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女人慈禧

一二四

  美国公使夫人康格太太是慈禧太后晚年最知心的外国女人,这位举止高雅的妇人,善解人意,礼仪周到,通晓宫廷礼节,特别注意尊重别人,因而赢得了慈禧太后的好感和亲密的友谊。

  有一天,康格太太突然问慈禧:是否可以让人画一下您的肖像,送到圣路易斯博览会展出?

  慈禧太后没有丝毫的准备,十分吃惊地问:画肖像?送博览会展出?

  康格太太很认真地点头,很真诚回答:是的,陛下。欧洲许多国家的元首,都画肖像,也都送到博览会展出,其中,包括维多利亚女王。

  慈禧太后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有些犹豫。

  康格太太继续说:外国流传了一些您的画像,不真实,有损您的光辉。让优秀的女画家卡尔给您画油画,跟真人一模一样,十分逼真,让世人一睹您大清帝国皇太后的风采,那该多好!

  慈禧太后有点被说动了,忧虑地问:画了像,魂还在吗?

  康格太太和颜悦色,耐心地开导:陛下,画肖像只是画一个人的外表模样,跟魂无关。我就画了许多肖像,您看我像没魂的人吗?

  慈禧太后开心地笑了起来,点头说:我想一想,跟庆亲王商量一下。

  不久,慈禧太后让人传话:请卡尔小姐来北京,为她画像。

  其实,慈禧太后有出众的绘画天赋,这是她也没有想到的。她从小就喜欢绘画,画得还不错。入宫后不久,因为闲来无事,她就不停地画画。到光绪年间,她的绘画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她还是下诏,让封疆大臣们为她物色最好的绘画人选,想从全国女性之中挑选最中意的女画师。她请的绘画老师,最有名的,就是缪嘉蕙。

  慈禧太后喜欢画扇子和立幅,赏赐大臣。近侍大臣、皇亲国戚和封疆大吏,纷纷求画。求画的人太多,怎么办?就请人代笔。

  为慈禧太后代笔的人,有两位她最宠爱的女画师:一是归安姚彦侍方伯之嫂,一是云南缪中书嘉玉之妹。二人都是孀居在家,她们被召入宫中,侍从在慈禧身边画画,每月俸三十金。

  缪嘉玉之妹缪嘉蕙,字素筠,通晓书史,善写篆书、隶书,尤其工于绘画。奉诏入内,居储秀宫,供奉绘事。

  慈禧喜欢作画,最爱画的就是兰竹,寥寥数笔,就可成画;然而,设色布局,她必定苦心经营。慈禧太后对画十分讲究,特别是亲手画花,她为了逼真,总是画何种花,即捣何种花汁为色。

  她最得意的,是画葡萄。因为葡萄粒大又圆,随手可成;其藤蔓屈曲,如蛇如蚓,信笔而成,易于神似。

  她所画的宫体观音像,轴长五尺六寸,绢本,像高竟达二尺一寸。像中朱绿隐隐叠起,衣褶间描以金粉。观音像之上,有梵文四字,像中钤一朱印,文为:慈禧御笔。

  缪嘉蕙回忆说:

  她(慈禧太后)才学那会儿,我们还年轻。她给送进宫里没多久,就开始读书,拿起笔来,多少有些消遣日子的意思。可是,主要还是因为喜欢艺术。

  她细细琢磨书上印的、宫中收藏的古画,没多久,就显出了难得的才华。

  年轻的时候,太后那时对画画挺起劲。我们常常大半天不是画画,就是学画史,看书里的画,或者是看宫中收藏的古代名画。

  太后最喜欢给人的礼物,就是一幅自己画的画,上面盖了她的玉印,写了日期,还题首署名如意馆专作的诗。

  有一次,美国人何德兰问缪嘉蕙:太后的画如何?

  这位慈禧太后的御用画师说:

  太后是了不起的人!画画,自然不是她专门做的事,不过是空下来弄弄罢了。她要是把整个思心全扑上去,肯定会有很高的画名。

  太后作画时,运笔准确有力。只有那些有天分的人,经过训练之后,才能做到这一点。

  她的鉴赏眼光非常好,就是可惜,没人替她为国事分忧,让她空下来,施展天生的画才。

  8

  慈禧太后的晚年,身体状况基本健康,一直困扰她的就是肝病和消化不良。

  光绪三十二年,慈禧太后最为信任的御医、太医院院长庄守和、张仲元等御医,诊脉后写道:皇太后脉息左关沉弦,右寸关滑而近数,肝脾欠和,胃热饮滞未清,清阳不升,系浊阴不降所致。

  光绪三十三年,慈禧太后的病情没有好转,还增加了口渴肢麻、头蒙咳嗽,御医认为这是中焦升降不和所致。

  光绪三十四年,御医诊得皇太后的病情,还在进一步恶化,脾胃欠和加剧,湿气下行,清阳不升。这年十月二十二日,御医张仲元、戴家瑜请得慈禧太后脉息:左部不均,右部细数,气虚痰生,精神委顿,舌短口干,胃不纳食,势甚危笃!

  慈禧太后问李莲英:我病了,皇上在干什么?

  李莲英恭敬地回答:皇上在看书,面带喜色。

  慈禧太后咬牙说道:面带喜色?哼!记住,我不能先他走!

  后来,光绪皇帝真的先慈禧太后去世!

  光绪皇帝死因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光绪皇帝自幼体弱多病,长大成人之后,就一直有遗精的毛病,二十多年没有好转。遗精之时,还伴随着耳鸣、脑响!通常是每月二三次,梦中遗精。去世的这一年,一月十多次遗精,而且是在无梦不举的情况下也遗精,秋冬之时更加厉害。

  光绪二十四年,光绪皇帝28岁,从这一年开始,他的病情不断恶化,没有好转。

  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御医庄守和请得皇帝脉息,这样写道:面色青黄而滞,头觉眩晕,坐久则疼;左边颊颐发木,耳后项筋酸痛,漱口时或带血丝;耳内觉聋,胸中发堵;气短懒言,两肩坠痛,夜寝少眠;进膳不香,消化不快,精神不佳;肢体倦怠,下部潮寒,大便燥结,小水频数。病因是:禀赋素弱,心脾久虚,肝阴不足,虚火上浮,木燥风生,动胃火使然。

  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自己写道:近二日,耳响觉重,其远声如风雨人声嘈杂及擂鼓之声,其近声如裂帛蝉声,终是喧聒,搅扰殊甚。复如头闷耳堵,耳闻不真。腰胯偏右之筋牵掣酸痛见增,于低头俯腰蹲踞时尤甚,咳嗽时亦然。日日服药,迄今无少效。且因腰胯酸痛,夜寝亦因之不安。虚火上浮,头仍稍晕,喉间亦欠爽利。气体懒软,心烦口渴,大便不调诸症,无一见减者!其详细斟酌病情,妥慎用药,勿得敷衍了事!

  御医诊治之后,光绪皇帝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情绪也较稳定。

  光绪三十四年秋天,虽然病情时好时坏,光绪皇帝还是参与了众多政务活动:陪同慈禧太后接见王公大臣,会见外国使节,观赏内侍或者外班戏子演戏。

  这一年的十月十九日,光绪皇帝去世前的两天,他仍然身体良好,亲谒仪銮殿,拜见慈禧太后,给她请安。第二天,皇帝病情突变。史官郑重写道:上不豫。第三天,史官直书:上遘病大渐,酉刻,龙驭上宾!

  光绪皇帝临终前,精心医治了一个月的御医屈桂庭,见到皇帝的样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皇帝怎么会是如此惨状?御医在日记中写下了他的亲眼所见:

  余诊视一月有余,药力有效。至十月十八日,余复进三海,在瀛台看光绪病。是日,帝忽患肚痛,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时中医俱去,左右只余、内侍一二人。盖太后亦患重病,宫廷无主,乱如散沙。

  帝所居地更为孤寂,无人管事。余见帝此时病状:夜不能睡,便结,心急跳,神衰,面黑,舌黄黑,而最可异者,则频呼肚痛——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者!

  此为余进宫视帝病最后一次。未几,即闻皇帝驾崩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