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生没有自己亲生的儿女,但他们却有比别人更多的子女,在他们周围有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们怀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贞、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对烈士子女尽其所能予以关怀和培养。他们救孤不畏险,抚孤不畏难,育孤成才更是竭尽全力,他们精心抚育烈士子女的动人事迹,早已传为佳话。
一、“他们的父母为革命而牺牲,我们就担当起父母的责任!”
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很喜欢孩子,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也天真得像孩子。有时得知某个孩子和他们夭折的孩子是同年出生时,周恩来也会颇有感慨地和邓颖超说:我到上海参加领导三次武装起义,失败了;你在广州难产,我们的孩子夭折了。我如果不离开广州,我们的孩子可能活下来了。在这种时候,邓颖超总是内疚地说:我不该背着你打掉第一胎。那时我才二十一岁,年纪轻,看着广州革命形势好,你忙我也忙,就开了点中药打了胎。但这种父母思儿之情,一瞬就过去了。他们以父母慈爱之心,去关心、爱护革命的后代。所以,当周恩来的表姐龚志如遗憾地说:“唉,美中不足的是你们没有一个孩子”时,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谁说没有?我们有十个!他们的父母是为革命而牺牲的,我们就担当起父母的责任。他们都生长得顶不错嘛!”在旁的邓颖超赞同地说:“是的,是十个。”
周恩来说的十个,实际只是一种泛指,不必考证。但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确实关怀和抚养过为数不少的革命烈士后代,并把他们抚养成人,培育成才。
其中有: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孙炳文的女儿孙维世、李硕勋的儿子李鹏、蔡和森的孩子蔡博、钱壮飞的孩子钱江、钱一平、曹渊的儿子曹云屏、杨匏安的儿子杨明等。其他在延安的革命烈士子女,以及在周恩来和邓颖超身边工作和生活过的红小鬼,都曾感受过他们慈父慈母般的亲切关怀。
2007/09/10
第三章 抚孤·言人·育才(之一)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