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索尔兹伯里: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新华社联合国1月11日电】美《纽约时报》1月11日发表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发自巴黎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对周的回忆;他的思想开朗,他的心忠于毛》,全文如下:

  表明周恩来的特点的莫过于这样一点:他对于与亨利·基辛格在外交上斗智感到公开的、差不多是孩子气的高兴。

  周先生至少在他的最后几年,并不想掩饰这一事实:没有什么外交会谈真正考验了他的技能,基辛格先生是一个极大的例外。这两个人都对自己的才智、老练、口头和脑筋的灵敏感到自豪。

  在与基辛格举行最后几次会议中的一次会议之前,周先生有两天在晚上与一批美国记者谈话,向他们询问关于他将与他的美国对手讨论的问题。他经常高兴得笑起来,并且拍手。

  他会说,“哦,这很好。这是我可以对基辛格使用的一种东西。”

  这就是周恩来的风格。在他的性格中,香槟多于茅台——中国的一种烈性酒。他热情洋溢。

  1954年,在他参加了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返回北京的途中在莫斯科停留时,他作了一次更加引人注目的表演。

  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他在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10月当权以后,首次在国际外交舞台上露面。

  苏联东道主给周以盛大的外交接待。在一个内屋,周坐下与斯大林死后的政治局委员们——当时以马林科夫为首,包括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和米高扬一共进晚餐。出席的还有与中国建交的非共产党国家的首席外交官即英国、瑞典和印度等国的大使。

  当两名西方记者在门口探头往里看时,他们看到周先生逐个向各位客人敬酒。但是,使他们感到惊奇的是,他讲的是英语,这是记者们懂、西方外交官懂、但俄国人都不懂的语言。

  当周先生走到米高扬面前时,这位亚美尼亚人以阴沉的声调用俄语说;“周,你为什么不讲俄语?你的俄语很好嘛。”

  周先生用英语回答说:“米高扬,现在是你学习讲中国话的时候了。”

  米高扬说,“中文是很难学的语文。”

  周先生高兴地说:“不要紧,每天上午到我们大使馆来,我们将高兴教你。”

  周先生的讽刺性讲话是表明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情况——即中国共产党人与他们的盟友交恶——的第一个公开征兆。

  周先生喜欢谈——他机智,会讽刺,难对付,思想开阔。在国民党中国首都重庆度过战争年代的美国记者非常了解这一点。周先生作为共产党政权的代表驻在那里,差不多每天晚上都进行谈话,特别是与美国人谈话。

  在其后的岁月里,他毫不掩饰这样一点;这些年曾是他最开心的年月。从1971年开始,直到他的病使他不得不放弃这个习惯时为止,他在北京在同一个又一个美国代表团进行愉快、幽默、但常常是非常严肃的谈话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他好像老也谈不够。当会谈变得越来越轻松自如的时候,他一次又一次地说:“这很好。就像过去一样。”

  但是,他所说的过去,指的是在重庆或延安度过的战争年代。在这两个地方,许许多多的美国人首次会见了他。

  周先生的精力在1971年和1972年的时候似乎是用不完的,但是,在许多人看来,他也是在抢时间,就好像一天或一夜内的小时数、一周内的天数或者一个月内的周数,不够他完成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所用似的。

  这并非完全出于热情。他知道他需要知道什么。他使自己了解美国及其政治情况,了解世界。就好像他对西方在中国与世隔绝的漫长年月里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要钻个透似的。

  周先生及其非凡的风度何以能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适应毛泽东及其著名的红书,适应文化革命,适应中国农民大众,适应阴谋手法、对地位的争夺以及林彪事件这样的罕见情况的呢?

  了解周的人,甚至是对中国有很透彻了解的人,谁都无法完全理解这一点。但是,有一点是周先生从不含糊的:他完全地、彻底地献身于毛主席。他在谈到这位主席的时候,一再以一种毋庸置疑的真诚态度说:“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他教给我们的。”

  周先生的老练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同五七学校所体现的那种平等主张——即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并用毛主席思想重新教育——融为一体的。周先生从未表现过这个党的农民干部的作风。

  他的举止表明他是温文有礼、富有智慧和善动脑筋的人。但是,谁都不怀疑他是柔中有刚的人。

  和红卫兵较量

  他在文化革命的第一年就显示出了这一点。1966年夏末,周先生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大会堂被一百万、可能还多一些的红卫兵围住(原文如此——编者注)。当时没有人能为他解围,毛主席和林彪(当时的军队首脑)都不在北京,这大概是出于巧合。周同那些把他看作是世界性的革命叛徒的情绪激烈的红卫兵辩论了48小时。48小时后,他辩论赢了。人群散开了,周先生也被放开了。这可能是他的漫长生涯中的最大一次考验。但绝不是第一次考验。作为共产党军队的革命领导人,他曾进行过冲杀。毛主席和周先生之间在个性方面的差别是再大不过的了,但是,在某个时候,他们两人却结成了联盟,岁月的流逝、对手的争斗和政策的改变都没有使这一联盟破裂。

  周先生何以能做到这一点?一个答案肯定是他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他总是准备以现实态度衡量中国及其对手。当一些怀有善意的美国同情者力图把中美多年的敌对归咎于华盛顿的时候,他温和地、但是坚决地反驳了他们。他坚持说,中国方面也表现了敌对情绪。这是表明周恩来的注重实际精神和他的远见卓识的一个典型例子。

  (原编者注: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最近已经退休,不再担任《纽约时报》副主编了。他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很熟悉周恩来。他们最后一次会见是在两年半以前。)

  索尔兹伯里: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