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的檄文,也流传到神都,太后亲自过目。
檄文内容虽然极尽谩骂之能事,但缺乏政治批评和攻击,仅仅是人身攻击。
太后根本不把世上陈腐观念或儒家道德看在眼里,对自古以来的传统,在必要时把这一切看成草芥,不得不令旁人折服。
婉儿继续念檄文。念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太后招手说:“等一等。婉儿再读一遍!”
“这篇檄文是什么人作的?”太后问。
“真是绝妙对句!虽然全文内容充满虚伪、空洞,而令人喷饭。可是这篇文章本身确是名文,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不能提拔这样有学问才学的人,使他弃于乡野,失意落魄,这岂非宰相的罪过吗?”
把旁边的人说得哑口无言。
对于太后只爱有才的人,而不分身份的高低,不让贤才埋没乡野,能有爱才用才的肚量,不得不使人敬服。这恐怕是很多帝王难以做到的。
太后于是派遣三十万大军,讨伐李敬业之乱。另一方面,她决心要趁这个机会,彻底消除造成这种内忧、内乱的根源。在她心里,当然会对自己太过疏忽进行反省。
李敬业的叛乱,虽在短期内得以平定,没有导致严重后果,但对太后内心的打击却是很沉重的。
支持他们这种缺少适应实际政治弹性的顽固头脑,是保护并扩张自己的力量和利益,及牢不可破的官僚门阀固有的欲望。这一次太后下定决心,要粉碎他们固执的头脑和欲望。
太后为了庆祝平定李敬业之乱,实行大赦,并改年号为垂拱。
同年三月二十七日,太后向所有朝臣颁发一本叫《垂拱格》的书。
就在这个时期,有一位叫房先敏的员外郎,因为被贬职,他认为处理不当,向当时内史骞味道提出申诉。
“你的理由我虽然明白,但这是太后的命令,我毫无办法,你应该了解这一点。”
内史的这番话完全暴露了典型的官僚嘴脸,他后来也常发挥这种官僚作风。
他这种回答很快传到太后耳中,立刻被贬到青州当刺史。
此后,不论内外九品以上的官位,太后都颁布命令,要录用民间有才能之士做官吏,而且要是自认有才能的,可以自我推荐。
她要发掘天下被埋没的人才,推行“野无遗贤”
的措施。
从这项措施法令颁布后,太后又向划时代的革新迈进一大步。
2、广开言路
垂拱二年春正月,太后突然颁诏:大权奉还皇帝。
在睿宗的严词恳请下,太后继续理政。
这年春天,太后向朝臣宣布,身为国家最高负责人,她希望能直接掌管天下人事权。
于是保家本为了感谢之情,就借此机会上奏新的方案。
他的方案就是铸造铜箱,使天下的人民都能坦诚地将意见经铜箱密奏。
太后对铜箱十分满意,为了扩大奖励,布告普天下的告密者,对来告密者不分农民、樵夫、渔人,不问职业或身份,一律供五品官待遇,一路上都住驿亭官舍,每餐供五品官的餐点。
都市、乡下的广大民众,尤其是下层庶民,都为太后这史无前例的旨意,欢喜若狂,大为喝彩。
全国的民众,像蚂蚁般从东西南北,直向洛阳蜂拥而来。
平时借官衙权力收受贿赂,受到民众至为反感和怨恨的大小官吏,此刻吓得脸色苍白,就连那些在驿亭照顾告密者的官吏,也是战战兢兢,每天都处在紧张担心的气氛里。
但是,也有的人不敢参加,怕万一告密未被采纳,回去受到官吏、土豪的报复。
太后每天都要在早朝后按次序召见告密者。房内的陈设品布置,都是为了使告密者不紧张,尽量显得朴实。
由侍立在太后身旁的秘书上官婉儿对告密者直接问话。
每天有那么多的告密者,太后都能迅速裁决,使那些宰相,也瞠目结舌。
也有的人鼓起勇气上奏,到说话时吞吞吐吐,加上方言,只好由婉儿代表安慰几句。
在无数的告密人中,太后精挑的第一个人物,是一个叫索元礼的贫穷波斯人。
他的语气坚硬。有长期被控制者特有的怨恨和残忍复仇心,这是太后最满意的地方。
这个穷波斯人,从此一跃而为游击将军,掌管制狱之事,所有朝臣都惊得哑口无言。
索元礼的手段及其残忍,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于是,那些心狠手毒的无赖,在索元礼荣升的鼓动下,也前来告密。
太后不管告密内容真假,只要是残酷的人她都重用。
这是她为了肃清贵族、宗室而必须借助残忍、没人性的人,稍有人性,决不会完成这项使命。
所有告密者中,最出色的莫过于一位叫来俊臣的人,他简直是魔鬼的化身。
他本是死囚,因得到告密许可,而成为八品司刑评事。
来俊臣很快就发挥了他那凶恶的天才。
索元礼只要调查到一个嫌疑犯,必使此人招出数十乃至数百人的共犯。如果这个嫌疑犯顽强拒绝招供,他就把他们判以死刑。所以这些人,一般都会招出同类。
来俊臣掌管刑狱之职,开始执行任务。
太后与婉儿已形成了一种默契。
不过,强者的背后也自有一种悲哀,不过,太后把这种感情掩饰得很深。
这年夏天的四月,太后从前命人铸造的大型天文观测器大仪制造完成,太后把它设在玄武门。
3、肃清宗室
垂拱三年秋七月十三日,长安地区发生相当大的地震,伤亡人数不少,洛阳居民认为是大难先兆,因此动荡不安。
八月,安南发生骚乱。由土著民众发起事变,内部纷乱不已。
这次的事变,后来由于安南都督府司马的镇压,方得以暂时安定。
九月,虢州杨初成,以幽禁房陵的庐陵王中宗为首发起号召,企图在房州恢复帝位,可是应征者实在不多。
这一年,发生全国性的灾荒,饿死不少人。
很多事情接二连三发生,但都不太严重,朝政还是稳定的。
垂拱四年,揭开了历史性多事多端的一年。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