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同周恩来的革命友谊,开始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九二四年初,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喜讯,就像和煦的春风,很快吹遍了中国的大地。一九二四年九月初,周恩来奉中共中央指示,从欧洲返回大革命策源地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区委宣传部部长,后改任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
周恩来回到广州,第一件大事就是坚决维护孙中山主持的革命政府的权威,参与指挥平息商团的反革命叛乱。叶剑英奉命率建国粤军第二师部分官兵,同其他革命军一起,也参加了平叛作战。在这次平定商团的叛乱中,叶剑英第一次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参加战斗。
平定商团叛乱不久,周恩来调至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在周恩来到黄埔军校之前,已经担任军校的教授部副主任,并亲自执教,成为当时学校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周恩来到军校后,立即投入政治部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向教职员和学生灌输革命精神,教育他们不贪财,不怕死,精诚团结,救国救民,实现孙中山提出的武力与民众相结合的建军宗旨,使军校的政治工作日趋活跃,卓有成效。
在办校与教学的过程中,叶剑英通过与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直接和间接的交往,从周恩来的举止言谈中,具体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磊落胸怀和远大抱负,从而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但是,由于中共党内少数同志认为他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不能轻易接收入党,使其愿望未能实现。
一九二四年底,盘踞在东江流域的广东军阀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之机,进犯广州,企图推翻广东革命政权。在中共广东区委的推动和支持下,广州留守政府决定东征,讨伐陈炯明。
周恩来作为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参加东征军的领导,负责政治工作。粤军第二师编在东征部队的右路军,充当先头部队参加作战。叶剑英作为第二师参谋长同师长率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底从广州沿广九路向淡水进发。出发前,他根据周恩来提出的要求,向部队官兵讲明此次作战的目的和意义,鼓励部队奋勇进击,很快到达淡水城郊。
叶剑英制定作战方案后,赶到右路军司令部,向蒋介石、周恩来和苏联顾问报告,拟定与黄埔校军联合进攻淡水的作战计划。周恩来与叶剑英一起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周恩来谦逊亲切的态度,机敏周密的思考,使叶剑英受到了启示和教育。特别是在作战中,周恩来与各级党代表率先垂范,鼓励黄埔校军英勇杀敌的精神,更使叶剑英敬佩不已。淡水一战,革命军大获全胜,淡水转危为安。
淡水之战后,就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发生了激烈争论。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力求先打惠州,令部队掉头西进;叶剑英和二师师长张民达,则主张对惠州围而不打,而以主力东进,直捣叛军老巢潮汕。双方坚持己见,互不相让,谁也说服不了谁。
周恩来冷静地听取了双方的理由,认为暂时放弃重镇惠州,集中兵力歼灭当面敌军力量,夺取最后胜利,是正确的作战方针。虽然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周恩来是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但周恩来以共产党人的特殊身份,果断地支持张民达、叶剑英的意见;加之,总司令许崇智和苏联顾问加伦也支持张、叶的主张,于是,右路军乘胜追击,取得全胜。战争的结局表明,周恩来在争论的关键时刻,所作出的判断是正确的。
看着眼前的胜利,回想周恩来对自己的支持及所作的判断,叶剑英十分佩服周恩来的胆略和智慧。同时,共产党的纲领、政策,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周恩来等著名共产党人的革命言行和奋斗精神,使叶剑英的思想受到极大熏陶和影响。
正是由于有了上述思想基础,因而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叶剑英毅然决定与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迎着白色恐怖的逆流,再一次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
一、蒋介石、叶剑英激烈争论,周恩来:我支持叶剑英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