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屈原

三一

  抑扬起伏、参差错落的节奏特点。

  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语言在音响上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而言,是使诗歌达到优美、和谐的艺术途径。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所产生的作品又有不同的倾向。屈原的作品同《诗经》一样运用了许多锤炼节奏的艺术手法,但所产生的节奏效果却不相同,从整体说,《诗经》倾向于整齐匀称,屈原的作品则倾向于参差错落。“《诗》三百篇,要皆一义而更申,或章重而文变,较楚辞滔滔千百言,一气贯注不能强分章节者又不大侔。是故北人诗歌言短而调重,南人辞赋句读长短无恒,篇章变化非一”(陈钟凡《中国韵文通论》)。正是指《诗经》与屈原作品的语言节奏不同而言。

  一般说来,《诗经》中的诗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是二二节奏。楚辞中的典型句有五字句、六字句多种,句中常常是三三或三二节奏。“四言简质,句短而调未舒;七言浮靡,文繁而调易杂”(明、胡应麟《诗薮》)。屈原的作品既非四言,也非七言,而是句式灵活多变的自由体诗,“折繁简之衷,居文质之要。”行文节奏自有独到的妙处。与《诗经》相比,其语言节奏总的倾向是参差错落的。如: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既而相量。

  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所臧!

  ——《怀沙》

  由一、二句的五言句式到三、四句的四言式经五、六句的变化句式(上句四言、下句五言)的过渡,增长到最后两句的七、八言。通过句子字数的增加与减少,有意造成跌宕起伏的节奏变化。又如: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湘君》

  前两句都是五言,结构上是对偶,整齐匀称。后两句增加字数,并把对偶比的句子改为散文化的句子,使句子的长短和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产生缓急相间的节奏效果。

  屈赋还经常颠倒词序,以加强其感情色彩,也取得了加强语调与音节的艺术效果。

  ①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②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③跪敷袵以陈词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以上均见《离骚》

  ④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湘君》

  ⑤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⑥凤凰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均见《离骚》

  前四例形容词作状语不放在动词谓语之前而提到句首,是强调动作的状态;后两例则将本为状语的迭音词放在句尾作补语,并用“之”字连接,是着重表现动作的特征,从节奏上说前者紧凑,后者疏缓,是屈原作品多样化节奏的两种表现形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