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四月十四日)
【题解】
这是同在京的六十多位电影工作者的谈话节录。
【正文】
党中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不是就没有主要的方向了呢?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又怎么样了呢?有人在担心,党员尤其有很多忧虑。花在草原是遍地丛生,万籁也都能发出鸣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当然是在群花之中。现在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方针,就不同于建国的初期是有它的客观因素的。
如果民主革命尚未胜利的时候就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方针,那就是替国民党粉饰太平。在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完成的时候,也不能提出这样的方针。
但是现在不同了,社会主义革命已经获得了胜利,具备了提出这样的方针的可能。有些同志就没看到这一点,在思想上搞不通,因此我们就不能不抓住几个重点,来进行批评,来展开思想斗争。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的大旗竖立起来,才有可能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方针。如果没有思想改造的基础,就不可能提出这样的方针。去年,毛主席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成功以后,才提出了十大关系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已经具有了提出它的基础和可能。
在我们的国家里,已经有了一个主流,就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我们有了可能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方针,来充分发挥人民的思想与表现方法,使社会主义文化更丰富。比如我们到“北大荒”垦荒,就必须先种下了粮食,然后才能让百花百草生长,这样才能使百花齐放。
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的方针,你们电影局应该有一个计划,对选择题材、剧本,人选的支配和技术的应用等,也应该有一个计划。片子总会有好有坏,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了就要从中取得经验教训,使明年搞得更好。十部影片里头不见得每一部都好,正如一个人说十句话不见得每一句话都对,所以作品也不见得每一部都能为工农兵服务。
同时,也不要把已定的计划说得那么好。一定要时时刻刻发现计划中的错误,而且计划也不能订得那么完全,在计划中大的方面是包括了,但是小的也还有遗漏。我们一切要从六万万人的需要着想,因此需要有自由活动的余地。陈云〔1〕同志在作计划的时候就很有创造性,他在计划以内留出百分之几作为自由市场,市场立即活跃起来,缓和了紧张的空气,人民的生活也就不那么紧张了。我觉得这方法可以运用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中去,也包括文艺和电影。比如你们就可以制作一些在计划以外的片子来补充整个计划的不足,当然这只是支流,不能影响主流。事实上,厂棚、机器、一切的人力物力都掌握在你们手里,你们也不会让它影响主流的。
关于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即使是地主、富农也要变成集体农民,资产阶级也要变成工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许多也在国家的机关中服务,因此可以说中国人民都是工农兵,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工农兵服务。作家不为工农兵服务又为谁服务?至于写工农兵的题材分量占多少?写什么?我想,只要你写的是工农兵爱看的作品,应该就是为工农兵服务的作品。敌视社会主义思想的作品当然不对。对某些一时还不熟悉工农兵生活的作家来说,也不能强求他们写出工农兵的作品出来,还得慢慢来。所以,还要看作家对工农兵生活熟悉程度如何。
电影是近代在外国产生的艺术形式,因而我们提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时候,对于电影如何为广大人民服务,我也有我的一些看法。我们除了要学习外国的制造和洗印技术之外,在剧本的写作以及导演的手法上,还要注意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要注意中国的情况、中国的特点、中国的风格。有一些电影在处理的手法上表现得太快,有一些字幕如演员表等太短,一般的观众就跟不上或者看不懂。城市里的观众因为看外国电影多了,还容易接受,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农村中还有广大的农民。我看电影的速度大概可以跟农民站在一起。“荒山泪”在这一点上较好一些,因为它注意到中国人欣赏艺术的习惯和速度。还有如粤剧、越剧以及某一些歌唱,如不加上唱词字幕,观众就无法听懂、看懂,所以都应加上。总之,我们在创作和制作的时候,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多想想,作品才能合乎他们的需要,受到他们的欢迎。
有一些影片,外国人说它不好,但是中国人制作的影片,它的好坏,中国人首先应该有发言权,我们觉得好的就应该肯定它。我们的作品要多为社会主义、为工农兵服务,我们有我们的实际,至于苏联、巴黎的人们是否称赞,应放在其次。我看国际上的电影比赛在给奖上总有几分偶然性,不那么准确。如果太注意电影节,就会成为忙于锦标了。我看像这样一次文化部对优秀电影的评奖,其中就带几分偶然性,如有些导演、演员就受了剧本的限制,最好、最公平的批评家应该是广大的人民、广大的观众。
我们办电影事业,在技术上也要先立足于本国,如电影摄影机的制造、胶片半成品的制造,可能的时候都应该尽量由中国人自己来搞。我们办电影事业,也要注意用勤俭的办法来办,最好能就现有的资金来办更多的事情,解决更多的问题。比如能用拍三部影片的资金拍出四部影片来,这样产品就增加了,我们社会主义的事业也就发展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以下谈一谈关于各种关系的问题。我们现在电影的队伍包括放映、发行、工业、技术、制片、创作等,共有五万多人,其中制片和创作的工作者就有六千多人。这个队伍不小,虽然演员少些,只有三百多人,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电影事业最大的队伍,在旧中国是不可能获得这样的发展的。在文化事业中,以电影的观众的数量为最大,共有十三亿九千万人次之多,而且还要发展。在八年中我们发展到这样的数目,培养出如此众多的人才,成绩是很大的。事业的前途也是无可限量的。
在这支队伍中有许多著名的、富有经验的艺术家和技术工作者,我们应将现有的队伍加以整理,整顿一下编制,使之和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应该就现有的力量来把工作搞好。有人提到国家的事业有前途,个人的前途又如何?我们说,国家的事业有前途,个人也应该有前途。当然,在回答大家所提出的问题的时候,要解决各种关系,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大同小异原则。根据毛主席的《矛盾论》分析,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有的问题都有同有异,所以我们在国际事务中提出了“求同存异”这样的方针。对资本主义国家是如此,对兄弟国家的某些问题也是如此,也需要“求同存异”。中国的先人提出的“大同社会”,比外国人所用的“Community”“公社”这个字似乎要恰当一些,因为中国人叫“大同”,就说明了有“小异”,人的关系也是这样。每一个人的思想或有着不同,或大同而小异,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从一部影片来看,它是静止的、统一的,但它却是暂时的、相对的,把它和另外一部影片一比较,就有着不同,就有着矛盾,也就会有着发展,这是同样的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说,客观事物都有着矛盾,有着大同小异。马克思、列宁主义求的就是大同,即“大同世界”,但也不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就停滞不前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求的也是大同,但同样也有小异;作为夫妇,如果不是大同,就得整天吵架,作为男女,虽然他们同样都是一个人,但如果不是小异,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就不能结婚,两个男人就不能结婚么!因此事物本身都会有着大同小异、有着矛盾,而矛盾也有着主要与次要之分,这在质而不在量。所以,我们国家电影的计划也一样,也就要抓主要的,要在大的方面求同,在小的方面保留着一些不同,这样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当然,这种小的是次要的,也不可能搞得太多。
(二)通力合作原则。在整个事业、整个计划以至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上,我们都必须通力合作。我们的工作者来自各个方面,我们的作家虽然各人写出不同的剧本,但是导演也必须和编剧、演员、摄影等工作者密切合作,才能有所成就。如果缺乏通力合作,缺乏集体主义,就什么都搞不成、搞不好。比如资产阶级革命所以能够战胜封建主义,就在于它在生产上能够集合许多工人在一起,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资产阶级不同,我们是在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是集体主义者。当然,我们容许个性的充分发展,但是为了一个计划或一件工作的完成,在大同小异的情形之下,却必须要求大家通力合作,使大家都能加强集体主义精神,多为集体着想,才能把整个工作做得更好。
(三)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原则。所谓瞻前顾后,是指对解放以前中国电影事业的看法。中国电影事业开始于“五四”前后,所以电影的历史比起其他的文艺历史来要短,但是历史总有个根,不能把历史的根源割断。在第二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以前,有些人说中国的电影应该只从解放后算起,这是错误的。事物总有一个根源,比如你们谈到许多演员岁数大了,需要充实新生的力量、新生的血液,使青年们接上你们的工作,你们就是青年们的根源。所谓左顾右盼,是指电影事业和文学、戏剧、歌舞、音乐、美术等姐妹艺术,和工业、技术等等都有很多关系。所以,你们在制订整个计划的时候,就需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要与前后左右各个方面互相配合,取得联系。例如,必须首先发展农村中的生产,随后才是发展文化,所以对于发展放映队的数量,作了适当的缩小。因此,你们今后在制订电影总的计划的时候,不但要和整个事业前后的发展有联系,也要和各个有关的部门有联系,真正做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以下谈谈十种关系:
(一)新与旧的关系
事物总有根源,在文艺的旧根源中值得宝贵的传统的东西应该保存下来,把好的东西发扬下去,同时也要批判不好的东西。
电影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应该算算帐,老的电影工作者并不多,我们应该把这种好的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能把历史一刀割断。事物不可能无根而生,浮萍草也是有根的。所以,割断历史来看问题是不妥当的。像戏曲、特别是昆曲等,同样也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事实也说明割断历史来看问题是错误的。
老的电影工作者不一定都能教书、都能做教学工作,但是我们一定要提倡,使老的电影工作者把他们的长处和好的东西教给青年,把它传下去,也使青年不犯我们老一辈所犯过的错误,不走我们老一辈所走过的弯路,使青年有所本。新的一代的成就必然要超过老的一代,因为这不是“循环”,而是发展。年轻人必须尊敬老一辈,老一辈也必须自觉地爱护新一辈。
今年《中国电影》第2期上纪念阮玲玉〔2〕的文章我看过了。你们对阮玲玉加以介绍、纪念,历史地来看过去的人物和问题,我觉得这是对的,是很好的。
海外应该有很多导演还没有回来吧?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
我们对新的要提倡,对新起的要培养,这是我们的前途。
(二)两个地区的关系
我们的电影工作者从总的方面来讲分两个地区:一部分是过去在解放区的根据地中工作的同志们;一部分是在敌后、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同志们。一九四九年这两个地区的同志们会师了,因为过去大家工作环境不同,感受和经验也就不同。在延安的同志们比较熟悉工农兵的生活,也参加过党的整风运动;在大后方的同志们,就没有这个可能,他们对过去的生活懂得多些,所以在作品上多数是在暴露旧社会的黑暗。两个地区的同志们会师以后,就更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发展各自的长处。
就现在看来,也仍是各有长处。新区的同志们对于电影的业务比较熟悉一些,老区的同志们对工农兵的生活比较熟悉一些,今后一定要搞好关系,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三)内地与海外的关系
对于香港制作的影片,不能同我们所制作的影片一样要求。香港制作的影片如果适合我们为工农兵服务的要求,就不一定能在海外放映,进而在海外教育侨胞,所以不应要求香港制作我们那样的作品。比如像《钢铁战士》这样的影片,就不可能到海外去放映么。
香港所制作的影片,一定要照顾到海外的观众和在环境上的特点。无论香港和内地,只要我们的方向是一致的,大家都是为着新中国而努力的就行。在香港制作的影片,如果带有爱国主义或者是对旧社会进行讽刺的就行了,也不必在影片的末尾强加一个光明的尾巴。
在香港工作的朋友们,平常在谈吐上、衣着上也不要要求与我们一样,而要适合海外那样的特殊环境,只要我们大家都是一条心,为了我们的祖国,而不必在谈吐上说“北京话”。大家既然在海外,就应该说“香港话”、“南洋话”。即使在思想上或某一些看法上有所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处在海外那样的环境里面,总会受些影响的。因此,在海外工作的朋友们不应向内地看齐,内地也不应向大家作这样的要求。
在香港工作的朋友们,对那些拍了影片送到台湾去的人,也要和他们交朋友,统一战线的工作要展开,要想法
影响他们,使他们能够拍出一些较好的作品来。你们在香港做工作比我们要困难得多,因为你们要照顾到广大的观众,不过,总的形势对我们则是有利的。这次你们得奖的片子在海外放映恐怕会受到妨碍吧?本来片子适合了内地的放映就不容易在海外通行无阻了。现在的香港也像当年的重庆那样,有它的重要性。内地应该设法支援在香港工作的朋友们,供给他们一些可以在海外放映的电影剧本。
(四)老与少的关系
刚才你们说许多演员老的老了,可是年轻的演员却很少,所以这里提出个老少问题。
全国的文工团共有一万五、六千人,他们的演员大部分都是青年,但因为他们的演剧实践比你们演电影的机会要多,所以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修养。你们说为了要加强实践,考虑把剧团改为剧院,并增加一些演员,以现在的文工团来说,每团平均大约是一百人或者是一百五十人,这样在一、两百个团体之中,每个团去选拔一、两个人——当然最好不要去拔人家的尖——我看是可以的。
你们说找演员的另一个办法是到马路上去碰,看到了合适的就跟踪去把他找来。我看这种“访才”的方法,不能作为标准。因为看一个人不只是看他的外貌,还要看他的思想品质,而且作为一个艺术家还要有多方面的才能,就算能够找到个把人,那也是很偶然的事情。
我看你们补充人才的来源:第一,要求之于文艺大军,比如在文工团里头去选拔;第二,求之于业余,可到学校、工人、农民里头去选择,也可以包括像你们所说的在街道上去找,找到了,你们看得合适了,他本人也愿意了,就可以把他的关系转过来;第三,才是学校培养,培养普遍招来的一般的学生,我看不应作为主要的,而应把选拔来的人才放在剧团和剧院中去锻炼,这才是主要的。人总不是天生就有才能的,必须经过培养、经过勤修苦练才能成才,因此必须有个过程。总之,你们不应把自己的队伍、剧团、剧院忘掉了。
我看小天才不见得都能成为真正的天才。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勤学苦练,在温室中成长的花木,总是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摧折的。
同时,在培养新人之外,也要注意对老的演员同志们在工作上的安排。许多老的演员几年来都不给他们演戏,使他们都很苦闷。一个人不让他工作,他不发牢骚,那才是怪事!如舒绣文〔3〕同志在《李时珍》里头演一个病人,尽管是戏不多,而且是大热天要盖着大棉被演戏,可是她还是觉得非常心甘情愿,非常愉快。这就可以看得出,我们的演员同志是如何殷切地渴望着有工作可做,有戏可演!
作为一个演员,除非他们是傻子,不懂事,不然的话,实践的机会不多,突然一有戏演,就必然要发慌,或因老不演戏而变得很呆板。所谓不进则退,一退就比以前更要生疏,这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是辩证的。夏梦在七年里头拍了二十一部戏,真是幸福呀!我们有谁拍得这样多啊?人总是在环境里头造出来的,什么样的环境就造成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天生的,除了环境才是个人自己的努力,我们对老一辈的演员不加以提高,又如何能提高下一辈的演员呢?
我总觉得嫩花往往经不起看,有经验的演员总是可贵的。你们在北京和上海都可以考虑各设一个剧院,为了使大家都有戏演,每个角色可用A、B、C制,这样也可以不至于停演,而且一定要老、少合作,相互学习。
(五)男女比例关系
电影方面的演员既然是女的多于男的,那么你们到文工团中去选拔或是外找就要少选女的,比例要搞得恰当。如再多选女的,虽然可让她演舞台戏,但是电影还是演不上,还是要“失业”。一般老的都有非常丰富的演戏经验,应该加以很好的安排,某些演员也依然可以演年纪较轻的戏,如苏联的塔拉索娃〔4〕,她本人岁数已经很大了,可是由于她演技的卓越,依然演了很多电影;乌兰诺娃〔5〕岁数也不小,可是她一直还在苏联的舞台上受到观众的欢迎。
我在印度的时候,遇到印度一位在欧洲住了多年的公主,她说西方的舞蹈就不如东方的舞蹈,西方的芭蕾舞就不如印度舞美,中国的京剧则是唱、做、舞等合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所以她认为我们的京戏有它的特点而十分欣赏。
在舞台上,不论男、女、老、少,有十年的演戏经验的究竟不同,他一开口,一动作,稍为懂得看戏的人立刻就可以看得出他演戏的功力来。所以说,老的、有经验的演员总是十分可贵的。
(六)地方与军队的关系
军队方面的文工团,也是和电影有关的一个方面。这些文工团现在要缩小,除了他们要拍有关革命军事的故事片之外,许多人员要调到地方上去,你们就可以和他们合作,取得密切的联系。
(七)民族关系
过去你们培养少数民族的导演、演员工作做得很不够。你们好容易培养出了在《哈拉与加米拉》里头担任女主角的演员,可是她现在又走了。为了适应事业的发展,你们今后还应该多多注意培养兄弟民族的人才。
(八)内外协作关系
从内部来讲,制片本身就是一个协作过程,比如像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录音、美工等,就需要很好的协作,才能成事;从外部来讲,同样也要协作得好,联系要广,比如像发行、剧院、剧团等等,就应该和有关的方面取得密切的联系。我们这个事业就是得到了大家和各方的协作才发展的,所以我提出今后应更注意搞好内外协作。
(九)中外合作关系
我们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甚至是帝国主义国家,都可以考虑和他们合作制片。当然,我们要有余力才和外国合作,同时也要考虑和各国的电影工作者互派代表团相互往来、相互访问,并使大家都能有机会出去看看,向人家学习。当然,这种来往也要按实际情况办事,要有适当的控制,不能搞得太多。
(十)各方合作关系
电影事业和各个有关的部门都要取得合作。比如你们在机器和胶片的制作上,就要和有关的机械和化学的部门取得密切的合作,你们可以经过国务院第二办公室〔6〕和这些有关的部门取得联系,进而进行合作。必须看到,你们所需要的东西,尽靠外汇到国外去购买,这种作法是怎么也不能提高我们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所以必须尽可能自己来搞,自力更生,积极地想出各种办法来。
宣传与观众的关系。我觉得宣传要真实,要谦虚,要实事求是,要反对那种不真实的、夸大好的方面的宣传方式。即使是很好的作品也会有某些缺点,如果能自己指出作品的缺点来,一定更能说服人。
有一些影片是要宣传的,而且要作事先的、细致的宣传。如你们所摄制的许多有保存价值的古典舞台纪录片,就应该把有保存价值的道理说清楚,向观众进行宣传;同时,这种作品中的有些历史故事和文言的唱词,一般的观众也看不懂,特别是青年一代的观众更看不懂,对这样的作品,你们在故事和唱词上首先就要进行宣传,把唱词先印出来,使大家能够看懂,在银幕上也必须把唱词打上字幕,观众才能看懂它,才能接受它,对它发生兴趣。
对于一些东西,我们也不应该有迷信。如对外国的某些歌剧或是交响曲,说它怎么怎么好,什么都好。当然,好的我们应该说它好,是对的。但是,有些人只凭着他的迷信,说什么东西怎么好,事实上它怎么好,他本人却没有真正地懂得。有一些歌剧或交响曲在中国就很少有人能看懂或听懂,但有些人总是迷信地说它怎么好,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某些歌剧即使在他们本国,也不是人人都能听得懂的,更不用说我们中国人了。我们向西洋的东西学习、借鉴都是应该的,但是我们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应该有迷信。
总之,你们要搞好各种关系,才能把工作做好,而要搞好上述的这十种关系,主要的关键在于领导。
【注释】
〔1〕陈云
陈云,当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
〔2〕阮玲玉
阮玲玉,电影演员。一九三五年主演《新女性》,轰动电影界。是中国无声片时最有成就的演员之一。同年三月八日,因不甘忍受黑暗社会势力的迫害及下流小报的诽谤服毒自杀。
〔3〕舒绣文
舒绣文,电影和话剧表演艺术家。当时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
〔4〕塔拉索娃
塔拉索娃,前苏联演员、人民艺术家。
〔5〕乌兰诺娃
乌兰诺娃,前苏联人民艺术家、舞蹈家、芭蕾舞演员。
〔6〕国务院第二办公室
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即国务院文教办公室。
2007/09/10
坚持三条原则,处理好十个关系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