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王阳明

   §第四节 初入仕途 遭人陷害

  弘治三年(1490),王阳明的父亲让王阳明多看经义和八股,以应科举考试。于是,王阳明白天跟着大伙儿一块上课,晚上搜集诸子百家的经书,广泛浏览,常常看书直到深夜,有时家人都已一觉醒来,却见王阳明仍秉烛夜读。王阳明刻苦勤奋所带来的长足进步常使别的弟子望尘莫及。

  王阳明二十一岁时(1492年),在浙江参加乡试,随后又去京师参加会试,不料却因思路太新颖,而与程朱理学格格不入,名落孙山。王阳明并没有灰心失望,又继续准备。再过三年,继续进考场。无奈这次,老天爷又没有垂青这位勤奋的才子,落榜的恶运又一次降临在王阳明的身上。

  要是一般人,早该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了。这不正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高考吗?有的人一次考不上,就自暴自弃,怀疑自己的能力,顿感生活一片黑暗;有的人从此颓废,无精打采,总逃不出落榜的阴影。千军万马去挤一根独木桥,难免有人失足落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在于怎样看待这件事情,是再接再励,还是萎靡不振?

  王阳明选择了前者,他认为落榜并没有什么可耻的,只能说明你学习中有不足之处,相反,因为落榜而自暴自弃,那才是可耻的呢!不知道读者能否认同他的观点,想一想就会发现:有道理!

  于是,王阳明开始反省二十年来的求学生涯,虽然自己读过许多书,虽博却不精,很多知识也是一知半解。王阳明恍然大悟,迅速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才能将知识融汇贯通,就像人品茶,越品越有味。

  “功夫不负有心人”。明孝宗弘治十二年,二十八岁的王阳明终于高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后改任兵部主事。他刚刚登第做官,还没来得及细品金榜题名的甘甜与荣耀,又开始为国事而忧愁,把一腔热血化成涓涓诗雨而流淌,他在《登泰山王首王》中写道:

  “我才不救时,匡扶志空大;置我有无间,缓急非所赖。”把自己空有一番报国志却不被重用的不满之情刻划得淋漓尽致。后来,他又经过仔细地调查研究,向皇帝提出巩固边疆的“便宜八事”。“一曰蓄材以备急;二曰舍短以用长;三曰简师以省费;四曰屯田以足食;五曰行法以振威;六曰敷恩以激怒;七曰揖小以全大;八曰严守以乘弊。”并对这八条作了详细说明,所有的材料有根有据,足见阳明为了国家煞费心机。只是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只有失望,不但皇帝没有采纳他的良谏,反而因为刚刚当官,求功心切,有时话说得太多,常与人冲突,遭到别人的非议。

  年青的王阳明便把视线投向了广阔精深的大自然,在人迹稀少的深山中寻找生命的足迹,并写出了大量流露隐逸情怀的优美诗篇,反映了阳明深厚的文学功底。

  《四绝句》:

  人间酷暑避不得,

  清风都在深山中。

  池边一坐即三日,

  忽见岩头碧树红。

  《化城寺六首》之一:

  化城高住万山深,

  楼阁凭空上界侵。

  天外清秋度明月,

  人间微雨结浮阴。

  《游牛峰寺四首》之三:

  偶寻春寺入层峰,

  曾到深疑是梦中。

  飞鸟天边悬栈道,

  冯夷宿处有幽官。

  溪头晚度千岩雨,

  海月凉飘万里风。

  夜拥苍崖臣丹洞,

  山中亦自有王公。

  这一首首优美的诗句连同深山中那流连忘返的景色,仿佛一股清澈的泉水缓缓流过王阳明的心田。在官场上,冷眼恶语曾劈头盖脸地向他砸过来,令人难以忍受。与此相反,深山中是一个多么安静舒适的场所,这里没有冲突,没有纷忧,没有束缚,一切都是自行自止,自生自灭,自起自落,一切都保持着自我。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