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袁崇焕

三二

  事实证明,辽民不但可用,而且是抗击后金战争中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骨干力量。宁远一战,“自虏中拔归者,俱偾怒,可一当百”,表现得十分勇敢顽强。“宁锦屡捷,半是辽人摧锋陷阵者可见也”。至于北京保卫战,更是赖辽兵之奋战。京师解围,自不待言,即以后驱赶后金,收复失地,也“皆辽兵之力”。

  还应提到的是,用辽人的思想,争取了人心,赢得了广大辽民的衷心拥护和热情支持,激发了他们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努尔哈赤自夺取抚顺后,在攻占开铁、辽沈、广宁时都采用以叛臣、奸细为内应,里外结合的手法取胜的,惟宁远一战,十几万大军围困孤城,城中军民在强敌面前人心归一,众志成城,“独无夺门之敌,内应之奸细”。这也深刻地体现出“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思想在抗金斗争中的又一重大作用。

  (三)坚守关外,以捍关内的积极防御方针

  袁崇焕初到辽东,正直广宁失守,关外“满目兵灾,河西700里边城,俱为煨烬,关以外几成异域矣”。面对这种残破不堪的局面,明朝统治者内部许多人都被后金气势汹汹的进扰所吓倒,根本不敢有所作为。辽东经略王在晋代熊廷弼主持军务后,畏缩怯敌,害怕与后金交战,力主放弃关外,专守关内。但又“耻于莅关无所为”,恐为人议论,于是提出了在关外八里铺修筑重关,驻兵把守的方略。这完全是一个苟且偷生,懦弱无为的消极防御措施,其实质是尽弃关外失地,龟缩山海一隅,袁崇焕“以为非策”,表示坚决反对。他以为,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宁远,关门要害也”,“在山海之东,广宁之西,当要冲之地”,是联结关内外的咽喉所在。

  广宁失守后,宁远即成为山海关门的直接屏障。放弃宁远,则关外难守;关外不保,不但辽东收复无望,即是山海关也难固守。所以,关外不可轻撤,宁远势在必保。从地理形势上看,宁远一带,地形险要,易于防守。这里“山出其后,海峙其前”,又有觉华岛“孤峙海中,与宁远如左右腕,可厄敌之用”。这样,水陆相连,遥相呼应,使后金无论从陆地,还是海道都难以突破,正如孙承宗所说,宁远形势“天设重关,以护京师,必不可不守”。从军事布局来看,自广宁溃败,明朝已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王在晋曾指出,辽东战局,“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可布矣”。

  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坚持驻守关外,力争占取广宁以西几百里真空地带,则必然造成“逐步退缩至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的被动局面。而守在宁远,“驱西虏于200里外,以渐远于关城”,就可形成一段缓冲地带,避免山海关直接被兵。同时,驻守宁远,进可攻,退可守,便于相机而动,敌人即或越一城而前,宁城已缀其后,即或合一城而守之,各城已扼其吭,即或直抵关门不顾,而前有坚城,后有追兵,自可立见扫荡。显而易见,袁崇焕坚守关外,以捍关内的主张是一个立足于防守,却着眼于收复辽东,徐图大举的切实可行的积极防御的正确方针。

  袁崇焕的主张得到了孙承宗的大力支持,他指出:“拒贼于门庭之中,与拒贼于门庭之外,其势既辨;而促贼于200里之外,与贼促于200里之中,其势又辨。”同时指出,守关必须复辽,而复辽必须屯兵关外。因此,宁远之议,“必不可轻罢”。在孙承宗代王在晋辽东经略后,更以“崇焕英发贴实,绰有担当”,直接调他任宁前兵备道,负责宁远守备。在宁远,袁崇焕依照坚守关外,屏障关内,以守为攻的方针,努力营建宁远,加强设施。他亲定了筑城规制,令祖大寿等人督建。一年后工迄城竣,袁崇焕又配备火炮,“以铳护城”,加强破敌攻势,使宁远整治一新,成为“内以保障关门,外以捍御强虏”的关外重镇。一度曾经是“灰尽煨残,白骨暴露”的宁前一带,现在已成为“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相望的“乐土”。宁远的巩固,使它成为屏卫山海关的坚强阵地。正由于此,尽管高第曾尽撤锦、右诸城守具,极大地破坏了关外防卫,赖有宁远坚城存在,后金始终不敢“轻越其郊”,“舍坚城而西”去攻山海,惟恐宁远缀后,腹背受敌。

  宁远大捷后,袁崇焕收复了高第所弃旧土,重新构筑了锦州、右屯、松山、杏山、大凌等城,再度建立起巩固的宁锦防线,成为阻挡后金的一条坚强的铜墙铁壁。以后皇太极见宁锦无隙可趁,曾多次绕道蒙古,突击蓟门,入关侵扰,但始终“未得明寸土之地”,其原因盖在于宁锦未破,山海挺立,恐后路被截,沈阳受攻,而不敢久留。由此可见,驻宁锦、保关外,在抗金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四)以守为主,以战、和为辅的策略原则

  袁崇焕在对敌斗争中,从敌我双方的实际出发,确立了“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的策略原则。所谓“守为正著”就是讲要力戒野战,致力坚城固守。当时,后金已“四十年蓄聚”,兵强马壮,且自交兵以来,每战必捷,士气正盛,“奴乘屡胜之势,而我当披靡之余,不据险以守,无以固人心。”因此袁崇焕认为强敌面前不可轻举妄动,只有立足坚守才能稳定局势,“若贪一击之利,合属交锋,以前之祸立见。”同时袁崇焕根据八旗兵习于野战,精于骑射,不利攻坚,而明朝“兵不习野战”的特点,制定了防守的具体措施,即“高城池深,利兵坚甲”,“凭坚城,用大炮一策”。

  事实证明,袁崇焕的以守为主的策略和措施是完全正确和有效的,它使得明军得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去攻击敌人的短处,化被动为主动,处于有利地位。宁远战役中,袁崇焕正是运用了这种以守为战的策略,凭坚城,用大炮取得了胜利。他分析后金远来,“利速战,而能战之兵,又利在得战”,于是以静制动,以逸待劳,避开与后金正面交锋,只“一味死守”,使后金骑兵在坚城前无以发挥优势,同时充分发挥红夷大炮的威力,“从城上击,周而不停”,使敌人死伤无数,后金虽老于攻战,却“无得而与我战”,结果自困而败。

  袁崇焕以守为正著,绝非龟缩不前,同时辅以“战为奇著”。即积极操练军马,“乘间击暇以为用”,相机而动,出奇制胜,使战守结合,相辅相成。宁锦战役,袁崇焕便利用大炮击退敌兵的同时,在战机允许的情况下,派出军队迎击敌人,取得胜利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