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陶渊明

一二

  §三仕刘裕

  元兴三年(404年),政局发生很大变化。桓玄入建康篡帝位以后,非常残酷专横,作威作福,引起下面许多臣子的反对。二月,建武将军下邱太守刘裕联合文武官吏中反对桓玄的各方面的力量,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伐桓玄。三月,刘裕兵进建康,桓玄败走,从江州把晋安帝挟持到江陵。刘裕入建康后,被文武臣僚推为镇军将军,都督八州军事,徐州刺史,统帅各方面军力继续讨伐桓玄。四月,刘裕诸将大破桓玄军于湓,进驻浔阳,刘敬宣因破桓歆有功,迁建威将军、江州刺史。不久,桓玄被杀,刘裕起兵成功,以镇军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南徐和南青二州刺史,坐镇京口。

  此时的陶渊明,在经历一年躬耕生活后,日感艰难与悲观,经常借酒消愁。由《连雨独饮》一诗,可以想象连日阴雨使诗人更加愁闷,独饮消愁愁更愁。

  他由人的关于饮酒可以成仙的说法,想到人终于不免一死的自然法则,无须为短促一生中的成败而伤感。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人生自古谁无死?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都不知何处去了,“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年纪大的人说饮酒可以成仙,初饮果然忘记了许多烦恼,连饮就把天的存在也忘记了。“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仙鹤在天地间任意往来,诗人奋斗四十年却仍然不得施展。“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人的躯壳都要化为尘土了,不甘平庸的心虽还未死,当此时世,又还能说些什么呢?作者年已不惑,却无所做为,反而为生计而苦,他怎么能不产生生死无常、一切皆空的凄凉感?但这也正表现出,诗人仍然心有不甘。

  这期间所作的《停云》、《时运》、《荣木》及《和胡西曹示顾贼曹》诗,同样表达了老之将至而壮心未已、满腹惆怅和百无聊赖的心情。

  《停云》自序说是思亲友之作。“停云,思亲友也。湛新(酉翟),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满襟。”

  新酒酿好,园中花开,却没有友人对酒谈心,诗人的心如同凝积不散的云,只有深深叹息,以诗来排遣郁积的情怀。“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平路伊阻”,虚指友人因道路阻塞而不能来到,实指世道艰难,心志难遂,知音难求,只有静坐东窗之下,搔首独饮。“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此节与首节头四句反复,但略有变动,深得《诗经》四言诗一唱三叹之妙。有酒呀有酒,可是没有酒边知音,诗人的心情似要爆发,但终于平息在咏叹声中。“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竟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花开得如此烂漫,对苦恼人来说却只是平添愁情,满腹心事,与谁促膝而谈?“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飞鸟尚有好语相和,人却不得不忍受寂寞,诗人如何能不抱恨?

  《时运》一诗据作者自序说是暮春记游之作。身上穿着春装,在和煦的春光里,以影为伴,独自出游。

  内心交织着欢乐与感慨的复杂情绪。对比《论语·先进》篇中所载,孔子问学生们的志向,曾子回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大加赞赏。诗人追慕古人的志趣,然而,他却是“偶影独游”,怎么能不“欣慨交心”?“童冠齐业,闲咏以旧”,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我爱其静,寤寐交挥”,昼思梦想古人恬静的风度,但是官场失意,生计艰难,知交远绝,时运不济,“但恨殊世,邈不可追”,诗人只有空望兴叹了。

  诗人落泊至此,假如没有时来运转的机会,也就会这样自怜自慰地了此残生了。时事的变化,刘裕的兴起,使诗人看到了一线转机。虽然结果表明这仍然是一场空,但当时形势不明,诗人又在穷途末路之中,所以虽然不敢奢望,还是三度出仕,投身刘裕幕下。

  刘裕这个人,固然不如三国时的刘备那么有名,但从他后来建立刘宋王朝的业绩看,也不愧为乱世之雄。只是刘备代表汉家正统,而刘裕则是篡国奸雄,所以史家对他没有好评。而陶渊明的仕裕,也就容易被人视为立场不坚定,与其被史家认定的贞洁品行不符,让后世深为迷惑,如不贬责,就要极力为他开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