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福特 > 第一章 乡村生活

  第一章 乡村生活

  引言

  当今世界没有见过马车的人易找,没有见过汽车的人难寻。但在本世纪初,这句话就得颠倒过来说了。

  历史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亨利·福特功不可没。当然,我们说改变世界不是哪一个人的作用。今天,汽车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到处奔跑,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种状况的形成,首先应归功于内燃机的发明者,汽车的发明者。当这种4个轮子的怪物刚一问世,人们就预言它会有今天。亨利·福特则是最先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一个人。他是个企业家,他制造的T型车,他利用流水线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的普及。汽车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亨利·福特给人类文明的车轮加了一把向前的动力。

  他的一生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汽车产量和销售量最大、工厂规模最大、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最先进、个人财富也算得数一数二。

  俗话说“为富不仁”。然而,在欧美工业界,他是率先实行“仁政”

  的大老板。他的日薪5元制,使得他的工人以作为福特公司职工为荣。

  此外,这个农民出身的世界巨富,生前还做过很多有利于劳动者的事。

  真正使他美名远扬的是他办企业的宗旨:服务社会,有益人民。

  他身经两次世界大战,他的工厂也两度成为美国的军火库,但他本人则是以和平主义者闻名于世的。为此,人们给了他一次参加竞选的机会。亨利玩机械是位熟手,玩政治则是生手。他参与政治活动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过,从和平船事件到竞选、到办报,除了投入大笔钱外,他什么也没得到,或者说,得到的是他不想要的。

  亨利·福特的前半生,事业发展到顶峰,人们对他的评价颇高。然而,年龄愈大,他性格特征的双重性愈明显。他性格内向,待人谦虚和蔼,很易与之相处,但是却不易与人合作共事。他办事极有主见,特别在早期,脑子里一些不同于常人的想法,往往给他带来成功,这更使他坚信自己判断是正确的。当他的公司成为一个巨大的生产王国时,他是真正的国王,主宰一切,在他儿子继任后,仍不肯松手。时过40年,这样一个庞大的生产体系,凭他这种领导作风居然还能将他的公司维持在两家公司之后,数百家公司之前,却又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他的固执、他的专断既给他的事业以帮助,又给他的事业带来损害。由别人难望其项背到退为第三,他直至去世,也不明白通用公司、克莱斯勒公司是如何能超过他的。

  亨利对儿子有过深深的父爱,可是又无情地摧残过儿子的心灵。他对克拉拉一往情深,与她白头偕老,不过人们也风传过他与女秘书伊芬吉妮的风流韵事。他对工人关心体贴,但他与工会却长期对抗。他不歧视黑人,却又反对过犹太人。他深知科技知识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但他重视的又仅仅是从实践中摸索,而不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关于福特其人,他自己于1922年出过一本自传,别人也为他写过多种传记。这些书,基本态度要么是赞美,要么是贬损。其实,人,都不是那么纯净的。福特是个伟人,但也是个凡人,他的功绩和他的缺点同时存在。本书力求对亨利·福特复杂的性格特征作出详尽的叙述,不溢美,不讳过,为读者描摹出一个真实的、丰满的亨利·福特。

  1. 农民的儿子

  到亨利·福特出生,福特家已是祖孙三代的美国居民了。福特家族原本世代是爱尔兰农民。19世纪中叶,爱尔兰灾荒,亨利·福特的祖父约翰·福特带着亨利的父亲威廉等三个孩子,远涉重洋,来到美洲,在底特律北部一个叫迪波恩的村庄定居下来,拓荒务农。他们选中这里主要是因为这里地价便宜。这个勤奋的家族不但在异乡站稳了脚跟,随着年深月久,他们之中有的人已在地方上担负点社会工作,也算是有点身份的人了。

  威廉在农忙时帮附近的农场主干活。农场主欧亨有个独生女叫玛丽。一来二去,威廉和玛丽由相熟到相恋,最后结婚。这位玛丽小姐便是亨利·福特的母亲。

  亨利·福特于1863年7月3日降生于世。

  威廉这一天非常高兴,天不亮就赶着车到10英里外去请医生。清晨,正好请回来,小亨利已迎着太阳于7点出生。母子平安,一切顺利,况且又是个结实强壮的男孩,威廉一心想的是兴办农场,这样一来,他的事业后继有人了。威廉一高兴,便慷慨地拿出5块钱给医生作酬金。在当时,对他来讲,这已不是笔小数了。

  迪波恩是个美丽的北方乡村。亨利终其一生眷恋的一是母亲玛丽,一是家乡迪波恩。他的感情很专注、持久,这大概与他性格中固执的成份是统一的。

  亨利曾在回忆他儿时的家乡时说过:我的家是栋朴素的二层楼的木房。房子周围是一片整齐的农田,东边有几户农家,西边是果园,南边是一片大森林。春天一到,田边和森林入口处都开满了野花,蝴蝶蜻蜒高兴地在花枝上飞舞着;麻雀、云雀、小鸟等为他们伴唱;鹧鸪发出一种像敲鼓一样的声音,抖擞翅膀,飞向浓密的草丛;还有很多兔子、臭鼬、浣熊、狐狸以及水貂等小动物,此外森林里还住着“狼先生”、“熊先生”……

  这的确是一派恬静美丽的田园风光。亨利一生从事的是工业,爱好的是自然。当他后来开办的汽车工厂欣欣向荣之时,美国作家约翰·保罗经常撰文批评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污染了环境,使福特公司备受责难。然而亨利却很理解保罗的思想感情,他由衷地为美国有保罗这样的环境卫士感到高兴。尽管保罗对汽车有偏见,他还是很想跟这么一位热爱大自然的作家交朋友,为此他送了一辆福特车给保罗,希望保罗能认识他和他的汽车。在同一时期,亨利以他的财力和名望在国会活动,促成一项保护候鸟的法案通过。

  亨利特别喜欢鸟。关于儿时生活的回忆,留下清晰镜头的都与小鸟有关。到他有钱以后,他在家乡的红河边买下大片林地,在树上装了2000多个鸟巢,建立起鸟的乐园,圆了他儿时的梦。约翰·保罗认识亨利后才知道,这位工业家懂得的鸟类知识多得惊人,只要是美国境内的鸟,他光听叫声就能猜出它的名字,因为迪波恩的森林是他最初的课堂。

  2. 童 年

  亨利出生几年后,家里又添了三个弟弟、两个妹妹。这一大家子的家务都是母亲玛丽一手操劳。缝补浆洗、烧饭种菜、养鸡种花都是她的工作,甚至蜡烛、肥皂也是她自制。尽管忙,但玛丽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有一点空便陪孩子们玩。玛丽经常教导他们养成勤奋、诚实、爱整洁的习惯。

  亨利是老大,家里的活他也得帮着干一点了。开始是打扫鸡舍,这活又脏又累,没干几天他就不想干了,以致长大后连鸡肉都不想吃。去挤牛奶,没干几天也不喜欢了。后来玛丽把看马的事分派给他。有一天,亨利骑马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可脚还挂在镫子上,任他喊叫踢打,马还是拖着他跑回了家。亨利把脚弄跛了,他气急败坏,再也不愿放马。

  几天后他还嚷着脚痛,想躲过这件差事。玛丽平静地对孩子说:“亨利,人为了要活下去,就必须面对许多讨厌的工作,如果这也不做,那也不做,处处存着躲避的心理,那你的生活便注定要失败。你可以同情别人,但决不可怜悯自己。”

  母亲的话,亨利愿意听,但是父亲没这么循循善诱,他分派的活你必须去干,否则就要接受他的惩罚。亨利讨厌农活,而父亲就是要他守住那几块农田。

  亨利7岁开始上学。在这之前,母亲早就抓着他的小手教他读书、写字,所以学校的课本他早已能读。学校离家一公里。这所学校只有一间红砖砌的房子,8个年级挤在一起上课。教室里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共有4排。老师就是一个,冬天由男教师讲课,一到开春,男人都要下田劳动,高年级的学生也帮家人下田去了,学校只剩下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就由一名女教师给他们上课,一直持续到收割以后。

  教室的讲台前有个大壁炉,亨利对它印象深刻。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就要罚他站到壁炉前边,这样他就整堂课都是面对着壁炉的。亨利是个小调皮,这种待遇大概是常常享受到的。上课时,他和同学隔着老远打暗号通信息,放学了,跑到农田里偷瓜吃,拿午餐换糖吃。有一次,老师因为他淘气,罚他与一个女孩子同桌。他感到受了侮辱,就在长凳的两头各挖了一个洞,在女孩那头的洞里插了一根针,用线与自己这一头连起来,一牵线,那针就会竖起来,扎得那女孩高声叫喊,惹得课堂里一片哄笑。

  他不是个规规矩矩的“乖孩子”,不过,也不是个坏孩子。他的功课并不差,都在及格以上,尤其是算术,从未出过错。他交的朋友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名叫艾德索·路迪曼。以后他把他的独生儿子也起了这个名。

  那时,亨利最喜欢的是上地理课。倒不是因为对地理特别感兴趣,而是因为地理书附有大幅地图,把它竖起来,就遮住了整个桌面,于是好干别的事。反正所有的课都是一个老师包场,上完地理课,换了跟别的年级上课,亨利的地理书就竖在那里不倒了。老师说:“亨利,你怎么老是在看地理书?”于是,他赶快拿出别的课本来。

  终于,有一次这花招被识破了,亨利正在地理书的掩护下拆一块手表。老师这次不是罚到壁炉前“面壁思过”,而是把他从后排调到了最前排,好时时监督,不被他“用功”的假象所蒙蔽。

  亨利从此天天与那大壁炉咫尺相隔,眼盯着它,脑子里涌出形形色色的想象来。到他年老时,这大壁炉便成了他整个学生时代的回忆。后来他大兴土木,也在办公室里依模依样,建了个同样的壁炉。

  下课后,学生们跑到野外,放风筝、钓鱼、游泳。亨利最爱好的是跳高、爬树、溜冰。当然,他对这些活动的兴趣都比不上对机械所产生的兴趣。

  他们学校旁边有一条排水沟,是用来给周围的低洼农田排水的。亨利这天忽发奇想,想玩水推磨的游戏,他邀了几个朋友,把水沟堵住,找了根锄柄当转轴,把水车和老式的咖啡磨连接起来,磨子在转动。他们把马铃薯、土块统统往里塞,研成粉,磨了一会,又磨坚硬的小石头。

  石头跟磨子一摩擦,产生了小火花,引得他们个个兴高采烈。

  当他们尽兴而返时,却忘了把堵住的水放掉,一夜之间,水漫出沟渠,这片低洼地成了一片“汪洋”,马铃薯秧都浮到了水面上。第二天农田主人怒气冲冲地拆了他们的堤坝,还跑到学校告状。

  威廉有时还帮铁路上干点事。有一年冬天,他带亨利到了底特律火车站。亨利第一次见到火车头,对这个呼哧呼哧喘气的大怪物非常感兴趣。机车长见这个孩子着迷的样子,便同意他爬到驾驶室里去,还特意为他开动了一下,让他亲手拉响汽笛,尽量地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亨利回到家里,整晚都想着火车的事,睡不着。第二天,他便异想天开地模仿造火车。他从厨房里提出了两只壶,从储藏室推出一架雪橇,把两只壶放在雪橇上,一只烧水,一只当炉子烧火用,当水壶冒出蒸气来,他就推着雪橇一边跑一边“呜……呜……”地叫,还高声喊着:“火车来啦!火车来啦!”

  又有一次,亨利跟几个同伴玩蒸汽机的游戏。他们把机器装在学校的篱笆下,点燃了火,机器飞快地转了起来。可是孩子们仍嫌不过瘾,希望它转得更有力,他们拼命朝炉膛里添煤。正当他们全神贯注摆弄它时,锅炉突然爆炸了。碎片砸进一个孩子的腹部,他负了重伤。亨利还算走运,只被一小块碎片割伤了嘴唇。那片篱笆则被火烧了。后来是他父亲负责把它修好的。还好,威廉并没有过多地责备孩子。

  虽然屡屡闯祸,但亨利对机器的爱好不减。他又在学校后面的小房子里安了一只熔炉,还特意为它配了台鼓风机。那是一台破旧的辗壳机改装而成的。炉内温度足以熔化玻璃,甚至黄铜。他把溶液倒进自制的沙模内,做成各种形状的东西,自得其乐。

  亨利的一双小手总是没有闲的时候。看到谁有一件新奇的、会动的玩具,都想拆开看个究竟。亨利的弟弟妹妹们算是领教够了这位胞兄的本领,每当他们有了一件新鲜玩具,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千万别让亨利看到,否则他一定会拿去拆开的。”

  除了拆玩具,再就是拆农具、拆表,拆得家里人都烦他了。惟一不烦他的是在他们家干活的德国移民阿道夫。阿道夫是在普法战争年间逃难到美国的。他有一块表,那时表还很贵重,但是他同意小亨利打开看看。亨利一直到老都记得两个人:一个是让他打开表的阿道夫,一个是让他爬上火车的机车长。

  钟表和火车把亨利迷住了,头脑里无时无刻不是装的这两样东西。

  可是这两样东西乡里不得见,城里可以看个够。从此,亨利常常瞒着家人,独自到底特律去看火车和到钟表店看师傅们修表,一看就站上几个钟头,以致忘了时间,等天黑了才想起还得走10公里路回家。

  福特家族世代务农,可是亨利对农活却毫无兴趣,田里那枯燥繁重的劳动令他生厌。看到农夫们跟在马屁股后面扶着犁,他那不安分的脑袋就在想,如果有一种机器能代替人力,耕种得又快又好那该多好啊!

  所以,应该说亨利投身于机械事业,思想的火花最早闪现的应是拖拉机,而不是汽车。

  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那年3月,他母亲玛丽在生第8个孩子后去世了,死时不到37岁。这8个孩子除头胎和最后一胎夭折外,活着的依次为亨利、约翰、玛格、珍妮、小威廉、罗伯特。母亲的死,对这个家庭来说是场灾难,家里一下散了架,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一切井井有条、充满温馨与欢乐。对亨利来说,他的童年也随着母亲的去世而结束了。这一年他才12岁。

  亨利对母亲非常怀念。成功后,当他重建家园时,最重视的是要重现跟母亲有关的东西,连母亲用过的锅碗瓢盆都要依照当时模样复制。

  他觉得母亲是最理解他的,从小就看出“亨利是个天生的机械匠”。他把他一生的很多优点归功于母亲的影响,那就是“整洁、有序、忍耐、勇敢、锻炼”。这位世界首富的生活准则就是“像母亲所希望的那样生活”。

  3. 启示录

  母亲去世的那一年,亨利认为有三件事对他一生的生活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件,是那年7月,威廉带着孩子赶车进城。还未到底特律,他们看到迎面过来一辆古怪的车子。以前亨利只知道大路上跑的车子无非是人推马拉,从未见过自己能动的车子。这次看到的却是一辆用蒸汽推动的车子。说它是辆火车,可是它又没有轨道。亨利惊讶得几乎跳起来。

  由于路太窄,那车停下来,让他们先过。亨利立刻跳下马车,奔到蒸汽车前面,到处摸、到处看。威廉知道儿子对什么发生了兴趣,在前面耐着性子等他。那司机也很有耐心,把车子的性能、操作方法一一告诉了他。

  他们见到的是一辆牵引式的蒸汽车。车前面装有汽缸和锅炉,后面一半装水和煤,有点像平地上行驶的火车。不过锅炉是竖起的,不是火车那样横卧。汽缸与后轮由一根铁链相连,以此驱动车子前进。这车不是用来载人,也不用来运货,它不过是架“自行动力机”。到达目的地后,拆下铁链,换上皮带就可作为脱粒机的动力。亨利的时代,蒸汽机早已不是稀奇物,但那时蒸汽机都是不能移动的,若要到另一处工作,就必须把它装在马车上运走。而亨利看到的这一台,却是自己能行走的蒸汽机,不要马拉。因此人们把自行的车叫做“horselesscarrige(不用马拉的车)”。这就是最早的汽车的名称。

  这次邂逅蒸汽车,对亨利来说,如同见到了救世主显灵,上苍的召唤。

  第二件事,亨利这年收到了一件礼物。那是底特律钟表店的师傅们跟他熟了,给他的一块停摆的表。尽管已停摆,但亨利照样喜欢。

  照例,这东西一到手,亨利便立刻把它拆开,然后又把它拼装如初。

  反复拆装几次后,亨利终于对钟表的构造了解得清清楚楚。恰好,他的一个伙伴阿巴特心爱的怀表坏了。阿巴特曾经凭着这块怀表,神气得不得了。亨利早就想把它拆开看看。阿巴特知道亨利也有块表了,并且还自己拆装过,他找到了亨利:“亨利,你知道这表为什么停了吗?”亨利拿过来,找到原因后,自己制了一些必备的工具,很快把它修好了。

  这件事在邻里间传开了,从此他们的钟表一出故障就拿来找亨利修。亨利是有求必应,就是不求,他也主动找上门去帮人修。他太爱干这些拼拼装装的事了。

  第三件事是父亲威廉那一年到费城参观了一个展览。那是特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举办的博览会。机械馆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威廉对机械很感兴趣,同时他也希望儿子在这上面多花点功夫,因为他有很多工具,很想能有个人帮他维护修理。

  亨利喜欢说他搞机械得到母亲的理解,而从未说过父亲对他的影响,这有失公平。父亲告诉他那个机械馆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蒸汽机、机床、农具和内燃机:馆中央装了一台高12公尺的蒸汽机,那汽缸的直径有一公尺;除了这台大引擎外,还有由蒸汽机带动的钻床、车床、蒸汽整地机;馆中还陈列有好几种以瓦斯等气体为燃料的马达等等。父亲绘声绘色地对亨利讲述了这次费城之行,使他的心砰砰地跳。他觉得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预感到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亨利为外面的变化所吸引,在乡里越来越待不住,希望早日投入到另一个天地中去。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到17岁那年,亨利·福特终于下决心离家到底特律去自谋生路。

  父亲满心希望的是亨利能继承家业,管好那上百公顷的农田和牧场,但对于亨利的出走,似乎也不反对。他认为儿子要去也不过一二年的事,迟早他会厌烦外面的生活的,脚踩在土地上,那比什么都实在。

  他满脑子爱尔兰农民的传统思想。但是亨利想,要是母亲在世则一定会为自己的决定而高兴,所以他总是将后来的成功归功于母亲的影响,而不愿提及他这位对机械有几分在行的父亲。

  亨利对亲人有点心理偏颇。他对他的两个弟弟及福特一姓的家门相当疏远,可是对他妻子的娘家人,以及母亲玛丽的娘家那边却显得很亲切,对他早年守寡的妹妹玛格也能给予适度的帮助。而福特一家人,除他之外,他的父亲、叔叔、伯伯、五个弟妹及堂兄弟,彼此之间来往甚为密切,惟有亨利独来独往。当他成名之后也没有给这些亲属带来更多的好处。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