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五、失约致歉
长征前的几个月,在中央苏区保卫局工作的欧阳毅,正在闽西山沟里剿匪。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立即赶回机关。
等他一回到机关,就接到周恩来的通知,要他马上赶到中央军委,面谈工作问题。他想,一定有重要的指示,于是抬腿就走。可是,当他赶到军委驻地时,周恩来已经不在这里,由刘伯承总参谋长接待了他。刘伯承说:“中央临时安排了重要会议,周副主席不能亲自跟你谈,他临走时,一再嘱咐我向你转达他的歉意。”
欧阳毅听到这话,心头一阵发热:周副主席的工作那样繁忙,碰上眼前这种情况毫不足怪,可他却那么认真地向我表示歉意,这说明他无时无刻不严于律己,把自己和别人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
(徐必成)
八三六、功勋归党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战,形成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国共合作新时期。它成为历史转折中的重要关键。对于周恩来在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亲身经历事变的罗瑞卿、吕正操、王炳南的评价是:当时如果没有周恩来同志在西安,毛主席、党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就很难得到贯彻,内战可能再起,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初步胜利
就无法巩固。周恩来同志为党的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周恩来回到了延安,碰见了刚完成剿匪任务回来的同志,一见面,他就高兴地说:听说你们剿匪胜利回来了!那同志说:“我们算什么,副主席这趟到西安才真是打了个大胜仗,你才是胜利回来啦!”他接口说:话不能这样说,我这个胜仗全靠党中央、毛主席指挥英明啊!
(徐必成)
八三七、示伤放映
一九四○年三月,周恩来在苏联治疗后返回延安。一天傍晚,在杨家岭沟外一片宽敞的草坪上,召开欢迎周恩来、邓颖超大会。
当身穿粗料子西服的周恩来出现在临时搭的木板台上的时候,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高兴地说:“报告同志们,我非常健康地回来了。”伴随这声音的又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然后,周恩来谈了全世界即将开始的反法西斯战争,并对国内抗日战争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最后,周恩来高声对大家说:“今晚我要自己用手摇放映机,第一,是恐怕同志们对我的伤还不放心,我现在用事实证明我的手恢复的程度;第二,是我从我们的朋友那里学到一点本事,今天正好直接给在场的同志们服点务,以答谢同志们对我的关怀……”在热烈的掌声中,马达声响起来了,开始放映影片了……周恩来一直坐在放映机旁,用手摇动机器。
(高生)
八三八、拍摄工人
周恩来常常对摄影师说:“群众场面要多拍,我的场面要少拍。”有时,当摄影师想拍总理时,周恩来马上就向摄影师摆手势,并指向群众。一次,他到三门峡视察,摄影师想拍摄一部总理和三门峡工人在一起的影片,但不让周恩来知道,偷偷地坐火车跟了去。当周恩来见到他们并知道了来意后,很生气,说:“你们要拍别拍我,动人场面在下头,赶快到三门峡工地去拍工人吧。”摄影师只好照他的意思去做。晚上回到驻地,周恩来把他们找去,询问拍摄的经过,又交待了下一步怎么拍摄,都是讲的拍群众。第二天,他又步行到工地视察,摄影师想拍总理,他还是说,别拍我,拍工人。弄得摄影师没有办法。摄影师们都感到,除非是国事安排,总理的活动特别难拍。
(胡幼梅)
八三九、元帅后勤
一九五五年九月二十九日,在授予元帅军衔和勋章的典礼上,陈毅边向周恩来行军礼边用战争年代的称呼道:“周副主席!”叶剑英却叫他为:“我们的总参谋长!”此时贺龙笑着纠正说:“啊!他应是我们未授军衔的元帅!”大家众星捧月一样围着周恩来。原来当时很多人都曾提议,毛泽东应授大元帅,周恩来、邓小平应授元帅。但三人都明确表示不受军衔,理由是现在是和平时期,又都担任党和政府要职。周恩来听了三位元帅的话之后,仰天大笑,挥手说:“不了,不!我只是政府的一个工作人员,为诸位元帅当后勤。”
(田俊翘)
八四○、缩小像片
一九五三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会议后回到广州,在参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时,发现馆内陈列的他的像片比别的教员像片大一些,就委托邓颖超转告馆内工作人员,要把他的像片缩小到和别的教员的像片一样大。周恩来说:“那几位同志都为革命牺牲了,我的像不应当超过他们。”
(李华民)
八四一、平等待人
正是在倡导“求同存异”的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总理阐述了新中国外交的另一个原则立场,那就是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他在会上发言说:“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国,容易对小国不尊重。我们在人民中就经常提出克服大国主义思想的问题。由于历史的传统,大国容易对小国忽视和不尊重。因此我们经常检讨自己。到会的各国代表中如果有任何人觉得中国代表团对任何一国的代表不尊重,请指出,我们愿意接受意见并改正。”周恩来终身信守着这一诺言。他在接见外国人士时,经常虚心地询问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见,是否发现我们有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直到他病重住院期间,他最后几次会见外宾时,仍然不倦地说明中国永远不称霸的方针。
(胡幼梅)
八四二、摄影支架
一九五六年初秋的一天,周恩来随同毛泽东来到北京西郊机场迎接一位外国元首。当毛泽东同贵宾握手时,上百名中外摄影记者纷纷拥上前去,我国一名摄影记者为了抢拍这珍贵的镜头,把长镜头一伸,竟从一位领导同志的后肩上伸了出去,这位领导十分尊重和支持记者的工作,为了让他拍摄好毛泽东的形象,一动不动地挺立着,一直等到记者拍完镜头,这位领导才回过头来,对那位摄影记者微微一笑。“啊!是总理!”摄影记者大吃一惊,不好意思地刚想说什么,周恩来却亲切地向他点点头。顿时,这位记者眼睛湿润了。
(李华民)
八四三、摄影指挥
一九五六年十月的一天,海政歌舞团部分同志在首都机场参加欢送外宾的活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去了,周恩来看出了大家想和毛泽东照张像的愿望,就向毛泽东请示了。毛泽东说:“好啊,来吧!”当大家簇拥在毛泽东周围时,周恩来却谦虚地悄悄走开了,停在摄影记者身边,还不断地嘱咐“多照几张”。临走时又让记者留下每个人的通讯地址。没过几天,果然大家都收到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李华民)
八四四、席地合影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周恩来结束对印度的友好访问时,陪同周恩来访问的印度记者和工作人员,要求同周恩来一起合影留念。周恩来欣然同意。印度外交部的礼宾官说明他们的安排,请周恩来、贺龙及双方大使和夫人坐着,其它人员站着合影。
当他们请周恩来就座时,他笑容满面地对礼宾官说:“请把椅子拿走,我们一起站着照吧。”周恩来的意见出乎礼宾官的意料,他不同意让周恩来站着照相,坚持请周恩来就座。正在“争执”之中,周恩来和贺龙笑呵呵地席地而坐,并要两位大使和夫人坐在椅子上。周恩来这种打破常规,与普通工作人员平等相待的政治家风度,使在场的礼宾官、记者和工作人员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再次请周恩来坐到椅子上,两位大使和夫人也恳请他就座,但他还是不肯,并亲自拉着两位大使和夫人就座,自己仍席地而坐。大家说服不了周恩来,只好按照他的安排合影留念了。
这件事,在印度的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第二天印度的报纸刊登了中国总理、副总理坐在地毯上与记者和工作人员的合影照片,并发表了周恩来亲切接近普通工作人员的评论。
(李华民)
八四五、普通观众
一九五七年夏,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工团来到北京,在人民剧场向首都人民汇报演出歌剧《刘三姐》。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想让他去看演出,周恩来愉快地答应了。大家都很高兴。周恩来像普通观众一样观看歌剧《刘三姐》。当剧中演到刘三姐与财主对歌,并且机智地取得胜利的时候,周恩来开心地笑了。
中间休息时,剧场的灯光亮了起来,坐在周恩来周围的群众发现了他,剧场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许多人站起来,向他问好,周恩来也热情地和周围的群众打招呼、握手。不大一会儿,主办单位的一位领导同志来到周恩来跟前,有点不自然,十分抱歉地说:“我们不知道您来,实在对不起……”周恩来没等他说完,抢过话头,微笑着说:“是我叫他们不要打招呼的,我来看戏,和大家一样,都是观众,再惊动你们就不好了嘛!”那位同志又请他到后台或休息室休息一下,喝点水。周恩来用手指了指座位说:“就这里坐坐很好嘛,谢谢你啦!”
演出结束,广西文工团和主办单位的同志请周恩来到台上去接见演员。这时,整个剧场的观众都知道周恩来来看戏了,顷刻间,台上台下沸腾起来,整个剧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周恩来一边向观众招手示意,一边健步走上舞台。他热烈地向演员表示祝贺,同演员们一一握手。还说:“如果拍成电影,让更多的观众都能看到《刘三姐》,那就更好了!”望着周恩来慈祥的笑脸,听着他亲切的话语,大家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中……
(李华民)
八四六、拔牌子
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周恩来到怀柔水库视察。他身穿旧灰布裤和褪了色的短袖褂,脚穿一双线织袜子,圆口青布鞋,健步登上大坝后,又走进简陋的指挥棚,坐在一根圆木上,听取工程进度汇报。当县委负责同志请周恩来为水库题字时,他欣然挥毫写下了“怀柔水库”四个大字,但再三嘱咐说,新的字只能镶在溢洪道的横梁或立柱上。事后,大家出于对周恩来的崇敬和爱戴,把题字放大并用汉白玉嵌在大坝的外坡上,而且在坝前立了一个牌子,记载周恩来对水库建设倾注的一片心血。后来,周恩来陪同外宾路过时发现了,为此,专门把县委负责同志找去,严肃批评了他们,而且指出,你们快把那个牌子拔了。
(李华民)
八四七、群众英雄
一九五八年夏天,暴涨的黄河洪峰冲坏了郑州黄河大桥。第二天,周恩来乘直升飞机赶赴现场,亲自冒雨组织动员抢修。修桥工人们日夜奋战,比原计划提前一天修好了大桥。八月一日通车了。八月五日,周恩来又到郑州,他走上大桥,同遇到的工人握手,问好,又沿着窄窄的便梯下到大桥钢梁底层去视察。他摸着修好的桥梁向周围的工人们说:“修的真不简单,谢谢你们啦!”这天,周恩来就坐在地上和工人们一起吃饭。饭后,在原地召开的抢修大桥的汇报会上,大家说:“这次抢修胜利是毛主席正确领导,周总理现场直接指导的结果。”周恩来连连摆着手:“不,没有我的份,这全靠你们喽!靠全国人民的支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李华民)
八四八、水库劳动
一九五八年,在十三陵水库修建过程中,周恩来曾先后两次率领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长以上干部共五百四十多人到水库工地参加劳动,他亲自举着“机关第四支队”的大旗走在队伍最前面。工地指挥部的同志来分配任务时,看到周恩来和这么多负责同志,心情不免紧张,刚刚说出“我们欢迎首长同志们……”,周恩来就爽朗地笑着,亲切地对他们说:“这里没有首长,没有总理,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我们来参加劳动,就是要创造出一种热爱劳动,上下之间完全平等,大家互相协作和毫无隔阂的新风气。”周恩来他们劳动的地方,离住处有八里路,每天上工哨声一响,总理、副总理、部长、副部长这些人都同工地上同志一道排成整齐的队伍,扛着一杆红旗,徒步去工地。周恩来有时走在队伍中间,有时带头打着红旗,率队前进。
(李华民)
八四九、冒雨借书
有一年八月的一天,一早就下起了大雨。忽然,北戴河文化馆图书室的电话铃响了,管理员小王拿起听筒。打电话的人要借一册世界地图和几本书。小王告诉他:“这几本书按照规定不能外借,您如果需要,可以到图书室来看。”对方只好挂断了电话。时间不长,图书室的门忽然被推开了,一个人带着风声雨水走进图书室,他手里的雨伞淌着水,挽起的裤脚也已湿透。他把雨伞放到墙边,微笑着请求小王把电话里要借的书给他看看。当小王把书捧给这位冒着大雨而来的不速之客时,她吃惊地瞪圆了双眼:“啊!您,您是周总理!”小王心里又后悔又难过,急忙向周恩来道歉。周恩来却笑着说:“小同志,你把书管得很好嘛!有一套制度,这样很好。没有章程制度办不好事情。”说完,就拿起书坐在桌边认真地查阅起来。离去时,周恩来同小王握手告别,勉励她一定要做好图书馆的工作。
(李华民)
八五○、下机握手
周恩来在辽宁视察完毕准备回京时,宾馆服务员要求和总理合影留念,大家排成排想让周恩来坐在中间,而他坚持把椅子挪开了,和服务员们站在一起照了相。周恩来离开沈阳时,省领导人到机场送行,周恩来和大家一一握手后,登上飞机的舷梯向大家挥手示意。这时,忽然发现又有一位女同志向送行的人群跑来,周恩来马上走下飞机和她握手,然后重上飞机起飞。这位女同志是一位普通的服务人员,周恩来与她并不熟识。这件事使在场的同志深受感动。
(李华民)
八五一、命名题字
一九五九年九月,国庆十周年前夕,北京的夜空秋高气爽,天安门广场上一座异常雄伟辉煌的建筑经过十个月的紧张施工全部竣工了!周恩来亲自设计的含苞欲放的玉兰花灯,晶光四射,给这雄伟的建筑披上了绚丽的花环。工程负责同志考虑到她的命名是一桩大事,需要请示总理,便拟出一个单子报请周恩来命名。周恩来谦逊而郑重地说:“这不能由我来定,要请示主席才行。”九月九日凌晨,毛泽东兴致勃勃亲临视察,欣然命名她为“人民大会堂”。有关同志又请周恩来为“人民大会堂”题签,周恩来说:“朱总司令德高望重,‘人民大会堂’应该由他来题写。”在周恩来热情提议下,朱德挥毫题写了“人民大会堂”五个大字。
(李华民)
八五二、撤纪念室
一九五九年,周恩来到天津视察工作,顺便以同学的名义自费邀请几个南开中学的老同学吃饭,周恩来亲热地和大家攀谈,谈话气氛十分活跃,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称颂他的辛劳和功绩。他听了连声说:微不足道,个人是渺小的,只有党和毛主席伟大。当谈到南开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时,周恩来对负责文教工作的副市长说:“南开中学把我住过的那间宿舍,办成‘周总理纪念室’,你动员他们取消。我现在是以同学的身份要求取消;如果不行,我就要采取行政手段,以国务院的名义下命令了。”他再一次诚恳地说:“个人是渺小的,只有党和毛主席伟大,我只不过是一个助手。”后来在四届人大分组会上,周恩来又委托天津的代表转告南开中学,不要搞纪念室。南开中学只好遵嘱,撤掉了原来布置的“周总理纪念室”。
(李华民)
八五三、改词叙功
一九五七年,周恩来在审定《八一起义》提纲时,看到有一段话的原文是:党为了挽救革命的失败,决定由周恩来同志在南昌举行起义。周恩来在“举行起义”前加上了“以贺龙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和朱德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部分为基础。”提纲中还有一段话:“七月三十一日晚上,周恩来等同志率领北伐军三万余人,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周恩来在“周恩来”三字后面加上了“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的名字。
一九五九年新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式展出之前,周恩来和中央其它领导同志前去审查。他认真审查陈列的展品,倾听解说员的解说词。当讲到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由周恩来同志领导了南昌起义的时候,周恩来立即抬起负过伤的右手,打断说:“怎么是我领导的呢?是党派我去的嘛,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嘛!”并严肃地要求把解说词改过来。
(李华民)
八五四、故居维修
周恩来故居座落在江苏淮安县红光西巷(原名驸马巷)内,房屋是东西并排着的六间旧式普通民房,由一道墙分割成两个小小的院落。一八九八年,周恩来就诞生在这所宅院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代。
解放初期,亲属们到北京看望周恩来,在闲谈中说到有三间房子快倒了,要不要修理一下?周恩来断然拒绝地说:“不修了,倒掉就算了!”接着他又和到京开会的淮安县委负责同志以商量的口吻说:“能不能把房子拆掉!拆掉了可以盖工厂嘛。”县委没有照办,并于一九五九年做了必要的修缮。周恩来得知后,立即派人向县委了解修缮情况,并从自己工资中支付了全部费用。
以后又多次督促县委将修好的房屋让没房的群众住,或拨给集体单位使用,不要空着。
(胡幼梅)
八五五、列宁学生
一九六○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演出了苏联名剧《以革命的名义》。一个晚上,演出刚刚结束,周恩来走上台来,高兴地和演员们一一握手,祝贺演出成功,称赞了这个戏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提出应尽快拍成电影,使更多的青少年受到教育。他与饰演列宁的周正握手,笑着说:“列宁说得很好,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因为忘记过去,那就意味着背叛。”随后,周恩来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出于对领袖人物的尊敬,大家把扮演领袖人物的演员让到了中间的座位。
当请周恩来也坐在中间时,他笑着摆摆手说:“列宁和捷尔仁斯基是我的前辈,我的导师,我只是他们的一个小学生。我是和他们(指剧中的别佳和瓦夏)一辈的,我们应该坐在一起。”说着,就坐在“别佳”的身旁。
(胡幼梅)
八五六、请回代表
那是在第二次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天,周恩来到北京饭店参加小组会。当他的汽车快到饭店时,前面正巧一辆小汽车也要在门口停下来。饭店的一位工作人员怕前面的车挡住总理的车,挥手让那辆车给总理的车让路。周恩来看到了,下车便问:“你干嘛把人家的车轰走了,那车上坐的是谁呀?”当他知道是一个省的人大代表后,严肃地说:“你去把人家请回来,人家是代表,我也是代表呀!”周恩来站在饭店门前,等那位代表下了车,主动迎上去和他握手,执意让他先进大门。
(胡幼梅)
八五七、第二提琴手
周恩来常说:“要有点自知之明,我只能做毛主席的助手,在毛主席领导下做具体工作。”他甘当“第二提琴手”。他从来不谈他个人的功绩,从不讲他历史上做出的贡献,也不让别人宣传他自己。在重庆时,他就坚决不让在《新华日报》上登他的照片,他坚决不许开放他在淮安的故居供人参观,还吩咐让群众住进去。他绝少答应外国记者报道他个人的历史。周恩来最不喜欢听吹捧和赞扬的话。正如法国总统德斯坦所称:周恩来是一个“从不希望为他自己树立纪念碑的人”。
(胡幼梅)
八五八、合影让坐
一九六一年,周恩来邀请乒乓球运动员们到他家去作客。周恩来亲切地提出要和运动员们合影留念。照相时,工作人员为他和其他中央首长安排了椅子,让运动员们站在后面。当大家请他坐时,周恩来却说,为什么老让我们坐?他坚持让运动员们坐着照。大家就这样让来让去,一直到有人提议把椅子都撤掉,周恩来才兴致勃勃地和运动员们一起合了影。
(胡幼梅)
八五九、讲话易位
有一次,周恩来会见日本乒乓球老运动员,他讲话以后,请日本朋友讲话,他发现会见厅里只有一个话筒,就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对面。和讲话的日本朋友换个座位,让他使用话筒。等第二位日本朋友讲话时,周恩来又从第一个讲话的日本朋友坐的位置上起来,坐到第二个讲话的日本朋友的座位上去。周恩来就这样几次易位。在坐的中外人士无不为周恩来总理这种谦虚作风所感动。以后日本朋友每当谈到这个情景时,总是赞不绝口地说:“我们从来没见过那样好的总理。”
(李华民)
八六○、不受礼
一九六二年,周恩来到沈阳时,每次外出乘车,警卫员给开车门,周恩来马上向他握手道谢。有时在宾馆内散步,遇到人总是要主动说上几句,谈家常,谈思想,有时还和服务员一起打乒乓球、唱歌……。一次,有个站岗的哨兵看到他敬了礼,周恩来和他一边握手一边亲切地说:“不要给我敬礼,咱们都是同志嘛!”
(胡幼梅)
八六一、观众意见
一九六三年的一天,周恩来在北京三座门礼堂观看海政歌舞团的演出。演员和乐手都过于激动,拼命拉弹,使劲唱,特别是为《克拉玛依》这首歌伴奏的手鼓敲得很响,使得独唱和演奏在音响上很不协调。演出后,周恩来走上台和伴奏的同志们说:“他是肉嗓子,你们是钢弦,这里有个主次问题,要以唱为主,伴奏嘛,要突出一个‘伴’字。”这时乐队有一个同志表示:“坚决执行总理的指示!”周恩来亲切地笑着说:“这不是指示,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的意见。”并说:“再唱一个吧。”在周恩来亲自指挥下,又唱一个《走上那高高的兴安岭》。周恩来一遍一遍地亲自指挥排练,直到演唱和伴奏在音响上十分协调以后,他才走上去和每一个同志亲切握手,并不断地说:“谢谢大家。”
(胡幼梅)
八六二、请称同志
有一次,周恩来观看文艺演出,幕间听到报幕员讲:请首长和同志们休息几分钟。他便亲切地对有关同志讲,只提“同志”就行了,不要在“同志”中再分出“首长”来。
党的“九大”期间,周恩来来到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广西代表。同志们个个兴高采烈,同声喊“总理!”周恩来和蔼地对同志们说:“党内没有总理,还是称周恩来同志吧!”
(刘怡)
八六三、年轻娃娃
一九七三年六月,周恩来陪外宾来到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参观。这是一排三孔窑洞。窑洞外面的木牌上挂着一幅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回延安后和毛泽东合影的照片。外宾高兴地指着照片问:“这张照片是在这里照的么?”一位同志说:“就是在这儿照的。”周恩来接道:“我那时还是个年轻娃娃。”他一边看一边对地方负责同志说:“纪念馆内容很单调,我看了很不安,革命不是几个人。”他一再强调:宣传我太多,纪念馆要补充内容。现在只有两个地方有朱总。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同志也没有。接着,他又无限深情地提到董老、陈云、徐向前等同志,提到了“四·八”烈士王若飞、叶挺、邓发、博古等同志。他说:“博古犯了错误,但后来承认错误了,表现很好,对干部要一分为二。”
(刘怡)
八六四、不忘延安
一九七三年周恩来陪外宾到延安,谈到农业发展落后时,周恩来心情沉重地说:“解放这儿多年了,延安没有建设好,我当总理的有责任。”地方同志连忙说:“主席和总理对延安很关心,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好。”周恩来恳切地说:“我有责任,延安人民哺育了我们,支援我们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应该把延安建设得更好。”当时,周恩来已重病在身,还是这样诚恳地检讨自己的工作。接着他向在座的同志们说:“你们三年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行不行啊?”大家齐声说:“行!”周恩来一听,高兴地站了起来:“好,拿酒来,为你们五年粮食翻一番,干一杯!”
(刘怡)
八六五、不去旧居
一九七三年周恩来回到延安。
延安是周恩来长期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那里有他的旧居。这次周恩来陪同外宾在枣园旧址参观时,陪同人员请示他,是否可以开放他的旧居,去看一看。周恩来摇了摇头:“我不同意,不能去。”走到杨家岭,大家再一次要求去看总理的旧居,他笑着说:“我不去。”接着问地委一个负责同志:“开放了么?”当听说还没有开放,他才放下心来。一再叮咛:“我的住处不开放是对的。”地方同志说:“不开放延安人民不答应,全国人民也不答应。”周恩来听后严肃地说:“如果开放我的,就把朱德和任弼时同志,还有一些领导同志的也开放,不然就不要开放我的,把我和毛主席并列怎么行呢?”
(刘怡)
2007/09/10
第三十章谦虚篇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