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苏轼

一二

  由杭州往密州的途中,苏轼曾有一首《沁园春》词写给苏辙,从这首词中,还可看出到密州之前,苏轼有很大的政治抱负,词中的政治胸怀与上首《西斋》诗中体现的归隐之想,存有很大差别。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雾锦,朝露清清。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醉后抒情,怀念兄弟,写下了千古绝唱,《水调歌头》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人评论这首词,说此词的前半阙是“天仙化人之笔”,今天看来,本词的通篇风调,又何尝不是如此?

  诗词以言志,苏轼这首中秋词作,有一题序,他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所以说,苏轼的主旨在于抒发被贬外任的孤独情怀。词中杂用道家思想,联系自然世界,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作者厌恶险恶的官场风波,揭示永恒的人生理念。运用直接描绘的形象范畴,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与往昔的神化传说融和在一起,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全词起首劈头一句痴问,凌空而来,看似无理。

  这是一个人人都清楚但又没有答案的问题,就如同一加一等于二,而词中却沉积着作者平日里的多少思考,多少困惑。词人的思绪在一轮满月的感发下漫无边涯地游荡,由人间到天国,又由天国到人间。本想乘风归去,超越尘世,但又深自彷徨,担心难耐那份清冷和孤寂,终又归结到对人间生活的眷恋。在这一连串的追问和揣度之中,旋风般地表现了作者内心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和自我解脱的感情风波。下片开头,情感由高潮跌入平川,形成一个间歇。月光如水,照着华丽的楼阁、雕花的门窗和心事重重不能成眠的人。在人与月的默默对视中,情感再一次振起,转而恼月。

  月真是不解人意,经常在人孤独寒伧的时候却显示出它的圆润皎洁,让人自惭形秽徒生遗憾与惋惜。有什么办法呢?惟有自我解脱而已。人生本来就由悲、欢、离、合构成,一如月亮本来就有阴、晴、圆、缺,自古皆然。既然如此,那就用坦然的态度来对待难以求全的事情,平静长久,共赏这千里明月吧!词的结尾似乎归于宁静达观,但那份自我排解下的苍凉依然能够感觉到,在词中,苏轼寄托了人生最迷茫最深厚的一段感情。

  前面曾经提到,苏轼为豪放词派的创史人,从以下的两首词中,可以看出苏轼豪放不羁的个性特征,同时,也可领略到苏轼抒情的一面。两首词皆作于作者在密州期间。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之前,词仅用来描述香艳软媚的儿女之情,内容多属花间柳下、浅斟低唱,因此人们认为词品不高,其地位始终赶不上诗的地位。从苏轼起,词开始走向广阔的天地,凡是可以写诗的内容,无一不可以写词,上面的《江城子》词,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至于《望江南》词,超然台是苏轼在熙宁八年(1075年)年底,修葺密州园北旧台,由苏辙命名的。摘此词,是因为“超然”境界,可说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和词境的具体体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