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原局:
二十二、二十三两日电〔2〕悉。
(一)为使中央局便于经常集中掌握各项重大问题,中原局应以刘、邓、陈、邓、张际春、李雪峰〔3〕六人组织常委。
(二)同意成立中原局办事厅、财经委员会、财经办事处和军事小组等组织及其人选〔4〕。
(三)同意成立中原解放区行政委员会,其主席、副主席及委员人选可俟你们从长考虑,最后拟定,报请中央批准。
(四)同意以邓子恢任中原军区第一副政委,张际春改任第二副政委。
(五)同意成立中原军政大学及中州大学,刘〔5〕兼军政大学校长。惟周季芳〔6〕待电商华东局。范文澜〔7〕眼疾甚剧,目前不能南下。杨献珍、艾思奇、张仲实〔8〕均有工作,不能调动。
(六)同意中原野战军分为两个兵团,以原属刘邓四个纵队成立第四兵团,以李先念为司令员兼政委,陈锡联为第一副司令员,陈再道为第二副司令员,苏振华为副政委;以陈谢两个纵队成立第三兵团,陈赓为司令员,谢富治为政委。调张南生〔9〕事待与华北局磋商。
(七)华野除一兵团外同意暂缓成立新的兵团。
(八)军队供给问题已见巳宥〔10〕电告。供给收容一万人的医院干部及器材药品,正分向华东、华北抽调中(齐仲桓〔11〕所带总院在内)。弹药供给见二十五日电。
中央及军委
巳宥
【出处】
根据周恩来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周恩来为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起草的给中原局的电报,经毛泽东修改过。毛泽东还作了批示:“周:再看中原局来电后,觉得大致批准他们建议为妥。”
〔2〕指中共中央中原局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十二日和刘伯承、邓小平、陈毅二十三日给中央军委的电报。前电内容主要是关于设立或组建中原局办事厅、财经委员会、军事小组、中原解放区行政委员会、中原军政大学和中州大学、中原野战军第四兵团和第三兵团等机构组织并有关领导人选,以及建议华东野战军暂缓设立新的兵团和反映军队后勤供给困难、缺医少药等问题。后电提议:“请批准邓子恢同志任中原军区第一副政委,际春改任第二副政委。”
〔3〕刘,指刘伯承,当时任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陈邓,指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当时分别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第二书记和第三书记。张际春,当时任中原局组织部部长兼宣传部部长。李雪峰,当时任中原局副书记。
〔4〕中共中央中原局在电报中提议:(一)中原局设办事厅,以邓子恢为主任,李雪峰为副主任。下辖组织、宣传、城工三部及一个政策研究室,李雪峰兼组织部长和研究室主任,刘子久兼宣传部长,陈克寒为副部长,仍兼新华分社社长,城工部长尚无适当人选。(二)成立财经委员会,以邓子恢为书记,陈毅、邓小平、刘岱峰、刘瑞龙、范醒之、李一清为委员。下设财经办事处,负责全区财经的经常性领导工作,以邓子恢兼主任,刘岱峰、范醒之为副主任。(三)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张际春四人组成军事小组,陈毅为组长。军区、野战军不分设,并集中由中原局经常掌握各项重大问题。
〔5〕刘,指刘伯承。中原军政大学于一九四八年九月成立,刘伯承任校长兼政治委员。
〔6〕周季芳,即周季方,当时任华东野战军随营学校政治委员。
〔7〕范文澜,历史学家。当时任北方大学校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不久调到华北大学任副校长兼研究部和历史研究室主任。
〔8〕杨献珍,哲学家。当时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不久调到马列学院任教育长。艾思奇,哲学家。当时在北方大学工作,不久调马列学院任哲学教员。张仲实,翻译家。当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科科长。
〔9〕张南生,当时任华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10〕巳宥,指六月二十六日。
〔11〕齐仲桓,当时任中原军区卫生部部长。
2007/09/10
关于中原地区党政军人事及工作问题〔1〕(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