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王猛

四八

  【第十章 不战取洛阳】

  秦王猛遗燕荆州刺史武威王筑书,曰:“国家今已塞成皋之险,杜盟津之路,大驾虎旅百万,自轵关取邺都,金墉穷戍,外无救援,城下之师,将军所监,岂三百弊卒所能支也?”筑惧,以洛阳降,猛陈师而受之。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晋纪二十四》

  前燕食言割武牢,王猛军威震云霄;

  兵不血刃取洛阳,不战而胜用兵妙;

  只因妒忌慕容垂,美玉留瑕后人嘲;

  首次代燕大功建,虎牢关下秦旗飘。

  苻坚与王猛加紧操练兵马、屯积粮草、收集情报,准备伐燕,所以未敢贸然行动者,一是要等一个借口,前燕借兵时曾许以割武牢关以西之地为交换条件,前燕食言日,前秦出兵时;二是惧怕一个人,即吴王慕容垂。只要此人还照当他的车骑大将军,手握兵权,苻坚与王猛就不敢贸然行事。根据掌握的情报分析,吴王慕容垂在打退桓温的北伐,取得保家卫国的巨大胜利之后,处境反而变得更加危险了。苻坚和王猛将情报工作的重点放在慕容垂身上,他的荣辱沉浮直接影响前秦王国的决策。桓温所以敢于进行第三次北伐,就是看到慕容垂受到排挤,靠边站了。桓温此次北伐的胜负,与慕容垂的沉浮完全不谋而合。慕容垂靠边站时,桓温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慕容垂出山之后,桓温屡战屡败,五万大军损其四,狼狈逃回江南。桓温用自己的失败给苻坚和王猛当了一个以身说法的反面教员。

  在商议伐燕大计时,苻坚对王猛说:“对慕容垂其人,仅见其受排挤便贸然出兵,恐有桓温大败之虑,”

  王猛道:“在有国破家亡之险时,慕容暐、慕容评为保国保家,不得已而假慕容垂而用之;当亡国破家之危过去时,慕容评必欲除之而后快,慕容垂班师回朝之日,危险便会成为他的影子,摆脱不掉。”

  苻坚道:“爱卿所见极是,我们应耐心等待结果。不过,爱卿之言提醒了我,对燕国,我不仅不能让它明显感到有军事压力,意识到有遭攻击的危险,而且应使其感到我亲善友好,永无战争之虑。”

  王猛接着道:“陛下英明,微臣不及也。陛下之意,微臣理解为内修武备,外示和平。内修武备,加紧准备进攻;外示和平,麻痹燕国也。只有让燕国君臣感到国泰民安、歌舞升平,才会觉得慕容垂用不着了,加紧向他下手。”

  苻坚频频点头,突然叹息一声说:“惜哉!惜哉!一世英才慕容垂,可惜不得为寡人所用也!”

  一—听此言,王猛在心里猛地一惊。他脑子飞快地转了一圈,想到:慕容垂若投奔秦国,苻坚必然重用。若如此,一山难容二虎,我将若何?于是一股忧伤涌上心头。不过他装得若无其事,禀道:“陛下英才盖世,慕容垂虽然人才难得,但无法与陛下相比,一九天之上,一九地之下也。微臣闻,自古对敌国人才,能用则用之,不能用则除之。”

  王猛微妙的内心变化,苻坚已从他脸上几乎觉察不到的表情和这番话中感觉出来。苻坚也装着什么也没看见,不经意地说道:“也许燕国太傅(慕容评)会如卿所言,为朕除之矣。”

  说罢,苻坚哈哈大笑,王猛随之也哈哈大笑。两人都在大笑,都能体会到对方笑声中的潜台词。

  却说燕国吴王慕容垂一举击败桓温,从襄邑(河南睢县)班师回朝,到达首都邺城。皇帝慕容暐、太傅慕容评并未组织欢迎仪式,但首都百姓自发组织欢迎,万人空巷,夹道欢呼大军凯旋,不少官吏也参加到欢迎队伍之中。慕容垂的马车常常被老百姓围住不得前进,纷纷往他的车中敬酒送物。慕容垂激动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掀掉车帘,只是一个劲地向老百姓挥手点头。邺城(河北临漳)老百姓和一些官吏对慕容垂的盛大欢迎,本是为了表达对卫国英雄的敬仰,未想到这样反而会害了他。太傅慕容评听到这一消息后,嫉火中烧,不能自制,拍案曰:“不除吴王,我枉为太傅也!”

  慕容垂回朝之后,即向皇帝慕容暐上表谢恩,报告战果,为出征将士请功请赏。他列了一个名单,特别讲到将军孙盖、尚书郎悉罗腾等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功劳很大,应给予特别丰厚的赏赐。奏章上去,如石沉大海,杳无下文。皇帝慕容暐年轻而懒惰,贪色且贪玩,奏章再重要也懒得去看,一律交给太傅慕容评代劳。慕容评自然不怕这份辛苦,正可以因此而弄权也!他将奏章丢在档案堆里,连看也不看一眼。

  吴王慕容垂知道是太傅慕容评在从中作梗,十分生气。在一次上朝时,当着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面,当面锣对面鼓地质问慕容评:“出征将士浴血奋战,置生死于不顾,终于战胜强寇桓温,保全了国土之完整,社稷之无恙,理应立功受赏,太傅何以扣住我的奏章而不呈皇上御览?”

  慕容评竟然蛮不讲理地回答说:“桓温之退,乃惧我皇之威名也。我皇年轻英武,文韬武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寇贼一听我皇之英名,便胆寒股颤,唯恐逃之不及也。吴王(慕容垂)胆敢在朝堂之上与皇帝陛下争功,是大不敬也!”

  年轻的读者也许不明白“大不敬”的意思。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中,十项不得赦免的杀头之罪之一条即是“大不敬”。所谓“大不敬”就是议论皇上、诽谤皇上、慢待皇上等等,总之,“大”者皇上也,“大不敬”即不敬皇上也。这是一条界定相当模糊、伸缩性相当大的法条,欲加此罪,不患无辞。现在,慕容评就是通过拍马屁将打败桓温的功劳归于皇上一个人的头上,然后以此立论,给慕容垂戴上了“大不敬”的罪名。如果皇帝慕容暐听了他的,当场要慕容垂人头落地,也不算什么稀奇事。

  慕容垂当然不买慕容评的账,见他偷换概念,将出征将士的功劳一笔勾销,怒不可遏地反击道:“我此次领兵出征,是受皇帝陛下圣恩,假皇帝陛下威名,对此,我即使睡觉也未敢忘记。在我给皇帝陛下的奏章中,已讲得清清楚楚,岂有与皇帝陛下争功之意?我出征将士风餐露宿,出入生死之地而义无反顾,正是舍命以为皇帝陛下效忠尽力矣。太傅(慕容评)百般阻挠陛下奖赏舍身效忠之人,是何居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