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一、博士小弟
周恩来是《赤光》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他不仅写文章、发社论,而且经常参与印刷出版与散发工作。此时,二十六岁的周恩来结识了一个圆圆脸庞、背梳的长发直到耳边的二十岁的小伙子,他埋头苦干,被人誉为“油印博士”,名叫邓希贤,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邓小平。一九二○年十月,他与八十八个华人乘船抵达马赛时刚刚十六岁,是年纪最小的一个“勤工俭学”者。为了学习,在短短几年中,他当过出卖体力的劳工,橡胶厂雇员,汽车厂的钳工。生活尽管艰苦,可他却十分乐观。在同伴中,他以烹调技术和桥牌高手著称。
在巴黎的岁月,周恩来和邓小平十分接近。周恩来喜欢这个青年伙伴,把他当做自己的“小弟”。他俩志同道合,经常一起聊天、散步,更多的则是一块赶印油印宣传资料。他俩互相信赖,彼此敬重对方的才干,为日后的协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田俊翘)
三八二、夫妇之间
长征开始后,邓颖超因患肺结核、吐血,编入休养连行动,一直没有同周恩来在一起。有几回毛泽东和周恩来走过他们连队,周恩来走到邓颖超身边,只能谈上三言两语又走了。一次国民党飞机轰炸,休养连死伤十几人,周恩来半夜赶来看望,同邓颖超也只谈了几分钟话就分手了。
过草地前,周恩来病得实在太重,同志们才把邓颖超接来。周恩来一直昏迷不醒,睡在木板床上,邓颖超就在地下铺了点稻草睡。她顺手把周恩来脱下的灰色羊毛背心拿过来,结果找到上百个虱子,挤虱子的血把两个指甲都染红了。
周恩来靠冰块冷敷了一天,又排了脓,退了烧,才逐渐清醒过来。发现邓颖超在他身边,感到有点意外,问她什么时候来的。
(徐必成)
三八三、失叶存根
一九三五年十月间,长征部队行进到甘肃地区。有一天行军中,周恩来很兴奋地告诉同志们:“我们胜利了!陕北红军已经派人同我们取得了联系,我们很快就可以和他们会师了。”大家都为这个好消息兴奋得忘记了疲劳。
高兴之余,一个警卫员忽然想起了周恩来的挑夫老李,他是一个很好的同志,牺牲在长征途中。警卫员怀念地说:“要是李佐礼同志还活着,同我们一起到陕北有多好呀!”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都不讲话了。周恩来也收起了笑容,很沉痛地说:“是呀,我们是有许多很优秀的同志倒在了长征途中,我们应当永远记着他们!”他停了一下,又满怀信心地用手比划着向大家说:“但是,我们红军象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下了树身和树根!”
(徐必成)
三八四、脱险忆友
周恩来崂山遇险的消息传到总参,刘伯承亲自命令骑兵出动,毛泽东急匆匆地走出来说:“什么也不要顾虑,无论如何要把周副主席救回来!”
此时二百多个土匪正在卡车上抄东西,被我方救援部队打得仓惶逃窜了,周恩来获救了。他回到城里时,中央首长,军委总部首长都赶来探望。毛泽东和周恩来见面时,心情非常激动,他用少有的方式,双手张开前来欢迎,周恩来也伸出双手,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郑重地望了好大一阵子,才开始谈话。谈到二十四名战士为革命殉难时,周恩来双眼涌出的泪水不由得簌簌流下。他痛惜为掩护自己而壮烈牺牲的战友们。卫戍司令部参谋长陈友才副官,营卫队副队长陈国桥等人的身影一直在他脑际里萦迴,他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田俊翘)
三八五、痛悼左权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在山西辽县反扫荡的激烈战斗中,身陷重围的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身先士卒,带最后一批人员冲出日军的重重包围圈,杀出一条血路,可惜冲到最后一个严密封锁的地段时,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光荣殉国,年仅三十七岁。
噩耗传来,周恩来无限沉痛,长时间陷入不能自拔的悲哀。他想到自己与左权的相处,想到左权的功迹,思潮迭起,挥笔撰写悼文以寄哀思:“左权以身殉国,斯真不愧跻于高级将领之列,且足为高级幕僚争光!左权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时代,这成为他以后近二十年政治生活中的准绳,他之牺牲无愧于所信仰者,而且足以为党之模范。”
周恩来由此想到,那些光荣牺牲于前线的一位位高级将领,左权的牺牲正是八路军英勇抗日的明证。同时,他深憾自己不能像左权那样驰骋疆场,斩将立功。为此,他无限深情地写道:“遥望大河以北,请缨有愿,困处夔门之内,杀敌无缘,虽因岗位有别,但髀肉复生在我,遥闻哀耗,究不能无动于衷!”
(王习耕)
三八六、对月思人
一九四七年的中秋节,在陕北葭县朱官寨的一个院子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请战士们席地而坐,就着辣椒喝酒。大家赏月谈天。晚上,周恩来给已远去河北平山的邓颖超写信。信辗转寄到了,邓颖超的秘书陈楚平说:“情书来了!”邓颖超笑笑说:“这哪里是情书?是形势报告!”陈楚平指着最后一段话“对月思人,不知健康否?于中秋节”说:“不是有‘对月思人’吗?”半年后,周恩来和邓颖超终于在土改座谈会上见面了。此时,毛泽东握着邓颖超的手说:“你坚持在第一线工作,取得了成绩,又有了经验,很好啊。可你这个后勤部长没有当好。这么久,你连到前委来慰问也没有啊。可苦了恩来呀。”邓颖超笑着说:“恩来的身体很好,又有警卫员照顾,又有主席的关心,我不去也很放心呀。”毛泽东开着玩笑说:“那可不行。我们都代替不了你这个后勤部长啊。”周恩来笑着说:“通信联系,也等于见面了。”
(高生)
三八七、童友重逢
一九五○年八月二十五日,一位身着短小的不合体但却很笔挺的西装的客人,来到了中南海周恩来的家,他就是童年时常和周恩来一起玩的表哥万叙生。这套西服是他想方设法借来的,表弟当了国家总理,接见的都是名流要员,自己穿得太寒酸。怕给表弟丢脸。谁知一见到表弟,就被他开了个玩笑:“哦,你可是个‘上宾’啊,打扮得象个阔少爷了!”万叙生看看当了总理的表弟那朴素而略显破旧的制服,不由得红了脸。周恩来赶紧说:“坐下坐下,以后可别这样了。到我这儿,就象到家里一样,兄弟们叙谈叙谈,可别讲客套啊!”
两人从童年一直谈到今天,表哥讲了自己坎坷的一生,觉得自己为生计所迫受尽煎熬,现在解放了,打算过个安闲的晚年。周恩来耐心地听着,一点也不打断他的话,等表哥说完,递给他一个削好的苹果,说:“过去,你不给日本人干事,好,是爱国的;现在是人民的天下,你怎么能不想干工作呢?现在干工作,不是为了吃饭,是为人民服务。下月二十五日,准备在北京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劳动光荣啊!有的劳动模范比你年龄大得多啊!按你的年龄,还可以为人民干十五年!”他伸出五指,翻了两番。万叙生默默地倾听着,沉思着,“那我能干些什么事呢?”表哥问。周恩来说:“凡是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事,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较职位,不计较报酬,这就叫为人民服务。”
万叙生回到扬州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下决心一定干上十五年。在工作中,他得到了群众的信赖,被选为居委会主任,人民法院陪审员,银行协助储蓄员,税务所协助税务员,红十字会的办事员……。
一九五四年,扬州发大水,他涉水查看每一栋危险房屋,动员居民迁出;他把自己的全部生活补助费赠给一位姓齐的居民治病。一九六三年,扬州一家药房错把滴滴涕粉剂当小苏打卖给了居民。七十一岁的万叙生深夜得到消息,连夜访问了八十多个家庭,说明情况,避免了事故。一九六四年二月的一天,扬州大雪,万叙生老人清晨起来,照例为大家扫雪,突然心肌梗塞,昏倒在雪地里……。他在医院一苏醒过来,就挣扎着给自己的表弟写了一封信:
翔宇表弟:
……叙生碌碌如常,毫无进展,所幸在为人民服务工作方面,未敢懈怠延误,也未犯过错误,所做工作均得各方面满意。至为遗憾的是,你要我为人民服务十五年,我才工作了十三年……
扬州市政府,为这位模范老人举行了追悼会。
周恩来给扬州市公安局寄来一信,并邮来人民币一百五十元。信上说:万叙生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是应该的。追悼会如果花了钱,就用这一百五十元做补偿;如果没花钱,可转给他的亲属使用。
(李华民)
三八八、位尊无忘师
周恩来,字翔宇。这是他早年发表文章及留学日、法时常用之名。周恩来如此珍爱此名,其中饱含着他对老师的敬重与缅怀。早年,周恩来曾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就教于高盘之先生。一九一三年,周恩来毕业后南归天津,高先生斟酌忖度,命字翔宇,愿这位大志青年如鲲鹏翱翔宇宙……。周恩来始终不忘恩师的教诲。在延安时期,一位外国记者问道:“阁下,以您的出身情况,是如何走向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他回答说:“少年时代在沈阳读书时,得山东高盘之先生教诲与鼓励,对我是个很大的促进。”
一九五○年十二月,高先生之子高肇甫接到电话,来到总理办公室。“肇甫呀,刚刚建国,很忙。今天抽时间,咱们见见面。”周恩来边说边笑着迎出门来,握住了高肇甫的手,情殷意切地说:“没有高老师的教导,我不会有今天。”一九六一年,高肇甫夫妇带着三个孩子回北京探亲。周恩来获悉后,接见了他们全家。饭后,周恩来让秘书搬出一包礼物托他们带给师母,并附上放大的老师照片一张。想不到周恩来戎马倥偬,历尽峥嵘,还一直珍藏着老师五十年前送给他的一张照片!师母手捧丈夫的照片,直感动得热泪盈眶。
(李华民)
三八九、一张合影
一九五一年四月,周恩来夫妇去看望他六年前的警卫战士。久别重逢,一言难尽思念之情,他们一边走,一边谈,不知不觉登上了万寿山顶峰。周恩来说:“来,我们就在这个最高的山顶上照个相,留作留念。”周恩来和邓颖超并排站着,中间留了能站一个人的空隙。邓颖超轻轻拉着警卫战士到他俩中间。警卫战士觉得这样照不行,心一急迅速向后退了一步,选择了一个警卫战士的角度位置。周恩来连连说:“不行,不行。”一把将警卫战士拽到中间,又轻轻地向前推了他一步,并爽朗地解释说:“这样,照出来我们就一样高了。”
(李华民)
三九○、进城不忘乡
一九五一年十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举办的来京参加国庆观礼的战斗英雄代表和老根据地代表联欢会上,周恩来做了关于《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的讲话。他在讲话中说,假若不下山,不进城,就不能够取得今天全国性的胜利,革命就不会成功;只是下了山不应该忘了山,进了城不应该忘了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就应该受到批评。最后,他希望大家:“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李华民)
三九一、怀乡情浓
一九五二年十月,上海人民淮剧团在北京怀仁堂为国家领导人专场演出,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到后台祝贺演出成功。当有人向周恩来介绍女主角筱文艳时,总理问她:“你是哪里人呀?”筱文艳说:“江苏淮安人。”总理说:“噢,我和你还是同乡哩,你老家是在城里还是乡下?”筱文艳说:“在乡下,东乡车桥。”总理说:“车桥,不错!好地方。我小时候和家里人去车桥赶过庙会,是从淮安坐小船去的。”
总理又说:“我生在淮安,十二岁离开,几十年没有回去了。你回淮安代我向乡亲们问好!”说着,周恩来总理握住了这位淮安小老乡的手,筱文艳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刘怡)
三九二、亲抬灵柩
长征时,周恩来患伤寒病,不得不躺担架。当时的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曾经亲自抬过周恩来的担架。那时因为长途跋涉,行军作战,冻馁交加,无论干部战士体质都已相当虚弱,抬担架是很吃力的。周恩来不忍心使抬担架的同志太受累,多次从担架上爬下来。解放后,一九五四年杨立三逝世,周恩来一定要参加他的葬礼,并且亲自抬死者的灵柩(当时还没实行火葬制度),表示他对杨立三的答谢和怀念。
(胡幼梅)
三九三、合影找人
一九五五年,周恩来观看乒乓球队的表演赛,贺龙在一旁对他说:“这个王传耀是乒乓球队唯一工人出身的运动员。”周恩来高兴地说:“好啊,还很年轻!”一九六一年,在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我国获得男子团体世界冠军。当天晚上,周恩来在人大会堂接见乒乓球队全体同志,合影时,周恩来发现少了一个团体赛成员。他回过身一边清点人数一边喊:“王传耀!王传耀!”王传耀在后面急忙答:“总理,我在这!”周恩来说:“你怎么到后面去了!快到前面来。”
(李华民)
三九四、陶然亭凭吊
一九四九年,陶然亭一片荒芜,在周恩来建议下,于一九五六年列于北京城市规划,被辟为公园。周恩来热爱陶然亭,只是因为这儿曾留下历代先驱的脚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曾在此商议变法大计,“鉴湖女侠”秋瑾曾由此启程赴日,孙中山曾在此参加政治集会,李大钊在此慷慨演说。二十九岁的革命家高君宇与二十六岁的爱人石瓶梅亦埋骨于此。高君宇是“五四”运动中北大学生代表,邓中夏的战友,李大钊的学生,“二七罢工”的领导人之一,石瓶梅则是进步的女诗人。解放后,周恩来曾旧地重游,到英烈碑前凭吊,深情悼念自己青年时代的战友,并指出:“革命与爱情并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在周恩来关怀下,陶然亭焕发了青春,成为北京青年人最喜爱的公园,也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田俊翘)
三九五、以书代话
一九五八年七月,毛泽东的《浣溪沙》词还未发表,吕正操和赵尔陆等几位同志在上海开会时看到了传抄稿,其中“长夜难明赤县天”的“县”字,误抄为“悬”字。大家都看不懂,吕去请教周恩来,把周恩来也难住了。周恩来请教范若愚,但觉得范的解释也很勉强。后来周恩来找到毛泽东原稿,始知传抄有误。周恩来本想立即打电话告诉吕正操,又想到吕在午睡,就写了一个便笺,送到招待所:
正操同志:
昨晚被你考住,今晨与范若愚同志谈,将“赤悬天”勉强解释为‘赤日当空’‘赤日悬空’的意思,并托尔陆同志转告,现取阅主席诗词原本,方知为‘长夜难明赤县天’,并非‘赤悬天’,赤县神州,大家懂得,自不费解,想以电话告,适你午睡,便以书代话,并望转告尔陆。
周恩来七·十三
(李华民)
三九六、再拉风箱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周恩来和陈毅到湖北省麻城县炼焦厂和“五四”钢铁厂视察。“周总理来啦!”工人们争相传告,全厂一片欢腾。周恩来首先来到冶炼车间的“三八”炉前,向姑娘们一一问好。正在拉风箱的三个姑娘,顿添干劲,风箱呼呼地叫着,喇叭炉里的火焰冲起两丈多高。周恩来看到木制风箱能鼓起这么高的火焰,非常高兴,对陈毅说:“我们也来拉风箱吧。”他们虽然都已高龄,可是劳动起来和青年人一样精力充沛,推动风箱也运用自如。姑娘们看着,热烈地鼓掌欢呼。来到“八一”炉前,周恩来以极大的兴趣听取了他们与“三八”炉搞竞赛,创高产的汇报。他仔细观察炉子的构造,看到低温炉也是用木制风箱鼓风,兴犹未尽地对陈毅说:“我们再来拉风箱吧。”工人们担心他们累了,劝他们休息。正拉风箱的同志,也不让开位置。周恩来幽默地说:“强迫我们不参加劳动那还行!工人们一听都笑起来了。只好让他俩又拉起风箱来。呼呼的风吹得火花四溅,吹得大伙心里乐开了花。
(李华民)
三九七、互相合作
周恩来对翻译员的理解、体贴感人至深。他常常事先就让翻译员知道大体内容,让他们看到有关文件和讲话稿,预先做准备。他深知翻译工作的辛苦,常常在内部聚餐时向翻译员敬酒慰问。他看到翻译在宴会上顾不上吃饭,就故意与中国人说话,让翻译抽空吃点饭。有时看到翻译迟疑时,就主动重复一遍。有一次,一位朝鲜族翻译听不懂上海话,周恩来就为这位翻译做上海话的翻译,并说:“你要注意学方言啊。”他常对翻译说:“我俩是互相合作的关系。”
(李华民)
三九八、亲守灵堂
一九五九年秋,在庐山会议上,林伯渠内心十分矛盾,情绪很坏,下山以后,由于工作劳累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忧虑,很明显地消瘦和衰老了。
一九六○年五月,由于过度的劳累使他患了严重的心肌梗塞,医治无效,于二十九日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四岁。此时正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访问的周恩来闻讯大惊,他深深地敬仰、怀念这位老师般的同志、朋友与兄长。六月一日中午,他的飞机刚刚抵达首都机场,不顾连日来谈判与旅途的劳累,命令司机以高速直奔劳动人民文化宫,风尘仆仆地加入到长龙般默默悼念的人群中,并亲自敬献了花圈,为林老守灵。接着,又参加了六月二日首都各界人民群众一万多人举行的隆重公祭。
“当年黄埔分明在,风雨同舟忆旧游。”周恩来默默地背诵着林伯渠的诗句,心里涌起万千思绪。
(田俊翘)
三九九、茅台祝寿
一九六○年,周恩来总理第二次访问越南,正逢胡志明主席七十寿辰,周恩来决定在大使馆为胡老设宴祝贺。但胡老听说为他祝寿不肯来,周恩来对何伟大使说:“想办法把他骗来!”最后,周恩来用请吃“家常便饭”的办法把胡老骗来了。
为了表示对这次寿宴的重视,工作人员把库存的唯一的一瓶茅台老陈酒找了出来,但不一会就喝光了。服务员只好上新酒,周恩来不要,让拿陈酒,年轻的服务员急哭了,工作人员一面劝他别哭,一面出主意说:“你们把新酒装进陈酒瓶子里送上去,总理骗胡主席,我们也骗骗总理!”这次果然灵了。
(刘怡)
四○○、龙门题字
一九六一年十月八日,周恩来和陈毅陪同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来到洛阳。参观完龙门石窟后,周恩来因有事回京,他利用专列开车前的一点时间接见洛阳市的负责同志。谈话结束时,人们请周恩来为正在兴建中的龙门伊河石拱大桥命名题字。周恩来微笑着说:“还是请陈老总写吧,他比我写得好。”陈毅听罢,连忙摘下墨镜,爽朗地大笑:“我怎敢‘班门弄斧’?还是请总理写吧!”两位领导人谦虚地互相推让。这时,专列的开车时间快到了。周恩来歉意地商量说:“要不这样吧,现在不写了。回京后,我们商量一下,写好后给你们寄来,行吗?”人们不便强求,只得以此作罢。然而,周恩来始终没有忘记洛阳人民的嘱托。一九六二年春天,题字寄来了,是陈毅的手迹,宣纸上写着斗大的“龙门”二字和“陈毅题”三个较小的字。这真是画龙点睛之笔,既为伊河桥命名,也有地方特色。题字被镌石四方,分别镶嵌在石拱桥东西两端和两侧。
在“文化大革命”横扫“四旧”时,陈毅的题字也难逃厄运。一九七三年十月十四日,重病在身的周恩来又陪外宾来到洛阳,发现伊河桥上没有陈毅的题字,立即查询。听了有关人员的陈述,周恩来满面怒容:“陈毅是好同志,他的题字要尽快地与洛阳人民见面。”不久,陈毅的题字重新被郑重地镶嵌在飞架东西的伊河桥上。
(李华民)
四○一、洒泪怀念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晚,周恩来举行招待会。纪念“西安事变”二十五周年。席间,周恩来发表讲话,表达了对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当时,台湾刚刚发表了篡改过的所谓《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所以张学良将军的弟弟张学思感情异常激动,在给周恩来敬酒时竟泣不成声,使整个会场气氛沉重。周恩来也流下了热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眼泪是代表党的,不是我个人的。二十五年了,杨先生牺牲了一家四口,张先生还囚禁在台湾,想起他们怎能不落泪呢?”杨拯民对周恩来说:“多少年来,我的眼泪不知流了多少,但有一件事总不甘心,就是关于‘西安事变’的真相到现在还众说纷纭。为了批驳蒋介石的《西安半月记》,我们应该把‘西安事变’的真相整理出材料来,现在不抓紧,过若干年,有些人就不在了,不好搞了。”周恩来说:“你这个意见很好,最好由三方有关人士组织一个小组把它搞出来。”并指定由统战部长组织这一工作。
(李华民)
四○二、酒醇情深
松崎君代是周恩来夫妇的朋友。一九六一年松崎访华时,周恩来赠给她两瓶茅台酒,让她带回去给她的父母亲。松崎的父亲在日本四国岛一个镇上经营一家小酒店。这对普普通通的老年夫妇收到中国总理的这份礼物后感动万分。一年后,松崎又来华访问,当她和日本乒乓球队员一起等候周恩来接见时,根本没想到日理万机的周恩来还会记得那两瓶茅台。“那两瓶酒的味道怎么样?”周恩来开头这句问话使松崎君代大吃一惊。“非常好,非常好。”这位日本姑娘不知怎样回答才好。“好,那我再送你一瓶。”松崎的父母把这瓶酒看作荣誉和友谊的象征,精心装饰,放在客厅里显著的地方。只有在非常特殊的场合,才会郑重地给客人品尝一点点。这瓶茅台就这样一直喝了十多年,到周恩来逝世时还剩下半瓶。松崎一家决定不再喝它,珍藏起来,以表示对周恩来的敬意和怀念。
(李华民)
四○三、年夜饭
有一年除夕,在吃年夜饭的晚上,周恩来请客。在周恩来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在京的他的几个晚辈都参加了。周恩来用什么好东西招待大家呢?每张桌子上放着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和一盆黄澄澄的小米粥。周恩来先讲话,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慰问和鼓励。然后,邓颖超说:“今天是除夕,请大家吃小米稀饭和肉包子。为什么呢?因为中国革命是小米加步枪打出来的,不能忘掉小米。为什么吃肉包子?因为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得到解放,生活好了,才有肉包子吃。”周恩来听了,频频点头,带头鼓掌。二三十个人,热热闹闹的在周恩来总理家吃了一顿不同寻常的年夜饭。
(李华民)
四○四、高粱祝寿
一九六三年六月,周恩来陪同朝鲜贵宾崔庸健委员长到东北沈阳市参观访问。崔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三十年代曾在我国东北地区深山老林里与中国同志并肩抗击日军。六月二十一日是崔的生日,周恩来决定用朝鲜传统方式为他举行一次祝寿宴会。周恩来定做了寿桃、寿面等,还外加一样特别花色——煮得很软的高粱米饭。宾馆厨师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用粗粮招待贵宾,周恩来给他们解释说:“崔庸健同志曾与我们共过患难,吃高粱米会使我们回想过去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不过,这高粱米饭一定要煮得很烂,因为我们都年纪大了,只能吃一些容易消化的东西。”这次周恩来着意准备的生日宴会使崔深受感动,他回忆起许许多多艰苦岁月的往事。
(胡幼梅)
四○五、志在四方
一九六五年七月五日,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回国途经新疆,特地到石河子农场看望内地支边的青年。吃过午饭后,他问一位江苏来的姑娘:“你家在江苏什么地方?”姑娘回答:“淮安。”总理说:“那更是老乡了。你叫什么名字?”姑娘说:“我叫李正兰。”总理又问她:“你来新疆几年了?”“六年。”总理说:“六年了,想家吗?”李正兰说:“有时会想家。”周恩来说:“是的,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没有不爱自己家乡的。我离开淮安已经五十年了,有时还想家乡。你们远离家乡到新疆来,为祖国建设边疆,这很好,也很光荣。新疆和江苏都是好地方,你看石河子的天和我们淮安的天不都是一样蓝吗?”
离开石河子农场时,总理和大家合影留念,特地把李正兰拉过来坐在自己身边,使这位老乡感到格外亲切。
(刘怡)
四○六、肝胆相照
一九六六年底,周恩来把贺龙安排在钓鱼台住。刚住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就接到周恩来办公室的电话,叫马上离开转到新六所住。原来康生、江青也住在那里。但是没过几天,体委、政治学院的造反派很快知道并跟踪到了新六所,整天要揪斗贺龙。东交民巷的家也被造反派进驻了,可是贺龙想要回家。一九六七年一月九日,贺龙到西花厅见到周恩来,讲明情况,周恩来说:“你不要去,我顶着。”说着,马上把电话接到东交民巷贺龙家,严厉地对进驻的造反派说:“找你们的头头,我是周恩来,我是总理。你们到贺龙家里去,呆在那里,这不好吧?这不象样子嘛!你们赶快搬出来!有什么事跟我说,今晚七点钟,我在大会堂接见你们!”周恩来讲话后,造反派从贺龙家撤走了。但是,周恩来对贺龙的安全还是放心不下,一月十一日凌晨,又安排贺龙夫妇住在他家西花厅的前厅。仅一个多星期,中南海里也乱得没有安全保证了,周恩来又把贺龙夫妇转移到香山的象鼻子沟。
(禾木)
四○七、最后一别
一九六九年九月三日,胡志明在河内病逝。周恩来被这个消息震呆了,他沉默了好长时间,手里攥着写着这个消息的字条动也不动。向他汇报情况的一个部长只好暂停汇报,因为他什么也没听进去,秘书给周恩来的茶杯添上热水时,他才从沉痛的悲哀中苏醒过来。
周恩来与胡志明的关系,不仅有中越两国两党的关系,而且个人私交也很深。他二十来岁在巴黎勤工俭学,去雷诺汽车厂做工时认识了胡志明这个同行。在广东黄埔军校,胡志明又担任过孙中山顾问鲍罗廷的翻译,他曾参加了周恩来的婚礼,周恩来又为他的训练班讲过课。几十年风雨同舟,情同手足,他再忙再累也一定要去河内亲自吊唁这个“朋友加兄弟”的革命巨人。在得到毛泽东的批准后,于九月五日在越南正式开始吊丧活动之前,飞抵河内。他不要求越南方面的任何接待,风尘仆仆来到吊唁大厅与胡志明的遗体做了最后的告别后,当天就飞了回来。这是他为哀悼这位“越南大哥”所必须尽的情分。
(田俊翘)
四○八、悉心探病
一九七○年冬,廖承志心脏病发作,周恩来在百忙中,仍关怀他的病情,安排他到北京医院住院治疗,在得知廖的病情恶化时,又亲往医院探视。周恩来到了医院,没有到病房,而是先把廖夫人经普椿叫出,问她:“我可不可以进去看他?我去看他会不会使他心情激动?会不会加重他的病情?”当经普椿感动得含着热泪请周恩来进病房时,他才进去看廖。
(刘学琦)
四○九、凌晨转医
一九七一年春的一天,周恩来工作了一个通宵后,却久久合不上眼。他对三○一医院某些人给陈毅治病的草率态度非常不满意,如果他们不彻底改变态度……
突然,周恩来拿起电话:“您是吴桓兴院长么?我是周恩来。这么早给您打电话,妨碍您休息了!”
吴院长并不吃惊;他只是问:“总理找我,是有什么任务吧?”
“是的,吴院长,陈总得了结肠癌,已经在三○一医院做了手术,我想让陈总转到你的医院治疗,你看行么?”
得到满意的回答,周恩来搁下电话,舒了口气。
(刘学琦)
四一○、樱叶情深
一九七三年四月,又是樱花盛开时节,廖承志率中日友协代表团应日本各界二十二个友好团体的邀请访问日本。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我国派出的第一个重要的大型代表团。从成员组成到活动方针都是周恩来亲自过问制定的。代表团出发前夕,周恩来会见了代表团和外交部有关同志。做完指示后,周恩来突然问:“田中首相送来的樱花树长势怎样?这是田中首相代表日本人民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廖承志同志见到田中首相时应该当面汇报。”全场人都愣住了,这样一件重要事情居然谁也没有想到。当场两位同志立即驱车到栽种樱花树的几处公园察看,并摘回几片樱叶交给周恩来。
田中首相会见中日友协代表团时,廖承志从衣袋里掏出小本子,把几枚压平了的樱叶送给田中首相。田中首相接过樱叶,笑逐颜开,仔细端详了一番,又叮嘱秘书妥为保存。
(禾木)
四一一、关怀松崎
被周恩来赞为具有“大将风度”的日本著名乒乓球女运动员松崎君代,在以后十多年中,几次应邀访问中国,都受到了周恩来亲切的接见。她从来没有想到,象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总理,竟然穿着洗得褪了色的衬衣,吃最普遍的饭菜,对他这样一位外国运动员又是那样慈祥和亲切。她觉得,周恩来就象自己慈祥的父亲或祖父。
一九七五年六月,君代女士再次来到中国。谈话中,周恩来得知她虽已结婚十年,但还没有生育,非常关怀她,专门请了最有名的妇产科医生为她检查,还邀请她的丈夫一起访华,检查身体。君代女士要回国时,周恩来握着她的手说:“有了孩子,请务必早日告诉我啊!”象父亲和祖父那样关怀她。
如今,君代女士一回想起这句话时,就止不住热泪盈眶,向着中国的方向,面对大海,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李华民)
2007/09/10
第十五章情义篇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