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朱彭:
甲、今早与卫、傅〔2〕等计划作战方案。我提出:
(一)判断如支亥电〔3〕告。
(二)我军应以忻口〔4〕山地为固守阵地,诱敌到代县、忻口之线,求得侧面出击消灭敌人。其部署应以五十四师固守忻口阵地,以现在崞县、原平〔5〕线之晋军十二个团节节抵抗敌人,以刘军〔6〕及晋军一部在忻口东北山地集中,一部固守滹沱河东岸山险,以卫军〔7〕三师一旅、高军〔8〕及晋军主力集中忻口及其西南山地,以一部在忻口西北山地迟阻宁武南下之敌,左右两地区除王部〔9〕西移外,余照朱、彭原定部署。
(三)在中地区主力未集中前(尚须五天),右地区部队除远遣支队外,主力展向平型关、沙河镇、繁峙之线,行广泛的游击,并与朱、彭原定出一支队向浑源县西南,面向雁门关方向游击。左地区贺部〔10〕除宋支队〔11〕外,应向宁武南北游击,以破坏和阻滞敌人前进计划,以便中地区主力集中。实行侧面攻击时,我左右两地区主力应同时在宁武南北、代县以东侧击敌后,求得协同胜利。
(四)但此计划卫部五天、晋军三天可集中毕,并电程潜〔12〕加派曾军〔13〕或钦哉〔14〕师来晋参加作战。我刘师〔15〕到太原后,看情使用于左右地区后方。
(五)如此战役胜利,再实行战略上向东北出击,但必须南京增加生力军。
乙、卫、傅等完全同意我提议,力争忻口以北之胜利并加强运输,使部队能依期集中。
丙、卫战斗情绪颇高,在战略战术及政治上均同意我们主张,并主提高员饷,在石庄〔16〕时亦愿与我联合作战,并愿作政治工作。
丁、目前情况稍见顺利,如日内不生剧烈变化,此计划有实现可能。
戊、我们报见及朱、彭部署。如何,请即告。
周恩来
五日
【出处】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
〔1〕一九三七年十月初,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准备在忻口东西一线集中兵力与日军决战,保卫太原,战役前夕,周恩来多次与阎锡山、卫立煌、傅作义商谈会战计划。周恩来针对阎锡山把作战地区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地区,以主力用在正面防御的作战计划,在经过考察忻口地区的实际情况后提出,着重正面防堵损失必大,建议中路地区以少数兵力钳制日军,而加强预设战区侧翼部署,以主力向东北代县方面出击,可收阻敌向南攻击之效。阎锡山等接受了周恩来的部分意见,但未完全按照周恩来的建议去做,后在作战中受到了很大损失。而按照周恩来的建议和设想担任会战右翼作战的八路军第一一五、第一二○师部队在频频侧击日军中却取得了许多战绩。本篇是周恩来和卫立煌、傅作义等商定忻口会战作战计划后给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的电报。
〔2〕卫,指卫立煌,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傅,指傅作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三十五军军长。
〔3〕支亥电,指周恩来一九三七年十月四日亥时给毛泽东的电报。电文要点:提议卫立煌部第十九军军长王靖国以小部守崞县牵制当面之敌,大部星夜回击攻原平镇之敌并消灭之,以稳住中路;调王震旅归还贺龙师建制以加强左翼;请南京另派三师主力北上出击;立即组织武装正太路、同蒲路的铁路员工和井陉、阳泉矿工破坏铁路、煤矿等。毛泽东复电同意。
〔4〕忻口,即忻口镇,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北部,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
〔5〕崞县,一九五八年撤销,部分划归山西宁武县,部分与代县合并为山西原平县。原平,指当时的崞县的原平镇,即今原平县县治。
〔6〕刘军,指国民党军第十三军团,军团长刘茂恩。
〔7〕卫军,指国民党军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
〔8〕高军,指国民党军第七集团军第十七军,军长高桂滋。
〔9〕王部,指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第一七一团。当时王震任该旅副旅长,率该团在晋察冀边区平山一带作战。
〔10〕贺部,指八路军一二○师,师长贺龙。
〔11〕宋支队,指八路军雁北支队。一九三七年九月下旬由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一部组成,宋时轮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2〕程潜,当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第一战区代司令长官,负责指挥平汉路方面作战。
〔13〕曾军,指国民党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军,军长曾万钟。
〔14〕钦哉,即冯钦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四军团军团长兼第七军军长。
〔15〕刘师,指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
〔16〕石庄,指河北石家庄。
2007/09/10
固守忻口,诱敌至代忻线以侧击歼灭〔1〕(一九三七年十月五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