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贺龙传

第十五章 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4)

  贺龙首先同习仲勋、林伯渠、王维舟、贾拓夫等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边区政府领导人一起,迅速实行了两区财政经济的统一。贺龙亲自兼任西北财经办事处主任,并将两区的银行、贸易公司合并,成立了统一的西北农民银行和西北贸易公司。贺龙又主持了联防军后勤工作会议,在军队供给上实行统筹统支。财务部门和供给部门合并,做到财供统一。他还指示陕甘宁各地成立兵站,由地区专员和县长兼任站长,负责筹粮、筹款、运输、供应,使野战军走到哪里,便可以在哪里得到供应。总之,贺龙想尽一切办法,集中有限财力、物力为战争服务。

  再则是派出得力干部,组织庞大队伍,到晋中平原及邻近的解放区筹粮运粮,千方百计保证西北战场急需。1947年9月,通过中共中央向晋冀鲁豫解放区要了10万石粮,急需组织运力前往运粮。贺龙同林伯渠商量后,急调西北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长薛兰斌前来主持。贺龙、林伯渠找他谈话,交待任务。薛兰斌一听就抓了头皮,他说:“老总,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草啊!这么多粮食要运到陕北,又没有车,路也不好走,还得过中条山、吕梁山、汾河,太困难了。”贺龙敲着手中的烟斗说:“任务必须完成,没价钱可讲。你知道,前方战士没粮吃呀!只要能把这批粮食很快运过黄河,就是支援了战争,支援了陕北没粮吃的老百姓。”薛兰斌说:“运粮就得有人,有牲口。”贺龙把手一挥说:“那好办!我马上发电报,让晋绥派人、出牲口。”过了几天,贺龙又把延安大学在晋绥的1000余名师生员工动员出来,交给了薛兰斌。贺龙说:“这1000多人给你当运输队的骨干,依靠他们准能完成任务。缺少骡马,就人人动手背嘛!”

  薛兰斌率队出发了,贺龙的心却一直放不下来。他虽然下达了必须完成任务的命令,但是,他很清楚,要完成这一任务,将面临多大的困难。他让参谋经常和运粮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情况。有一次,他到晋南去,专程赶到运粮队检查工作。他看到沿途各地,男女老少齐动手,车运肩扛,运粮队伍络绎不绝,场面感人。贺龙对薛兰斌说:“你们做了件大好事。我代表西北局谢谢你们。”

  贺龙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动员和组织了庞大的支前队伍,从晋中、晋西南以及其他解放区调运了大批粮食到陕北。1948年5月31日,贺龙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上报告说:“河东的抗勤,任务超过了抗日战争的总和。在榆林战斗中,第一、二、六、九、十分区都动员群众背粮。仅临县3个乡就动员了69万人次,其中妇女占32万人次。绥德有部分粮食还是从河南运来的。在晋南也有数万人运粮,运粮的牛车络绎不绝。”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王政柱后来著文回忆西北解放战争时,感慨地说:“西北野战军所用的粮食,主要是贺老总组织晋绥解放区的人民群众,从千里之外运到陕北来的。”

  ①指晋绥地区的支前勤务。抗日战争期间,人民出动人力、畜力支援战争叫抗勤。这里沿用了那时的说法。

  三是想方设法筹集其他物资。后方工作是很复杂的,除了粮食,还需要其他各种军需物资、武器弹药、兵员和经费等等,这些都要由贺龙负责来筹措和组织。1947年冬季即将来临时,前方部队急需越冬的被服、装具和经费,以便南下作战,将战争推向国民党统治区。可是,到哪里去弄这些东西呢?翻开这个时期西北战场的档案,可以见到大量反映中共中央和西北野战军领导焦急心情的电报。这些电报大都是打给贺龙的。贺龙和林伯渠、习仲勋等商量以后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点生意,将陕甘宁、晋绥的土特产运到边界地区,让商人们贩往国民党统治区去出售,换回所需的钱和物资。然而,战火连天,千里运输,哪里去找能完成这样特殊任务的人呢?林伯渠、习仲勋感到为难。贺龙说:“我把绥蒙军区副政委张达志调来,让他去完成这个任务。”张达志带了两个骑兵团奉命赶到。贺龙对他说:“西北野战军现在困难得很,衣服穿不上,伙食钱也没有。冬天快到了,要想一切办法支援他们。我给你一个特殊任务,当运输队长,做买卖。你带两个骑兵团,一个到关中,一个到晋南。我给你两部电台,直接同联防军司令部联系。”张达志说:“运输队用不着两部电台。”贺龙指着他说:“张达志,你别小看这件事。你带的人不多,可任务却不轻。你要把土特产卖掉,还得换成我们需要的各种物资,什么棉花啦,布匹啦,鞋袜什么的,还要换成钱、金子、银元什么的,任务可不轻。你必须同我直接联系。我每天要向你通报敌情,怎么不要两部电台?”

  张达志带来的绥蒙军区骑兵一、二两团要去做买卖了。上面给每匹马配备两个口袋装货物,连张达志的乘马也不例外。临出发的时候,贺龙又一次向张达志交待说:“为了行动方便,我任命你为陕甘宁晋绥游击司令。你每天同我联系,你要详细报告。换到的东西和钱,在路上不管碰上西北野战军那支部队,他们要钱给钱,要东西给东西,只要他们打个条子就行了。记住,你们的任务不是打仗,一定要保证钱和物资万无一失!”张达志领命出发,活跃了整整1个冬季,一直到1948年2月才圆满结束了这项特殊任务。

  在兵员补充上,贺龙主要是全力经营联防军区的地方兵团建设。贺龙的办法是:在部队,紧缩机关、充实连队;在老区,主要是动员失散兵员归队;在新区,动员群众参军,组织游击队,千方百计扩大地方兵团。他向毛泽东报告说:这样做,“一方面可作野战军的补充兵团,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渐升级为野战兵团”。这种办法很见成效,1947年一年里,就动员了3万人参加野战军,5万人参加地方军。在陕甘宁和晋西北这样人口稀少,连年征战的地方,动员出这么多人是很不容易的。在兵员动员、扩大地方兵团的基础上,根据战争的发展,到1948年底,在陕甘宁和晋绥地区的野战部队扩大到了7个纵队零2个旅。到了1949年6月,西北野战军指挥下的部队,已从小河会议时人员不充实的3个纵队两个旅,发展成按三三制编制的18个师,6个军,2个兵团,22万人的大军了。

  1954年彭德怀在接见电影《沙家店》剧组创作人员时说:“光在粮食问题上表现贺龙是不够的。他不顾一切地支援西北战争,非常热情地动员新兵、搞医院、搞粮食,还亲自到部队中去进行鼓动。你们要加强描写贺龙同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