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四国协定与英法中日〔1〕(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正文】

  (一)四国协定之由来

  华府会议中之英法态度,吾前此通信已数数言之。英之注意在太平洋上,法之注意在欧洲大陆,两国各有所谋,各不相涉。结果以美日关联亦在太平洋上,而欧陆之事,过问人少,遂致法国代表之抱负,不得施展于会中。白里安氏悻悻然归国,法代表提出极不投时好之裁兵案,是均足表明法政府对于华府会议有所失望而出此。法代表之议案提出后,适值日本代表争执保留主要战舰未决之时,一时裁兵会议之空气颇为沉闷。然停顿未久,忽有四国协定之磋商传说于世。不数日,即由会议中正式裁决,因此协定,英日同盟得废弃矣。

  太平洋上之纷纠,又多一法兰西参与解决矣。前者属于意中,后者则出于意外。盖三角同盟之宣传,自今年七月间英帝国首相联合会议时,即有人大倡其说,同时英伦政府以英日续盟难以实现,亦颇愿以太平洋上之安全保证。自英日同盟而移归三角同盟,华府会议之召集,英政府既属内幕中之要人,故对于联美同盟一事,尤鼓吹不遗余力,英新闻界大王诺尔斯克利夫卿,乘机漫游世界,在美则尽力宣传英美之必须联合。在香港中国则力言英日盟约无续存之必要,其发言虽含有国民外交作用,要不得不视为英国舆论间多数之意见固如此也。英人之存心,初尚未能得日人之赞同,缘日美之猜疑甚大,而美政府又时有不加入任何协约之宣言,使一旦决计弃其旧日之盟约,而以提倡三角同盟为号召,设美国终无加入之意,新者不谐,旧者已失,宁不一无所得!因是日政府于此着颇持以谨慎,瞻顾徘徊,终不作一肯定语,有时赞成三角同盟出现于太平洋上,有时又力言继续盟约之重要,其矛盾之处,颇堪发噱。逮距开会之期既近,日本政府默察英政府对于续盟之兴味甚淡。亦渐悟此事之不可能殆十居八九。于是英、美、日三国必须联合之主张,乃公然出之于驻英日本林大使之口矣。惟其所言,尚有交换之意见存于其外,即三角同盟不成,英日续盟似仍须成为问题,此层在英人亦甚知之,且亦颇以此意为必要。盖太平洋上及远东地带若无安全保证,不仅裁兵问题难言,即仍继续增加海军吨数,英国亦难高枕无忧。三国协定不成,仍当退为两国协定,斯又不仅妥定英日之关系,尤足持以恐吓要挟美政府也。

  英日两政府之意见既若此,故华府开议后,英政府代表坦然接收美代表许斯裁减海军之提议,若无所惧,慨然降其头等海军国资格,以与美日为五与五与三之比例于将来,若无所惜。此外复停造四大主要战舰,以示赞助裁兵之诚意于天下。英人本非易与者,威尔逊挟全胜之威,携十四条以临欧土。而犹不得提海洋自由只字于和会,今英代表行动若此,其有所恃耶,抑将别有所求?考其实情,两者实有之。其所恃者,在英、美、日三国海军并列,日与英本为同盟,美决不为英敌,即使美不助英,而英有日在,海上霸权仍不致稍衰。美若与英合,则世界更无敌手。今二国既一致裁兵,互相保证,则英尚有何恐。此非若昔日威尔逊氏欲以海洋自由四字,削英人海上之霸权者可比也。至其所求,则自不外三国协商矣。

  英人尽其力以助美代表提议之成功,一旦转而有所求于美,谁谓美人得以摆脱哉!且英之求美亦正使美政府别有所惧,不得不向其所要求中寻一解决方法。此虽英政府狡猾处,然亦此世界之不良政治有以操纵之,使不得不如此也。同盟虽不可得,协定实难逃脱,吾犹忆会议前吾之通信中曾逆料美政府必不愿加入三角同盟,而英政府必以最小限度之要求圈之,其结果当视手段高下为定夺,今英代表果以厚饵饮动之矣。至于日代表于事前对此问题与其谓之赞助毋宁谓为被动,盖以同盟式之英日协约而易以绅士式之空从(洞)的四国协定,由此且将限制海军之发展,更根本削其在东亚侵略之势力,此非日人衷心之愿,自无可讳。然情势所迫,万目睽睽,又不得不忍而出此,此正日人极不得意时也。故事前未闻日人之若何之奔走,但闻东京、英国间之密电连发不断。想见其皇皇不安之态矣。〔2〕

  (二)四国协定与美法

  四国协定之由来,既无所谓四国协定之动机,其所活动者仅为三角同盟,英、美、日三国在太平洋上之问题耳,而结果竟使四国协定得以实现,法代表于此事之活动自无待言,而所以成全之者,仍以美力为多。先是法代表对于太平洋上问题之兴味,实不及其对于欧事为大。逮欧事既不易引起华府会议之注意,而不裁陆军之主张,又几致搁浅不议,于是法代表乃不得不别求活动以图于会议中出一〔3〕人头地。适本月初,三国协商之事开始进行,法代表认为千载一时之机,极力向各国运动,协商中加入法国,其所持之理由,以法国在太平洋上亦甚具有关系,弃法不足以言全体之平和。使此言而为动三国允许法国加入之主要条件,则与法国有同一情形之葡萄牙、和兰,不将亦被允许耶?且具有最大关系之吾国,又将何若?而后述诸国不但无此加入之机,恐此类请求,亦未闻有人提出,是知法国之得以加入,盖别有所恃也。其所恃者,在得美代表之绝大助力。本来美政府对于英人所提倡之三国同盟,其态度常立于反对地位。会议开后,美政府派中要人,且曾宣言,美国不欲加入任何协商,更不欲受任何条约束缚。是言也颇似明示拒绝英、美、日三国联合,然细加考察,则知三国同盟诚为美政府所不愿,且亦为其上院所最难为之通过之议案。若范围较泛之协商,美政府是否可以持极端不加入之主张,以抗英日,是则于事实上,情势上,知美政府必不能出此而亦必不得出此也。惟美国听英日之要求,而一无预备,便冒然加入,是亦非今日之[美]国执政者所肯为。同盟既不易低其限度以磋商协商,在英政府方面已具有必成之决心,他方英日又为旧同盟国,设条约既定后,中途遇有争执,难保日英不互相联合以与美国为难。是时美既为条约所束缚,一切商榷,恐将太阿倒持,使今日之局势,一变而为英日主宰之天下矣,是亦非美所愿。美在此犹疑不决期中,忽法代表以加入请,使美政府竞得一意外之助,此美政府所极端赞同者。美法邦交自大战后,本甚亲密,法尤乐于接近美国,美对法亦无恶感。会议中美所以不能助法解决欧洲事之故,实由于本国利害关系太深。今世国家,无论在外交场上说得如何动人,其实内幕中鲜有不为己者。法国不裁兵之主张,不过发表得太嫌直率,不能如英国国际外交之圆滑,善于掩饰,以致引世人之非议。美政府虽能谅其苦衷,然必欲其与以保证,施以救济,是则美政府所不欲再与德人结怨,再益欧洲以债款也。此二事皆为无益于美而又有损之援助,故美政府宁遗憾于法,而不愿有所过问。反之,使其事无害于美或更有益于美者,则美国必愿为法一助。因是法代表要求加入太平洋协定,以情势言,英法国际间之难合,日法国际间之疏远,是均足以证明法加入后必可为美助者。美政府为法人要求,既名正言顺,对法又可弥憾,而于己身又获得助手,一举数得,遂力助法图其事。法总代[表]维维安尼氏与美总代[表]许斯氏开始磋商后,不三日四国协定之条文便公布于会议,再二日四国代表正式签字于协定条文上,成功之速,华府会议[中]之议案要以此为最。英本为希望协定成功者,日亦为追随者,故异议甚少。惟法国加入或为英日所不甚赞同,盖三国主宰太平洋,突然又加入一国,于将来利益平均时,有所争执时,恐皆有所不利。但兹举美国助之甚力,即争亦无大效,英国外交惯顺水推舟,而别求防御,对是当亦无甚□□日本眼光稍窄,怨言在所难免,观于本月十三日四国代表签字之时,日代表尚喋喋不休,当知其故矣。

  (三)协定之影响

  协定签定矣,据条文规定,尚须经与约国宪法上规定之手续批准后,方能认为有施行效力。此后有无变化,自不可知,惟大约总以此次会议中全般事件之结果如何为标准。现时各国国会都在开会期中,而四国政府未闻有一国先将此项法案提交议院承认者,盖均有所待也。条文内容仅四条,不言经济,不包军事,空空洞洞说了几句绅士派的话,按法理上研究,所谓遇有任何差异突起于太平洋问题中者,可以劝诱与约各国开一会议,以致考察协定此全般问题,其开会之再续如何,解决之办法如何,其所依据者又如何,均未道及。次条所谓“自此后设使此等利益,将为任何一国之侵略行为所威吓,则此高等协约国家将彼此照会,全体团结,取一最有效之方法,以图达于了解”,何种有效之方法,亦未明言。总之,此次协定,在当事者欲力避武力恐吓与武力解决之嫌疑,而又无他法保证此平和,故乃定此半吞半吐之条文。协定之期为十年,善言之,十年内太平洋上之风波,或可保持一小太平气象。深刻求之,则太平洋四国所隐伏之祸乱,条文中既一无道及,一无解决,留此空洞之协定,果将何为?十年之期既极易过去,而万象尤多危险,无风且将起浪,矧风波之大已如此耶!或曰,四强用意,吾人将于条文以外求之。吾亦甚信此言。协定签字后又数日矣,会议中所表现者为如何耶?争持经月之海军案,忽日本有接收五与五与三之比例矣。虽其主要战舰多造一只,而同时却许英美各加造两只战舰。同时山东问题,竟有中日两国直接交涉妥协之耗,而大连传来电讯,又谓东俄赤塔政府与日本所议之条件,已磋商就绪。日本行将撤退驻西比利亚军队,除海参崴一埠外。此三事也,与日本外交政策本有联带关系,今何一举而三事悉决,且均成于四国协定之后,此其故可长思矣。分别言之。则裁减海军吨数,在日本为牺牲事业也;废弃英日同盟,在日本亦为牺牲事业也;撤退驻西比利亚军队,在日本亦视为牺牲事业也。有牺牲而无报酬,日政府岂愿为耶?报酬若仅限于日俄大连会议之一幕中,则日代表远涉大洋之华盛顿者又为何乎?至此当知中日交涉之议于华府会议时而不列于华府会议中者,竞又为类似昔日人种差别案之交换品矣。英报电讯谓,前数日国内各地学生又起救国运动,其然耶!果此次重大之责任,一般商绅又将委之于学生而留待为事后呵责学生废学之人耶!情势已至于此,国内当果有电讯,吾不必再有所陈。惟吾得国内又起学生运动之电讯,吾不但无所感慰,吾更觉一年来所扰攘之绅商阶级自治其成效为尤可悲也。此或足为中国绅商阶级能力破产之征,他日第四阶级兴起时,此类人或将如枯朽之易于摧拉耳。〔4〕

  【注释】

  〔1〕本文原载一九二二年2月6、7日天津《益世报》,署名“恩来”。

  〔2〕以上原载一九二二年2月6日天津《益世报》。

  〔3〕此处“一”字疑为排印时误增。

  〔4〕以上原载一九二二年2月7日天津《益世报》。

  2007/09/10

  四国协定与英法中日〔1〕(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