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商界铁娘子董明珠 > 第五章 舍弃机会才能得到机会(4)

  第五章 舍弃机会才能得到机会(4)

  第五章  舍弃机会才能得到机会(4)

  从1996年上市到2006年,十年间格力从资本市场募集了七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而与此同时,格力给予股东的累积分红高达十七八亿,股东的回报翻了一番多。在全国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唯有格力电器、伊利股份连续九年业绩持续增长。

  格力的一个发展奇迹就是,没有银行贷款,而且在逆境下持续增长。格力有过向银行借钱的经历,但那已经是1995年以前的事情。2004年10月,格力收购了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合并报表中有了116亿元的短期借款,然而与公司几十亿元的资产相比这些借款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而且也不是银行借款。格力每当淡季的时候一下就能收到经销商打过来的数十亿元货款,可谓腰包撑得鼓鼓的。现在,格力还一直有好几个亿的资金存在银行里没有利用。

  “不借钱”的格力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在中央电视台2006年8月的一期栏目中,董明珠和重庆力帆董事长尹明善发生了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企业是否应向银行贷款。重庆力帆在尹明善的领导下由小作坊起步,依靠滚动发展迅速做成了大型民营制造企业。尹明善认为向中国的银行借钱成本属世界最低之一,压力不大,比较合算。他激动之下,说出了“不到银行借钱的企业有点呆,在银行钱借得太多的有点狂”这样坦率的话。

  董明珠则强调贷款的成本问题,即使它再低总是有的。但是究其真实原因,不外乎格力有自己更好的融资渠道,以及她稳健的经营风格,宁愿放弃似乎是白得的利益和扩张机会。

  格力电器不向银行借款,但是它通过向相关方面大举无息负债来增加对股东的回报,2005年格力电器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784%,净资产收益率则达到1872%。这种不向银行借款其实是一种精明的财务手段。至于资金来源,主要是各地支撑格力发展的经销商和试图加入经销商队伍的人们,以及上游企业的垫资。这种“借鸡下蛋”的借钱手法足以令所有的制造业企业深思。

  对于一些同行企业的做法,董明珠怀有保留,她从内心里不认同那种大举举债的经营行为,认为这是不负责任和危险的。比如海尔的银行贷款欠下上千亿,但是企业一年的销售额可能还不到这个数,那这就很可怕了。如果中国企业都是这样的话,如何能产业报国呢?

  有人质疑,如果企业通过贷款可以获得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或者更高的利润水平,为什么不去借银行的钱,让它投资来生出更多的资本呢?因此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并不是值得炫耀的亮点。“冬天”来了,有现金的公司会趁着冬天攻城掠地,或争抢渠道,或利用资本运作夺取竞争对手的根基,但是格力并没有太多的动作。2006年三洋曾向格力抛来橄榄枝,希望出售其旗下的家电业务,但格力经过慎重考虑没有接受,因为对三洋在日本的口碑并不了解,难以确定品牌的价值。董明珠并不重视品牌的无形资产,更注重有形资产。

  董明珠一直强调,如果格力现在没有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就不能随便轻易地拿自己的钱去投资。自己愿意在技术、科技研发上面,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在消费者的需求上面去用脑筋。一辈子赚辛苦钱,但是赚得踏实。投资领域那种浮躁、投机、一夜暴富的心理使人不能够静下心来做产品研究,所以自己采取非常稳健的态度,拒绝进入投资市场的诱惑。董明珠自认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太会衡量所谓的得失,只朝着认定的方向前进。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