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派御前大臣随时教习,并著醇亲王一体照料。
翁同龢趴在地上,悲喜交加,一时失声哭泣。
他和他父亲一同教读同治皇帝,父子同为皇帝之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恩宠。可是,他们父子在同治皇帝身上花费了多少心血,只有他们自己心里知道。他们孜孜不倦,兢兢业业,期望造就一代英主。万万想不到的是,皇帝竟然受制于自己的亲生母亲,最后英年早逝!
如今,再获皇太后宠爱,任命为小皇帝之帝师——两次为皇帝之师,一人授两帝,这可是古往今来,从来没有过的恩宠啊。即使再有学问的大臣,恐怕平生绝对难有如此殊荣!
喜极而泣,翁同龢难免抽泣起来。
其实,更深层的原因,他心里很清楚,那就是慈禧太后,一位性情十分独特、个性绝对鲜明的女人,一位目标明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女人。
慈禧太后身边的人曾这样描述她:性极无恒,今日爱是人,翌日则恨之如毒;存心深,衡人辄不得其当!
翁同龢对小皇帝没有谱,他只隐约感到,小皇帝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之下生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不要说把他培养成一代圣主,如果能够顺利地长大成人,就算万幸了。太后的亲生儿子都难逃一劫,何况是他?稍有不慎,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翁同龢左思右想,还是决定上书,婉言拒绝:
臣自去腊迄今,百疾交攻,心气恍惚……
臣衰疲之余,智力短浅,自问已难胜职。若复睹颜就列,必至有负圣恩。
唯有披沥下忱,叩恳两宫皇太后,俯鉴微臣无可名状之苦衷,与不能胜任之实际,收回恩命,别简贤能。臣不胜惶悚激切待命之至。
5
第二天,翁同龢的奏章就送达御前,两宫皇太后阅看。
慈安太后奇怪地说:两任帝师,这是千年难得的殊荣,他还不愿意?
慈禧太后淡淡地说:这是儒生的把戏,很可爱,半推半就。
慈禧说着,拿起朱笔批道:懔遵前旨,毋许固辞。
第二天,两宫太后在养心殿东暧阁召见醇亲王、御前大臣奕訢、景寿,帝师翁同龢、夏同善。
小光绪坐在明黄灿烂的龙椅上,同样明黄灿烂的帘子后面,坐着令人敬畏的两宫太后。
翁同龢趋步入内,朝着两宫太后跪伏至地:叩见皇太后,微臣日夜惶恐,难胜重任,叩请皇太后别简贤能……
慈安太后心肠极软,听先帝的老师这样一说,想到了当年曾几何时还活蹦乱跳的同治皇帝,如今一转眼,人却走了,又要为新皇帝的启蒙操心劳力,不禁百感交集,悲伤地哭泣了起来。
慈安太后一哭,慈禧太后也受到感染,不免伤心落泪,在帘子内抽泣不止。
亲王、大臣和帝师一时呆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
御前大臣立即跪伏进奏:微臣叩请皇太后保重贵体,微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慈禧太后慢慢地说:你们尽心竭力,共同济此艰难。
翁同龢、夏同善泣涕跪拜:微臣一定尽心竭力!
慈禧太后是位知恩必报、知人善任的聪明女人,她选择翁同龢为两朝帝师,看中他为人谦逊,性情和善,宽怀大度,她相信这样的人,一定能和小皇帝和睦相处,也不会和自己发生冲突。
在这之外,慈禧太后不能忘怀的是,在处理同治皇后和扶立小光绪帝这两件重大事情上,翁同龢与自己保持绝对一致,也就是坚决支持自己的决定!
钦天监选择的吉日,是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这是一个春光无限、万里无云的好日子,天空一片蔚蓝、澄彻。
凉风习习,晨曦逐着万道光辉风驰电掣。然后,是一片鲜亮的蓝色、淡粉色、淡紫色,接着就是无数五彩霞光,照彻东方广阔的天际。
翁同龢坐着宫内的肩舆,在晨曦和霞光之中进入东华门,来到朝房,恭候皇帝的驾临。
箭亭很幽静,亭南的一片松林,散发着醉人的松香。亭前广场很空阔,这是皇子练习射箭的地方。箭亭对面,就是皇帝读书之地的毓庆宫。
毓庆宫是康熙皇帝特地为皇太子建造的寝宫。这里寄托了康熙皇帝的无穷期待和厚望,也记载了这位仁爱之君的无尽辛酸和绝望。聪慧过人的皇太子,最后颠狂无道,如同魔鬼附体,令康熙皇帝痛不欲生,仰天长叹:我勤劳一生,怎么会有如此儿子?我所创立的太平天下,绝不能交给此人!
雍正皇帝创立秘密立储制度,废除了传统的册立皇太子制,从此,毓庆宫就成为清帝指定的皇子居住、学习之地。
乾隆皇帝弘历兄弟,曾经居住在毓庆宫。
嘉庆皇帝从5岁到15岁的青少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毓庆宫的前殿是傅本殿,乾隆皇帝曾亲书御匾:笃祜繁禧。
御匾两边的对联是:祖德敬而承,仰思堂构;天恩引以翼,远逮云祁。
这是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公布皇十五子为皇储之时,特地为他书写的寄语,寄托了父亲对他的期待。
嘉庆皇帝即位亲政之后,感于父皇的慈爱,特地将乾隆四十四年父亲赏赐给自己的匾和对联悬挂在 本殿北部、自己一直生活了十余年的毓庆宫,大匾是:履道安敦。
御匾两边的对联是:笃学在躬行,宜循实践;淑心唯理顺,克务懋修。
毓庆宫后殿为继德堂,堂之东次室是嘉庆皇帝少年书斋的味余书屋,书屋旁边是知不足斋,西次室是宛委别藏。
皇子读书,以前一直都是走路前往上书房。
少年皇帝前往毓庆宫读书,则是坐着专门的轿子,前面有太监提着牛角灯开道。
皇帝师傅们先行到达毓庆宫,在宫室西侧的休息室喝茶,等候着小皇帝。
小皇帝乘坐着金顶黄轿子,在太监们的呵护下,来到毓庆宫。
按照宫中的惯例,小皇帝来时,师傅们不必出屋迎接,而是要从座位上站起来,直到皇帝进入书房之后才能坐下。
太监传令,师傅们这才进入书房,向皇帝行礼。师傅先向皇帝鞠躬行礼,皇帝要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双方同时坐下,皇帝面南坐,师傅面西坐。
同治皇帝幼年即位,他的读书之所是康熙皇帝曾经读书的弘德殿。
慈禧太后仔细考虑之后,决定让小光绪在毓庆宫读书。
让翁同龢想不到的是,侍从在皇帝身边的太监们,竟然如此散漫,如此目无君上!
毓庆宫如同一座构造奇特的迷宫,窗户明净的正室,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的画像。连接正室的是一个又一个的门,门连门、室接室、宫连宫,一个套着一个。每一间房,每一个室,每一个宫,都摆放着不同的文房四宝、书画文玩、古书版画,供奉着古今名君、十哲圣贤、忠君爱国之士。
在和煦的春光中走来的小皇帝,身穿龙袍,显得十分英气,那干净的眼神之中,透着难得的稚气和天真无邪。
翁同龢松了一口气,觉得这样的孩子,可以调教,有望再次造就一代明君!
小光绪看见师傅翁同龢,就走了过去,很亲切地看着他,觉得他是那样和善,那样令人亲切,仿佛他们曾经见过。光绪皇帝伸出白净的小手,摸着翁同龢的山羊胡子,咯咯地笑了起来。翁同龢也打量着小皇帝,两人对视着,皇帝笑,他也和霭地笑。
红漆戗金的木桌子上,放着御用的文房四宝。
翁同龢很高兴,走近桌子,拿起笔,慢慢濡墨,铺好宫内的洒金宣纸,恭敬端正地写上了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小光绪睁着一双有神的大眼睛,拍着小手,笑逐颜开。
翁同龢再次濡墨,再次用力写下遒劲的四个大字:正大光明。
小光绪兴致勃勃,翁同龢立即研好朱墨,让小光绪在内府精制的薄薄红格仿纸上临摹。写了一遍,又写一遍,小光绪很兴奋。
这时,两宫太后来了,随从在侧的还有恭亲王等几位至信亲王、大臣。
小光绪的眼神,一下子暗淡了下来,脸上满是胆怯的神色,恐惧之感也不知道从何处泛起,使得一张本来很生动的脸,一时变得灰灰暗暗的,仿佛笼罩了一层绿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