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续编(3)
自传续编(3)
在宗教方面,我从小就接受了长老会教派教育。但是对长老会的某些教义,诸如上帝永恒的旨意、上帝的选民、上帝的判决等等,我感到莫名其妙,其他的一些教义也令人怀疑。后来,我就不再参加这个教派星期天的公共集会,因为这可是我学习的大好时机。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宗教原则。譬如,我从来没有对上帝的存在产生过怀疑;上帝创造了世界,按照他的旨意统治世界,上帝最喜悦的信奉就是对人行善;人有不朽的灵魂;罪恶必将受到惩罚,善行必将得到回报,这种回报不在此地此时,就是在来世。这些我都认为是宗教信仰的精华所在,因为在我国的各教派里都可以找到这些要素。所以我信仰一切教派,虽然尊重的程度有所不同,因为我发现它们或多或少地不可能鼓励、促进或确定道德观念,而主要只能使我们分裂,使我们相互充满敌意。正因为我有这样的想法,因此我对所有的有关宗教的讨论都不愿参与,这是为了避免我的良好形象蒙上阴影,因为在别人的眼中我的信仰非常虔诚。我们这个地区的居民越来越多,不断需要增加新的教堂。而这样的教堂一般是通过自愿捐献的方式修建,不管是什么教派需要我做一份微薄的贡献,我总是愿助一臂之力。
虽然我一般不去参加公共礼拜,可我不仅认为公共礼拜很有必要,而且只要开展得好就有很大的用处。我每年按期交纳会费,为费城惟一一个长老会牧师及他主持的集会提供资助。这位牧师以前是我的朋友,时常来我这里探访,劝我到他的教堂去做礼拜仪式。有时候我也被他拖去参加礼拜,曾有一次连续去了5个星期天。虽然我难得有星期天的空闲来学习,但是他如果真是一个令我信服的优秀牧师,我就会坚持前去听讲道。可是他讲道的主题不是教派之间相互攻击争论,就是阐述长老会独特的教条,这些我对来讲全是十分枯燥无味,毫无启发教育的作用。因为我这样看:他连一条道德原则都没有向人们传授,更不用说在生活中去实行了。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长老会的教友,而不是品格高尚的市民。
后来有一次,他把腓立比书第四章中的一节经文拿来布道:“弟兄们,凡真实的、正直的、公正的、纯洁的、可爱的或美誉的东西,不管其有德行还是有信誉,你们都要加以思念。”我想用这样一个题目做布道,应该讲到一些道德问题了吧。可是,他却按照使徒传中的含义把这次布道局限在这样5点:
1谨奉安息日;
2勤读《圣经》;
3必须按时做礼拜;
4自愿分享圣餐;
5尊重上帝的传道者。
这些可能都是善行,但并不是我想到的那种东西,这些本来应该从那段经文里引申出来。我再也不企望从他们的聚会中得到什么了,并且感到极为厌恶,以后再也不去听他讲道了。在几年以前(1728年),为了自己使用,我编了一段短小的祈祷书,叫作“宗教信条和行为准则”。于是,我又重新使用这本祈祷书,不再到教堂去做礼拜了。我这一举动可能会受到责难,但我在此不想加以辩解,因为我当前的目的是叙述事实,而不是请求人们的谅解。
与此同时,一个大胆而艰巨的计划在我头脑中形成了,我要让道德达到完美的境界。我希望能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却不犯任何一点过错。我将征服自己所有的邪恶,不论是来自天性、习惯的缺点,或者是交友不善可能把我导入的误区。因为我了解,或是自以为知道何者为对、何者为错,那么为什么我要受传统戒律的支配,不允许我做这件事而非要我做那件事情呢。但不久以后,我发现这个计划难以兑现,因为有许多我没有想像到的困难。当我小心谨慎防备着某一缺点时,却出乎意料地冒出来了另外一个错误。习惯的惰性总会乘人不备,而人们的习性往往强于理智。我由此得出结论:我们需要在理念上确立信念,在道德上要做到尽可能完美,但是这并不能够完全防止过错的发生;坏的习惯必须打破,好的习惯必须加以培养,我们才能希望我们的举止能够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正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拟定了下列方法。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