从未见过这种图形的戈林,不知为什么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
戈林正在凝神静思的时候,从楼梯上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位漂亮女郎正拾级而下,她的美色使戈林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罗森伯爵见状急忙介绍说,这是他的妻妹卡琳·冯·福克女伯爵。卡琳早就听说过戈林,两周前《瑞典日报》的专访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天夜里,戈林、罗森伯爵、卡琳三人在一起谈到很晚。戈林发现,待在这位温和、娴静的女人身边,就如同置身于一种美妙的氛围之中,忘却了烦恼,感到一种少有的平静、愉快。
随后,戈林和卡琳便开始了单独交往,戈林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女伯爵,卡琳对他也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两人的关系发展得极快,不久他们就同居了。
卡琳比戈林大5 岁,当时已有31 岁。她的丈夫是一名瑞典军官,他们的儿子托玛斯已经5 岁了,卡琳对枯燥的婚姻生活早已厌倦,她渴望带有浪漫情调的生活,向往新的天地,戈林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她的愿望。戈林与女伯爵的风流韵事很快就传开了,在那个年代,在斯德哥尔摩这座当时还很保守的城市中,这无疑是一桩丑闻,是一件伤风败俗的事情。面对人们的指指点点,戈林我行我素,丝毫没有悔意,也不觉得有什么难堪,同他对卡琳的爱相比,这些大概根本就不值得放在心上。他太爱卡琳了,对她唯一的不满就是她迟迟不肯离婚。而卡琳不肯离婚的理由是,她不愿意失去孩子。卡琳的父母和姐姐对她的行为非常气愤,她的丈夫尼尔斯·冯·坎楚则以剥夺她的财产分割权和子女监护权相要挟,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卡琳有些心烦意乱,但不管怎样,她对戈林的感情都是不可动摇的。
1920 年夏,戈林带着卡琳到德国旅行,两人在巴伐利亚山中的拜里施采尔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清静日子。回到瑞典后,他们在斯德哥尔摩租了一所小房子公开同居了,这更惹怒了卡琳的家人。也许戈林的心中还残留着儿时母亲与冯·埃普施泰私通的阴影,他不愿同卡琳就这样长久地生活下去,他要得到正常的婚姻生活。戈林苦苦劝他的情人离婚,可卡琳还是强调她不能离婚的理由。
戈林看到他既无法改变现状,又舍不得同卡琳分开,便决定同卡琳离开多事的瑞典。戈林同卡琳回到了德国,在慕尼黑附近的一个叫上克罗伊特的小村子住了下来。戈林想上大学,并在一所学校里报名学习经济。然而,他们身无分文,完成学业谈何容易。卡琳靠画画和作手工制品赚一点儿钱,维持两人的生活。不久卡琳得了一场病,戈林无钱交医疗费,就把卡琳的皮毛大衣当掉了。卡琳的丈夫尼尔斯得知他们的情况后,表现得异常大度,他给卡琳寄来了钱,让她赎回大衣,同时还寄来一张回斯德哥尔摩的机票,他仍然希望她回心转意。卡琳的父母也来信说,如果她肯回瑞典,他们就把在德洛特宁霍尔姆的别墅送给她。卡琳毫不犹豫地回信拒绝了他们。面对这一切,戈林百感交集,想想当年他是多么风光,即便流落北欧,也不曾如此落魄,今天到了这步田地,真不知应该怨谁。再想想卡琳放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不要,甘愿跟着他远走他乡,现在竟沦落到衣食无着的境地,他不禁难过得要落泪。
又想到不知哪天才是出头之日,他更是黯然神伤。
正是:人生风云多变幻,“英雄”落难谁人怜。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