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观本校新剧《一念差》感言〔1〕(一九一六年十月)

  【正文】

  呜呼!世俗浇漓,民风不古;举目河山,国将不国。此何时耶?风雨飘摇,一发干钧,四万万人群起为救亡之举,日以继夜,犹虞不及。而乃在上者昏顽如故,泄沓依然;在下者自甘暴弃,沉沦乐籍。驱四千年之华胄,咸入于万劫不复之途。呜呼噫嘻!是诚大可痛也!

  然此现象之已然也,其隐匿者,险象环生,祸机四伏。一旦猝发,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种必矣,又何陆沉之足言哉!曰:是果何道也?其祸国之机有如此者。曰:是常道耳。亲之则近,远之则藏,无贵贱智愚,咸具此性。分析言之,个人之道德;统言之,一国之国性耳。国之所得立于天地而联合亿兆者,要恃此为归宿。苟一旦国性已失,则国之不国也,亦久矣!放眼昆仑,神州一片土,果尚有丝毫国性之存耶?设其存也,则大陆扰扰,国会有无识之议员;政府有违法之总长;各省督军竟有同盟之要挟。凡百事业,咸多现停滞之象。总全国人民其不入于放僻邪淫者,便流于混沌浊俗,自私自利,宁牺牲全国,以济一人。夫以如是之人民,治如是之弱国,其不亡者几希!殆亦绝无真理也。

  虽然国性之失基于人,人性之差起于一念。语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果国民于一事之始也,慎其念,谨其行,俾事之既作,无利己害人之虑,则其事举而利溥,众人蒙其赐矣。一人如是,十人效之。万事行之,而后人性复,国性定矣。是国性之挽救在于人,人性之存留由于一念。一念之始,系乎国之安危。吾昧昧以思之,诚有所莫解于国民之忽于一念也。而吾校纪念新剧竞以《一念差》名矣。剧中情节,吾揣之者屡矣。兹有感于衷,证之于吾国性之说,益相符合。遂不嫌词费,言之于观吾校新剧者之前,藉厕于晨钟暮鼓之列,以期乐无忘忧云耳,非敢自标异议也。

  夫叶中诚者,非大奸慝之徒,只以一念之差,贻终身莫赎之愆。一朝失足,恨成千古。虽后悔有期,而事后之偿,亡羊补牢,卒无救于事之万一。弹丸丧命,饮恨九泉。临终良心之语,其追悔为何如哉!虽然叶之过诚不容追矣,但事后知悔,犹不失为有人性者。若王守义唆人为非,假公济私,为社会蠹,至死而不知悔者,虽死犹有余辜。叶毙之,诚属快事。是叶之一死,于一己之人格立,于社会除一害。非然者,社会间昧于是非之辨,振醒之责又将谁属?况叶之以身作则,其感人处较之言行漠不相关者,又胜倍矣。至李氏,因叶之诬害,融融家庭,顿化为凄凉之舍;正斋入狱,经年困死;母子三人,相依为命。聆正斋临别“天下冤死者,不知有几多人也”之语,不禁为之放声一哭,叹真是非之不易明也!而叶子放浪邪僻,卒致夭亡,足可以为富有金钱者戒。叶女淑婉,竟于父蛊,成二家之好,苍苍者于叶氏诚得其平矣!然使叶中诚非一念之差,则为祸为福,又何由判?而吾校之新剧又何由演?析津人士又何由享此眼福,受此感动哉?

  曾侯有言曰:“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而已。”今舞台优孟,数将百人,其收效愈于一二人心与否?非吾之所敢知。吾但知每当演时,喜笑怒骂,悲欢离合,观者竟以演者之声色为转移。其感人之深有如此者,然则新剧乎?《一念差》乎?人性之立,国性之救,风俗之挽回,其将赖诸斯乎?其将赖诸斯乎?

  【注释】

  〔1〕本文是一篇作文(据手稿),编者考订作于1916年10月。文后有教师评语:“满纸云烟笔下生,就国性立论,大处落墨,是有关于世道人心之作。”

  2007/09/10

  观本校新剧《一念差》感言〔1〕(一九一六年十月)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