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陶渊明

一〇

  §居丧躬耕

  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三十八岁的陶渊明居丧在家。

  这年三月,桓玄攻入建康,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先后被杀。桓玄总揽朝政,改元大亨。

  农民起义仍然如火如荼。虽然孙恩战败,投海自杀,卢循又被推为起义首领,率领义军继续与东晋王朝及各路军阀争锋。农民起义不论最初是出于何种天灾人祸的原因,具有怎样的合理性,最后总是被野心家利用。卢循此时已与军阀无异,给人民带来的只是骚扰、伤害。而且农民起义固然能推翻东晋王朝,可其结果仅仅是促成朝代更换。它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远不如它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对黎民百姓的危害来得严重。除了出于政治原因的肯定,一般有智有识之士对农民起义不会有太多的认同,至多是悲天悯人而已。陶渊明诗文中根本不提及孙恩、卢循起义一事,既有避免惹火烧身的一面,也是因为他不过把这次起义看成危乱时世的灾难之一,感到厌烦和无奈,懒得去想更不愿去写。

  这期间,陶渊明作有《和郭主簿二首》,反映了他二度辞官归来的生活与心境。

  《和郭主簿二首》之一作于仲夏,写闲适生活的美满和愉快,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冷漠与厌弃。“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

  堂前茂盛的林木贮积着清阴,不仅凉爽,而且幽静。

  反过来,心静自然凉,只有闲居在家,才可能在盛夏享受到这番清凉滋味。苏东坡“三更待漏靴满霜,不如日高睡足北窗凉”,可为注解。亦见历代文人心情同一。一个“贮”字,更加状出庭木之茂,清阴之浓,虽拈来信手,却不可替换。“回飚开我襟”,南风在院内回旋,其中意趣非深居深户高门、官府朝院中人所能领略,吹开我衣襟,也是吹开我心怀。诗人之安恬心境,仅此四句尽出。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疏有馀滋,田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断绝交游,看些闲书,弹琴自娱,自斟自饮,还有小儿绕膝,呀呀学语的天伦之乐,真是惬意已极。园中有菜,仓中有储谷,不求富足,能过得温饱、舒坦就行了。“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田园生活淳真而有乐趣,诗人忘掉了功名富贵,遥望时舒时卷的白云,不由深深怀念起古圣先贤不慕利禄、轻于得失的胸臆。

  《和郭主簿二首》之二,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古圣人的仰慕。这里的圣人,当是诗人所好的《庄子》中赞美的圣人。《庄子·天地》篇中写道:“夫圣人,鹑居而彀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诗人要为自己的闲隐生活找到一种印证与认同,从他人与古人那里。如此,他才能够恬然自得,并上升为一种美好的诗意和崇高的道德境界,从而肯定自身。因此,他才怀念起古圣人。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枝,卓为霜下杰。”

  萧瑟的秋天,已无春之和泽,云气不再低垂,露水凝为寒霜,一派凄凉景象。

  但奇崛俊逸的山峰仍然高耸,青松在山峰上仍然傲立,菊花怒放,给天地增添了无限色彩与生机。逸峰、芳菊、青松,都是以比兴的手法引出古代的高士,他们也一样保持着坚贞秀丽的姿色,卓然不群,堪为霜中豪杰。“衔霜念幽人,千载抗尔诀。”诗人在千载之后,还从古代隐者那里汲取了精神力量,坚守着他们的节操。“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日”,诗人之心,可惜没人理解,好友郭主簿很久没有来信,诗人郁郁寡欢,十月不知不觉过去了,他仍然为时光的白白流逝而感到迷惘。末二句急转前意,真实展露出诗人的复杂心境。毕竟,古圣先贤的高风亮节、隐逸态度都是作者想象、诗意地美化的产物,不可能真正解除他心中的苦闷。所以,末二句似乎破坏了全诗的意境,破坏了后世读者的美感,可这正显出作者真实的心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