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王阳明

三一

   §第二节 教育思想 独到精辟

  由于王阳明对教育情有独钟,潜心研究,所以他关于教育的思想、言行、趣事也是数不胜数、包罗万象,从国家的廉政,军事教育,到个人的德育,美育教育,内容应有尽有。但由于本书篇幅有限,将主要介绍广大读者最关心的三个方面:

  一、个人如何致学?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每天都要学习,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学习生活。那么怎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越学越有劲,体会其中的乐趣呢?

  王阳明以“知行合一”为灵魂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他说,学的第一步不是学,而是“立志”。王阳明非常注重孔子、孟子、陆九渊这些伟大的哲学家的“立大志”,以树立善良的动机和感情。志,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体现了一个人求学的目的与奋斗的目标。而王阳明所强调的志,是指修身养性,“为学成圣”,而决不是为了功名利禄。

  立志并不难,难的是专心致志。“常立志”这几乎是每个人常犯的毛病,却不能“立长志”,就像喜欢诗文,先开始还能每天吟上两首,怎耐日子一长,也就厌倦了。而不能持之以恒,这正是受了外界诱惑的干扰。如王阳明所说:“初学时心猿意马,拴搏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那么人们立志怎样才能坚持不懈呢?王阳明的纠正方法是干脆放下书本,稍静一会儿,等到不胡思乱想了,再学习书本知识。

  “务于切己处着实有功。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驽,未知而已,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由此可见,抛弃私心杂念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可既然是人不是机器,难免心中之事涌上心头,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静坐一会儿,等心静下来再专心致志地看书,这样效率提高了,又可以留下更多的时间去干别的事,这不是更好吗?

  如果读者中也有这样的毛病,不妨一试,看王阳明所说的到底灵不灵?

  立志立得持久,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但只有在“事上磨练”,才能将它真正掌握。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才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这其实就像我们小时候学游泳,不下水去亲自练习,哪怕你把动作要领倒背如流,一下水也得被淹住,在水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动作的要领,在水外只不过是空话说说而已,毫无用处。这样只有把理论用于实践,在事上磨练,才能真正达到最高境界“致良知”。难怪有的小朋友常埋怨上课枯躁无味,老师讲的没有意思,其实除了老师改革教学方法外,你有没有自己试着,把知识用于大自然中呢?学了动物课,就去河边看看青蛙是怎么大嘴一张一张地叫,壁虎是怎么被割断尾巴后又自己长出,这样你就会发现有趣多了,而且书中藏着的小秘密被你揭开,那该多高兴啊!

  其实,这又牵扯到独立思考的问题,用王阳明的话说,叫“自家解化”。这是王阳明根据儒家“反求诸己”,“自求自得”和“学贵于思”的原则总结提炼出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教导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管你知道还是不知道,都要勇于承认,这样才是最聪明的人,不懂装懂的人是最愚蠢的。孔子还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言论都把一个人的独立思考放在了一个重要的地位,只有勤思考才有更多的收获,否则当知识积压到一定的程度,就像人的胃就会不消化,引起疾病。王阳明也是特别重视学习中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调人独立的个性就是在思考中慢慢形成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人人可以为尧舜”,“人人心中有仲尼”的境界。

  看来王阳明对我们学习的全过程都作了详细的解释。立志→勤学→事上磨练→勤于思考,就算是自认资质很差的学生,只要按照这个规律一步一步来,也会笨鸟先飞,学业有成。更何况据现代科学表明,每一个人儿时的智商差别并不大,学习不好很多情况是人的心理在做怪,总认为自己笨,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学习不专心,瞻前顾后,这又怎么能学好呢?现在,每一个读者朋友是不是可以对照以上几条,查查自己学习好(或者不好)是什么原因,然后抛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一定能打个大胜仗而凯旋归来的。

  除了一般学习规律,王阳明还对同学们最发怵的考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有一次,王阳明的爱徒徐爱要去参加科举考试,这就像我们今天千军待发的高考,徐爱太想当状元了,临行前非常紧张。恩师王阳明一看他的样子,眉头一皱,这么急于求成在考场上还不得乱了手脚。于是,王阳明教徐爱四点秘诀考试备用,徐爱不仅不紧张了,而且正常发挥,榜上有名。那么这四点秘诀是什么呢?这该是读者朋友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