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庄子

三〇

  5

  《德充符》以义名篇。“充”,充满,充实,完美。

  “符”,象征,标志。“德充符”,即道德完美的标志。

  德能充实于内在,物能充实于外在,从而使内在与外在相符合。《德充符》篇主要说明了庄子的道德观。

  篇中写王贻、叔山无趾、申徒嘉、支离无脤、瓮盎大瘿等形体残缺而道德充实的人物,以反映庄子对道德的看法。

  通过王贻、叔山无趾、申徒嘉、支离无脤等身残而德全的人,说明了只要道德完美,即使肢体残缺、模样怪异的人也有内在的魅力,成为人们的榜样。庄子所认为的道德完美在于领悟永恒不变的大道,用齐一的观点去看待万事万物。形骸并不重要,而德才重要,其关键在于能真正做到忘形、忘死,不为外物所累,从而达到忽视形骸而取德。

  当“无可奈何安之若命”时,反映了庄子的定命论思想。通过鲁哀公与仲尼的对话,着重说明“德不形”,主张一种不存在的“存在”的观点。在德不需要,不可以认识的观点中,也反映了庄子的不可知论。

  卫灵公、齐桓公看中了支离无脤和瓮盎大瘿而喜欢他们,在于说明卫灵公与齐桓公把德之长放在心上,而形骸之丑是无所谓的,但是这都还不算是圣人。圣人是“恶用德”的,一切都不需要,最后是“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没有彼此,没有死生,任其自然无为的虚无主义,才是庄子希望的境界。

  在本篇中最能表达出主要意思的那一节是这么写的: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卫有一位长相丑陋的人,叫做哀骀它。男人与他相处,眷恋而不能离开他。女人见到他,就请求父母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做哀骀它的妾。’这样的女子已经有十多位了而这样的事还没有停止。从来没有听说他提倡过什么,只是经常在附和别人罢了。他没有统治的权位而能够拯救别人的死亡,也没有积蓄俸禄可以填饱别人的肚子。

  反而以丑陋的容貌使天下人都惊骇,只应和而不倡导,智慧并未显扬四方,然而他却因此使无论男女都聚合在他的跟前。这样的人必定有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

  我把他请来一看,果然是一个以丑陋惊骇天下的人。

  他和我相处,不到一个月,而我已经察觉到他的为人了。不到一年,我就信任他了。没有宰相的时候,我想把一些大事交给他,他却非常淡漠,视若无睹,而到后来才答应下来。他对于权位从来不放在心上,或拒绝或辞去,非常随便。我感到很羞愧,终于把政权托付给他。不久,他离开我走掉了。我感到非常忧伤,若有所失,好像在这个国家里虽然很富有,可是再也没有可以使我感到快乐的人了。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听了,回答鲁哀公说:“我也曾去过楚国,碰巧看到一群小猪在吸吮着刚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儿就惊恐起来,都逃跑开了。因为母猪看不到小猪,小猪得不到自己的同类。小猪看它的母亲,不是爱它母亲的形体,而是爱它主使形体的精神。

  “现在哀骀它不说话就能使人相信,没有功业就能使人亲近,能使别人把自己的政权交给他,还怕他不接受。这一定是个德性完善而又不表露于形体的人。”

  鲁哀公说:“什么叫‘才全’?”

  孔子说:“生死存亡,贫穷富贵,赞贤与毁不肖,饥渴冷暖,这都是事物的变化,天命的运行。犹如日夜轮转,而智慧不能测试它们的起始。因此,不值得以此来扰乱德性,不可以侵入心灵。使心境和谐快乐;畅通而不失其怡悦,使自己日夜一刻不停地和万物共处在像春天一样的和乐之中。这样,顺应外物而在心中产生的平和喜悦的气质,就叫做‘才全’。”

  “什么叫做‘德不形’?”

  孔子说:“最平的水面,可以成为我们取法的标准。内心平和,就不会被外在事物所动摇。德就是以修养功夫合其本体。所谓‘德不形’,就是万物都不愿意离开它。”

  几天以后,鲁哀公告诉闵子说:“开始,我以为我居于君王的地位统治天下,掌握治理臣民的纲纪,担忧、考虑臣民的生计,就自以为是通达治理的道理了。现在,我听到圣人的言论,我担心自己有名无实,轻率地便用自己的躯体,而危害自己的社会。我和孔子,并不是君臣,而是以道德相交的朋友。”

  在这个故事里,通过写哀骀它没有权势、没有利禄、没有容貌、没有言辩,但仍具有内在的魅力,受到鲁哀公、孔子,以至人民的赞赏、倾慕和爱戴。因为他是“全德”之人,他虽然不宣讲道德,也无所作为,但内在道德完美,合乎天道,使人心服。在这里,庄子还进一步指出,道德完美的标志不仅不在于形体,而且不在于智慧、情感,甚至连自己道德修养的动机也要完全忘却,真正做到是非好恶,顺于自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