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不过如此 > 以吃会友(24)

以吃会友(24)

  春节—过,日子又清淡起来。

  母亲开动脑筋,自制零食给我们解馋。

  做米饭多闷一会儿,结出一张锅巴柴草熄的时候,扔进去一个白薯或土豆,烤熟以后,香味冲鼻。肚子里油水不够,常常是晚上还没睡着,饿了。所以我最伯晚上看电影时出现吃的场面。对许多人,这些场面肯定会历历在目。

  《沙家浜》里的芦根、鸡头米。

  《地道战》里假武工队吃的煮鸡蛋。

  《战友》里小孩手捧的杨梅。

  《小兵张嘎》里嘎于吃的玉米和胖翻译陀西瓜。

  《鸡毛信》里鬼子们吃的烤羊腿。

  《少林寺》里和尚们吃的狗肉……

  前些日子失眠,半夜爬起来看VCD,导演《饮食男女》。刚看个头就饿了,打开冰箱,拿出一只整烤鸡,撕扯着吃掉,立时清气爽,一下就进入了艺术的殿堂。

  我写吃,是记录细碎的经历。作家们写纯是艺术的享受。不吃便已陶醉。

  阿城的《棋王》中,有两处吃让人过目艰一是王一生吃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

  “一粒千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跳看。他一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千饭粒儿放进喷,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的果然,呆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嗡里去。终于嚼完和看一大股口水,‘咕’一声咽下去,喉节慢慢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二是知青们吃蛇。

  “不一刻,蛇肉吃完,只剩两副蛇音在碗。我又把蒸熟的茄决儿端上来,放少许蒜和拌了。再将锅里热水倒掉,续上新水,把蛇放进去熬汤。大家喘一口气,接着伸筷,不一刻,茄子也吃净。我便把汤端上来。蛇骨已经煮散,在锅底刷拉刷地响。这里屋外常有一二处小丛的野茴香,我就拔来几棵,揪在场里,立刻屋里异香朴界。

  大家这时饭已吃净,纷纷舀了汤在碗里,热热的小口呷。“这是真正虔诚的吃,是饥饿年代的风景。

  前些时候,有幸和阿城先生相会在北京,便要了一桌饭菜表示对他的敬意。他只是狠抽烟斗。象征性地拈了一点蔬菜。看来,他已经完全摆脱了西双版纳的饥饿结,几年西餐下来。人也发福了。

  走进张贤亮的《绿化树》,吃的是面食。

  “我千活的步骤是符合运筹学原理的。这时,炉子已经烧得通红了:煤燃尽了烟,火力非常强。我先把洗得千干净净的铁支在炉口上。把稗子面倒些在罐头筒里,再加上适量的清水,用匙子搅成糊状的流汁,哧啦一声例一投在滚烫的铁锹上。黄土高原用的是平板铁锹。宛如一只平底锅,稗子·面糊均匀地向四周摊开,边缘冒看一瞬即逝的气泡,不到一分钟就煎成了一张煎饼。

  我一上午辛辛苦苦地忙碌就是为了这个美好的时刻!

  我煎一张,吃一张,煎一张,吃一张……头几张我根本尝不出味道,越吃到后来越香。“读到这,已经垂涎。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