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热血豪胆:巴顿 > 第四章 初露头角

第四章 初露头角

  天生好战心气傲,却向弱邻试屠刀;

  墨国境内狼烟起,巴顿声名步步高。

  巴顿天性好战,视战争为生命,但自从美西战争结束以后,美国一直处于和平时期,与周边国家相安无事,这使他心灰意冷,大有怀才不遇之感。在赖利堡骑兵兵种学校学习期间(1913—1915),他有两次差一点尝到了战争的滋味,但都未能如愿。

  第一次是1914年4月的美墨冲突。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给美国称霸美洲的野心以沉重打击。美国政府遂以“保护美国公民权利和安全”为借口,调集10万军队企图进行武装干涉。1913年美国策动墨西哥右派军人政变,推翻了马德罗政府,建立亲美的胡尔塔政权。但以卡兰萨为首的革命派发动反胡尔塔政权的起义。美国威尔逊政府便于1914年4月派兵强占墨西哥港口城市韦腊克鲁斯,挑起冲突。这个时期,巴顿迫切希望战争尽快打起来,并急不可耐地要求参战。但事与愿违,由于美军遭到墨西哥军民的顽强抵抗和拉美各国的一致反对,加上胡尔塔亲美政权很快垮台,威尔逊政府被迫宣布撤军。巴顿只好继续干本行,既当“剑术大师”,叉当骑兵学员。

  第二次是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巴顿获悉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马上给索米尔的法国朋友去信,请求他们帮他在法**队中安排一个职务,然后申请离职一年到欧洲作战。他征求原陆军参谋长、现任东部军区司令伍德将军的意见。这位老朋友首先赞扬了他几句,但最后回答说:“我们不要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在外**队中浪费生命。”巴顿又只好作罢。

  就在这时,比又怀孕了,巴顿把她送回加利福尼亚,与巴顿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又是个女孩,巴顿开玩笑似地给她取名叫比阿特丽丝第二,但比根据孩子外婆和奶奶的名字给她取名叫鲁斯·艾伦。

  1915年6月,巴顿从赖利堡骑兵兵种学校毕业了,获得参加晋级考试的资格,各科成绩合格,被教官们公认是一个“具有魄力和前程远大的军人”。但令他不满的是,他又被分配到以前所在的团队。这个团很快要开赴菲律宾执行任务,但巴顿不愿到那个平安无事的岛国去,于是请假到华盛顿去另谋出路。但在华盛顿,只有大都市俱乐部的守门人认识他,这使他既伤心又愤愤不平:“没有其他人认识我。但将来总有一天我要让他们所有的人都认识我。”经过一番努力和利用关系,他总算谋到了一项新的任职,被调往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堡的第8骑兵团。巴顿之所以要调到这个偏僻的地区,是因为该地与墨西哥接壤,美墨之间的矛盾当时非常尖锐,很有可能演变为一场公开的冲突。

  1914年美国妄图扑灭墨西哥革命的阴谋破产,并不甘心失败。次年又借口墨西哥农民起义军袭扰美国边民,派兵进驻美墨边境,企图入侵墨西哥。其中有一支部队是约翰·播兴将军指挥的一个旅,准备从旧金山调往布利斯堡。潘兴于1860年9月13日生于密苏里州拉克利德附近,家境一般。自幼聪明过人,十几岁就开始在一乡村小学任教。后以优异成绩考入西点军校,1886年毕业后参加骑兵部队,先后参与镇压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州的阿巴契印第安人、南达科他州的西努克斯印第安人。任内布拉斯加大学军事教官期间,他于1893年自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1897年任西点军校战术教官,次年参加美西战争,因作战勇敢荣获银质勋章。1901—1903年,他在菲律宾任职,残酷镇压当地土人,受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赏识;1904—1905年赴中国东北任日俄战争观察员;1906年被破格从上尉提升到准将,越过了500多名军官,引起不少军官的反对。1916年潘兴奉命率部前往美墨边境“追击和摧毁比利亚匪帮”。他本来打算把全家都带去,但一场灾难性的火灾毁灭了他幸福的一家,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都死于火灾,只有小儿子沃伦幸免于难。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比利亚匪帮”实际上是对墨西哥农民起义军的蔑称。潘乔·比利亚原名多罗特奥·阿兰戈,债务农奴出身,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农民起义军领袖。1910年在奇瓦瓦州发动农民起义,支持以卡兰萨为首的宪政主义运动。但1914年7月卡兰萨掌握政权后,拒绝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比利亚被迫转而反对卡兰萨。同年12月,他与另一位农民起义军领导人萨帕塔率联军进入首都墨西哥城,但次年4月在塞拉亚之战中损失惨重。美国威尔逊政府宣布承认卡兰萨政权,并允许他使用美国人的铁路调动军队以镇压农民起义军,这实际上是公开干涉墨西哥内政,激起墨西哥人民的义愤。1916年3月,比利亚起义军袭击了哥伦布城,美国以此为借口调兵入侵墨西哥。

  巴顿抵达布利斯堡后,发现无事可做,原来他所在的骑兵团还没有到位,而他却由于急于参战而提前到达了。于是,巴顿利用这段时间加紧准备晋级考试。为了使考试能顺利通过,除了温习各门课程之外,巴顿设法利用各种关系。他曾主动帮晋级委员会主席驯养小马,以取得他的好感。碰巧,原来的老上司马歇尔(已升为少校)到布利斯堡访问,与晋级委员会的第二号人物住在一起。巴顿立即拜访了他们,并趁机游说,马歇尔少校也替他大吹了一番。结果,巴顿轻松过关,获得了晋升的资格。

  骑兵团到位后,巴顿谒见了身材肥胖、和蔼可亲的团长。由于连队的上尉、中尉军官都空缺,就由他临时指挥一个连。他教士兵们如何正确地洗马和喂马,还教他们骑术和剑术。他高兴地看到:团队使用的军刀全是他设计的“巴顿剑”,这使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但更令他兴奋不已的则是战斗的召唤。

  不久,两个骑兵连(包括巴顿的连队)出发了。他门跋山涉水,经过几个礼拜的艰苦行军到达了他们的目的地——高山密林中一个叫谢拉布兰卡的小镇。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一个个孤零零的牧场,使其免遭墨西哥人的袭击;更重要的是保卫从附近通过的南太平洋铁路主干线。为此,他们要定期到30英里以外的地方巡逻。

  这是一个被世界快要遗忘了的角落。小镇上只有20户人家。居民们人人脚套长靴,带有刺马钉,手持武器。小镇的法警是全镇最有势力的人物,长着一头白发,笑容满面,还是一个著名的枪手。他有7个兄弟,虽然衣衫不整,却非常富裕,拥有大片的不动产,他们还专门雇请了一名枪手。巴顿结识了镇上的不少人,但对他们怎么也捉摸不透。镇上唯一的社交娱乐场所是一个小酒店,那里又脏又烂,整天酒气熏天,令外来人不敢驻足。

  这里是一片未经开发的荒野,方圆几十英里的土地野草丛生,危机四伏。野生动物俯视皆是,尤以鹌鹑、野鸭和野兔为多。在外出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喜欢打猎的巴顿经常能够轻松地打到猎物,给大家带回美味,他也因此获得了“枪手”的美名。他经常带领战士们骑马在高山峻岭上奔驰,从一个哨所赶到另一个哨所;有时整天不得休息,还得随时提防墨西哥人的伏击。但他非常喜欢这项工作,认为这里的生活很像“当年外公在大西部度过的拓荒生活”。

  但巴顿并不是来这里拓荒的,他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战斗。感恩节前夕的一个傍晚,设在埃尔帕索的总部打来电报,说是当夜可能有200名墨西哥人袭击该镇。巴顿手下虽然只有100来人,但还是决心给敌人以迎头痛击。他立即制订了反击计划,命令士兵严阵以待。他本想体验一下战斗前夕的紧张气氛,但令他失望的是,他感觉到这并没有马球比赛那样兴奋和激动。更令他大失所望的是,战斗没有发生,一夜都平安无事。第二天晚些时候,他又接到命令去攻击格兰德河美国这一边的墨西哥人营地。但这次巴顿又扑了一个空,他们骑马跑了70英里,连墨西哥人的影子都没见到。

  不久,巴顿返回布利斯堡处理公务,顺便把妻子接来小住。但边塞的生活太艰苦了,在一个可伯的暴风雨之夜,比不幸病倒了。她受不了蛮荒地带的种种艰辛,也不愿看到巴顿生活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之中,于是,她哭着请求巴顿辞掉军职,重返都市生活,弄得巴顿心烦意乱。幸好,天气不久就转晴,比的病情转好了,这场危机才算过去。巴顿申请了住房,并把两个女儿接来,全家人暂时安顿下来。妹妹尼塔来看望他们,在一次社交晚会上与潘兴相遇。潘兴身材高大,表情严肃,是一个55岁的鳏夫,尼塔身材修长,性格开朗,已经是一个29岁的大姑娘了。他们一见钟情,似有相见恨晚之感,很快就交上了朋友。尼塔为此推迟了返家的日期。

  1916年3月9日,比利亚率部袭击了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哥伦布城,杀死17名美国人。潘兴奉命进行“惩罚性远征”,打击墨西哥,抓住比利亚。参战机会的出现使得巴顿非常兴奋,但很快他便得知,他的团队继续留守待命,不参加远征。这一下使巴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他天天缠住部队中的几位长官,请求推荐他任潘兴的副官。当时潘兴的另一位副官詹姆斯·科林斯正好外出执行任务,潘兴身边缺少人手。潘兴询问巴顿是否真心愿意去参战。巴顿毅然回答说:“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战斗的!”于是潘兴决定带他去,让他担任临时副官。巴顿则暗下决心,一定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比虽然担心巴顿会遇到危险,但知道他的这一参战机会得来不易,也就放心地让他去了。

  当然,潘兴之所以选中巴顿做他的临时副官,除了是被巴顿坚决要求参战的精神所打动之外,还有巴顿妹妹尼塔的一层原因。至少在一定程度讲,潘兴是出于对尼塔的感情而挑选巴顿的。

  能够参加这次出征巴顿感到很幸运,为了证明自身的价值,他什么活都干。部队出发前,巴顿主要协助海恩斯少校翻译电文。行军途中,他又负责将军的伙食。进入墨西哥以后,他更是跑前跑后,无所不干。他跟随潘兴下部队检查工作,陪他骑马参加演习,整理公文,管理膳食、马匹、车辆、警卫、护卫部队以及办事人员等,此外还要与战地记者打交道。潘兴的正式副官科林斯返队后,巴顿就作为编外人员在司令部帮助工作。

  不久,部队进入了墨西哥。这里的温差很大,白天炎热,黑夜严寒,雨和雪下个不停。潘兴率领一万多人的远征军四处跋涉搜寻,结果连敌人的影子也看不到,追捕比利亚的行动毫无进展。部队的战斗激情很快就低落了。

  潘兴的司令部设在鲁维奥附近。该城北面有两个牧场,比利亚的得力干将朱利诺·卡德纳斯和他的叔父就分别住在这两个牧场中。一天,巴顿率领士兵到牧场抓住了卡德纳斯的叔父,进行了严厉的拷问,但这位老人十分勇敢,一字未吐,巴顿一无所获,悻。库而返。

  巴顿在墨西哥的“辉煌”日子是5月发生的一次遭遇战。

  5月14日星期天,巴顿奉将军之命向附近农民收买玉米送往司令部。他带着10名士兵、4名文职人员(2个侦察兵,2个司机),一行共15人分乘3辆卡车在凯奥特和萨尔希图两个村子买到了粮食。他们本来可以直接返回营地,但巴顿却想乘机寻找作战的机会。他命令向萨尔蒂约开去。他认为那里是一个匪巢,说不定他能有所收获。

  车子靠近牧场了,巴顿命令加速前进,越过房子,来个急刹车。他和两个人顺着房子的北墙穿过去。其他两辆车在房子的前面停下来,车上各跳下3个人快步穿过南墙。他们9个人迅速封锁大门,搜查房子,其他6个人则封锁了道路。

  卡德纳斯的叔父就在家里,他卖了一些玉米给巴顿,并保证送给部队。经过仔细观察,巴顿发现这个老人有些心神不定,举止不安,他马上感到卡德纳斯可能就在附近。他立即带人将卡德纳斯家包围起来。他们看到3个老人和1个小孩在院内剥牛皮,他们见到美国人后似乎视而不见,继续干手中的活。这更加重了巴顿的疑心,他立即做好了战斗准备。突然,3个骑马的武装人员出现了。他们发现巴顿后,立即调头向南面奔去。守在南面的几名美军士兵当即向他们开枪射击。他们又折向巴顿这一面,并向他开火。说时迟那时快,巴顿拔出手枪一连打了5发子弹,其中一发击中马肚子,一发击中骑马人的胳膊。

  为了躲避敌人的射击,他就地一滚,滚到另一边的墙角下,迅速装上子弹。当他再次滚过来时,差一点被击中。他对着马屁股就是一枪,骑马人摔倒在地,当场毙命。另一个骑马人则在100码的距离上被巴顿击中。第3个人破窗而逃,被一个侦察兵追上打死了。

  经过辨认,巴顿发现死者之一便是赫赫有名的卡德纳斯。他们把他的尸体放在车钩上,巴顿把他使用的镀银的马鞍和崭新的剑放到车里。

  突然,40多个骑马人疾驰而来,向巴顿一行发起猛烈的攻击。巴顿一行向他们一阵猛射,然后开车离去。到达鲁维奥郊外时,巴顿命令切断电线,以防卡德纳斯被击毙的消息走露。这3辆带着尸体的车在鲁维奥出现后,引起了一阵骚动。巴顿命令加大油门快速前进,总算没有受到多大阻碍,安全抵达目的地。

  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潘兴允许他保留战利品,以作为纪念。巴顿计划将马鞍送给父亲,置放在他的办公室里。很快,巴顿就被闻讯前来采访的记者包围起来,几天不得安宁。他的事迹被写成文章,配上他的照片刊登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巴顿成了美利坚民族的英雄。《纽约时报》以大幅标题作了详尽的报道——“卡德纳斯的家人亲眼目睹他死在家中——四次射击,比利亚上尉——发生在牧场里的戏剧性战斗——巴顿少尉和十个人干掉了三个匪徒”等等,不一而足。但更为重要的则是,潘兴将军在电文和正式报告中对巴顿进行了表彰。巴顿神话第一次在全国传开了。

  这次遭遇战规模虽然不大,却具有某种特殊意义。它是美军战史上第一次小分队乘汽车作战。这种战法即是后来众所周知的摩托化作战的雏型,它预示着巴顿以后在这方面将大展宏图。这也是巴顿从军以来的首次参战,这一胜利证明巴顿的勇气和能力,大大加强了他的自信心。而且,这次战斗还是潘兴远征取得的主要战果之一,巴顿给潘兴争了光,受到这位将军的重视。

  根据威尔逊总统的命令,潘兴将部队撤至距边境150英里的地区内。边疆荒原的生活十分枯燥乏味,官兵们的思乡情绪极为强烈。为了充实部队生活,潘兴组织一系列的体育比赛和文化活动,包括马术、射击、拳击、田径等项目。他还组织检查组对所有的人员、马匹和装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巴顿参加了这一工作,并具体负责战术演习和模拟战斗训练。

  不久,巴顿和科林斯陪同潘兴回到哥伦布城休假,比、科林斯夫人和尼塔都来到这个边境小城,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返回部队后,潘兴经常向巴顿提到他的妹妹,亲热地称她为安妮小姐。巴顿在给比的信中写道:“看来尼塔要超过我们了。”

  就在这一年,巴顿的父亲从亨廷顿公司退休,投入了竞选国会参议员的政治斗争。巴顿对父亲的抉择表示支持,每次写信都用“亲爱的参议员先生”来称呼父亲。他认为父亲有希望获胜,即使失败了,“只要那个可爱的威尔逊总统连任成功”,父亲还可以在华盛顿谋求个政府职位。他劝父亲要不择手段地对付竞争对手,“如果对方向你扔泥块,你就向他扔石头。……追求每一张选票,就像它只能是你的一样……平常,你对人不够礼貌。现在你对每个人都像对待军官一样,对他友好。搞来大量的雪茄,发给大家,向孩子问候温暖,向农民问候收成。他们对哪种政策感兴趣,你就鼓吹哪种政策……我希望你获胜,我知道你会胜的。”

  在选举前不久,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巴顿在帐篷里写文章,不幸汽油灯爆炸,他的脸部和头部严重烧伤,被迫在医院里住了好几天。

  随着竞选达到**,巴顿越来越为父亲着急,于是他专门请了病假,裹着绷带和比同返家乡。父亲四处演讲,巴顿带伤陪他竞选旅行。作为从墨西哥归来的英雄,以及人们对他带伤缠着绷带的同情,使他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巴顿对父亲的事业鼎力支持,但对父亲的演讲却不敢恭维,因为他认为父亲讲话的内容过于肤浅,也缺乏打动人心的演说技巧。

  老罗斯福组织了进步党,把共和党搞得四分五裂,但父亲未能利用这一良机,竞选的结果以失败告终。在儿子的鼓励下,父亲并未气馁,他“依然面带微笑,不屈不挠”。威尔逊已经稳操胜券了,巴顿劝父亲趁机争取进入内阁。

  随潘兴将军远征墨西哥使巴顿获益匪浅。后来,巴顿在总结远征对自己的好处时指出了以下几点:第一,由少尉晋升为中尉。和平时期美**官的晋升之慢世所罕见,巴顿在少尉的位置上干了7年,如果不是这次远征,晋升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第二,击毙卡德纳斯的战斗使他闻名全国。第三,对于摩托车辆的作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第四,理解了后勤保障和通讯联络工作的重要性,等等。

  但巴顿认为,自己的最大收益是认识了潘兴这个伟大的军人。一方面,他通过观看潘兴组织和指挥演习,了解了机动作战的价值,认识到以骑兵迂回敌侧翼击败步兵是比较有效的战法。另一方面,他认为潘兴不仅仅是个朋友,而更主要的他是一名优秀的职业军官,他眼光敏锐,明察秋毫;在战场上指挥若定,沉着冷静;对纪律和忠诚有严格的要求,并身体力行等等,甚至他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都给巴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巴顿认为,潘兴的方方面面都值得自己思考和模仿,自己“在墨西哥学习到的有用的军人生活知识比以前服役期间学习到的总和还要多”。

  1917年2月初,远征军撤回国内,在埃尔帕索休整。一切又回复到了以前的老样,这使刚刚尝到打仗滋味的巴顿感到百无聊赖。他曾向妻子坦率地承认,如果他确认在军队中永无出人头地之日,那么他会辞去军职,陪家人度过愉快的生活。“为了取得成功,以破坏家人的幸福为代价,实在不值得”。

  但是不久,美国对德宣战,参加了大洋彼岸的战争。巴顿又踏上了新的征途,离开军队的一时冲动荡然无存了。正是:昨日烽火尚未息,又闻欧陆炮声急。苦煞世间老百姓,相互残杀谁渔利?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